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试卷类型:H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
试题预览
试卷类型:H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
《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如:解析“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近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呙《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侯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论语》的普及读物,《论语讲析》一书的难得之处是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
B.读《讲析》一书,读者会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它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和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
C.读《论语》应从周志文《论语讲析》、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这三本优秀普及读本起步。
D.文中程树德、刘宝楠、朱熹、何晏与邢昺、皇侃等的著作,阅读难度依次加大,适合做进行深入研究的读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的话题,重点推介了优秀普及读物《论语讲析》。
B.文章较多引用了《礼记》中的文字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论语讲析》的特点。
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讲析》的特色,是按照从次要特色到主要特色的顺序推进的。
D.文章按开始学习、更多了解到专门研究的逻辑顺序推介有关《论语》阅读的书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一书从古至今的注本很多,找对适合自己的注本对于阅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B.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这与文中推介《论语》注本的理念是相通的。
C.好的《论语》注本都应该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
D.若要对《论语》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不可以不读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不收现金、打不着车、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车的尴尬场景时有发生。而常常感受到这种尴尬的,恰恰是最需要社会提供便利的那群人:老年人。
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数字化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却也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为18.1%。从这两项数据推算,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
(《支付难、看病难、孤独感加剧——谁帮老人迈过“数字鸿沟”》,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不少案例表明,老年人似乎正在被互联网时代遗忘,成为“互联网难民”。不过,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遗忘老年人的是发明、使用、管理新技术、新产品的人,是参与相关制度设计的人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现实特征。
一方面,由于年轻人是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主要使用人群,互联网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发、设计到推广的各个环节往往都以年轻用户为核心,很少考虑老年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无法预约挂号、没有健康码不能乘坐公交车、不会使用购票软件买车票等问题,看起来是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下载和使用相关应用造成的,但如果有关方面在制度设计环节将老年群体的特征考虑进去,给他们更多线下操作的选择,完全可以避免他们的尴尬。此外,当一部分老年人想要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的时候,子女、社会又缺乏足够的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
因此,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的问题,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技术并不是“鸿沟”的罪魁祸首,而是将本来就横亘在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鸿沟”放大了。
(《老年人受困“数字鸿沟”,别把问题都推给新技术》,央广网)
材料三:
针对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需要保留的传统服务应用场景,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消费支付、游健身、办事认证等。
在传统服务保留形式上,《实施方案》明确三大类:一是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的纸质凭证,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通用范围。二是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绿色通道等。三是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帮助老年人,一些场所要保留传统办事方式,比如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也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除了上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高频事项之外,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同时,《实施方案》也要求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应用,开展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构建解决“数字鸿沟”长效机制。
据悉,到今年底,有关部门将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再经过两年努力,到2022年底,将基本构建起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让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的水平显著提升,线上线下服务将更加协同高效。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经济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不收现金、打不着车、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车的尴尬场景,时常发生在最需要社会提供便利的老年人身上。
B.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实际上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技术只是将本来就横亘在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鸿沟”放大了而已。
C.年轻人是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使用人群,所以互联网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各个环节大都以他们为核心。
D.子女和社会缺乏足够的耐心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新科技,是导致老年人无法融入互联网生活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网民人数、互联网普及率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率,可以得出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的老年人数量。
B.如果互联网公司能考虑到老年用户的体验,在制度设计环节将老年群体特征考虑进去,给他们更多的选择,那么老年人就不会成为“互联网难民”。
C.《方案》提出以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和保留人工服务这三种形式保留传统服务。
D.有关部门在未来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享受高智能化服务的水平,使线上线下服务更加协同高效。
6.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松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亦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描写徜徉孔林,引发作者所思所想,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缅怀与敬意。
B.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C.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
D.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8.文章三次写到鹭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阻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货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监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体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余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遗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11.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监事: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文中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B.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C.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三十年前好用工
吴澄①
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
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
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
【注】①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
B.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C.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很难办到的。
D.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勉励的深情。
15.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明君子不会选择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几年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______、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______、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也是中国人民的福祉,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______,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______。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    ),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瞻远瞩 薪火相传 空中楼阁 荣辱与共
B.高屋建瓴 薪火相传 一纸空文 荣辱与共
C.高瞻远瞩 薪尽火传 一纸空文 唇亡齿寒
D.高屋建瓴 薪尽火传 空中楼阁 唇亡齿寒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B.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C.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也是中国人民的福祉。
D.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注入中国智慧,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
C.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D.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同时再谋求本国发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束缚之下,中国人勇于言义,羞于言财。但是,这种情形并不是①。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财的追求可谓始终如一。自从个人财产出现以后,②,民间对财神的崇拜就是追求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供奉财神之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③,几柱香火,一片痴情。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