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群文阅读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群文阅读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口角(jué)   口讷(nà)敌忾(kài) 揪住(jiū)B.穿凿(záo) 根柢(dǐ)莞尔(wǎn) 涎皮(xián)C.虱子(shī) 油篓(lǒu)角隅(yú) 胡诌(zhōu)D.小觑(qù) 嗤笑(chī)奚落(xī) 茶峒(dòng)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
试题预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口角(jué)   口讷(nà)
敌忾(kài)      揪住(jiū) 
B.穿凿(záo)      根柢(dǐ)
莞尔(wǎn)      涎皮(xián) 
C.虱子(shī)      油篓(lǒu)
角隅(yú)         胡诌(zhōu) 
D.小觑(qù)      嗤笑(chī)
奚落(xī)         茶峒(dòng)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
B.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C.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D.这件事是他信口开河,你不要当真。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面貌与以前比悬殊很大。
C.这位老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他的书桌上放着三本鲁迅写的文章——《野草》《二心集》《呐喊》。
D.阿Q在走向断头台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读到这里的中国人,都被震动了。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B.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C.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 
D.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答案:B 
5.下列关于鲁迅和沈从文的相关资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B.沈从文曾有“京派作家”之称,但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描写湘西边地风土人情的“湘西小说”。
C.鲁迅一生写了很多小说,他写的往往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如《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到了《呐喊》这部小说集里。
D.鲁迅除写小说外,还写杂文、散文、散文诗,如《南腔北调集》《朝花夕拾》《野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文集。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有误之处,敬请斧正。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采薇(节选)
鲁 迅
伯夷叔齐转身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
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幽栖之所。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首阳村,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摘了些松针做了松针面,端到伯夷的面前。
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
“苦……粗……”
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
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
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赔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鸦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这消息一传到村子里,又哄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来来往往,一直闹到夜。
…………
夏夜纳凉的时候,有时还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因为他从小丙君府上的鸦头阿金姐那里听来: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于是许多人就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的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要坐着,就天天有鹿奶自己送到你嘴里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的伸开臂膊,要去拿石片。可不知道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忽忽,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描写了首阳山的秀丽幽静之景,既烘托了伯夷叔齐二人此时的愉悦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反差。
B.“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运用比喻,描写了叔齐在没有食物吃的情况下,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心情。
C.鲁迅善用闲笔,看似随意,实有深意。比如“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这里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
D.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从正面肯定了作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
答案:D
8.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对女子言论的震惊;对自己行为的羞愧。
9.鲁迅曾介绍自己创作《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就是说“故事新编”是对历史神话等故事的改造创新。《采薇》这篇小说的“新”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故事情节新。在原有史料故事的基础上,借助作者的想象,增添了史料中所没有的情节。②叙述方法新。本文用戏谑的叙述口吻,改变了讲述历史的庄重风格。③故事主题新。本文不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叔齐大义的赞美,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声,给我多少清新的趣味。而最系我心的,是那小小的木桥。桥是黑色的,由这边慢慢地隆起,到那边又慢慢地低下去,故看上去似乎很长。我最爱桥上的栏杆,那花纹变形的栏杆;我在车站门口早就看见了,我爱它的玲珑!桥之所以可爱,或者便因为这栏杆哩。我在桥上逗留了好些时候。
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化了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我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又这样大,使我觉得自己小了。湖水又这样满,仿佛要漫到我的脚下。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它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无端地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亮亮的,像好看的眼睛。湖边系着一只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得见自己的呼吸。想起“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熨帖,忆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惬意,真觉物我两忘了。
10.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排比 比拟 引用
B.比喻 比拟 引用
C.夸张 对偶 比喻
D.借代 比喻 对偶
答案:B
11.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片软软的绿皱起来了”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原因:①原文句中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突出了“绿”的活泼有趣;②原文表达出从不同层面感知到的“绿”,层次更加丰富;③原文的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加亲切生动。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① 。”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② 。这个精神素质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 ③  ,成为现代中国的精神旗帜。 
①                                            
②                                            
③                                            
答案:①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②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或:原因在于他具有斗争精神) 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13.“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请鉴赏《边城》的这个开头。
答案: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前预习作业(10分钟)』  下一个『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群文阅读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