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22.04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试题预览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22.04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将会让我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首先改变的将会是能源产业格局。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无论在投入还是规模上都领跑全球。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核能的装机容量将是现在的5倍多,风能的装机容量会是现在的12倍多,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倍多。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开,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还将重构整个制造业,中国的所有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举个例子,就拿手机来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要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这就会对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电动车企业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4亿美元,这成为支撑特斯拉业绩的最大助力。谁能想到特斯拉最赚钱的不是汽车产品本身,竟然是卖碳排放额度的收入。
中国电动车企业蔚来汽车在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亿人民币。尽管蔚来汽车在2020年表现出色,但仍净亏损50多亿人民币,在所有业务净亏损的情况下,卖碳排放额度竟然贡献了近1亿人民币的收入,成为所有收入业务里最大的亮点。
在碳市场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碳交易将给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所有制造业带来变革,进一步重构全球制造业。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新定义经济版图!》)
材料二:
除中国外,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设置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一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近年来,法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和极大危害性,对生态环保、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给予特殊关注。2020年4月,法国颁布法令通过“国家低碳战略”,设定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除改变本国发展模式外,法国还展开“绿色外交”攻势: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力促欧盟履行更多气候减排承诺,以及主导国际气候谈判等,争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生态先锋”角色。
法国政府2015年首次提出“国家低碳战略”,正式建立碳预算制度。该战略在2018年至2019年得以修订,调整了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量目标,从原来比1990年减少75%,改为“碳中和”目标。2020年4月21日,法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通过该预算。此外,法国政府在过去几年还制定并实施了《多年能源规划》(PPE)、《法国国家空气污染物减排规划纲要》等,为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增长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法国生态转型部宣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法国的最后四个燃煤发电站将于2022年前全部关闭。
不难发现,法国政府的举措将导致短期内该国对可再生能源需求骤升,对能源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造成较大压力。法国政府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2018年宣布上调燃油税,原定2019年1月1日再次上调,引发了旷日持久的“黄背心”运动。
当前,新冠疫情致法国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尽管法国政府从立法层面采取措施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国家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但仍面临妥善解决煤电和核电行业新增失业、强化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意愿、改变居民用电习惯等诸多挑战。
(摘编自《碳中和,全球在行动:法国争当国际舞台“生态先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然会达到峰值,2060年会努力实现碳中和。
B. 目前我国化石能源产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太大,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障碍。
C. 英、法等国纷纷设置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是因为他们都想成为国际“生态先锋”。
D. 尽管法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但也面临着民众的持续抵制等挑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后,其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值会不再增长并出现逐渐下降。
B. 卖碳排放额度收入成为美国特斯拉业绩的最大助力,说明碳交易可能会重构制造业。
C. 中国的所有产业若想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就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分工。
D. 法国全部关闭最后四个燃煤发电站的举措会导致国内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短期骤升。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一项是(   )
A. 大力推广低碳住宅,发展光伏建筑,降低建筑物能耗。
B. 积极改善、优化能源结构,不断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C. 积极探索核能发展新路径,全力提高核能源利用效能。
D. 倡导民众主动更新生活方式,多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4. 请从论证方法 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5.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意义重大,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 ①采用类比论证,强调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正在形成,引出后文法国的行动;②采用举例论证,列举设置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的国家和地区,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③采用比喻论证,将全球采取的绿色低碳行动比喻成“大潮”,突出行动的力量,增强了论证的生动性。    
5. 意义重大:(1)改变国家发展模式,扩大相关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改变能源产业、制造业格局,促进产业重构;促进新兴产业产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2)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增长。
挑战巨大:短期内会受到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资源从业者及难以改变传统用电习惯者的抵制。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售棉大路
莫言
黎明时分,杜秋妹被冻醒了。这时,天忽然黑起来,暗蓝的天幕变得黝黑。天幕上寒星点点,空气冰冷潮湿,一会儿,黑暗渐渐褪去,天色也变淡了,天空也变高了。太阳虽然还没出来,但天已经亮了。赶马车的人们纷纷吹熄灯光,收拾起草料架子,准备赶车向前了。直到这时候,杜秋妹才算看清了这条长蛇般的车马大队,也搞清了自己的排子车在这条长蛇阵中的位置。她连夜拉着八百斤棉花走了四十里路,跌跌撞撞赶了几个小时,原以为能排在前头好早点卖了棉花,哪曾想到是这等阵势。
杜秋妹的排子车前是一辆装得像小山般的马车,马车主人是个小伙,脸平常得像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浑身上下都好像带棱带角。杜秋妹是第一次来卖棉花,心里没底,便高声向年轻的车把式打听起来。马车右边那台拖拉机的主人狠瞪了杜秋妹一眼,仿佛责怪她打断了他的美梦。
到了十二点光景,车马大队再一次像死蛇一样僵在路上。太阳当头照耀,一点风也没有,骡马耷拉着脑袋,人垂着头,忍气吞声地受着“秋老虎”的折磨。车把式请杜秋妹替他照看牲口,他去打点水来润润人的喉咙,也饮饮牲口。想着杜秋妹同时顾不了两辆车,他把杜秋妹的排子车拴在马车尾巴上,这样马车就能拖着排子车前进。
车马大队蠕动起来,杜秋妹手忙脚乱地招呼着牲口,右边的拖拉机手却不停地猛踩油门,使没有充分燃烧的柴油变成一股股黑烟,喷到杜秋妹身边,把她包围在肮脏的烟雾里。车把式终于提着一桶水回来了。杜秋妹抢上前去,把嘴贴到水面,咕咚咕咚灌了一个饱。车把式招呼拖拉机手:“哎,伙计,喝水不?”拖拉机手坐在驾驶座上连头也不回,聋了似的一声不吭,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行进中,杜秋妹忽然闻到一股棉布或是棉花烧着的气味儿。她一边翕动着鼻翼,一边检查排子车。“八成是拖拉机上什么烧着了,刚才他还抽过烟。”杜秋妹腾腾跑上前去,高叫着:“停车!”拖拉机手瞪了她一眼,并不理睬。这时,杜秋妹已经看到了车上那只冒着白烟的棉花包,急忙大叫道:“你车上着火了!”拖拉机手一回头,脸唰地白了,急忙刹住车,跳上车斗,把着了火的棉花包扔下地来。棉花包一落地,呼啦一下子腾起了半尺高的火苗。杜秋妹一猫腰,拖着棉花包就滚下了道沟。人们一齐拥下沟去,捧土将火压灭……
众人经过反复检查,确信没有余烬,才纷纷议论起来:“伙计,你今天好大的灾福!再晚一会儿,这车棉花就算报销喽!”
“连我们也要跟着‘沾光’!还不闹个火烧连营!”
人们一齐又把赞赏的目光投到杜秋妹身上,看得她不好意思起来,她的手上烫起了几个大水泡,裤子也烧了一个鸡蛋般大的窟窿。
拖拉机手红着脸,嗫嚅着:“……大姐,您宰相肚里跑轮船,刚才……”可杜秋妹扭过身不去理他,这时,车队又开始蠕动,前进了一段距离,又彻底停住。拖拉机手带的收音机里播起天气预报:“今天……局部地区有雷阵雨……”雷阵雨!人倒不怕,权当洗个凉水澡,棉花可就完了。加工厂是不会要湿棉花的,还得拉回家去,再晾、再晒,但再晾再晒也白搭,棉花让雨一淋就会发黄、发红、降级、压价、少卖钱,还得再来排队、熬夜……
大家都抬头看天,东北方向的天空像有千军万马在集结待命,乌压压,黑沉沉,仿佛只要一声令下,就会冲过来。杜秋妹、车把式、拖拉机手这几个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聚在一起,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走是不现实的,路上的车一辆接一辆,要想并转车头抢在雷雨之前赶回家,简直比登天还难。只有留在这里,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拖拉机手有一块篷布,车把式车上有一块塑料薄膜,把三辆车上的棉花通通卸下来垛在一边,上边用篷布和塑料薄膜蒙住,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无虞(忧虑)。
棉花盖好了,人无处躲藏,就一齐坐在马车上,静候着雷雨的到来。真是幸运极了,这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雷阵雨并没落下多少,雨过天晴,车马大队又开始前进。从前面传过来消息说,县委书记亲临加工厂解决问题,清理通道,赶铺新垛底,增设了新磅秤。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但一会儿工夫,队伍前进的速度果然惊人。不到两个小时,杜秋妹坐在高高的马车上已经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棉花加工厂挂在门口的大牌子以及门口挤成一个蛋的人马车辆。阳光照耀着杜秋妹欣喜的笑脸。
(内容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有两重矛盾冲突:一重矛盾冲突存在于卖棉者与卖棉的客观形势之间,另一重矛盾冲突存在于卖棉者杜秋妹与拖拉机手之间。
B. 小说写杜秋妹“扭过身不去理”拖拉机手的道歉,说明尽管杜秋妹帮拖拉机手解决了棉花着火的问题,但并没有马上原谅拖拉机手。
C. 小说题材独特,讲述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民“卖棉难”的现状,富有时代特色,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从小说结尾写县委书记亲临加工厂后,售棉队伍就不再停滞拥堵来看,本文意在告诫地方政府应办实事,着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结尾的“不到两个小时”与前文的“到了十二点光景”相呼应,用对比的手法表明棉花加工厂工作效率提高后,售棉队伍行进速度加快。
B. 小说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将车把式的脸比喻成“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将滞慢的售棉队伍比喻成“僵在路上”的“死蛇”。
C. 小说注重情节的波澜起伏,卖棉者在缓慢前进中先后遇到“救火”与“防雨”两件大事,险象环生,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D. 小说语言委婉细腻,如写杜秋妹救火的情节,“猫”“摇”“滚”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她动作的敏捷。
8. 小说为什么以“售棉大路”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多次写到天气变化,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9题答案】
【答案】6. D    7. D    
8. ①“售棉大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售棉大路”是棉农们往加工厂运送棉花的一条道路,是小说塑造的典型环境,富有时代特色,在售棉大路上的人和所发生的事是当时农村社会的缩影;
③“售棉大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    
9. ①小说以天气变化来推动情节 发展。写天气酷热为棉花包着火埋下伏笔;雷阵雨突然降临,使得卖棉者们更加团结互助。
②小说以天气变化来衬托人物的心理。初秋清晨,天气湿冷,烘托出杜秋妹初次卖棉遇上道路受阻后情绪低落;“秋老虎”的燥热衬托出棉农排长队售棉的焦躁情绪;雨过天晴,阳光照耀,烘托出棉农内心因棉花遇雨无虞且队伍前进速度变快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淡等茬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太监)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澇等/荐擢知苏州
B. 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澇等/荐擢知苏州
C. 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澇等荐/擢知苏州
D. 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澇等荐/擢知苏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传:文中指乘坐驿车。传: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也引申为官府载人的车。
B. 刀笔:文中指办理公文的小官吏。
C. 丁母忧:遭到母亲担忧想他回家。
D. 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刚到苏州时,况钟假装对公务一窍不通,全听属下安排,群吏为所欲为,况钟于是痛下杀手。
B. 况钟和巡抚周忱想方设法奏请减轻苏州百姓繁重赋税,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
C. 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太监接踵而至苏州,他们动不动便捆绑鞭打况钟手下的官吏。
D. 平思忠有恩于况钟,尽管家境贫寒,从不因旧交情而对况钟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俩都是贤德之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14. 请概括况钟去世后“吏民聚哭,为立祠”的原因。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斥退了所有贪婪、暴虐、昏庸、懦弱的属僚,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2)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14. ①关心百姓,奏免赋役;②整顿吏治,严肃法令;③兴利除害,锄豪植良;④知恩图报,品德贤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晤(见面)袁子才①喜赠
赵翼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注释】袁子才,袁枚,字子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明白清通,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与白居易的诗风很相近。
B. 颔联既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同时也道出了两人白首相逢的情景。
C. 颈联形象的描绘,将景物与人融合,表达了对杜牧的敬仰和缅怀。
D. 末句抒写真率的友情,也表现旷达的胸襟,诙谐幽默,给人风趣感。
16. 有人论此诗,认为“喜”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的四联语意作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首联写诗人与袁枚不期而遇,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写诗人晚年见到袁枚,颇有幸运之感;
颈联融情于景,写诗人得遇两鬓花白而风流倜傥的才子的欣慰;
尾联将西湖和袁枚系为一体,点明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 根据语境填写下列空白处。
(1)《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交代武侯诸葛亮祠堂地理位置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日常穿戴衣帽的习惯,表现他不愿以皎洁的身心,蒙受外界的垢污。
(4)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笔下曾繁华无比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变而为“____________”的动乱,在姜夔《扬州慢》中变成“____________”的荒芜,可见战争之残酷。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 锦官城外柏森森    ③. 新沐者必弹冠    ④. 新浴者必振衣    ⑤. 忧劳可以兴国    ⑥. 逸豫可以亡身    ⑦. 烽火扬州路    ⑧. 尽荠麦青青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塑造影响很大,同类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特色与风格。黑龙江虽然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糙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哺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
艺术创作与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及审美意识有着______的联系,也与艺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______,漆画创作同样如此。冬天的黑龙江仿佛奏响一首冰与雪之歌,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纯净浪漫。______的黑龙江人对雪有着独特的情感,这里的漆画艺术家们更是创作了大量以北方雪景为题材的漆画。
黑龙江漆画艺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黑色沃土的滋养下,把握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在创作理念和艺术技巧上______,形成了独有的龙江冰雪漆画艺术语言。在未来,龙江冰雪漆画在题材、表现形式及制作工艺上还需大胆探索,这也是黑龙江漆画家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头万绪        息息相关        土里土气        独树一帜
B. 千丝万缕        息息相关        土生土长        独辟蹊径
C. 千头万绪        休戚相关        土生土长        独树一帜
D. 千丝万缕        休戚相关        土里土气        独辟蹊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黑龙江虽然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犷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孕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
B. 黑龙江虽然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糙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哺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
C. 虽然黑龙江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犷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哺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
D. 虽然黑龙江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糙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孕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
20. 请用一句话提炼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
【18~20题答案】
【答案】18. B    19. C    
20. 地域环境影响艺术风格的塑造。
(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知道吗,噪声除了直接损伤耳朵和听力外,   ①   。
相关实验表明,当噪声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线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大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通的,   ②   。噪声在损伤听力的同时会作用于人类大脑的中枢神经,而声音在传输到人的听觉器官——耳朵时,同样借助大脑的神经系统来传输到人的视觉器官——眼睛。声音太大将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导致整体视觉功能下降和紊乱。
想要减少噪声的危害,   ③   。首先是从源头上消除噪声,即从根本上杜绝噪声的发生;其次,可以减少在噪声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此外,还可以佩戴物理防噪声的耳机等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加强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让大家一起意识到减少噪声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发出特别吵的声音,你可以告诉他:嘘!请小声一点。你“吵”到我的眼睛了。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和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作用相同一项是(   )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C.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D. 火星,是太阳系里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的星球。从古至今,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都充满着无限遐想。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22题答案】
【答案】21. C    22. ①还会对我们的眼睛和视力造成影响 
②它们都和神经中枢相连 
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身上的背心是用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眼镜架是断了腿的,便断言:这是可贵的“东方魔力”,这是中国人的“兴国之光”。
斯诺判断“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的理由至今还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东方魔力”撼山岳 ,“兴国之光”助我行
什么可以任时光冲刷而不朽?
回望我国数千年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不朽”的优良传统有很多,而艰苦奋斗作为起家本钱、传家之宝,作为立军之本、取胜之道,无疑是最朴实、最本真、最恒久的一抹亮色。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深入延安采访后,把烙上艰苦奋斗精神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看成是一支“神奇的队伍”,虽然衣衫褴褛、缺枪少弹,但具有“东方魔力”,闪烁“兴国之光”,“上帝也征服不了”,“是无法打败的”。
这个评价无疑是具有洞察力的。
艰苦往往容易流于表象。但斯诺看到的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清苦,更多的是透过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用降落伞布缝制的背心等细节,洞察到了人民军队面对艰难困苦展现出的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任何一种精神都不是自然自发形成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非他们的“胎记”,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既有客观条件、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原因、内在动力的驱使,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过程,经历几多浴火重生,几次凤凰涅槃。
而如今,虽然随着这些前辈们的奋斗,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不再艰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