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但其背后的乱象
试题预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但其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收费高,扩大了教育“内卷”现象。调查数据表明,47.8%的学生表示每月用于校外培训的费用超过1600元,近20%的学生表示每月培训费用超过3200元。
然而,在学生培训内容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形下,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涨。在目睹了身边他家庭的校外培训投入不断增长时,家长往往会选择“盲从”。即使家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这一氛围的裹挟下,也只好“被卷入”到这一场无形的竞争中,而报班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是否参与校外培训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相关: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其子女参与培训的机会更多,而离异、再婚、丧偶等特殊家庭结构的子女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较少,留守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课程安排满,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的怪象。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采取各类措施规避有关政策规定,机构多将学科名称重新包装,赋予其素质教育的“外衣”,但实际内容依旧是超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知识,或是通过双线转换,将原本线下讲授的内容转为线上,进而规避部分监管。
此外,部分家长并非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培训项目,而是盲目跟风,海量的兴趣班充斥着学生的假期及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再削减,直至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资本大量涌入,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采用互联网商业营销模式,将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宣传、同行竞价,甚至利用学费做投资,致使整个行业内商业氛围浓厚,而教育氛围微乎其微。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不计成本地大肆营销,在网络平台、电视节目、综艺晚会上,都不乏其充满噱头的赞助广告,这一举措势必挤占了教学投入,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学生。
以应试分数为导向,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对教育及学生成长认知不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诉求,违背教育规律,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应试、超纲、超前等问题。以唯分数论为导向,将系统的知识缩减为零散的考点,将科学的学习方法简化为投机的套路,将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为“以分为本”的态度,囿于眼前的一时之得,却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严重破坏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生态,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善于考试但难出大师。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05月21日07版)有删改
材料二: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价格虚高等问题引发了很多社会讨论。前不久,因在收取费用、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问题,北京、重庆等地接连通报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本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有助于满足孩子们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如果失范失序,就会成为“教育焦虑制造者”“教育秩序干扰者”甚至“教育公平破坏者“,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治理行业顽疾,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各教育主体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策制定的着力点。这段时间以来,从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严格禁止家长批改家庭作业,要求家庭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以体育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均是从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建构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与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如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扫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制造教育焦虑的土壤,也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在全社会营造对待教育的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没有超前教学、过度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成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把教育办得更好,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为明天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05月27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失范失序,就会制造教育焦虑,干扰教育秩序,甚至破坏教育公平。
B.校外培训机构,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其给学生、家长及学校带来的弊大于利。
C.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囿于眼前的一时之得,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善于考试但出不了大师。
D.是否参与校外培训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相关,留守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极少参与校外培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校外培训机构若过分注重商业营销,势必会挤占教学投入,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学生。
B.家长即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仍主动报班,借以缓解自身的焦虑。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培训机构为规避有关政策规定,将学科名称改头换面,学生依旧不堪重负。
D.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行业顽疾,特别要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各教育主体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半月谈》发表一篇《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补课老师年收入200多万,家长陪课连奶茶都舍不得喝》的文章。
B.邻居刚上一年级的孙子,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就被爷爷直接送进校外培训班,巩固提高知识。
C.原价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课程实际售价仅为1元,校外培训机构的“优惠折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实则诱导大批家长去买单。
D.家长与其四处接送孩子上培训班,还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他人、自我管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治理校外培训乱象?(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
“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
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作为基层领导的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人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
C.队长一家人吃糠团子,几乎衣不蔽体;老汉一家人更是生活困难,家中老人已奄奄一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
D.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其灵活变通的个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文中“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
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
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4分)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①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①城,这里指成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因为害怕失败被抓,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14.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15——16小题。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陆游
放翁病起出门行,绩女窥篱牧竖迎。
酒似粥浓知社到,饼如盘大喜秋成。
归来早觉人情好,对此弥将世事轻。
红树青山只如昨,长安拜免几公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窥”“迎”等动作,令人想见绩女和牧童的神情,表现出乡邻对诗人的友好。
B.颔联用比喻突出酒之浓、饼之大,写出乡邻对诗人的热情款待,也反映出丰收的喜悦。
C.颈联抒发诗人从邻居归家后的感慨,美好的人情给诗人留下深刻感受并让他看淡世事。
D.诗歌前两联扣住题目中“病”“迎”“劳”来叙述描写,后两联议论抒情,结构严谨。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宁愿牺牲生命或流落他乡也不能容忍谄媚之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白的《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都不屈地矗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传承着(     )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     )之人。”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        ”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        ”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       ”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        ”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困苦,(     )。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
18.依次填入括号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不息   坚强     坚难   感同身受
B.绵绵不断   坚韧     艰难   相濡以沫
C.绵绵不断   坚强     坚难   感同身受
D.生生不息   坚韧     艰难   相濡以沫
19.选出最恰当的一组引文依次填到原文横线上。(     )
A.①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④任尔东南西北风
B.①苟利国家生死以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C.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②我自岿然不动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④任尔东南西北风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B.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不屈地矗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C.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都不屈地挺立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D.不管是抗击疫病,还是抗击外敌,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矗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小题。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一番的春天。 经过了雨季,    ①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在昆明七八年,大家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的……有一位老兄似乎认为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②     ,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③                  ,他便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管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儿卖柿子的老太婆……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得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公,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学年春季有色一中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A(B.“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家长及学校带来的弊大于利”说法错误,,材料一“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但其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并不意味着“弊大于利”。C.“善于考试但出不了大师”错,材料一原文是“善于考试但难出大师”。D.“极少参与校外培训”错,材料一原文是“留守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2.B(“家长……主动报班”错,材料一原文是“即使家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这一氛围的裹挟下,也只好‘被卷入’到这一场无形的竞争中”,可见报班有被动的因素。)
3.D(材料一的观点是培训机构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D.是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不符合题干要求。)
4.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问题论证了培训机构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然后依次从收费高,扩大了教育“内卷”现象;课程安排满,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的怪象;资本大量涌入,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以应试分数为导向,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5.①整顿行业市场,肃清行业风气。规范课程安排,营造教育氛围。②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扫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③出台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营造对待教育的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
6.D(“旨在表现灵活变通的个性”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目的是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