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种树喻》《射说》《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群文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种树喻》《射说》《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群文阅读(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选题理由】第一道题选择了《病梅馆记》等两篇文言文,通过阅读文章,分析《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第二道题选择了《宋学士文集》,分析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类似的写法。第三道题选择了《种树喻》,通过比较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思想上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四道题选
试题预览
【选题理由】
第一道题选择了《病梅馆记》等两篇文言文,通过阅读文章,分析《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
第二道题选择了《宋学士文集》,分析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类似的写法。
第三道题选择了《种树喻》,通过比较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思想上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道题选择了《射说》,分析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类似的写法。
第五道题选择了《永州韦使君新堂记》,通过分析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在立意上的相同之处,了解课文立意。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节选自《病梅馆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___________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___ 
(3)锄其直,遏其生气___________ (4)毁其盆,悉埋于地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C.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小题3】下列加点字与“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小题4】《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请作简析。
【答案】
【小题1】   (1)即使   (2)背离   (3)阻碍   (4)全、都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两文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干预与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是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阐明要去除烦扰,顺应民心,顺乎自然的道理。《病梅馆记》是借梅喻人,阐明在封建社会,人性受到压抑和摧残,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含义和虚词用法,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①虽,即使;句子译为: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②离,背离;句子译为: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背离了;
③遏,阻碍;句子译为: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       
④悉:全,都;句子译为: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
【小题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以”的常见用法有:第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可译为用、拿、根据等;第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作因为、由于解释;第三,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第四,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或“已至”;第五,表修饰,译为“着”“地”。
例句“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是连词,译为“来”;
A项,表修饰,译为“地”;
B项,介词,凭借;
C项,连词,译为“来”;
D项,介词,把;
故选C。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本题示例中“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高大;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弯曲;
B项,名词作动词,用手指划破;
C.项,名词做状语,每天早晨;
D项,为动用法,为……哭泣;
故选A。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概括文章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写的是郭橐驼的事件;《病梅馆记》,是作者为病梅设馆抒发的感慨;第二,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第三,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着重表现的句子入手;第四,从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第五,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两文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干预与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以种树来讽刺官吏烦政扰民的现象;而《病梅馆记》是借梅喻人,谴责了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人才的罪行;两篇文章都表达了要让人们及人才的个性解放,顺其自然的成长。
【点睛】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译文参考:
甲: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背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乙: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注],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小题1】下列句中“以”字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
A.无犊以耕 B.耕当以牛 C.子以予颠之倒之
D.梅以曲为美 E.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F.成氏子以蠹贫
【小题2】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小题3】本文的写法与《种树郭橐驼传》类似,请就此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小题1】AE
【小题2】(1)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
(2)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
【小题3】寓言象征手法,用种树、耕牛的小道理来比喻为官之理、治民之道,以小见大;用对比手法,郭橐驼将自己如何种树和别人种树做法对比,商於子以猪耕地对比常用的以牛耕地;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郭橐驼、商於子的形象以及官吏的形象都刻画生动传神。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以:A.用来,表目的; B.用,介词; C. 以为、认为,动词;D. 把、按照,介词; E. 用来,表目的; F.因为,连词。
故A项和E项中“以”的含义和用法相同,故选AE。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⑴悯:同情;诏:告诉、告知;子:你;而:并且;弗:不;何:为什么呢?
⑵何:怎么,为什么?以:用;尤:责备、责怪;牧民者:治理百姓的人。
【小题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归纳艺术技巧。
依据《种树郭橐驼传》“‘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和本文的“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可知,两文都是以种树、耕牛这样的小事来比喻为官治民的大道理,即都用了“以小见大”、寓言象征的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写了他人种树和自己种树的方法、态度的对比;本文写了商於子以猪耕地和他人以牛耕地的做法和效果的对比,故两文都用了对比,突出主人公的做法;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写了一个精通种树之理和为官之理的郭橐驼;而本文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家贫、心有怨气,深懂选贤治民之道的商於子。故两文都刻画人物都生动形象。
【点睛】
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树喻
刘基
①韩非子①为政于韩且十年,韩贵人死于法者无完家,于是韩多旷官。
②王谓公叔曰:“寡人欲用人,而韩之群臣举无足官者,若之何哉?”
③公叔对曰:“王知夫种树乎?臣家国东郊,世业种树,树之材者,松楠栝柏可以为栋梁,种之必三五十年而后成。其下者为柽柳朴樕,种之则生,不过为薪。故以日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以岁计之,则薪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臣俱种之,世享其利,是以富甲于韩国。臣邻之窭叟,急慕而思效之,植松栝不能三年,不待其成而辄伐之,以为常,仅足其朝夕食,无余也。今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栋梁之材竭矣。一朝而屋坏,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喜爱刑名法术之学,和李斯同为苟卿弟子。著有《韩非子))55篇,后至秦国,被李斯陷害而死。②窭(jù):贫穷,贫寒。
【小题1】第①段在本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小题2】题为《种树喻》,文中的“松楠栝柏”和“柽柳朴檄”分别喻指________。
【小题3】从语言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
【小题4】对“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担心一捆柴草无力支撑即将倒塌的房屋。
B.我恐怕柴草数量太少,无法支付生活所需。
C.一我忧虑的是柴草不能用来支付生活的费用。
D.我担心捆扎的柴草不够用来支撑破旧的房屋。
【小题5】同写种树,试比较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答案】
【小题1】(1)交代背景,严刑峻法致使官员常被处死,所以“韩多旷官”;(2)引出下文,为下文写韩王的疑问和公叔的解释作铺垫。
【小题2】人才 常人(平凡人)
【小题3】(1)以整句形式表述,使上下句句意联系更紧密;(2)两个分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栋梁和薪草在获利上差距悬殊,启发韩王要正确取舍。
【小题4】A
【小题5】(1)异:《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比“治民”的道理,强调治民要“顺天致性”,切忌违逆扰民;《种树喻》以树喻才,强调用人要“待其老成”,反对急功近利。
(2)同:两文都倡导“殖民”和“育才”均需遵循其天性和规律,应给予宽松的生活和合适的成长环境。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第①段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是一道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首先要读懂第①段,“韩非子为政于韩且十年,韩贵人死于法者无完家,于是韩多旷官”的意思是韩非子在韩国从政将近十年了,韩国贵族被法家治死的没有留下完整的一家,于是韩国的许多官职空缺。由“韩贵人死于法者无完家”可知,严刑峻法致使官员常被处死,这正是“韩多旷官”的原因。所以,在内容上,第①段起到交代背景的作用,“韩多旷官”的原因是严刑峻法致使官员常被处死。第②段写韩王的疑问,第③段写公叔对韩王疑问的解释。所以,在结构上,第①段为下面两节文字写韩王的疑问和公叔的解释作铺垫。
【小题2】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事物的比喻义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松楠栝柏”和“柽柳朴檄”分别喻指什么。首先要读懂全文,然后找到相关语句分析其喻义。“树之材者,松楠栝柏可以为栋梁,种之必三五十年而后成。其下者为柽柳朴樕,种之则生,不过为薪”意为树成材的有松树、楠树、栝树、柏树,可以做栋梁,种植它们必须得三五十年以后长成。树中下等的有柽树、柳树、樕树,一种就活,只不过可以当柴烧。“今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栋梁之材竭矣”意为如今君王用人的方法也是这样,不等他老练成熟,在他还不能担负重任就以法杀了他,栋梁之材用尽了。结合文中的韩王提出的“用人”的问题,可见,文中的“松楠栝柏”喻指人才。“柽柳朴檄”喻指常人或平凡的人、普通的人。
【小题3】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的表达的能力。题干要求从语言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有的用整句、散句或整散结合;有的多用长句,有的多用短句,有的长(句)短(句)结合。还有的运用修辞格等等,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单从形式上看,整句的语言特色为“典雅”,散句的语言特色为“口语化”,长句显得“柔和”,短句显得“激昂”,叠词富有音韵美。
本题,找到第③段中的划线句“故以日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以岁计之,则薪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该句意为所以按天计算它们,得栋梁材的利慢,而得木柴的利快;按年计算它们,那么得木材的利是一,而得栋梁材的利是百。
从句式角度看,“以日计之”和“以岁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和“则薪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句式整齐,且都是整句,这样上下句句意联系更紧密。
从语意角度看,前句“故以日计之,则栋梁之利缓而薪之利速”和后句“以岁计之,则薪之利一而栋梁之利百”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栋梁和薪草在获利上差距悬殊,启发韩王在用人上要正确取舍。
【小题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该句关键点:“束”,量词,不是动词“捆扎”讲,译为“一束”。排除D项。“支”译为“支撑”,不能译为“支付”。排除B、C项。“之”指代“坏屋”。所以,“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的意思是我担心一捆柴草无力支撑即将倒塌的房屋。
故选A。
【小题5】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比较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首先要读懂这两篇文章,理清其思想内容,然后先回答不同点,再回答相同点。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以“种树”比“治民”,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本文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
《种树喻》一文以树喻人才,把“松楠栝柏”喻指人才,把“柽柳朴檄”喻指常人或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植松栝不能三年,不待其成而辄伐之”“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栋梁之材竭矣”,这就强调用人要“待其老成”,反对急功近利。
综上分析,这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比“治民”的道理,强调治民要“顺天致性”,切忌违逆扰民;《种树喻》以树喻才,强调用人要“待其老成”,反对急功近利。
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都倡导“殖民”和“育才”需要遵循其天性和规律,应给予宽松的合适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点睛】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韩非子在韩国从政将近十年了,韩国贵族被法家治死的没有留下完整的一家,于是韩国的许多官职空缺。
韩王对公叔说:“我需要用人,可是韩国的君臣都不够为官的资格,你看怎么办呢?”
公叔回答说:“你知道种树的道理吗?我在都城的东郊安家,世世代代以种树为业,树成材的有松树、楠树、栝树、柏树,可以做栋梁,种植它们必须得三五十年以后长成。树中下等的有柽树、柳树、樕树,一种就活,只不过可以当柴烧。所以按天计算它们,得栋梁材的利慢,而得木柴的利快;按年计算它们,那么得木材的利是一,而得栋梁材的利是百。我全部都栽种它们,世世代代享受它的好处,所以在韩国是最富有的。我的邻居有一个贫寒老人,羡慕的心情急切而想仿效,种植松树、栝树不到三年,不等成材就砍伐了它,认为这样能常获利,但仅能供他吃一日两餐,没有剩余。如今君王用人的方法也是这样,不等他老练成熟,在他还不能担负重任就以法杀了他,栋梁之材用尽了。一旦房屋坏了,我担心捆起来的木柴是不足以支撑起它的。”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射说
①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②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③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锻: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小题1】在第③段方框内应当填的虚词是( )
A.矣 B.哉 C.焉 D.也
【小题2】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B.(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地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C.(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流露在表情上。
D.(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小题3】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点明写作目的。
B.重在议论说理。
C.首尾呼应,叙述事故完整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D.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题4】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候子婿“盛气轩然”与“人与弓矢俱坠”形成鲜明对比。
B.马弓身的合而为一,便可将小目标看作大目标,精准射中。
C.客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试语文』  下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