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产品绝非都是舶来品。
试题预览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钟爱的文化产品绝非都是舶来品。宽衣博戴的古风服饰,裙袂(mèi)飘飘的古风舞蹈,野菜浊酒的古风饮食,甚至琴歌酒赋的古风生活,都获得了不少拥趸(dŭn)。
B.韩愈、李贺惯用奇字僻句、险韵拗(ǎo)调,使诗的意境嶙峋峭跋,阴森幽邃(suì);而晚唐诸人之作,则在秋花晚香、落日残月中寄寓萧瑟冷落的式微之感,令人唏嘘。
C.袁隆平掖着讲义夹(jiá),匆匆来到早稻试验田。他那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一棵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忙不叠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suì),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D.铁骨铮铮(zhēng)的梁漱溟先生通过书信与师友交流,或建言献策,或奖掖后学。从一封封书信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永不迷惘(wǎng)的老者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1967年罗兰•巴特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论文《作者之死》,认为在作品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剩下的文化创发工作就是读者的权利了。【甲】然而,为什么“作者之死”——无论是存在意义上的还是数码意义上的——一定具有积极的文化属性呢?须知,读者在与作者旺盛的创造意志打交道时并不总是愉快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体验,文本才会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乙】按照解构主义的观点,通过处理手头的文本,(不仅仅是书本)“读者成了意义的权威决定者和真正的作者”。但读者解构文本获得的随机意义与文本之中原先的稳定意义殊途同归,【丙】这种将读者的想象力“从作者全程引导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的尝试意味着“必然性将被随意性取代”。一旦意义被当成具有随意性的东西,书本的权威与阅读的文化内涵将遭到质疑,从而在事实上降低了读者通过阅读来发展其判断能力和阐释能力的可能性。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知       B.引人入胜[来     C.殊途同归        D.从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围棋培训的火爆,似乎与过去全民学奥数并驾齐驱甚至赶超的态势,无论中心城区还是市郊,几乎每一个商圈都入驻了几家青少年围棋培训机构。
B.戏剧艺术的发展,既需要有立足时代的新创作,更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不断演绎和诠释。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开掘、深耕和创造,其意义在于回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期待。
C.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了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D.《废品生活》一书中这样写道:收废品者被视为一种双重的污染符号,原因是他们不但是城市的外来人口,同时因为每天与垃圾打交道很脏,有点神秘甚至危险造成的。
5.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老师:
您好!
作为您的学生,有幸得到您的教导,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感念师恩,谨祝教师节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指导,并对我的不足加以斧正,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定当鼎力相助。
A.敬谢不敏       B.感念        C.斧正        D.鼎力相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5分)
近日,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披露,2020年全国大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大批实体书店积极尝试跨界经营,将图书经营与喝咖啡、品茶等场景结合在一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
近年来,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各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实体书店悄然走红,“书店+餐饮”“书店+文旅”“书店+戏剧”“书店+活动”……实体书店已不再是单纯售书的场所,正在转变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者在书店读书、购书的同时,可以喝咖啡、吃快餐,还可以参加书店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书店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打造集文化体验、阅读学习、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有效提升了人气,释放了发展活力。
(1)给上述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笙的前身是“和”。“和”,根据甲骨文字形,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