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群文阅读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6课【本课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选题理由】第一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煤的对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近,阅读本诗歌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第二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阳光在远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艾青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第三道题选择了《中国
试题预览
第6课
【本课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选题理由】
第一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煤的对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近,阅读本诗歌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阳光在远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艾青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第三道题选择了《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结合文本并且以文章中节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新月派的格律诗特征。
第四道题选择了《献给艾青的红玫瑰》,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谈一谈其中哪些“诗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五道题选择了《我所知道的康桥》,感受康桥在作者徐志摩眼中的特点。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小题1】下列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热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小题2】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答案】
【小题1】A
【小题2】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A项,“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错误。在艾青的《煤的对话》中,“我”(煤)是主要意象,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诗歌最后两句“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表明“我”仍有希望和祈求,充满着自强不息的能量,对未来有着无尽的憧憬。选项分析理解不正确。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煤的特点,明确煤和我们的民族的共同点,可以从经受历史、形象特点及未来分析。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具有一种优秀的品格——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次的苦难,他们经受着各种压迫和剥削,默默地在社会的最低层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死”,一旦遇到新的契机,遇到新的思想,他们便会揭竿而起,燃烧起涤荡旧世界的冲天大火。中华民族的这种生存状态,这种情绪,这种品格,与“煤”很相似。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会因苦难而消沉。
【点睛】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苏伊士运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阳光在远处”,可见诗人并未沐浴在阳光的普照下,最后一句“射”字传神地写出了阳光的神态。
B.诗歌选取典型意象“阳光”“沙漠”“船”“风”“沙土”等,呈现一幅开阔的画面,意境阔大。
C.诗人没有进一步写“暗的/旅客的心里”究竟有何想法,这正是赋予了这首短诗更广阔的想象余地。
D.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异国风光的喜爱、赞赏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思念。
【小题2】本诗创作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①象征手法。诗人站在船上看到了“阳光在远处”的真实情景,突出阳光的照射,既是写实,又具有象征意义。“阳光”象征光明和温暖。②对比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明一暗形成强烈反差。③动静结合。“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静景,“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景,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表达了诗人对异国风光的喜爱、赞赏之情”不正确,诗歌表达的是诗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远离祖国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并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阳光是一种象征,象征光明,象征温暖。诗歌中,诗人站在船上看到了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这是作者看到的“阳光在远处”的真实情景,突出阳光的照射,“阳光”在这里既是写实,又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②对比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明一暗形成强烈反差;诗歌后面写阳光“射在沙漠的远处”,且是“嘻笑地”,而写船上“旅客的心”却是“暗”的,这个“暗”字,把“旅客的心”中种种积淤完全概括了,一明一暗也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对比。
③动静结合。“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静景,“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静,阳光在沙漠的远处是明亮的,而船则是暗云遮着的,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形成巨大的反差。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以其特定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契合。民族特性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作为一种审美范式,古老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是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如意大利的十四行、波斯的柔巴依、日本的俳句、中国的律诗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诗歌体制。
②那么,新诗是否完成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契合呢?
③中国诗歌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诗歌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④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二千年实验、积淀,从四言、五言到七言,至唐代格律诗体制完备,产生了中国人骄傲的唐诗。由于方块字的音形特征,格律诗汇融节奏、韵律、修辞与建筑之美,成为汉语诗的黄金范式。天才李白、杜甫是汉语诗的顶峰大师,他们掌握、运用汉语诗的审美范式,并将这一审美范式推向成熟,但他们无力改变这一范式。因为这不是个人选择,而是一个民族的选择一一唐代不仅拥有灿若群星的诗人,更有爱诗的民众。
⑤然而,新诗是个例外。新诗不是由民间到文士,而是由知识分子率先发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诗歌体制。新诗的第一个尝试者胡适宣布《关不住了》是新诗成功的纪元,而这首诗恰好是美国诗人SaraTeasdale的《0verthelRoofs》的翻译。这与梁实秋所说的“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新诗的源头是外国诗。作为新诗的代表,自由诗风席一时。当时,谁写得最不象古典诗,谁就是先锋。不久,“胡适之体”新诗遭遇质疑,周作人也觉得新诗少了点“余香与余味”。郭沫若的《女神》固然为创生期的新诗开阔了气象、充实了内涵,但体制依然是自由体。
⑥然而危机也正发生在这里:一种新的审美范式是否契合民族心理?
⑦但是,初期白话诗也并非欧化的一统天下。刘半农的《瓦釜集》是以江苏民歌的方式创作的,刘大白更以民谣体式写了《田主来》。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主流,却也暗示了新诗体制的一种选择。
⑧20世纪20年代,新诗从对古典诗的破坏转入本体建设,体制建设和诗学建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真正对新诗格律发挥影响的是闻一多。这时的闻一多背叛《       》式的自由诗,以其对中国艺术的衷情与富于唯美倾向的形式追求对新诗体制进行反思,提出影响颇大的格律理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面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而且他称新诗的格律是“戴着脚镣”,“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到格律的束缚”。代表作便是他自己的《死水》,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新诗人投入格律实验,其中徐志摩的诗更活泼。比如他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⑨新月派的格律诗实验很快演化成新的“形式主义诗体”,走向没落,但格律意识对于新诗的建设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叶公超仍然在《论新诗》一文中写道:“假使诗人有自由的话,那必然就是探索适应于内在的要求的格律的自由,恰如哥德所说,只有格律能给我们自由”。这证明人们不再一提格律就联想到恢复旧诗秩序,而是从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上进行审思。
⑩胡适的白话诗从体制到诗学都是西方的,刘大白的歌谣体从体制到诗学都是中国民间的,而闻一多的格律体则是中国体制与西方诗学的融汇。这样,从源流上说,到20年代新诗已出现三种类型的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后新诗体制基本上沿着这三条道路演变发展。
(选自《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有删改)
【小题1】第⑧段横线上是进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闻一多作品,篇名是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中加点词“审关范式”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的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B.唐诗的辉煌源自汉语的黄金范式与熟练运用这一范式的诗人和爱诗的民众。
C.体制建设和诗学建设是新诗的本体建设,诗人们应从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上审思。
D.新诗的格律要求并不影响创作的自由,只有格律能给新诗诗人自由。
【小题4】依据文本,第⑩段三条横线上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以文章中节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新月派的格律诗特征。
【答案】
【小题1】《红烛》
【小题2】凝聚(契合)民族审美心理、由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经过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
【小题3】A
【小题4】   欧化的自由诗(或白话诗)   中国民间的新民歌体诗(或歌谣体诗)   中西汇合的新格律诗   
【小题5】新格律诗的特征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的美,如押韵或韵律和谐(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等。绘画的美,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每节的画面色彩鲜明,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具有流动的画面美。建筑的美如诗行有变化,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的美感(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闻一多作品是《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时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审美范式”“在文中”的意思,也就是要答出这个词语的语境义。
第一段文章说“作为一种审美范式,古老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是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那就是说古老诗歌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审美范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可依据“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是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概括出“凝聚(契合)民族审美心理、由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经过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中国诗歌的体制……”错误,扩大范围。由原文第五段“然而,新诗是个例外。新诗是由知识分子率先发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诗歌体制”可知,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制的确如选项所言,但新诗例外。
故选A。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补写语句的能力。
本题要求填出的内容是对上文所说的“20年代新诗已出现三种类型的体制”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结合上文“胡适的白话诗从体制到诗学都是西方的,刘大白的歌谣体从体制到诗学都是中国民间的,而闻一多的格律体则是中国体制与西方诗学的融汇”,可总结出三种诗歌的体制分别是“欧化的自由诗(或白话诗)”“中国民间的新民歌体诗(或歌谣体诗)”“中西汇合的新格律诗”。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特征的能力。
本题将现代文阅读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考生用选文中的知识解读课内学过的诗歌。解答时可先由原文“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概括出“新月派的格律诗特征”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然后以《再别康桥》为例,分别证明这些特征即可。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掏,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
⑥《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⑦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⑧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⑨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驾鹤西去:对死亡的一种避讳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B.命途多舛:舛,音chuǎn;这里指艾青的命运坎坷,屡受挫折。
C.波诡云谲:意指艾青当时遭受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D.古道热肠:形容艾青的夫人真诚质朴、待人热忱。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曾被“禁借”,但作者仍读到了《大堰河》,并深受激励。
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小题3】文章第⑦段,作者具体写了艾青与友人谈话时的一段内容,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小题5】作者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请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谈一谈其中哪些“诗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艾青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真实;表现了艾青面对人生不幸时的坚强、坦然、豁达。
【小题4】内容上:“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小题5】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我的乳房……”最后叠句排比句的运用,饱含深情,反复咏唱,如泣如诉,流淌着对大堰河一样的母亲的深沉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C.“波诡云谲”,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此处形容灾难年代的世事变化无常。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时间逻辑错误。根据原文作者是戴红领巾的时候,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艾青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是在这之后。
故选B。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第⑦段,作者写了艾青与友人谈话时的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艾青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的一番苦涩的趣谈,主要是说自己从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的经历,这段文字让读者对艾青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加详细、具体的了解,丰富了文章内容;
“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瞎了右眼”“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摔断了右胳膊”这些经历都是人生中的不幸,是一种痛苦的回忆,但在艾青口中,“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苦涩变成了趣谈,“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表现艾青面对人生不幸时的坚强、坦然、与豁达。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分析可知,“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
结合文本内容“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分析可知,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
结构上:两段与“红玫瑰”有关的内容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可见,“红玫瑰”是文章的线索,以红玫瑰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理解“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的内涵,即诗歌蕴含的深情有强大的感染力,然后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中选取有感染力的诗句加以分析即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诗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写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真挚的爱,诗人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如结尾部分深情讴歌对大堰河的爱: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我的乳房……
5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各题。
我所知道的康桥 (节选)
徐志摩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也有叫康河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 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赛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赛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群文阅读练习』  下一个『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群文联读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