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优秀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优秀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6课《项脊轩志》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风乎舞雩,咏而归②吾
试题预览
第16课《项脊轩志》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风乎舞雩,咏而归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垣墙周庭                      ④如会同,端章甫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飞羽觞而醉月
⑦而卒以祸                      ⑧驼业种树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偃仰:俯仰,这里指休闲。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
C.令人长号不自禁       长号:大哭。
D.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女子嫁到男方家来。
5.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秀才”,原指优秀之才,始见于《管子•小匡》;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唐宋间凡应科举者皆称秀才;后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
C.“先妣”,过世的母亲。古时称已去世的母亲为“妣”,称已去世的父亲为“考”。成语“如丧考妣”中“考妣”就是此意。
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以指代成童,可以学习各种技艺了。“束发”与“及笄”都指15岁。
二、基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行文可叙可议,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B.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常用于尊称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
C.束发,指“收束头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
D.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可供记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补漏修缮后环境雅致。经修补改缮后,项脊轩环境优雅别致,白天室内明亮,庭中花木增光,人鸟和谐,晚上树影摇曳。
B.项脊轩见证了作者家族离衰。庭院本南北相通,祖辈们分家后,篱分墙隔,鸡犬袭扰,渐露衰态,客人往来也有着诸多不便。
C.项脊轩承载着祖母深情厚望。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改变家族在科举考试中长期没有功名的境况。
D.项脊轩让作者深情追念亡妻。作者之妻曾向小妹们主动介绍项脊轩,妻死树茂,“我”提笔记下曾与之生活的场景,感念不已。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二、提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①。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②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先母、先慈。“先妣”也有先祖之母的意思。
B.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
C.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
D.归,这里指女子出嫁。和《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一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母因多子而受苦。归有光的母亲十六岁出嫁,而后连着生了七个孩子,后因不想再生孩子,用了女佣的偏方,结果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B.有光、淑静最肖其母。归有光和大姐淑静长得最像母亲,所以母亲去世后找画师画像,家人把他们两个带出来,让画师照着他俩画。
C.归母为人亲切、和蔼。归有光的母亲对待仆人都很好,从来不会打骂仆人,而且娘家送来好吃好喝的,人人都可以分到。
D.归母为子女订下婚嫁。虽然归有光的母亲早早去世了,但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嫁娶都是她生前订下的。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2)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15.归母为人俭朴,这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注】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肚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砦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魏公:即王旦,他长期在相位,参与军国重事,很受倚重,死后封魏国公。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B.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C.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D.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父,祖父或外祖父。《韩非子•五蠹》中有“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文中的王致谦即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
B.大理寺卿,为大理寺的官职名。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司法审判机关,主管刑狱案件审理和与外国往来之事。
C.落第,古代科举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文中指作者参加会试落选。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日卒,士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致谦出身名门,为人洒脱不凡,与社会名流有交往,他建成世美堂之后,杨守附为他写了《世美堂记》。
B.归有光喜欢读书,一旦家里的藏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数千卷。
C.归有光的妻子孝顺又做事周到,无论稻子成熟还是两麦丰收,她都让长辈们先尝,对待亲友,甚至是四方往来的读书人也很友好。
D.文章从“世美堂”写起,写到了世美堂的兴衰,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夫妻情深,更让读者为之动容。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
(2)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
20.从文中看,归有光创作《世美堂后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四、语言表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_______ ,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_______ ;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可以是国色天看,也可以是小草闲花;可以是鲸鱼碧海,也可以是翡翠兰苕……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______,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22.下面文段有中有文化常识错误,请找出至少五处并改正。
年龄不同,喜欢的味道不同,喜欢的文字也大不相同:年轻时,喜欢淋漓酣畅的文字,如虎啸深山的磅礴之音,①最爱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祖母对小玄烨说的那句:“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唯我独尊,记住孙儿,雄心的一半是忍耐!”②钦慕《水浒传》里的武松,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棒棍天下无双。③步入中年,对岁月有了深情眷恋,更懂得“唐宋八大家”中韩愈的《祭十三郎文》、苏洵的《伶官传序》里杂陈的人生况味。④从明代归有光以“名号”命名的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也读出至情至性之味。③暮年,在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洞察人生的经验教训,才感悟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实录”精神写尽各阶层人物,才是平淡且百味的人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上”是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A.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B.乳,名词作动词,喂养。
C.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D.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故选B。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名词作动词,吹风;
②名词作状语,亲手;
③名词作动词,砌上院墙;
④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
⑤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⑥使动用法,使……飞快;
⑦名词作动词,受到祸害;
⑧意动用法,以……为业。
①③④⑦为名词或用作动词;②是名词作状语;⑤⑥使动用法;⑧名词的意动用法。
故选C。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是说“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以”,介词,凭,根据。“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是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连词,表目的,来。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是说“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已”,已而,然后。“今已亭亭如盖矣”是说“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已”,已经。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是说“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于”,介词,在。“室西连于中闺”是说“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于”,介词,和。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是说“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是说“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两个“凡”都是副词,“总共、一共”的意思。
故选D。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错误。应该译为独自坐着。句意: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故选B。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A.“非”表否定判断。判断句,正确。
B.“于庭”作状语修饰“杂植”,介词结构后置,正确。
C.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于”,省略句,正确。
D.“何谓”意思是“什么叫做”,本句是疑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故选D。
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错,汉代并无科举考试。正确说法为“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目名”。
故选B。
7.A
8.C
9.D
10.(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你)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又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几案学写字。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而母”的意思是“你的母亲”,是“立于兹”的主语,所以“而母”与后面联系紧密,其前断句,排除BD;
“在吾怀”是“汝姊”所在的位置,联系紧密,放在一起,其后断句,排除C。
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错误。束发,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作者之妻曾向小妹们主动介绍项脊轩”错误。根据原文“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可知,是小妹们好奇主动询问,作者之妻才回答。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真像。
(2)“归”,古代女子出嫁;“或”,有时;“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参考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11.B
12.C
13.C
14.(1)儿女中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房里整整齐齐。
(2)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关心爱护女儿,更加想念先母。夜半和她所聘娶的儿媳妇一同流着眼泪,追思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就都记不起来了。
15.①吩咐婢女把冬天生炉火剩下的炭屑团起来,加以利用。②物尽其用,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每逢阴雨天气,堂兄就会留在家中。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在家中。先母在半夜醒来,叫我默读《孝经》,当我熟练诵读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从兄辄留”是承接前句“每阴风细雨”而言的,宾语省略了;而“有光”是“意恋恋”的主语,应在“留”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中夜觉寝”和“促有光暗诵《孝经》”都是孺人的动作,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错。从兄,古时的一种称谓,指堂兄。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从来不会打骂仆人”错,原文是说“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意思是仆人即使挨打,背后也都不忍心责怪她。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
(1)乳抱,抱在怀里喂奶;纫缀,缝缝补补;洒然,整齐的样子。
(2)期,一周年;益,更加;追,追思;茫然,记不清的样子。
1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中表现母亲的句子有“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吩咐婢女把冬天生炉火剩下的炭屑团起来,加以利用;物尽其用,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这些地方体现了周孺人生活俭朴。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归家。过一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过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过了一年生淑顺;又过一年生有功。先母多次攒眉蹙额看着众女佣说:“我因为孩子多而受苦。”有一个老妇人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多次怀孕了。”先母举杯喝尽,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逝世。几个孩子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母亲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由于母亲逝世,)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带出两个孩子,对画工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大姐(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不需担心家里吃食,却终日劳苦,好像形势危急,未来难料。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个挨一个地晒在台阶下面。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没有闲人。儿女中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房里整整齐齐。待佣人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项脊轩志》课前预习作业(10分钟)』  下一个『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