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四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天津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四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天津一中2021-2022-2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四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33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着个人的才情气质
试题预览
天津一中2021-2022-2高三年级
语文学科四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           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義之的行书,洒脱飘逸,               ,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这是王義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 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               ,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                 ,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在时代征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 挥洒自如 曲径通幽 拘泥
B.传递 行云流水 曲径通幽 执拗
C.传达 行云流水 另辟蹊径 拘泥
D.传递 挥洒自如 另辟蹊径 执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B.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在时代新的精神灌注下,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
C.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在时代新的精神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出新的辉煌。
D.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陆游号放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多产诗人,其诗风雄浑,而词风哀怨,因此他与李清照一起被视为宋代婉约派的代表。
B.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光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C.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其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所谓知识付费中的“知识”,与传统媒体中的“知识”有所不同。这里的“知识”,其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其形态包括线上教育、数字出版及咨询业等多种形态。知识付费可以看作“信息付费”,即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消费差,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和变现。
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知识生产者来说,知识付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稀缺。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摘编自王国英《知识付费对内容为王的反思与重构》,《新闻论坛》2018年2月)
下图是市场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


表一(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材料二:
“知识付费”热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倒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入互联网的同时,也接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知识”成为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首要生产力要素,相应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被大大削弱。在今天的社会中,个人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就,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个人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
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出发,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社会议题如走马灯般快速变化,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 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讯息,又很容易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迫追赶的焦虑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们追赶时代步伐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即不停地学习以提升自己。
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调査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3亿人,同比増长93.8%,预计2018年将达到2.9亿人。
(摘编自张程《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倒影》,《记者观察》2018年3月)


表二(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材料三:
实际上,知识付费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必然会遵循互朕网的法则,当然也免不了染上互联网的恶习。这个光速的时代,已经不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真正深入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情,浮躁、表浅、速成是从“知识付费”产生之初就携带的基因,而我们强加给知识付费上的任何大的抱负,比如我指望通过听某一门大师课而获得我对不了解的领域的一个系统认知,这几乎是不可实现的。产品本身无论多精致也都是一个互联网的短、快、浅的通俗产品,音频这种方式本身抵达我们的时候就极容易流失,比如讲述内容的人可能讲不清楚、噌杂环境的消磨,听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分散。那么知识付费可以给我们什么?知识付费给我们一种“我在学习的路上和“时间没有虚度”的自我暗示和安慰。毕竟比起通勤路上和睡前的发呆和胡思乱想,有人在耳边谆谆善诱,我们多少还是会拾取一些到脑子里的。还有就是当我们迫切地需要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找到某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去粗取精后的知识的确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至于批评家们所指出的希望以知识付费去应对时代焦虑,那也是对知识付费的苛求。
(摘编自澎湃新闻网)
材料四:
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洗牌后,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只能留下一两个平台,其他知识输出方只能在这些平台上生存。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保证客户找到有用的产品,而知识分享者找到能够“听得憧的人”。同时,平台要想做出声誉,就必须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而知识产出者要想生存,必然会朝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更垂直、更深度的道路,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用”是他们的生存依靠;另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泛娱乐化的道路,他们提供的东西主要用于陶冶情操,扩大见识,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总之,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必须提供更专业、更聚焦、更精准的产品。
(摘编自易鹏《知识付费还得“洗牌”》,《环球时报》2017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去粗取精后的知识,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从而増长知识,实现我们系统认知某一事物的愿望。
B.“知识付费”先天带有浮躁、表浅、速成等基因,其产品具有短、快、浅的特点,“知识付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某种自我暗示和安慰。
C.目前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中,得到、在行在内容的质量、动机纯粹性和购买的成本上都处在比较高区域。
D.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増长速度在2015-2018年间不断加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互联网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的一种商业现象。
B.从数据显示来看,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是2016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见,知识付费 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C.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支撑经济和经济増长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要素。
D.未来知识付费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并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其正有价值的稀缺信息。
B.知识付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
C.知识付费能够减缓因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所带给人的焦虑感,这说明好的内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的。
D.知识产出者需要朝着更垂直、更深度和泛娱乐化两个方向分化,才能在未来的知识付费产业中找到生存之道。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己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末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髙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①;斯文②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坏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注]①蓍龟:均为古时卜筮用具。这里借指欧阳修是国家的栋梁,朝中决策稽疑非其莫属。②斯文:指古代的礼乐制度。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以矜人 矜:夸耀
B.不恤浮议 恤:注重
C.赤子无所仰芘 花:通“庇”,庇护
D.不居而去 居:占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读书是务 而王岂为是哉
B.未与公相识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君子有所恃而不恐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D.见于议论 赵尝五战于秦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0.下列句子均能从侧面体现欧阳文忠公人品学养的一组是
①知其行义,屡荐于朝 ②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③朝廷无所稽疑
④而辅学术之精微 ⑤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⑥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第Ⅱ卷(117分)
四、(27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演现代汉语。(7分)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4分)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3分)



13.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10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本诗前四句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明心境,语言的形象性及概括力极强。
C.颈联不仅写出了寒食山中春夜迷人,还刻画了诗人此刻举杯畅饮、毫无拘碍的自我形象。
D.整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美好、人民安康的太平盛世,而“尧舜力”暗含讽喻,希望统治者向前代贤君学习。
(2)颔联中的“杨柳风”和“桃李月”是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极有情致,请分析。(4分)


(3)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注:1-5句中任选4句作答,6句必须作答)
(1)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2)  ,而天下诸侯己困矣。(贾谊《过秦论》)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5)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游园》)
(6)同样是描写赤壁周围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一句描写月初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釆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釆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髙,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釆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 因为种莲人家釆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釆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而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釆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釆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釆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釆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漑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釆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消。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那些莲花“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亳无愧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种植的莲花与大自然的风景相比基不逊色。
B.“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寄予了作者对莲农深切的同情,并揭示出如莲的美景美物总是掩盖了生活中的残酷与艰辛。
C.文中第9段交代了釆莲的季节在夏秋之交,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釆莲剥莲子的内容,引出下文写挖莲藕的内容。
D.小孩子捧着莲子在莲田埋上跑来跑去,写出了莲农的生活充满了收获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E.本文的标题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寄予了作者林清玄对釆莲人的深切情感,又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17.“我们童年唱过的《釆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3分)


18.文中划横线句蕴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分)



19.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靖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20.作者在了解了莲农生活的苦后,对“莲”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类似经历和感悟。(5分)




六、(8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      ①      ,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相比于早己显露真容的火炬“飞扬”,不少人被造型别致的火种灯吸引。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其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
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品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      ②      。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2000多年,   ③  ,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与向往。


22.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吝笔墨塑造的一位乡下老太太形象。第四十回写行酒令时,别人的行酒令颇有文釆,而刘姥姥的行酒令是“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惹得众人捧腹。有人认为刘姥姥不识字没文化很正常;有人认为她虽然不识字,但她也不愚。你认同娜种观点?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5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如今,在青年文化圈中,出现了一种“破圈”现象,即原来一些局限于某一群体的圈子,打破了固有的界限,与其他群体相互交流。这几年,“破圈”一词,似乎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今年春晚,以宋朝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爆“破圈”,进入大众文化视野,引起广泛好评。再如,以前冰雪运动是个相对小众的圈子,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运动正在破圈走向大众化。破圈可以是对自己已有圈子的突破,也可以是让更多圈外的人走进自己的圈子。
材料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7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受访青年有兴趣圈,仅17.3%的受访青年只想待在原有圈子里,77.4%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该勇于“破圈”,尝试多元文化。关于如何尝试“破圈”的问题,61.2%的受访青年选择在“传统”圈加入现代元素,54.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是“高冷”圈尝试接地气的方式。其他方而还有“小众”圈走进大众视野(51.2%),“民族文化”圈走向世界(47.8%)等。
对于“破圈”,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津一中2021-2022-2高三年级
语文学科四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           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義之的行书,洒脱飘逸,               ,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这是王義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 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               ,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                 ,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在时代征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 挥洒自如 曲径通幽 拘泥
B.传递 行云流水 曲径通幽 执拗
C.传达 行云流水 另辟蹊径 拘泥
D.传递 挥洒自如 另辟蹊径 执拗
【答案】C
【解析】(第一空:“传达”,有传告、表达,使知道的意思;“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的意思。语境是说,书法艺术,可以表达个人的才情气质,故选“传达”。第二空:“行云流水”,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下一个『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