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李海燕《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音乐是古老的人类文明编织神话形成的集体记忆,因此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神话故事都搭配着音乐。 B. 现代视角下的音乐学研究者不应关注音律节奏的表象,而应关注其本质属性、存在方式等的哲理运思。 C. 作为一门结合了音乐学、心理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心理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审美。 D. 在有关音乐诱发情绪研究成果中,七种机制的证实为音乐诱发情绪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分析与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结构清晰严谨。 B. 文章引用亚里士多德和米盖尔海夫纳的话,论证音乐产生于哲学却高于哲学的观点。 C. 文章用孔子、孟子的观点,佐证了儒家诸贤已然意识到音乐在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D. 文章论证的逻辑性、概括性极强,观点鲜明,论据兼具古今中外,使论证更为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对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心理学要素进行必要的梳理,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挖掘了古代音乐作品的思想根源。 B. 高于自然的精神结构的音乐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变化着的发展过程和蕴含着二元对立矛盾思想的有机整体。 C. 古人推崇“天人合一”,把音乐当作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因此音乐的结构规律与天地的运行法则相关联。 D. 《乐记·乐本》认为,音乐能引起听众的某种共鸣,而贝里尼诱发理论就是研究音乐如何诱发听众的情绪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均属于外来鱼种。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生长速度快,挤占了其他鱼类生存空间,破坏了洱海生态平衡。为有效控制银鱼、西太公鱼种群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每年定期对洱海银鱼,西太公鱼实施生态治理,减轻水体污染,保护洱海水环境。 洱海银鱼生态治理始于2015年,随着西太公鱼种群数量的增加,自2018年开始增加对西太公鱼的治理。2020年生态调控时间为8月10日~10月24日,实际共实施了73天。其间,共出动15742船次,捕获西太公鱼约739.258吨,银鱼约427.68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