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2022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 多小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试题预览
  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2022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
多小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文化认同是整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守望和传承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认同得到了增强和巩固,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整合机制。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在西方历史进程中,以武力征服或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国家与组织,最后大多难逃解体的命运。而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并愈发强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历代王朝及近代以来得到了不断培育和加强。历史上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认同,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外部结构与内在文化特质之间“理性亲和”,相互形塑。虽历经坎坷和磨难,但各族人民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却未曾冲淡,反而愈加浓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发展的主线。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动力。文化认同能够为共同体及其成员注入精神动力,从而来定义“我是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于共同体而言,文化认同是外显与内化双重的过程,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仪式等,均是文化认同的外在体现,其中蕴含的意义则是强化共同体的动力来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得益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在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来侵略者,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以文化认同作为争取民族生存的动力,通过文化认同形成了强大凝聚力。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整合机制。文化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整合作用。文化具有“共享性、习得性、象征性、适应性与变迁性”的特征。其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一体的信念、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以及共同期盼实现的“中国梦”,这些共同形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习得性强调文化是可以学习的,历史上各族文化在交融过程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象征性指文化的符号表达,文化的萌芽始于人们对符号的使用,共同的文化符号承载和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五千年的景象;适应性与变迁性则指向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迁而适时地作出对应的方法,历史上中华民族有很多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光”时刻,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获得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认同。
因此,文化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文化认同是社会整合的重要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它能够增强民族成员对所属共同体的归属意识。各民族成员对共同文化的认同程度越高,民族共同体的整合程度则越高。因而,文化自身的特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整合机制,使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成了可能。
(摘编自崔榕、赵智娜《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多方面作用。
B.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养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C. 近代的中华民族通过文化认同形成强大凝聚力,因而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延续数千年,由此可见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之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观点。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旨在论述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C. 中华民族文化在各族文化交融中产生,说明文化是可以学习的,具有习得性。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分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武力征服或政治认同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与组织大多最终解体,与其文化认同有关。
B. 如果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仪式继续得到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必将持续稳定地发展。
C. 中华民族一些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也获得了我国各族人民认可,体现了文化共享性。
D.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就能够构建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良好社会秩序。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通过文化认同形成强大凝聚力,因而获得……”以偏概全,第三段说的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以文化认同作为争取民族生存的动力,通过文化认同形成了强大凝聚力”,“通过文化认同形成强大凝聚力”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整合机制”,下文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动力”“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整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仪式”错误,偷换概念,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应该是“中华文化”;“如果……中华民族必将持续稳定地发展”过于绝对,最后一段说的是“文化认同是社会整合的重要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它能够增�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2022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