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测试卷(A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测试卷(A卷)(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专题04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题(18分)1.分析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专题04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题(18分)
1.分析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的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A.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B.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摹状貌
C.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下定义
D.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诠释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手法的能力。
以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而运送荔枝是举例子;以白居易的话说明荔枝不耐贮藏,是引用;“1℃到5℃”“三十天左右”是列数字;“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是打比方。文段中没有运用摹状貌、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说明方法。故选A。
2.下面的语言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B.情景二:博客留言。鄙人30岁生日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C.情景三:广播稿中。广播员充满感情地说:“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厂员工积极赈灾,目前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累计已逾8万元之巨。”
D.情景四: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鼎力相助”意思为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在这里不当;应改为“尽力相助”。C项“逾8万元之巨”有文言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不符合广播稿的语体特征。同时,广播稿只供耳听而不供眼睛阅读,故不能用括号解释说明这种方式。D项“久仰”意为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此处情景是老同学聚会,故应改为“久违”。故选B。
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
A.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B.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C.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
D.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的把握,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分析语段,根据对语段的理解,考生要找到语段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发展”和“艺术发展”,注意结合文段概括两个对象的特点:“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C项最合适。故选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
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⑥④②①⑤
C.⑤②①⑥③④
D.⑤⑥③②①④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根据文意的理解先看出之前语段内容是介绍景物的,所以不难发现是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为领起句。所以可以排除AB选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中间总结句应该是⑥,对以上景物进行总结,所以不能紧接着是⑥,所以可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C。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的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的温暖和抚慰。
②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③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它们一定关系密切。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水蒸发。
⑤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⑥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此处只是捐款捐物,还谈不上“毁家”,词义过大,不合语境。
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指人类关心的问题在宏观看来很渺小,使用正确。
③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根据后文“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它们一定关系密切”可知,并不是强调它们各有特色,而是有相通之处,应该用“异曲同工”。
④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是洛杉矶市采用了特别的方法,应该用“独辟蹊径”。
⑤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用在车辆很多的语境中,使用正确。
⑥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此处用来与“箪食豆羹”的简朴生活对比,使用正确。故选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工作者不仅树立“科技自信”,也需要社会各界消除“科技他信”,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创新呐喊助威。
C.从整个宇宙来看,不但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适用于地球的我们所熟悉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项语序不当,前句主语为“科技工作者”,后句主语为“社会各界”,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应把“不仅”放到“需要科技工作者”前。C项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引起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它”,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它”应放在“不但”前。D项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中,领属性应放在最前,故“我们所熟悉的”应放在“适用于地球”之前。故选A。
二、语言表达(16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每条不超过15个字。(6分)
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光。随着爆炸继续下去,温度下降了。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这个时候宇宙的组成主要是光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物质仍然只占很小的份额。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百分之一秒时)飞速分离出各种基本粒子(或:分离出电子、正电子和各种中微子);    
(2)(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中子和质子组成复合原子核;    
(3)(几十万年之后)电子、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根据内容来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第一阶段:“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关键点是“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压缩为“(百分之一秒时)飞速分离出各种基本粒子”。
第二阶段:“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关键点是“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压缩为“(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中子和质子组成复合原子核”。
第三阶段:“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关键点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压缩为“(几十万年之后)电子、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注意字数限制。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4分)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地球上哪里是最佳观星地?传统认为美国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学望远镜的最佳台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学望远镜都集中在这里。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商朝晖领衔的国际团队研究表明,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才是最佳观测地,其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台址。这项成果是基于我国自主研制设备“昆仑视宁度望远镜KL-DIMM”的数据,相关论文发表于北京时间29日深夜出版的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上。这一成果确认了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有利于未来的天文台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答案】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际团队研究表明,南极冰穹A地区为全球地面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地,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进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理清句间层次关系。语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提出问题“地球上哪里是最佳观星地?”。第二句回答了传统上认为的地方。第三句语意转折且强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际团队研究表明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为最佳。第四句明确了研究依据和取得成果。第五句表明研究成果的价值及意义。斟酌语段的核心内容,可见后三句是重点,重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际团队研究的成果。按照逻辑,明确对象,是谁表明?表明什么?国家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际团队研究表明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才是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地,然后介绍成果的数据来源等,最后说该成果的意义。整理概括可得到答案。
9.根据下面漫画写一段话,对该漫画进行介绍和点评,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6分)
 
【答案】
画面中男子被硕大的蜗牛拖着向前,右边书桌上是电脑和堆得高高的书本,墙上的挂钟里写着“看新闻、聊天、网购”。该漫画以夸张手法,形象地反映了一些人做事拖延,不能抓紧时间的现象。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漫画右半部分是一张书桌,上面有一台电脑和一摞高得快要倒下的书,书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钟表,钟表上写着“看新闻、聊天、网购”;左半部分有一个体型巨大的蜗牛,拖着一个人向前走。可以看出,男子因为“看新闻、聊天、网购”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能及时完成其他事务,漫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活中一些人不能抓紧时间、做事拖延的现象。
三、古诗歌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葛剑雄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地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呼号奔走;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测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看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看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早上天亮了两次)”。
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时已经设立了“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居然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春秋》所记的242年间,发生了36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当作灾害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在今天,曰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少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B.在以农业生产立国的时代,人们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日食产生的原理根本不了解。
C.“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中“居然”一词,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D.“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中的“一定”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气候、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
B.《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
C.相传,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天文官,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时会疏于观测,不能对日食做出及时预报。
D.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
12.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有哪些。(4分)
【答案】
10.B
11.C
12.①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②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③有利于督促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对日食产生的原理根本不了解”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中说古代也能对日食“做出预报”,可知古人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A项“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原文是说“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B项“最早”错,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说是最早的一次。D项“颁发罪己诏……以示悔改”错,原文是说“甚至还要下罪己诏……以示悔改的诚意”,可见并非每次都这样。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有关问题的能力。
 “潜在影响”就是日食虽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但仍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以及君主的一些举措。解答本题,筛选整合信息,分条作答即可。
由文中“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内容可知,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由“相传尧时已经设立了‘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可知,日食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由“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可知,日食有利于督促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高地孤旅
吉布鹰升
我想我该去旅行了,就一个人孤独自由地去旅行。
最好是到山里走走看看,山里的世界是人对自然本能的向往。那里有新鲜的空气,丰茂的草坡,葱葱郁郁的树林,寂静的山野,高地的豁然开朗,心境无比轻松与宁静。一个人久居城市就厌倦了那些日积重负的尘欲,这些东西像绳索一样束缚我们,像囚笼一样困住我们。
我做好了去旅行的准备,就一个人上山寻找久违的自然气息。一个人难免会孤独?有人这样问。最初每个人不是孤独地来到人世的吗?在城市里,你虽然拥有房产、钞栗、朋友,但你不孤独吗?上山的路上,孤独使我获得城市所没有的自由自在的脚步和宁静的心境。
公路沿着河谷盘山蜿蜒。几幢红砖瓦屋或条石筑成的屋安详疏落,那是彝家人的居屋。一块块坡地泛出几抹绿意,那是洋芋地。路边,几个少年好奇地打量我这个城里来的青年人。他们不知道,我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而且我的荒芜故乡还停在他们那个山村的背后。
公路时而沿河谷屈伸,时而盘山迂回,时而隐没在眼前,时而又突现出一片原始林木的清秀。这里乌语婉转,不知名的花开在其中,白的灿烂,红的艳丽。这片原始林,如果天天住在这里,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可是,对于在县城里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人来说,自然给了我更多的新鲜。我甚至想,在这里筑一间房屋,买几亩土地,过着祖辈们的生活,与山对望,与树林朝夕相守,该是多么简朴自在的生活。但这是孤独寂寞单调的生活,它只是我此时此刻的冲动而已,它甚至叫人郁闷起来。甭想这么多,一路上的感受是颇多新鲜。我在山的怀里,用心灵皮肤毛孔,用官能,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和自然交换气息。
一路前行,走过一座小山,一些山寨突现。我熟悉这片土地,这片曾经生我养我的土地,包括土地荒芜之前和荒芜之后。一个人经历了一些伤痛和苦难,才知道平和静谧豁达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我算不上经历过苦难,那些所谓的伤痛是那样微乎其微。当面对自然的时候,甚至不值一提。一个人在山上走着,人是那么的渺小,个人的得失和苦恼都是那么不值一提,在山的怀里,它们都已经烟消云散。我真的需要上山了,我甚至为今天没有事先计划而突然来到山里倍感庆幸,好像冥冥之中什么在召唤我、牵引我。是人对自然还保持敬畏的那颗心,是对大山的情愫,是在城市里对自然亲近的欲望。我的家族在这一带山里山外是有声望的。很久以前,这里还没有共产党的时候,这里的彝人各家支头人制据一方,人们过山路,爬上重重叠叠的山峦和无数的垭口,进入了另一个家族领地领山的时候,就有那个家族的人持枪械守在垭口。赶路上山的人必须会懂族谱,才能化险为夷。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些曾经封闭神秘的危峰险地,曾经暗藏多少凶险。如今走上这条远离战争械斗的平安路,我又多么幸福!
远远望去,一条古道沧桑而杂草丛生,但依稀可辩,似乎还在诉说曾经苍凉而悲壮的故事,我突然陷入沉默和敬意。古道不远处,有一股甘甜无比的清泉,终年不涸,传说这眼莫获神泉,是凉山彝人代代相传的大毕摩毕阿史拉则施法引来的。我们彝族曾经是充满睿智而创造了许多灿烂优秀文化的民族。可是,我慢慢疏远了这些优秀文化,它们行将隐没消失在深山里。一种文化的消失,对一个民族和世界都是损失。此次山行,我目的之一是爬上那条古道,探寻那眼无比甘美的神泉。
在雾中蹣跚行走,我并没有到达那条古道,也就没有去探寻那眼神泉。我想,留点神秘和遥远好。人把什么都看实看透,世界就没有意趣。况且我想,我终要回来,去探寻它、亲近它。我会把尘世的欲望和肮脏的灵魂洗去后,洗净双手,畅饮大地的甘泉。那是怎样的惬意和幸福呀!
下山时,云雾已飘游到山春,整个天地豁然开朗。阳光照到身上,如丝绸般柔和美丽。微风中深浅不一的草儿轻轻摇曳。这里的山民是幸福的。如果不是贫穷,这里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还有山里山外美丽的景观,都是山下的城市人无法拥有的。可是,山里人因为贫穷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搬进了城郊,呼吸的是浑浊的空气和周边垃圾场的臭气。从山里淌出来的那些一股股甘甜的水呢,包括莫获神泉,也在城外被污染。这是我的悲伤和遗憾。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因为厌倦城市而独自上山旅行,山里的空气、草坡、树林、高地能够抚慰人心,让人轻松宁静。
B.作者隐约透露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能力提升卷(B卷)』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格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