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A卷)第1页(共12页)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A)练习时间:150分钟2022.4本练习共12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火星捕捉制动,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A 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丰台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语文(A)练习时间:150 分钟 
2022.4
本练习共 12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 月 10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火星捕捉制动,正式踏入环火轨道。所谓火星捕
捉制动,就是指高速“行驶”的火星探测器在靠近火星时“踩一脚刹车”,在大速度增量减速后
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制动捕获的机会是唯一的,所以如何实施近火制动以保
证探测器被成功捕获,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决定
着整个探火任务的成败。如何“踩好刹车”,大有学问。
首先,这脚“刹车”的力道大小是极为考究的: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
继续围绕太阳公转,耗费数年时间等待下一个“制动窗口”;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
能直接撞上火星。据公开资料显示,苏联、美国、日本的火星探测任务都曾在“火星捕获段”
遭遇失败。据了解,天问一号的目标轨道距离火星最近处仅 400km,而此时它的速度已高达
28km/s,想要成功实施近火捕捉制动,就必须在 10 分钟内将它的速度降低到约 1km/s,其难度
可想而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
析,最终确定为天问一号配置 1 台 3000N 的轨道控制发动机,实现制动。
此外,“视觉盲区”也是天问一号踏入环火轨道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实施
火星制动捕获时,距离地球达 1.92 亿公里,它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 10.7 分钟。如此漫长的
通讯延时形成了一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天
问一号必须“自主”完成“踩一脚刹车”。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
别能攻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障预案,
 
高二语文(A 卷) 第 2 页 (共 12 页)
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
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
标的顺利达成,为后续探测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
的智慧,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取材于赵竹青、章斐然等的文章)
材料二
1 月 28 日,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 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发
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版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白皮书总结了过去 5 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是运载火箭发展迅猛:据统计,5 年间,
我国共实施 207 次火箭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 96.7%;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
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
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 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
空的时代。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环绕、着陆、返回”三环节圆满收官、“嫦娥四号”
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 1731 克月壤。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完成:“天问一
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
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
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城
市、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 5 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明确未来 5 年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并介
绍了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探月工程方面,中国政府批准了三次登月任务,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基地:拟定 2024
年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勘测,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预计
2030 年发射“嫦娥八号”,测试载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核心技术”;计划在 2025 年以后在月
球上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行星探测方面,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计划在 2024 年发射首颗
小行星探测器,名为“郑和”,它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并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
 
高二语文(A 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星;二是计划在 2028 年完成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完成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深空探
测方面,计划于 2024 年发射“巡天”太空望远镜,它具有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
勃太空望远镜(世界上现用最伟大的望远镜)相同的波长,堪与其媲美。在未来 5 年发展的基
础上,还计划于 21 世纪 30 年代初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以便观测到频率更低的波,
从而将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和极端事件发生几率的能力。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始终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
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
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
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取材于王帝元、谢龙、赵竹青、初梓瑞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火星捕捉制动,是指通过“踩一脚刹车”,使探测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
B.火星制动捕获的力道大小极为考究,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
C.“视觉盲区”导致天问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
D.天问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未来规划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
B.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
C.“嫦娥七号”计划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
D.即将发射的“巡天”可与 NASA 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媲美。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2 月 10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刹车”顺利,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
B.天问一号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 10.7 分钟,漫长的通讯延时被称为“视觉盲区”。
C.“郑和”小行星探测器将于 2024 年发射,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
D.未来 5 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能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的能力。
 
高二语文(A 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中国航天首次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有效尝试。
B.未来中国对木星系的探测,同样可能面临如何踩好“刹车”的问题。
C.未来 5 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D.以天问一号等为代表的航天工程凝聚了航天人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6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共 17 分)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
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
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
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
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
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①
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②,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③闻西伯④善养老,
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⑤于涂
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
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
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
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
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
 
高二语文(A 卷) 第 5 页 (共 12 页)
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取材于《王安石文集 卷六十三 伯夷》
注:①韩子:指韩愈。作《伯夷颂》。 ②二子:指伯夷、叔齐。 
 ③太公:指姜子牙。 ④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父亲。 
 ⑤元元:平民百姓。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韩子因.之 因:沿袭
 B.天下孰不病.纣 病:疾病
C.欲夷.纣者 夷:推翻
D.则伯夷何处.乎 处:存在、置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求仁而.得仁 而.春秋固已高矣
B.饿于首阳之.下 二人之.心岂有异邪
C.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 以.求其仁
D.而尤者.,伯夷也 欲夷纣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 
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
B.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 
伯夷拦着马头劝阻,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
C.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 
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辅佐他
D.其烈岂减太公哉
他的刚烈又怎会少于姜太公呢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王安石认为孔子、孟子对伯夷的事反复辨说,加之二者身份,认为他们的话是可信的。
B.王安石驳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 
 
高二语文(A 卷) 第 6 页 (共 12 页)
C.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
D.本文根据“圣人”的记叙,旧时的传说,以及合理的推论,证明司马迁之说不可靠。
10.王安石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世对伯夷的错误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5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 11-12 题(共 6 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
如林放乎?”
(3)“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
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1. 翻译划线句子。(2 分)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 孔子认为“无礼”行为有哪些表现?请结合四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4 分)
三、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3-15 题。(共 12 分)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夔州西阁的夜中。此前四川地区一直处在混战之中,他的好友李白、严武等都已
离世。②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二人在夔州都有祠庙。
 
高二语文(A 卷) 第 7 页 (共 12 页)
③漫:徒然、白白地。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中一个“催”字,形象地表达出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B.第四句说仰视银河群星,星光黯淡,幽静怡人,与上句中的“声悲壮”相照应。
C.第五句说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暗示了战事的惨烈。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14.诗中“天涯”含有漂泊异乡之意。下列诗句中“天涯”用意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故乡何处天涯远,黄粱梦断行云断。(唐·无名氏《木兰花·春日述怀》)
B.天涯流落岁将残,望断故园心眼。(唐·无名氏《西江月·登城晚望》)
C.宜富贵,逞奢华。一团和气遍天涯。(唐·无名氏《鹧鸪天》)
D.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唐·灵一《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
1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6.请从以下 5 个小题中任选..4.个.作答,将作品原句填写在横线处。(8 分)
①《蜀相》中感慨诸葛亮功业未竟的句子是: , 。
②《离骚》(节选)中感慨日夜变换、时序更替,并由草木荣枯联想到韶华易逝的句子是:“日
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③在《蜀道难》中,李白先写青泥岭的崎岖险峻,又刻画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④柳永《望海潮》中“ , ,天堑无涯。”写出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象。
⑤《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
跳波瘦蛟舞。 , 。” 
(二)阅读下列《红楼梦》相关选文,回答问题。(6 分)
17.“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
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
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
 
高二语文(A 卷) 第 8 页 (共 12 页)
之可比。”
(1)上述文段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写贾政带着一众人等游赏大观园来到的地方,宝玉曾为此
地提诗《蘅芷清芬》,诗中有“蘅芜①满净苑,萝薜②助芬芳”,这里后来这里被元妃改为
_________ (处所名),__________(人名)选择住在这里。(2 分)
注:①蘅芜:香草。②萝薜(bì):藤萝、薜荔。
(2)此处的环境特点与居住者的性格有怎样的关联?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4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
玄奘和法显
⑴塔克西拉有一处古迹的名称很怪,叫国际佛学院,很像现代的宗教教育机构,其实是指
乔里央(Jaulian)的讲经堂遗址。由于历史上这个讲经堂等级很高,又有各国僧人荟萃,说国际
佛学院倒是并不过分的。
 ⑵它在山上,须爬坡才能抵达。一开始我并不太在意,觉得在这佛教文化的早期重心..,自
然会有很多讲经堂的遗址。但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似乎另眼相看,一个上了年纪的棕
脸白褂男子,用他那种不甚清楚的大舌头英语反复地给我们说着一句话,最后终于明白,这是
我们唐代的玄奘停驻过的地方!他见我们的表情将信将疑,就引着我们走过密密层层的僧人打坐
台,来到一个较大的打坐台前,指给我们看底座上一尊完整的雕像,说这是佛教界后人为了纪
念玄奘的停驻所修,这尊雕像就是玄奘,是整个讲经堂里最完美的两尊雕像之一。
⑶他不说这个打坐台是玄奘坐过的,只说是后人的纪念性修筑,这种说法有一种令人信赖的
诚实。他还说,玄奘不仅在这里停驻过,还讲过经。这我是相信的,一切佛教旅行家跋涉千万
里,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一路上少不了讲经活动。这一来我就长时间地赖在
这个讲经堂里不愿离开了。
⑷讲经堂分两层,与中国式的庙宇有很大差别,全是泥砖建造,极其古朴。爬上山坡后首先
进入一个拥挤的底层,四周密密地排着一个个狭小的打坐间,中间厅堂里则分布着很多打坐台,
我们只能在打坐台之间的弯曲夹道中小心穿行。看得出来,坐在中间打坐台上的僧人,在级别
 
高二语文(A 卷) 第 9 页 (共 12 页)
上应该高一点,他们已经可以把个人小间里的打坐,挪移..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中间打坐台也有
大小,玄奘的纪念座属于最大的一种。这一层的壁上还有很多破残的佛像,全都属于犍陀罗系
列,这些佛像有些是泥塑,有些由本地并不坚实的石料雕成。第二层才是真正讲经的地方。四
周依然是一间间打坐听经的小间,中间有一个宽大平整的天井,便是一般听讲者席地而坐的所
在。由此可知,拥有四周小间的,都应该是高僧大德,这与底层正好相反。
⑸与讲经堂一墙之隔,是饭厅和厨房,僧人们席地而坐,就着一个个方石墩用餐,石墩还留
下四个。饭厅紧靠山崖,山崖下是一道现在已经干涸的河流,隔河有几座坡势平缓的山,据说
当时来听讲的各地普通僧人,就在对面山坡上搭起一个个僧寮休息。
⑹我们的玄奘,则不必到山坡上去,一直安坐在底楼的打坐台上,待到有讲经活动,也能拥
有楼上的一小间,偶尔则在众人崇敬而好奇的目光中,以讲经者身份走到台前。
⑺玄奘抵达犍陀罗大约是公元 630 年或稍迟,他是穿越什么样的艰难才到达这里的,我们在
《大唐西域记》里已经读到过。他在大戈壁沙漠上九死一生 ....的经历且不必说,从大戈壁到达犍
陀罗,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及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
兴都库什山,这些山脉即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
然都让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到了脚下。
⑻当他看到这么多犍陀罗佛像的时候立即明白,已经到了“北天竺”,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把一路上辛苦带来的礼物如金银、绫绢分赠给这儿的寺庙,住了一阵,然后开始向印度的中
部、东部、南部和西部进发。这里是他长长喘了一口气的休整处,这里是他进入佛国圣地的第
一站。
 ⑼因此,我在讲经堂的上上下下反复行走的时候,满脑满眼都是他的形象。我猜度着他当
年的脚步和目光,很快就断定,他一定首先想到了法显。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已经到达过这
里,这位前代僧人的壮举,一直是玄奘万里西行的动力。法显抵达犍陀罗国是公元 402 年,这
从他的《佛国记》中可推算出来。
 ⑽法显先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后也是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这里的。他比玄奘更
让人惊讶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三十岁,而法显已经六十七岁!法显出现在犍陀
罗国时是六十八岁,而这里仅仅是他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点。之后这位古稀老
 
高二语文(A 卷) 第 10 页 (共 12 页)
人还要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北上回国,那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
开始,他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并写作旅行记《佛国记》,直至八十六岁去世。这位把彪炳史 ...
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
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
 ⑾站在塔克西拉的犍陀罗遗址中,我真为中国古代的佛教旅行家骄傲。更让我敬佩的是,
他们虽然是佛教徒,但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使他们养成了文字记述的优良习
惯,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结果,连外国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中国人的
这些著作,一部佛教史简直难于梳理。甚至连印度的普通历史,也要借助这些旅行记来填补和
修订。
⑿记得我和同行的朋友坐在塞卡普遗址的讲台前聊天时,他曾奇怪,为什么这些融会多种
文明的浮雕中没有中华文明的信息?我说,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太高,海路又太远,中华文
明在公元前与这一带的关系确实还没有认真建立,但你可知道这些遗址是靠什么发现的?靠玄奘
的《大唐西域记》和法显的《佛国记》。中国人的来到虽然晚了一点,但用准确的文字记载填补
了这里的历史、指点了这里的蕴藏、复活了这里的遗迹,这说明,中国人终究没有缺席。 
(取材于余秋雨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注:僧寮:读音 sēng liáo,僧舍。寮:房屋,居所。
18.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重心:指事情的主要部分。
B. 挪移:文中指挪借移动。
C. 九死一生:文中形容经历很多危险而幸存。
D. 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或成就流传千秋万代。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另眼相看”,是因为我们是玄奘大师的同乡。
B. 据工作人员介绍打坐台是玄奘当年坐过的,而玄奘雕像是后人为了纪念玄奘所修。
C. 玄奘将犍陀罗作为自己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是因为二百多年前法显也曾抵达这里。
D. 文章作者认为法显比玄奘更伟大,因为他敢于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
 
高二语文(A 卷) 第 11 页 (共 12 页)
20. 纵观全文,简要说明第⑼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 分)
21.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敬佩中国古代佛教旅行家的理由。(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 分) 
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
构无限地挺进。后现代教条主张无条件地尊重学生主体对文本的多元的“独特感悟”,这是(1)
经不起 ...教学实践检验的。显而易见,在阅读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主体在相互制约,除了读者主
体,还有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深
度、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
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脱离了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而放纵读者主体,就不能不产生(2)奇.
谈怪论 ...。鲁迅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3)宫闱秘事 ....。”诸如此类,(4)难道不都要无条件地尊重吗?毛泽东
看见了“阶级斗争”,而我看到了封建大家族男性接班人的精神危机,难道不是更为发人猛醒吗?
由此也可以看出, 。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1)处 的“经不起”可以改为“禁不起”。
B. 文中(2)处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得当。
C. 文中(3)处的“宫闱秘事”中的“闱”,读音 wěi。 
D. 文中(4)处的划线句有语病。
(2)根据文意,将文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2 分)
23.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社会上也流传,未来只有 50%的学生能升入普通
 
高二语文(A 卷) 第 12 页 (共 12 页)
高中,其他学生只能接受职业教育。你对“职普分流”有何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 字左右。
(2)新学期伊始,学生社团将开展招新活动。作为社团负责人,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的社团。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 字左右。
(3)“一起向未来”,2022 年北京冬奥会已然落下帷幕,但冬奥健儿们的风姿依旧带给我们震
撼,他们的精神长存我们心间。请为你最喜爱的冬奥选手(如谷爱凌、羽生结弦等)写一首小
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150 字左右。
24.作文( 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反思,意思是“回头、反过来思考”,常用来指对行为或思想等进行分析总结。有人这样
提炼反思,它是对认识的再认识,对思想的再思想;也有人说反思是指对人对事持有理性思考
和独立精神 ……
 你对“反思”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
明确,符合逻辑。
②生活中,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经常会唤醒我们的记忆、
引起我们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精选练习』  下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