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高三年级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高三年级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卷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影戏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观点。一般把汉代方士设帐弄影招魂,视为影戏的肇始,李少翁为汉武帝早逝的宠姬招魂就是一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是影戏的滥觞期。当时影戏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 
宋代的《都城纪胜》一书中介绍了影戏制作材料的演变和表演的内容:“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装皮(羊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宋代都城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戏之类的表演。 
宋代影戏相当繁荣表现在出现了专门制作镂刻影人的艺人。宋《武林旧事》有“小径纪,一项,记载有“镞影人”即刻镂影人的行业。“武林”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别称,这说明从北宋至南宋,影戏又有了新的发展。因为需要众多,才会有专门刻镂影人的行业。当时影戏还有不同的种类,《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章说“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滑稽影)”;《都城纪胜》“杂手艺”条说“有‘手影戏’一种”;《武林旧事》“元夕”条云“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在南曲曲谱中有“大影戏”曲调一种。 
元代统治者把影戏作为宫廷和军中之乐。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中国影戏也被传到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后又辗转传入土耳其、希腊等国家,至今希腊和土耳其称影戏为“中国皮影”。 
明代影戏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不只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喜爱,也受到文人欣赏。《剪灯新语》作者瞿佑有《影戏》诗一首,诗中描写影戏的情景,结句说“线索重看傀儡喜”,由此可知明代有称影人为傀儡的习惯,正如近代有人称“皮影”为“平面傀儡”一样。 
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发展,至清代,中国皮影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熟和繁荣局面。 
其一,流传全国,形成了七大影系,北到黑龙江,南至广东、海南,西至青海、甘肃,几乎是遍布城乡,处处皆有影戏,而且酬神祭社、节庆娱乐,具有多种功能。 
其二,镂刻技艺高超,影偶造型精巧,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为世人喜好,不少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清代皮影人物。 
其三,形成了悦耳动听的各种影戏唱腔,有的成为独立的戏曲曲种。 
其四,剧目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中国影戏发展至清代,积累了大量的剧目,而且差不多都有写定的本子,海内外一些博物馆和大学图书馆有一定收藏,大部分在民间收藏,是一份具有独特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人类学资料。 
(摘编自《中国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史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少翁为汉武帝早逝的宠姬设帐弄影招魂,一般被视为中国影戏的开端。 
B. 宋代的影戏制作材料的选用讲究,大致经历了由白纸到彩色装皮的演变。 
C. 宋代出现镞影人之类专门制作镂刻影人的艺人,可见当时影戏已相当繁荣。 
D. 皮影在清代空前繁盛,流传全国,具有酬神祭社、节庆娱乐等多种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力地阐述了中国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B. 文章指出明代影戏受到文人的欣赏,并以瞿佑的《影戏》一诗予以佐证。 
C. 文章从流传、工艺、唱腔和剧目等多角度,阐述了清代皮影的空前繁荣。 
D. 文章论述中国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是按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晚唐时期或五代时期俗讲僧用影人 死者超度亡灵,这种“影戏”服务于佛法。 
B. 土耳其称影戏为“中国皮影”,那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将影戏传播到那里。 
C. 清代皮影人物高超的镂刻技艺,精巧的影偶造型,是人们争相收藏的最主要原因。 
D. 要研究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的清代皮影,就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民间收藏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无赝 
周海亮 
四二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满尘埃。擦了擦,釉黑,斑蓝;敲了敲,音色沉美。 
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时间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他需要一笔钱。 
唐钧就想到了执壶。 
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妻子说,你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妻子说,你以为你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朋友听了,眼珠子当时就直了。 
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 
真打算出?朋友问。 
真打算。唐钧说。 
老爷子同意了? 
同意了。 
拿来!价钱好商量。 
壶就卖了。唐钧查过很多资料,价钱绝对是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 
你哪儿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 
借的。 
我怀疑你把它卖了。病床上的父亲说,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的。 
壶在家里呢。他低着眼睛,不敢看父亲的脸,您那么喜欢它,我不会卖掉它的。 
我想看看壶。父亲固执地说。 
没办法,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说,君子不夺人之爱——要不这样,壶你先拿回去,钱你也送回来。唐钧只得把父亲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细说了。朋友想了想,说,君子不乘人之危——还可以这样,壶你拿回去,钱算我借给你的,你给我补张借条就行。 
最终,唐钧既没有给朋友补一张借条,也没有把壶拿回去。不过他捧回了一把执壶的赝品。他问朋友,这样行吗?朋友说,相信我,别说你爸,就连业界专家,都很难分辨出来。 
父亲捧着壶,细细地看,笑了。他说,是咱家那把,看来你果然没有说谎。唐钧笑笑说,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怎会卖掉呢?心里,却隐隐地痛。 
再痛,也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他不否认执壶的价值,但他还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在父亲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父亲没能熬过来。但父亲安然地死去,几乎没有痛苦。 
父亲走后第九天,他将执壶还给朋友。朋友细细看了看,擦过,小心地把壶收起。唐钧问他,哪儿弄来的赝品?朋友说,这不是赝品,这就是你卖给我的那把执壶。唐钧有些吃惊,忙问,为什么不弄个赝品?朋友笑笑说,你父亲对这把执壶的感情这样深,假如真是赝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他虽非专家,但是自家的东西,他绝不会看错的。 
不会吧?唐钧有些不太相信。 
找个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认为他能不能看出来?朋友说,当他发现你拿了赝品给他,他会怎么想?或许直到离去,他都不会安心。 
可是万一我把它弄坏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 
我相信你肯定不会的。朋友笑笑说,在你心里,只要父亲喜欢,哪怕它是赝品,也价值千金,需要小心呵护…… 
万一我发现它不是赝品,死不认账呢?难道你不怕我昧下它? 
你肯定不会。认识这么多年,我对你的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朋友笑着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孝心更有价值呢? 
(摘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0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如借唐钧妻、友之口,表现了唐钧的孝心,借唐钧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写出了唐钧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B. 插叙唐钧朋友被唐钧父亲骂了一顿,既说明唐钧父亲对执壶十分珍惜,又让朋友产生疑问的情节合情合理。 
C. 文章以“情无赝”作为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充分说明人的情感都是真挚的,不像商品那样有真假。 
D. 小说运用了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的“延迟法”, 使得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8. 简要分析执壶在小说中的作用。 
9. 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请结合全文,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 
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 剖析/皆有经据 
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 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 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 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 财物车马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察聪慧勤奋。他小时就有卓绝的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止学习。 
B. 姚察擅长著史。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 姚察谨守孝悌。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 姚察居官清廉。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13.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花秋月”本是令人陶醉的美景,但在失意文人的眼中,它们却寄寓着自己的身世感伤。比如,被贬官浔阳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自然的美景反衬孤独苦闷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3)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久谪归来后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家长苦于各种APP久矣,此番浙江叫停APP布置作业,简直是大快人心。尽管该规定出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但不得不说的是,APP布置作业这一现象的危害,绝不仅是伤害学生视力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 ▲ 的渗透。按照商家的说法,作业APP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等优势,可细想开去,这些所谓优势完全是 ▲ ,教师们必然不会在下班时间守着APP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更不用说在线辅导了。 ▲ 的作业APP的出现,其本质乃是市场利益激励下,商业势力之于固有教育教学方式的生硬改造。这是一种外部乱入的“互联网+”,而不是学校自发生成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 ▲ ,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 
禁用APP布置作业,还学校以干净,还家长和学生以清净,( ▲ )毕竟,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作业APP,而这些APP本身,也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有益帮助。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B.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C.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 
D.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所不至  不刊之论  形形色色  一马当先 
B. 无孔不入  无稽之谈  形形色色  趋之若鹜 
C. 无所不至  无稽之谈  琳琅满目  趋之若鹜 
D. 无孔不入  不刊之论  琳琅满目  一马当先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绝对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而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 
B. 这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C. 这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D. 这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20. 下列是一些古装剧中的台词,每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来客祝贺朋友女儿出嫁时说:“小女不错,嫁个好人家呀。” 
②雷横一边接过晁盖送 银子一边说:“多谢大哥,我就笑纳了。” 
③“今日府上一叙,未见乃弟风采,甚是遗憾。” 
④出门送客,说了一句:“款待不周,还望海涵” 
⑤“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21. 下面是某校课堂学习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 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期初学情调研卷
语文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B     
6. 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7. C    8. (1)执壶是小说行文的线索,情节围绕执壶展开(为救父亲卖执壶,父亲要看执壶而儿子捧回执壶赝品,父亲死后儿子归还赝品发现竟然是真执壶),使行文结构更紧凑。(2)人物性格围绕执壶而彰显,如唐钓朋友的古道热肠的性格就在买卖执壶、借还执壶的过程中彰显出来。(3)文章主旨借助执壶而突出,如父亲要看执壶,儿子以为拿回的是假执壶而内心隐隐作痛,体现了儿子的孝心,本文弘扬孝道的主旨因此得以凸显。     
9. (1)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更清晰,层次分明:为救父亲卖执壶,父亲要看执壶而儿子捧回执壶赝品,父亲死后儿子归还赝品发现竟然是真执壶。(2)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大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一句一段的形式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围绕着买卖执壶、借还执壶的过程中彰显出来,如唐钧朋友的古道热肠,唐钧对父亲的孝顺。(3)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构成对话形式,并大量使用短句,能使语言简洁明快,形式上形成一种参差错落的排列,富有音韵美。 
10. B    11. C    12. B     
13. (1)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2)这个门生谦逊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再敢送礼。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它的游戏,从来不经意。勤奋刻苦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作文章了。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演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所称道。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是以超越常礼的礼节对待拂姚察。起初担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遭遇梁朝亡国战乱,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裹人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吃。姚家常常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仿真训练(四)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