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龙岩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
试题预览
龙岩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沧桑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
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审美价值判断。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
(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有删改)
材料二:
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诗的有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以诗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
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的道德责任感与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带入词中,纠正了传统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
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已经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为南宋词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
B. “东坡范式”是苏轼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C. 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
D. 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党争不断,士人贬谪流离,个体该如何在变化中安身立命?这对宋词的表达功能提出了新的思考。
B. 苏轼和欧阳修都创造了大量雅词,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C. 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局限,这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有鉴于此,苏轼认为要变革词风。
D. 苏轼在创造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诗与词双峰并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   )
A.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C.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
5. 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相关论述,谈谈你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与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鸢
葛亮
文笙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出了远门。
这一年他十四岁,在火车上认真地翻看一张报纸。
火车抵达天津,已经到了下晌午。
车站的景象,似乎并无什么变化。他提着行李,走到了出口,看见一个年轻女人对他挥手。他辨认了一下,是大表姐温仪。
温仪去年结了婚,已经是个年轻妇人的样子。着一件香云纱的旗袍,头发盘得很规整。较之以往的活泼,举手投足都温婉了许多。她让仆从接过行李,将文笙看了又看,笑着说,长这么高了,还是一张孩子脸。快走吧,你姐夫正在车上等着。
坐在宽大的福特车里,文笙望着外面的街景。十年前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似乎正一点点地浮现出来。
劝业场旧了许多,上面似乎加盖了一些花哨的玩意儿。待他要仔细看一看,车却拐了一个弯,什么也看不见了。
车上了维多利亚道,他也觉出这条街的繁华,非昔日可比。温仪便说,这么多年,全世界的银行,都在这条街上扎了堆儿。连你姐夫这个混世界的人,都要在这里插上一脚。
文笙看着一幢严正宏大的建筑,似乎十分眼熟,方想起襄城城南的“天祥”照相馆里,有所谓“平津八景”的布景,这正是其中之一。看他望得入神,温仪便道,这是“中南银行”。现如今“北四行”可是不及往日威风了。前年的时候,“中南”的总经理胡笔江,去重庆的飞机生生给日本人打了下来,做了孙科的替罪羊。这一来,更是伤筋动骨。
都是个命数。表姐夫查理掏出手帕,擦一擦额头的汗,顺手捋捋漂亮的唇髭,三十多家银行,两百多个银号,总有个此起彼伏。逐鹿中街是趋势,表弟可有兴趣投资金融?
温仪打断他,你就是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自家的话还没说完呢。
查理仍是兴致勃勃,听说姑父生前开办实业,颇有建树,在天津、青岛都有分号,是什么方面的生意?
文笙老实地答他,先父继承了一家锅厂,算是祖业。现在我随六叔做些铁货生意。
查理想一想,便说,如今五金生意倒是不好做。
文笙说,我们家在青岛的“福聚祥”,两年前已经结业了。
彼此就沉默了些。
查理终于又开了口,表弟还年轻,少不得将来要重振家威,只要看清自己的志向所在便是。
温仪就笑说,我这个宝贝表弟,别的不说,放起风筝来,是天下第一。
温仪的父亲盛浔在家里正打着盹,听说文笙到了,无知觉间,竟有些老泪纵横。
看一个少年进了门,忙招呼他过来。文笙却先远远地站定,对他深深地鞠一躬。
盛浔不禁有愠色,嗔道:你这孩子,何时跟舅舅这样生分了。想想看,当年整日把你抱在怀里的是谁?连奶妈都要吃醋。
文笙便说,娘嘱咐了,这回来津,颇要叨扰舅父许多时日,愧歉之意,要文笙代请。
盛浔道,我这个妹子,旧书读得太多,读得人迂了。我只信一句俗话,“外甥舅的狗,吃了就走”。哪来的这么多理儿。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倒是要多想想你娘一个人的不易,诸般行动便有个根基。
文笙静静地看着盛浔,觉得舅舅已是个半老的人了。身形胖了,眼眉都有些下垂。更加的,是缺了一股精气神儿,已不见当年长芦盐运使任上的样子。五月的天,还裹着织锦缎的夹袄,靠在黄花梨的圈椅里,手不离那两颗文玩核桃。核桃如今已给盘得赤红,包了清亮的浆。
夜里,文笙躺在松软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爬起来,给母亲写信。写了几句报平安的话,发现无甚内容,就又熄灯睡下。
传来打更的声音,在这夜里分外的响亮。窗外影影绰绰的是槐树的影。正当槐花开的时节,甜丝丝的香,若有若无地渗透进来,倒是让文笙心安了些。他总要在这里开始他新的生活了。未来如何,无人知晓,在他有些憧憬,也是朦胧的。朦胧里,他想起现在的襄城,还在梅雨季,并不如天津如此干爽清凉,必然还是湿漉漉的空气。后院的香椿树,发了新芽,嫩绿嫩绿,晨间便缀了露珠。云嫂踩了梯子,挎个竹篮,一芽一芽地采摘下来,用面挖起,将小母鸡的头生蛋炒给他吃,又香又下饭。这样想着,也就慢慢睡去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四岁的文笙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在火车上翻看报纸的动作,写出他的稳重。
B. 表姐夫查理兴致勃勃的话语里,交代了文笙来自一个经商家族的身份。
C. 舅舅盛浔已是个半老的人了,缺了一股精气神儿,对远方的妹妹的思念使他面容憔悴。
D. 回忆襄城云嫂采香椿,用小鸡的头生蛋给他做的又香又下饭的菜,表明文笙想家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仪便道”“温仪便笑说”这样类似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浓浓的古典小说的味道。
B. 小说情节叙述悠远缓慢,采用传统小说的手法,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充满趣味。
C. 天津劝业场旧了许多,维多利亚街比较繁华,这些描写刻画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D. 表姐夫查理在天津银行街供职,言谈举止完全是新派的做法,正衬文笙的文雅。
8. 结尾景物描写朦胧淡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北鸢》叙述民国商贾世家子弟文笙的成长经历,历史跨度大,人物塑造丰满,试从节选部分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耆,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耆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张珰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B. 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C. 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D. 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
B. 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
C. 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
D. 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B. 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
C. 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
D. 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 
(2)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14. 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朝廷为什么同意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 橘柚 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 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 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16. 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子无怒    将:愿,请 B. 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久留
C. 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 D. 赍钱三百万      赍:赠送
19. 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好自相扶将 B. 仰头相向鸣
C. 嬉戏莫相忘 D. 还必相迎取
2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B.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近体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C.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 B.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 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 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题答案】
【答案】1. D2. A3. B
4. ①类比论证。将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诗词创作进行类比,以此证明宋代士人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②举例论证。例举欧阳修在贬谪中创作出“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的诗句,以澄明的诗境反映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证明了宋代士人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尤其是贬谪语境)密切相关。
5. ①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手法表现赤壁之景,陡峭的石壁插入云层,激起的浪花如卷起的千万堆的白雪,“乱石穿空”与“惊涛拍岸”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②创作心理的雅化:在苏轼看来,眼前的雄奇壮阔之景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置身其中,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
③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通过描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内容,把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带入词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6~9题答案】
【答案】6. C7. D
8. (1)渲染氛围。影影绰绰的槐树的影、若有若无的甜丝丝的香,关于襄城的回忆,都烘托出一种朦胧飘渺的意境,给小说增加了美感。(2)暗示文笙的心情。襄城的回忆,表明文笙想家;天津的夜景,表明文笙对前途有些憧憬,又很模糊。
9.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沉稳、庄重的特点。比如,“却先远远地站定,对他深深地鞠一躬”,替母亲代请等。(2)次要人物衬托。舅舅的嗔怪,表姐夫查理的探问家事,都能衬托出文笙小小年纪却举止有度,落落大方。(3)环境描写烘托。天津繁华的社会环境描写,夜晚自然环境描写都能显示出文笙的成熟与稳重。
【10~14题答案】
【答案】10. A11. B12. D
13. (1)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表面上)各自散去,可以等到夜黑击鼓为声而进发。
(2)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车师一道劫掠、侵犯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
14. (1)国库并不充足,大军没有后继力量。
(2)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可以宣扬推广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的觊觎之意,同时又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参考译文:
汉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业,上书请求用兵,他说:“如今西域各国,自太阳落山处以东,无不向往归顺汉朝,唯独焉耆和龟兹拒不服从。如今应同西域各国组成联合部队,数月到一年间便可夺取龟兹。利用夷狄去打夷狄,这是计策中最高明的计策!”汉章帝建初八年,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动于阗等国的军队二万五千人攻打莎车,但龟兹王派五万军队去援救莎车。班超商议道:“眼下我们兵少不敌,为今之计不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