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剩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荆州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
试题预览
荆州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钢,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因为许多著名科学家如伽利略、爱因斯坦、莱布尼茨等都信神,所以神是存在的。
一个人这样想问题,就犯有“诉诸权威”的逻辑错误。著名科学家是指那些在某个或某些科学的领域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且有一定成就的人,而这些领域未必与宗教有关。其次,这些科学家也只是在他们所在的领域里有所成就,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知晓所有知识。

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①”:
(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
(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注释】①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以合乎逻辑为前提,因此非逻辑的思维训练对人的成长是无用的。
B.《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句中“乃”翻译成“就”更好,因为在语境中,充分条件比必要条件更合理。
C.“虚拟论敌”针对“兼听则明”提出的问题可包括“‘兼听’一定‘明’吗”和“不‘兼听’一定不‘明’吗”。
D.诡辩是违反逻辑规律得出似是而非推论的混乱逻辑的过程,很容易糊弄人们并使其犯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祝福》中的例子证明,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可以突出语文教学渗透性原则的重要性。
B.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角度不同,前者重在从学生角度谈做法,后者重在从生活实际角度谈辨识。
C.“诉诸权威”的推理罔顾推断时事实对结论的支撑,“诉诸无知”的逻辑将不当的前提作为推论的依据。
D.美诺提出了极富争辩性的论题即“一个人不可能去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可能去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美诺悖论”特征的一项是(3分)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和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请结合材料一通过进行逻辑分析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核心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同学京禾
崔立
哪怕是放暑假了,对女儿玩手机微信这件事,袁依琳还是进行了严格要求:晚上9点后,就不能再看了。
女儿点头,说:“哦。”
玩微信是班主任的建议,那是一位30多岁、很有想法的年轻女老师。老师说:“我们不能因为怕什么就不让孩子干什么,我们的掩饰和躲闪反而会促使孩子更好奇,更想去碰触,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大方方地让孩子去接触,再做良性的引导……”
老师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袁依琳从排斥、犹豫,到同意,很难形容她心态的变化。最后袁依琳给了女儿一部手机——老公闫伟不久前淘汰的、但还能用的智能手机。
那个要求,或者说是规定,在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纰漏。袁依琳发现,女儿在晚上10点,还在和同学用微信交流。
袁依琳当即就怒了,说:“我不是说过,9点后不能再看手机了吗?”
“我,我是和京禾在聊。”
“京禾,谁是京禾?”
“京禾是我的好朋友,你忘了?上周你来接我,坐在她爷爷的电瓶车上,挥手和我们说再见的女孩。”
“哦,她,对,为什么,为什么9点后你还要和京禾聊天呢?”
“京禾是我的好朋友。”
“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京禾跟的是爸爸。”
“京禾的爸爸经常要出差。”
“京禾这几天一个人在爷爷奶奶那里。”
……
女儿吭哧吭哧说了很多,袁依琳听着像明白了,又感觉没明白。聊天,对,9点后和父母离婚的京禾聊天,但这也不能成为女儿违规的理由啊!
“妈,你要理解一个没有爸妈管,需要别人关怀、抚慰的孩子那颗受伤的幼小心灵的感受啊!”
这回,袁依琳更惊讶,女儿竟然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的词,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说的话。
女儿这一段时间看了许多书,看来看书还是能学到些什么的。
袁依琳也就没再说什么了。袁依琳心头更高兴的是,女儿渐渐地成长,也懂得关心人、帮助人了。
女儿时不时地,还会和袁依琳说些有关京禾的事。
“京禾的爸爸出差回来了。”
“京禾的爸爸把京禾从爷爷奶奶那里接了回去。”
“京禾其实不愿意跟她爸爸回去。”
“自从离婚后,京禾爸爸的脾气就变得不大好了,时常对京禾不是吼就是骂。”
“京禾说原来的爸爸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对妈妈好,对京禾也好。现在的爸爸,像是换了一个人。”
“京禾的妈妈原来还时不时地来看京禾,自从又嫁了人,就很少来看京禾了。”
“京禾有时也想妈妈,但只能在脑子里想妈妈。”
“京禾有时会在做梦时梦见妈妈……”
女儿把这些事说给袁依琳。
袁依琳眼圈红了,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孩子呀。
“京禾有一次偷偷跑回了爷爷奶奶那里。”
“京禾从家里到爷爷奶奶那里,要倒三次公交车。”
“京禾刚到爷爷奶奶那里,京禾的爸爸就赶来了。”
“京禾的爸爸把京禾带了回去,又把京禾打了一顿。”
“京禾的爸爸在打京禾的时候,京禾在哭。”
“京禾的爸爸打完京禾的时候,自己也在哭……”
袁依琳眼泪下来了。
袁依琳再也没阻止女儿晚上和京禾交流。
那一天,袁依琳对女儿说:“让京禾来家里坐坐吧,明天,我多烧几个菜,给京禾尝尝。”闫伟也说:“是啊是啊,请她来吧。”
袁依琳把京禾的事给闫伟说了,闫伟也是叹了好长一口气。
面对袁依琳的邀请,女儿一下子变得吭吭哧哧起来,说:“哦,哦……”
女儿约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约上京禾。
“京禾去爷爷奶奶那儿住了。”
“京禾的爸爸好像想通了,对京禾好了。”
“京禾说她喜欢现在的爸爸……”
京禾一直没来家里,女儿晚上的微信交流也没有了,到9点,一准不碰手机了。
袁依琳和闫伟说起这事,挺纳闷的。再想想,女儿说的这个京禾,袁依琳真的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他们班,真的有叫京禾的女孩吗?
袁依琳想起了什么,说:“是不是那天,在房间里我朝你吼了一声‘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过不下去咱俩趁早离了,谁也不耽误对方!’然后你说‘离就离,谁怕谁啊!’”
好一会儿,两个人沉默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依琳之所以对女儿违约聊微信不再阻止,是因为听女儿讲了京禾的故事,认为女儿是在关心、帮助同学。
B.女儿给袁依琳讲京禾的故事,说京禾的爸爸经常出差,说京禾没有爸妈管,是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C.袁依琳让女儿邀请京禾来家里做客,女儿表现得很奇怪,袁依琳思索后才明白京禾的故事是女儿虚构的。
D.小说最后袁依琳和闫伟的“沉默”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各自言行的反思,二是对两人是否要选择离婚的思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采用顺叙手法展开故事,其中穿插的有关“班主任”及其“微信观”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小说主要通过袁依琳和女儿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从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袁依琳是一个善于和孩子沟通的家长。
C.小说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巧妙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与可读性。
D.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加工上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8.文中的“女儿”很会讲故事,请简要分析其讲故事的特点。(4分)
9.这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小说,请结合小说折射出的社会问题,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呜呼!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厉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B.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C.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D.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指礼制、礼法,古代儒家经典中一般指周礼,如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等。
B.代徳,指改朝换代,古代盛行“五行代徳”之说,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
C.大夫,是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士、大夫三级。
D.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是春秋末期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诸侯国,世称“三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认为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法制度,只有上下级互相保护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司马光举晋文公对王室有功却不能获得特权的例子,说明周王朝得以延续是因为其子孙能守定名位。
C.司马光认为,由于周王朝已经趋向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十分强大,天子不得不准许他们位列诸侯。
D.司马光十分推崇齐桓公、晋文公,认为天下如果有像他们一样的诸侯,一定会征讨破坏礼义的逆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
(2)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14.司马光对于“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一事有怎样的看法?请举出《阿房宫赋》中与此观点类似的句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略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风味,抒写小路蜿蜒曲折,树木葱茏茂密,屋宇隐约可见,有动有静,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尾联分析这一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两句来表明桃花源中不同年龄的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2)在《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氓》中“        ,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随后女主人公答应婚事。
(3)《离骚》中,“       ,        ”两句直接抒写了屈原走投无路时忧愁苦闷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0.
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的当下,有一种文化现象受人关注。借文物为话题讲述历史故事,这类文艺作品穿越时空,,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历史文物浓缩着时间的厚重,承载着集体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将历史记忆沉淀其中,使得后人可以睹物思人、透物见史。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而这样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可以带来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
红色文物记录着英勇牺牲、顽强斗争的红色故事,每每让于前的人感受到精神的震撼。从一件件红色文物里,可以发掘百年奋斗征程中的闪光故事,可以真实触摸何谓牺牲、何谓坚守,可以真切感受一个百年大党的不变初心。
历史和文化关乎过去,关乎现在与未来。从五千年文明中走来,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蒸蒸日上     横亘古今     站立     还
B.日新月异     连缀古今     伫立     更
C.日新月异     连缀古今     站立     还
D.蒸蒸日上     横亘古今     伫立     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B.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
C.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D.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神舟十三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待了近一个月,受央视邀请参与了《朗读者》节目,观众们发现航天员们都变胖了,嗓音也有了变化,像是感冒之后出现的状况。(   )。
在太空住过一段时间的航天员,都出现过变胖的情况。这不是通常脂肪增加导致的变胖,    ①     。在地面上,人体受到重力影响,血液会往下沉,下肢血压更高,看起来下肢也更加浮肿一些。太空站重力很微弱,    ②    ,而是全身分布均匀。身体上部分充血量过多,会导致皮肤看起来更显浮肿,脸部的浮肿变化更加明显。
声音发生变化也是血液上移导致的,身体上部分充血较多,声带和鼻腔也会因此肿大一些。    ③     ,观众感觉就像航天员感冒了一样。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太空微重力环境给人体带来了这些变化
B. 这些变化是人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发生的
C. 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人体发生了这些变化
D. 这些变化是太空微重力环境给人体带来的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教育家西蒙•派珀特将人生与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刚出生就开始通过探索、触摸、玩来学习,后来学会了语言就开始问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阶段,孩子看到感官经验之外的世界后就借助别人的经验学习,上学后就依赖于学校系统,由别人来决定自己学什么。
第三阶段,艺术家也好,科学家也好,他们在重重限制中找到创造性的活着的方法。他们重新像个孩子一样,探索、实验,听从内心的驱动而不是别人的教诲。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荆州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A(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1段“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反推的结论应该是“不讲逻辑的思维训练是无效的”,而不是“非逻辑的思维训练对人的成长是无用的”。)
2.D(A项,张冠李戴。《祝福》中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合理推断可以丰富对文本重要内容的理解的。B项,曲解文意。材料一主要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谈做法。C项,张冠李戴。“诉诸权威”的推理将不当的前提作为推论的依据,例1中神是否存在须要看它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不是看它是否被许多著名科学家相信,“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信神”并不能成为“神是存在的”的充分证据,这两者并没有逻辑关系;“诉诸无知”的逻辑罔顾推断时事实对结论的支撑,例2中“有/没有癌症”事实并未体现,因此无法得出“得了癌症”这个结论。)
3.C(根据材料二中“美诺悖论”的相关内容可知其主要特征是意图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成立。C项,“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名辩命题,其推论本身求“名实”的具体意义,却混淆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的“马”的概念,是诡辩的一种。A项,隐含了前提“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所以是“有了伯乐,千里马才会被发现”。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感慨千里马被埋没的现实,有其现实的合理性。B项是演绎推理,先强调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然后列举事实说明它不会因为外界的盛衰而改变。D项是三段论推理,隐含大前提“只有鱼才知道鱼的快乐”,小前提是“你不是鱼”,推出结论“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1分);开篇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1分),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理解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1分),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1分)。
5.有因果关系。(2分)颈联写出了诗人离开故乡,漂泊经年的处境,从“丛菊两开”可以推知时间过去了两年,从“孤舟”“故园”可知作者辗转漂泊的经历。(2分)尾联从捣衣的情景可以推知诗人兴发的是思乡之情。因漂泊在外生发思乡之情,一因一果,情感表达真切自然,增强了杜诗忧愤深广背后个人情感表达的感染力。(2分)
6.C(A项,“是因为听女儿讲了京禾的故事,认为女儿是在关心、帮助同学”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袁依琳不再阻止女儿违约玩微信,还有女儿的话让袁依琳感到女儿表达能力变强了的原因。B项,“是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错误,从小说结尾来看,女儿虚构故事是为了委婉劝告父母不要离婚。D项,“对两人是否要选择离婚的思索”错误,结尾处的“沉默”只是因为夫妻二人没想到先前的吵架给女儿造成了这么大影响,“沉默”是他们在反思自己的言行。
7.B(“从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袁依琳是一个善于和孩子沟通的家长”分析错误,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袁依琳对女儿是关心的,也是严苛的,但无法看出是善于和孩子沟通的。)
8.①注重情境创设,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比如虚构京禾坐在她爷爷电瓶车上挥手再见的出场情景;②注重细节,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如“京禾的爸爸打完京禾的时候,自己也在哭”等;③注重选用典型情节,引起父母警醒,比如爸爸脾气变差吼骂京禾、妈妈再嫁、京禾偷跑、爸爸打京禾等。(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9.①父母要重视营造与维护和谐的家庭氛围;②父母与子女都应学会沟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彼此的关爱;③面对诸如微信等事物,师长要因势利导,不可因噎废食。(每点2分,符合文本、切中时弊即可得分)
10.C(“于”是表比较的介词,此处是将周王室的土地与曹国、滕国的土地面积进行比较,故应在“曹滕”后断开,排除A、D两项;“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中的“历数百年”是时间状语,“虽”是表让步的连词,故应在“历数百年”后和“虽以晋楚齐秦之强”前断开,排除B项。)
11.C (“大夫”位于卿以下,士以上,应该是“卿、大夫、士三级”。)
12.C(“天子不得不准许他们位列诸侯”错误,根据原文“或者以为当是之时……是大不然”可知,这个观点并非司马光提出的,且司马光否定了这个说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高三2月总复习质检(一模)语文』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