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信阳市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试题预览
信阳市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是一个成长与老化的过程,但是人的生命不单纯是发育与变老的过程。一个人自出生开始,便开始学习、受到环境影响,以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对生命时间的研究大多采取儿童发展与社会化研究的路径。20世纪60年代之后,学界开始进一步超越儿童发展与社会化研究的路径,将视野放在整个生命时间中,并开始建立一些社会学式的生命时间基本命题。
第一,生命时间是以“年”作为单位加以累积和计算的。“年”本身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时间,所以当人的生命以“年”作为计算单位时,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会伴随着社会时间被放置进社会结构。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一生中扮演什么角色,什么事能做,什么不能做,很多情况都是由年龄所规定的。年龄让人在生命时间当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期待与社会位置。
第二,由于一个人的生命时间会被放置进社会结构,因此生命时间的过程不只是个体的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反映个体所经历的社会变迁过程。人们除了可以探讨在某一社会当中,一个人在生命时间中经历了什么转折点,或在什么阶段被指定什么样的角色规范之外,也可以从生命过程本身去反推个体当时所处的社会情境具有什么样的年龄制度,或是社会背景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
第三,每个人的生命时间都会与其他相关的人的生命时间联结在一起,相互影响。个体在童年所受的影响,不仅在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什么样的特征,也在于养育他的父母的生活方式。或者当儿子有了小孩,也会让父亲随之变成祖父,造就了父亲的生命时间无可拒绝的转变点。
第四,虽然生命时间处于一个既定的社会情境当中,但是个体可以在各个生命阶段当中面对不同的社会事件,通过自己的选择,在社会条件下创造自己特殊的生命过程,展现自身的能动性。主体通过反思性的意义行动,对自身生命时间进行规划、决策、实践与简历呈现,即今天一般称之为的“生平”。有意义的生平建构,通常是个体反思地回溯自己的生命时间,为了未来的生命目标,根据他所设想的社会期待,选择性地呈现出他在生命时间当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与抉择。因此生平建构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与期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个体在面对社会要求与期待时,所进行的关于生命时间的主体选择和表现能力。
在这四个生命时间的社会学基本原则下,埃尔德所进行的对美国的生命时间的研究可说最为经典。他特别强调生命时间当中的“转变”与“轨迹”。转变意指事件对人生造成的转折点。轨迹则是这个转折点对以后的人生带来的持续影响。通过这些研究,他完整地探讨了幼年时期处于美国经济危机时代,其生命时间的构成会有什么不同于其他时代之处。
(摘编自郑作或《生命时间的结构性》,参见20]9年5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术界对生命时间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儿童发展研究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B. 用“年”计算人的生命,就让“年”成为了与生命个体息息相关的生命时间。
C. 人与人生命时间联结在一起,考察某一人生命时间也就等于考察了其他人的。
D. 生命时间对人 规范是松散的,每个人都可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平建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生命时间基本命题,采用总分结构,层次清晰。
B. 命题之第一和命题之第二之间形成一个前因后果关系,逻辑性很强。
C. 命题之第四是基于命题之第三的发展,强调生命互相影响势必发生。
D. 命题之第四运用辩证说理,强调人对社会要求和期待并非完全被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生命时间,年龄对生命个体的社会角色和阶段任务担当具有规定性。
B. 研究某历史人物,可从其生命过程中发现他所处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变迁。
C. 我们学会尊重生命时间,自觉接受其规范,又要善于选择自主发展路径。
D. 我们要谨防“转变”发生,这是因为它对其之后人生的影响持续而深刻。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
A项,“学术界对生命时间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错误,依据原文“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对生命时间的研究大多采取儿童发展与社会化研究的路径”,注意“大多”的限制词;
B项,“就让‘年’成为了与生命个体息息相关 生命时间”错误,依据原文“‘年’本身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时间”判断,“年”是社会时间;
C项,正确,依据原文“每个人的生命时间都会与其他相关的人的生命时间联结在一起,相互影响”来判断;
D项,“生命时间对人的规范是松散的”错误,依据原文“生命时间处于一个既定的社会情境当中”判断,它还是处于一个既定的社会情境中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C项,“强调生命互相影响势必发生”错误,依据原文“虽然生命时间处于一个既定的社会情境当中,但是个体可以在各个生命阶段当中面对不同的社会事件,通过自己的选择,在社会条件下创造自己特殊的生命过程,展现自身的能动性”来看,命题之第四主要强调个体在各个生命阶段当中的自身能动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
D项,“我们要谨防‘转变’发生,这是因为它对其之后人生的影响持续而深刻”无中生有,原文中只是说“他特别强调生命时间当中的‘转变’与‘轨迹’。转变意指事件对人生造成的转折点。轨迹则是这个转折点对以后的人生带来的持续影响。通过这些研究,他完整地探讨了幼年时期处于美国经济危机时代,其生命时间的构成会有什么不同于其他时代之处”,并没有指出要人们谨防“转变”发生。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统的农村旱厕严重影响环境和人民身心的健康,旱厕早已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一块心病。“8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疾病就有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蛔虫疾病等”,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镇卫生院院长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旱厕改造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旱厕改造的好处很多,能有效消除粪便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对于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卫生和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也有很大作用。“厕所改了,孩子也愿意经常回来看看了。”舜山镇三湾村羊场组贫困户周玉梅说,“你看,天热散发的臭味没有了,苍蝇也没有了,现在多干净,水一冲,一点异味都没有。”
农村旱厕改造折射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断补齐,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深化,以及对贫困人口的关爱。旱厕改造就是要把民生工程延伸到最角落里,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选自《旱厕改造助力精准扶贫》,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一安徽频道)
材料二:骆驼湾村的脱贫,是众多老区脱贫的缩影。在骆驼湾村,公路边有一幅特别醒目的标语,就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村民们自豪地说,这句话是总书记在座谈时讲给他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现在真的灵验了。县、镇的同志介绍,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他们为此反复动员,促膝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顾家台村经全体村民同意,将村头路改名为“圆梦路”,将村前广场命名为“圆梦广场”。一些村民向我们展示自己手机里干部发来的短信:“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在,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最让我们感慨的是一些老人们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干就有的赚!
阜平是用烈士鲜血染红过的地方,骆驼湾村还有老八路。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干部群众充满自豪,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党员、老村民更是情不自禁。今昔对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当年党领导人民干革命、建边区、打日本鬼子,为的是咱中国人活得有尊严,让老百姓当家做主人,没有党就没有人民的翻身和解放;今天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派干部、给资金、送科技、帮项目,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的是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活得更体面,同样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摘编自特约调研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脱贫调查》,《新华社每日电讯》2019年9月12日第1版)
材料三: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仍有9899万人,这一部分贫困人口或是由于地处封闭的偏远山村,或是因为缺乏充分的教育和就业资源,或是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在中国现存贫困问题中尤为“顽固”,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精准扶贫”在于因人因地施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中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减贫人数保持在1000万以上,其成功取决于严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序。在扶贫过程中,中国政府综合使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
为了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的故事,我花了很长时间,走遍中国各地,深入扶贫项目,同贫穷地区村民、官员、扶贫干部交流,许多被派往贫困村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一干就是数年。我也看到,许多扶贫不力的地方官员被严肃追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还将扶贫领域出现的一些腐败问题向社会公开,表明中国绝不允许在扶贫工作上伪造数据、挪用扶贫资金的态度。
2018年末,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尽管剩下的都是最难以攻克的部分,但我相信中国有望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想要真正理解中国史无前例的扶贫成就,就必须认识到这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有直接联系。没有这一点,中国似乎不可能实现其扶贫目标。
(摘编自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精准扶贫,最有力的中国故事之一》,《人民日报》2019年9月11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的舜山镇实行旱厕改造,意义多元,影响广泛,可谓“小厕所,大民生”。
B. 标语、口号等所含蕴思想、理念,群众一旦掌握了,就可能转化为奋斗的精神力量。
C. 骆驼湾村村民相信只要能拿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激情,老区彻底脱贫指日可待。
D. 库恩基于自己周全的调查,认定中国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其扶贫目标定能达到。
6. 中国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我们对此很有信心,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根据上述材料信息,简要说明。
【答案】4. D    5. D    
6. (1)从政府方面,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2)从国家干部方面,听从党的领导,对扶贫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3)从贫困地区百姓方面,信心十足,对脱贫拥有十足的干劲。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
D项,“民生工作短板被补齐”错误,依据原文“农村旱厕改造折射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断补齐”来看,注意“不断”这个限制词;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本题:
D项,“其扶贫目标定能达到”过于绝对,依据原文“我相信中国有望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来看。他也只是一种推测,使用了“有望”这个限制词;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最后整体答案即可。
本题:
依据原文“‘精准扶贫’在于因人因地施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在扶贫过程中,中国政府综合使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可总结出“从政府方面,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依据原文“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一干就是数年”可总结出“从国家干部方面,听从党的领导,对扶贫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依据原文“县、镇的同志介绍,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他们为此反复动员,促膝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可总结出“从贫困地区百姓方面,信心十足,对脱贫拥有十足的干劲”。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儿在国外
曾宪涛
老李退休后养成了习惯,每早天不亮起床去公园锻炼。公园附近有个七岔路口,七岔路口边有家七来风早点铺,七来风的包子辣汤全市有名。老李每天锻炼回来,都要到七来风吃包子,喝辣汤。
这天夜里降温,一早起来,西北风嗖嗖的,刀子一般。老李又要出门,老伴拦住他说,天太冷,今儿就甭去锻炼了。老李看了看天说,公园就不去了,等会儿去七来风吃早点,不去七来风吃包子喝辣汤,一天都过不舒坦。
老李顶着风出门了,来到七来风,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他找个位子坐下,要了两个包子,一碗辣汤,边吃边和旁边的一个熟人聊起来。
早点铺的门是敞开的,外面的世界都看得清。就见一个蹬三轮的小伙子,车上载着一位老人,全身上下围得严严实实,面前还摆放一张小桌。
小伙子在早店铺门外把车停好,下车进店,买了一盘包子,一碗辣汤端到老人面前。老人就坐在三轮车上吃包子,喝辣汤。小伙子在一旁看着,等老人慢慢吃好,拿出餐巾纸给老人擦净围好,蹬上三轮车,沿来路回去了。
老李看呆了,不由道,这孩子真孝顺呀!旁边的熟人说,你要是每天这个时间来,天天都能见到这爷俩。老人可能是腿脚不方便,儿子天天带他来吃早点,都夸他,如今这样孝顺的不多了。
老李没想到还有跟自己一样,离不开七来风包子辣汤的,可人家有福气,有个孝顺儿子天天带他来,自己要是老到不能动了,能有这个福气吗?
老李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就一个儿子,从小学习好,大学毕业去了外国留学,后来就留在了国外,还成了家。儿子收入很高,经常给老李寄钱寄东西回来。老李并不缺钱,但心里高兴,还有意让儿子寄到单位,因为传达室爱把汇寄消息写在小黑板上。那时单位里的人都羡慕死老李,说老李有个好儿子,教育自己孩子时,也都拿老李儿子做榜样。老李脸上特别有光彩,见人就想炫耀国外的儿子。不过自打退休后,老李的心情就变了,特别身体有病有恙时,就更感觉孩子还是在身边好,再遇着有人羡慕他时,就会说句儿子算是白养了。
吃早点回来,老李心里就打了结,心情不好了,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老伴见了,问他咋啦?摸他的头,说,天冷不叫你出门,你偏不听,感冒了吧!
老李拨开她的手,我好好的,没事。
没事咋蔫了?
我心里不舒坦。
不吃七来风的包子辣汤,你说一天都不舒坦,这吃了包子辣汤,咋也不舒服?
老李就把在早点铺遇到的事,跟老伴说了,说得老伴也心情不好起来。
晚上,手机视频振铃响了。老李用手机视频,还是邻居孩子教会的。老李跟儿子视频说着说着,就说到今早遇到的事,先夸那个小伙子,然后说,真羡慕那个老头,等哪天我跟你妈不能动了咋办?
儿子在视频里沉默了,半晌才说,爸,我会给家里多寄些钱,你们就请个保姆吧。
听了儿子的话,老李叹口气,我和你妈现在还用不着。
一连几天,寒风凛冽,老李暂停了锻炼,每早去七来风,都能见到那对父子。听着人家对小伙子的夸赞,老李就想到国外的儿子。
天气好转,老李又去公园锻炼了。没承想有天锻炼时心不在焉,竟把脚扭伤了,一块儿锻炼的用电动车把他送回了家。
躺在床上,老李嘴馋七来风的包子辣汤,就想到了那个孝顺的小伙子,心里好生委屈。老伴安慰他说,去家政公司请个人推你去,就用儿子寄来的钱,全当是儿子尽孝道了。
老李苦笑了笑,同意了。老伴去家政公司,带回一个小伙子,老李一看愣了,竟是那个“孝顺的儿子”。
咋是你?
小伙子解答了老李的疑问,那老人是我们公司的客户,他儿子在国外,一直找我照顾他,他有个多年的习惯,每早都要去七来风吃包子辣汤,说买回来吃就没味了。就在前天,他被儿子接去了国外,我才空闲下来。说罢又担忧道,就不知老人家吃不上七来风的包子辣汤,能不能受得了?
原来是这样,老李竟释然了。
疗伤期间,小伙子每早准时来推老李去七来风,有顾客指点着,啧啧,这才叫孝道!老人好福气。
老李听了好不开心!他在心里道,可不能学那个老头跟儿子去国外,吃不上七来风的包子辣汤,我可受不了。
可开心过后,还是有那么一点挥之不去的怅惘……
(选自2019年9月24日《羊城晚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李去七来风店吃早餐已经成为习惯,去了有一种满足感,一天不去整天都不舒坦,这为后边的情节发展蓄势。
B. 老李眼中的那位老人一度是他羡慕的对象,其实是他的同类人,有儿子却在外国,难以享受到养儿防老之益。
C. 老李老伴对他可谓知冷知热,她见老李回家有点蔫,就嘘寒问暖,但是老人之间的关爱也代替不了孩子孝顺。
D. 以“有儿在国外”为题讲故事,有匠心,因为它提示了老李消极情绪发生的原因,暗示父母不要支持儿子留学。
8. 作品结尾说老李“还是有那么一点挥之不去的怅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分层作答。
9. 作品通过老李的视角去写小伙子车载老人去七来风吃早餐的故事,这样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1)那个老头跟儿子去国外,再也吃不上七来风的包子辣汤了。(2)儿子在国外,不能真正的在自己身边尽孝。(3)感慨现代老年人生活的孤独无助。    
9. 这是老李亲眼所见的真实场景,这样叙述能有真实感,老李看到了小伙子的孝顺、那个老人的福气;而后文,小伙子又带着自己去七来风吃早餐,自己也亲身体会到了这样的孝顺和福气;然而,自己的儿子在国外,这样的感觉只不过是一种奢望,从而真实地反映现代社会中很多老人缺少关爱的社会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D项,“暗示父母不要支持儿子留学”错误,依据原文“儿子收入很高,经常给老李寄钱寄东西回来。老李并不缺钱,但心里高兴,还有意让儿子寄到单位,因为传达室爱把汇寄消息写在小黑板上。那时单位里的人都羡慕死老李,说老李有个好儿子,教育自己孩子时,也都拿老李儿子做榜样。老李脸上特别有光彩,见人就想炫耀国外的儿子”来看,儿子在国外,也是能给老李带来骄傲的,而且文章中并没有信息能说明暗示父母不要支持儿子留学。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 、判断,对文章重要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进而做出推理概括。
结合原文“他在心里道,可不能学那个老头跟儿子去国外,吃不上七来风的包子辣汤,我可受不了”可看出老李对那个老人跟着儿子去国外,再也吃不到七来风的包子辣汤而怅惘;结合原文“疗伤期间,小伙子每早准时来推老李去七来风,有顾客指点着,啧啧,这才叫孝道!老人好福气”来看,别人羡慕老李的福气,但是老李自己心里清楚,他儿子在国外,不能真正的在自己身边尽孝,因此而怅惘;结合原文“老伴安慰他说,去家政公司请个人推你去,就用儿子寄来的钱,全当是儿子尽孝道了”,可看出,现代社会由于年轻人工作繁忙或在国外,很少能陪伴自己的父母,反映现代社会老人们的孤独无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技巧。具体考查写作视角。因讲述者的不同,分四种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也有区别,”我“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也可以只是个配角。第二人称视角,这种视角的小说非常少见,也就是以”你“为主角创作。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简称为第三人称视角,之所以叫“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是因为写作者主要着墨于一个人物,而对其他人物都只是有限地描写。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往往被称为上帝视角。本题可从人物塑造、主题展现、特殊效果几方面来分析。
本题:
结合原文“老李看呆了,不由道,这孩子真孝顺呀!”,通过老李的视角写小伙子车载老人去七来风吃早餐,可给人们带来一种羡慕的感觉,看到现代还能有像小伙子这样孝顺的孩子已经不多见了,对他有极度的赞扬;原文“老李没想到还有跟自己一样,离不开七来风包子辣汤的,可人家有福气,有个孝顺儿子天天带他来,自己要是老到不能动了,能有这个福气吗?”为那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在老年时期能享受到这样的福气而表示羡慕;结合原文“疗伤期间,小伙子每早准时来推老李去七来风,有顾客指点着,啧啧,这才叫孝道!老人好福气”,而当他自己疗伤时,也遇到了这个小伙子,也知道了那个老人和自己是一样的,儿子在国外无法真正孝顺自己,真切的感受到现代社会中像他们一样孤独的老人还有很多,老年人期盼孩子们的孝顺,反映可社会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河南2021-2022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