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域中,围绕文学热点与现象,往往形成多种声音并存、众声喧哗
试题预览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域中,围绕文学热点与现象,往往形成多种声音并存、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在此情境下,我们应该践行一种怎样的批评伦理呢?
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具有包容性的批评文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判断和阐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主体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会带来审美的差异性。因此,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甚至同样是肯定性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不同的阐释方法。这一特征是由批评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所决定的,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要尊重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不是追求审美的绝对性、单一性、排他性。当下文学批评场域的很多论争其实是忽略了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产生的讨论。很多论争看似热闹,实际是无效的:其根源在于大家在不同的维度上讨论问题,自说自话。无法产生真正的对话和争鸣,这无疑是一种批评资源的浪费。
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活动,必须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客观立场和批评精神。批评主体要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才能创造出具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即很多批评者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刻意追求“批评家“的形象标签,有时甚至为了否定而否定,故意夸大不足和问题。要知道,否定和肯定作为阐释的两条轨道并不存在价值上的高低之分。否定并不能证明否定者的水准高人一筹,肯定也并不说明肯定者的能力低人一等。无论从哪个向度展开批评活动,都需要将客观性作为前提。
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根基和力量在于学理性,要以学理性建构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弗莱认为:“文学批评是思想和知识构成的大厦;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存在。“文学批评要建立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因素极为重要。一是知识结构。文学批评作为批评主体与作品的对话结晶。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认知的深化,其基础在于知识和思想,缺乏这一基础,对话就无从谈起,审美和甄别也无法进行。二是逻辑性和学理性。批评的阐释过程是以逻辑结构思想并形成文本的过程。缺乏逻辑性和学理性的文本仅仅只是一种观点的合集,并不具备说服力。
作为一种思想的容器和观念的载体,文学批评需要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有价值的批评向度,但不管是哪种路径,都必须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失去了这样一个前提,批评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同时极易滑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演变为一种无效的实践或扭曲的闹剧。
(摘编自辛文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便利于文学批评发出更多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
B.批评主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批评者会做出多样性的评价。
C.文学批评者对文学作品作出的批评虽然没有价值高低之分,却有客观与否之别。
D.文学批评的权威性建立在学理的基础上,这要求文学批评者不断提升自身学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当下的文学批评现状切入,引出了论题,并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论述文学批评中审美差异性存在的原因,是为证明无效的文学论争是批评资源的浪费。
C.文章引用弗莱的言论,强调了文学批评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从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批评主体存在差异,作品意义具有丰富性,所以文学批评追求审美的单一性是徒劳的。
B.为了批评而批评,与无视作品客观实际而去吹捧造势,在文学批评的价值上是等同的。
C.金圣叹认为“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这一评论没有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
D.文学批评者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自身的思想视野,其作品就有极高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代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求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产品以及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逐渐增加,即对消费产品的追求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追求精神层面的快乐与享受,“代经济”应运而生。
“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分工持续专业化。从比较优势理论来讲,与提供“代经济”服务的人相比,需要“代经济”服务的人往往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他们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更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将需要代办的事务交给提供代办服务的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代经济”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代经济”发展迅速,涉及的行业类型、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而这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需求方一旦出现代劳服务的需求,打开网页、手机APP,便可以迅速地找到相关价格信息、服务评价。有些平台虽然尚未成熟,但也已经初具规模。同时,有空闲时间和资源的人可以很方便地成为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不需要过多的准入条件以及前期的投入成本。互联网可以将不同地方、不同需求的人迅速连接在一起,为“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摘编自李晓嘉《“代经济”的产生原因及未来发展》) 

材料二:
“代经济”在年轻人中愈发流行。人们谈到“代经济”时,往往忽略了其内部的复杂性。从宏观层面看,“代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刺激市场与消费升级有一定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贴上“偷懒”之类的标签。
区分“代经济”不同类型的标准,就在于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以及它能否得到必要的监管。比如,代打扫房间、代洗衣服,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实现,这些需求会刺激线上家政服务平台的发展。虽然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在线上,但它依然基于现实中的人际互信,进而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服务。但是,有些“代经济”恐怕只是跟风、炒作之举,比如代喝奶茶、代堆雪人,它们既缺乏广大的市场需求,也难具备实用价值,除了制造噱头,并无太大意义。(摘编自黄帅《“代经济”流行,真的是年轻人越来越懒吗?》) 材料三:
近年来,像“代经济”这样的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力抓手。随着各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力平台入局,“代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类型已逐渐从代购延伸至代办等领域,为商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匹配的效率提升也意味着消费者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服务提供者了解,信息泄露风险增大。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表示,在不触碰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新兴消费模式在发展初期不妨交给市场,用市场手段进行纠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面对“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咨询行业分析师李松霖认为,相关部门要对“代经济”相关行业建立起监管措施,对于一些违反道德的服务加以限制;另一方面,服务提供平台也要通过技术、监管等手段,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新消费模式,若合理引导,“代经济”有望进一步丰富市场经济活力。面对乱象,消费者也应把好第一道关,“懒”也得有度,美食、美景、美好生活还需自己多多体验。
(摘编自车柯蒙《火爆的“代经济”需要正确打开方式》) 
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消费产品以及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加,“代经济”就是这种多样化需求的产物。
B.“代经济”的发展有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撑,准入条件不高,并且提供这种代劳服务的供给者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
C.像代喝奶茶、代堆雪人这种既缺乏广大的市场需求也不具备实用价值的跟风、炒作之举,不属于合理的商业模式。
D.作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代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各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力平台纷纷入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经济”的兴起有懒惰的因素,但也使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进而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
B.“代经济”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衍生出的新消费模式,引导合理则可能刺激市场消费、增加就业、进一步丰富市场经济活力。
C.材料四显示,在中国即时配送用户对配送员上门取件的担心因素中,隐私泄露在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均排在首位。
D.材料四中2019年上半年安全问题在各担心因素中的排位大幅度上升,说明2019年上半年涉及安全的事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6.依材料三,简要概括面对“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方应如何应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 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地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
(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们的担当精神。
C.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
D.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
8.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分)

9.请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 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阻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曰:“此非常人。”乃深自结纳。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世民徐曰:“世民睹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今盗寇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
B.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
C.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
D.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巡,天子巡行南方以了解民风民情。据史书记载,舜曾南巡至南岳。
B.大人,多是在官场中下属对上司的称呼,如“大人故嫌迟”的“大人”。
C.兴义兵,发动符合正义的军队捍卫正义。“义兵”即符合正义的军队。
D.图谶,指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徵验的书籍,大多为预言或隐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文静认为,平定天下大乱必须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才能。李世民将自己是这样有才之人的意思暗示给了刘文静。
B.虽然刘文静对时局了如指掌,对社会形势的分析也合情合理,也契合李世民的心意,但是李世民也只是暗中行事,起初不敢告诉李渊。
C.王仁恭、高君雅作战失利,李渊担心他俩会一起被治罪,李世民就趁机劝说李渊起兵反隋,李渊感到非常震惊而告诫李世民。
D.李渊行事谨慎,听到李世民“兴义兵”的建议后,先说要把李世民抓起来,但在李世民反复劝说下,李渊终于认同了李世民的观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

(2)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意境宏阔,以深秋的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着官船的到来蓄势。
B.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行舟画面如在眼前。
C.颈联“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
D.尾联上句“南极”对“北斗”,与“屈心而抑志兮”手法相似,都形成了句中对偶。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撞、山涧轰鸣的惊险场面。
(2)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 “_____”,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使用典故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电影,作为时代最突出的视觉图像,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某种透视镜。电影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而言_________,但对于人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中国电影创作在对近几年时代人心的呼应上,有了某种程度的突破,即使存在有待修正改进的方面,也可以拓展深入。90年代中期以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倡导时常被误解为针对的只是英模人物等相对单一化的创作对象,创作者往往铲去角色身上的生活气息而使之成为某种扁平化存在。这种创作趋势没有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贴近百姓生活的人物形象,使得这类电影不能很好发挥其传达核心价值观的影像_________。近年来,这一状况逐渐改变,(      )。中国科幻电影始终落后于世界发展,但《流浪地球》却让国人眼睛一亮,赞誉_________。《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国不仅仅是拯救世界而且是团结世界的意识带到银幕上,传达给世界。影片的横空出世使中国科幻片与世界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对于中国科幻片价值的认知,《流浪地球》似乎_______。这说明中国科幻片依然要强力延续才能保持水平。但我们依然相信,中国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电影文化的影响力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影让创作者们回归电影,通过电影本身的动人性表现能被观众自然接受的主流价值观。
B.创作者们使电影得到回归,观众自然地接受了通过电影本身的动人性表现的主流价值观。
C.电影回归为创作者们的电影,通过本身的动人性使它所表现的主流价值观能被观众自 然接受。
D.创作者们让电影回归电影,通过电影本身的动人性使它所表现的主流价值观能被观众 自然接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足挂齿  感召力 络绎不绝 孤掌难鸣
B.微不足道  感染力 纷至沓来 孤立无援
C.微不足道  感召力 纷至沓来 孤掌难鸣
D.不足挂齿  感染力 络绎不绝 孤立无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中国电影创作在对时代人心的呼应上,不是出现某种程度的突破,而是存在有待修正改进的方面,需要拓展深入。
B.中国电影创作在对近几年时代人心的呼应上,不但有了某种程度的突破,而且存在有待拓展深入的方面,需要修正改进。
C.中国电影创作在对时代人心的呼应上近几年有了某种程度的突破,尽管存在有待修正改进的方面,但可以拓展深入。
D.近几年中国电影创作在对时代人心的呼应上,有了某种程度的突破,但依然存在有待拓展深入的方面,需要修正改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为什么真人往往比照片好看?这就涉及大脑视觉处理时的选择性问题-______①____,大脑更容易识别动态的脸。研究者做过一个试验:让参与者对20个人的2秒钟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截下的1200帧静态图打分,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中的得分比在静态图中要高。也就是说,在人们眼中,______②_____。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视觉中枢会对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同一张脸进行信息提炼,并倾向于抓住特征最明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信号。此外,大脑在动态识别时,还会下意识地对五官下对称的地方进行修饰,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完美的细节。
有研究者认为大脑对动态图片的加工优势是进化的选择。照相机被发明出来不过两百余年,而人类进化了几千万年,在漫长的时间里,_____ ③_____,而短短两百年不足以让它习惯并擅长处理静态图片。
看到这里,希望不上相的朋友们可以释然一些。
21.小明向你吐槽自己不上相,没有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请根据20题材料的相关信息写一段话,安慰朋友并传达其中的科学道理,不超过7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为我校“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