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为此,教育惩戒必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只惩不教,要一边惩一边教,一边罚一边引导。因此,我们要重视修复性惩戒,反对报应性惩戒。报应性惩戒的对象是失范行
试题预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为此,教育惩戒必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只惩不教,要一边惩一边教,一边罚一边引导。因此,我们要重视修复性惩戒,反对报应性惩戒。
报应性惩戒的对象是失范行为,它的目的是报复失范行为。报应性惩戒强调罪责相当和依规施罚。在教育中运用报应性惩戒,会导致教育惩戒主体重惩罚,轻教育:只注重按规施罚,不注重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失范行为,失范行为有何伤害,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弥补自己造成的伤害。
修复性惩戒致力于让做出失范行为者及相关利益者协同一致,修复失范行为造成的伤害。修复性惩戒的对象是失范行为造成的伤害,它的目的是修复伤害。修复性教育惩戒除了问责学生,强调学生担责,还强调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失范行为的危害性,并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修复自己造成的伤害。在这种修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明晰了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责,还明晰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积极的主体,承担起主体的责任;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失范行为所造成的伤害,还学会了如何协同各方修复伤害。在这种修复中,教育惩戒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而非教育目的,它不仅在“惩”,也在“教”,而且重在“教”。
要推进修复性惩戒,首先要做到严爱结合。爱和严是个有机体。只有怀有爱,教育惩戒主体才不会忘却教育惩戒的初衷,才不会只惩不教,或者多惩少教。只有怀有严的要求,教育惩戒主体才会高标准要求学生,才不会因为一味地爱护而放纵学生。教育惩戒主体只有既热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和受教育者建立起融洽的教育关系,才会帮助学生积极担责,协同各方力量,致力于修复伤害。其次,并用惩戒和表扬。惩戒之后,在学生能够正确反思,并修正行为,降低甚至修复自己造成的伤害之后,应给予适时的表扬。适时的表扬,既表达了教育惩戒主体对其的关爱,实施了正强化,巩固了学生改正后的行为,也传达了教育惩戒主体的引导方向。最后,适时消除惩戒记录。在修复性惩戒中,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因此,为了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消除不良记录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消除学生的惩戒记录。比如中小学生的教育惩戒记录,可以在其高中毕业之后删除;大学生的教育惩戒记录可在学生改正行为一段时间之后,由学生申请撤销。
(摘编自《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材料二
惩戒是教育的刹车,教师没有惩戒的权力,就如同让教师去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对那些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精神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度的惩戒,犹如给失控的汽车及时踩上刹车。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初衷,不是让教师利用身份优势和手上的权力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人格上的矮化和精神上的鞭笞,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伴随着社会变迁,公众对“暴力育人”的观念越来越不理解与认同。在“为了学生好”的目标的遮蔽下,少数教师对学生拳脚相加,这样的“暴力育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身体上的疼痛,还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甚至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当学习成绩成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时,一些教师难免会变得势利起来。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各种优待,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成为“眼中钉”。发生在陕西商丹高新学校的“恶语老师”事件中,涉事教师虽然没有体罚某成绩不好的学生,却对其恶语相向,长期辱骂、孤立该学生,对该学生污名化。教师惩戒权一旦被滥用,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痛苦,是学生的一种不幸。给教师惩戒权戴上“紧箍咒”,避免教师“任性而为”,依然是一道现实的考题。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教师作为除家长之外与学生接触较多、社会互动较频繁的群体,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技能的职责,还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学生建设健康的、丰盈的精神世界的职责。“惩戒是教育的刹车”,对学生们的失范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本质上是为了让他们重回正轨。
赋予教师惩戒权,不是让教师自说自话,教师惩戒权也同样需要规则与边界,需要戴上“紧箍咒”。那种“我想怎样就怎样”“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的想法,显然背离了时代潮流,也不契合新型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失范行为更容易被捕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要对职业多一些敬畏,对学生多一些仁爱之心,使用惩戒权要更加审慎。毕竟,频繁刹车、任性刹车,许多时候不是汽车的问题,而是司机的问题。
(摘编自《“惩戒是教育的刹车”教师
惩戒权需要规则与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本质上能促进学生成长,而教育惩戒也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B.报应性惩戒和修复性惩戒的对象和目的都不同,要做到后者,就要严爱结合,并用惩戒和表扬,并适时消除惩戒记录。
C.适时消除惩戒记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同阶段学生的惩戒记录可以视具体情况消除。
D.教师对学生要怀有爱,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除传授知识、技能外,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建设健康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报应性惩戒轻教育,重惩罚,不注重引导学生弥补自己造成的伤害,所以这种惩戒遭到反对。
B.教育惩戒主体不能忘记教育惩戒的初衷,要高标准要求学生,并和学生建立融洽的教育关系。
C.大多数教师之所以优待部分学生,歧视另外一些学生,是因为他们把学习成绩当作单一的评价标准。
D.惩戒是让有失范行为的学生重回正轨,因此,教师使用惩戒权时要审慎,要有规则和边界。
3.下列说法中,和材料二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犯了过错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这并非为了体罚他们,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B.“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C.“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对他来说是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D.“凡是必须使用教育惩戒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教育惩戒能够有益处的地方,教师就应当行使教育惩戒权。”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教育惩戒”下定义。(4分)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散落在乡间的诗人
刘星元
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
学校的教师清一色都是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
关校长来我们这里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像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
更让我觉得关校长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力,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来的字,似乎比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感觉他们似乎是在赞赏我呢。
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准备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
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父亲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
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是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
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
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来表达。
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了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我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
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自故乡。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
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
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校长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为了请生活清苦的关校长到自己家做客,乡民们会准备一桌好菜,但没有哪一家能请得动关校长,突出了关校长的优秀品质。
C.作者借关校长的诗句来形容他像“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这既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
D.“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这句话凸显了关校长在作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四段关校长写喜联这一情节,既有细节描写,又通过周围乡民和“我”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关校长的形象。
B.文章第七段引用大量诗句,既突出了关校长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富有诗意。
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
D.文章以“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这一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意味悠长。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晧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晧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昔高宗修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
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大皇帝勤身苦体,拓土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
书奏,晧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晧疑其托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B.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猬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史。
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似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
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谥号,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达台湾。
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的赞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贺邵心怀国事,忠诚贤良。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还肩负过辅导太子的重任,忠心耿耿。
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尽管孙晧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一天天地衰败,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因而遭受忌恨。
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高宗、宋景、秦皇的伟绩与孙晧的种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对孙晧提出警示。
D.贺邵不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晧怀疑装病,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严刑拷打,最终被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
 
 
(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
 
 
14.贺邵认为作为帝王,孙晧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注]。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时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诗人入官以来的形象写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16.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写蜀道蜿蜒曲折的特点的句子是“      ,      ”。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一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地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
B.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C.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D.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原来是一棵小草长出来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仿写两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示例:送别诗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
 
 
 
 
22.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5分)
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在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和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1.A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针对“修复性惩戒”而言的。
2.C 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一些教师”,选项中的“大多数教师”扩大了范围。
3.C 材料二在论述赋予教师惩戒权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教师惩戒权需要规则和边界,而C项针对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4.答案 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分为修复性惩戒和报应性惩戒两类,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能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解析 所下定义要能突出“教育惩戒”的特点、作用等,其定义的要点主要从材料一中提取。如材料一第一段中的“必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和第四段中的“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教育惩戒的作用;材料一第一段中的“重视”“反对”等体现了教育惩戒的分类;材料一第三段末尾的“教育惩戒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体现了教育惩戒的特点。对上述要点简要概括即可。
5.答案 ①论证结构上,逐层深入。先论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辩证地论述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规范问题,强调教育惩戒要有规则和边界;最后发出号召,提出教师要心存敬畏和仁爱之心的观点。②论证方法上,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解析 材料二开头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教师惩戒权这一话题,然后从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来分析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规范问题。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发出号召:教师应多一些敬畏,多一些仁爱之心,慎用惩戒权。论证方法上,既有举例论证,又有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6.C “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表述有误。文中的“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体现的是他作为诗人和教师的价值和牺牲。
7.D “议论、抒情”错。“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没有抒情,是以议论的形式作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答案 ①传统教育精神博大精深,代代相承;②暗指“我”受到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我”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
解析 解答此类题时,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判断句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还要分析其表明了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等。本题中的画线句写的是“我”在曲阜明清走廊看到孔子语录时内心的感受,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代代相承。“我”之所以能领悟这个道理,是因为“我”是关校长的学生,也就暗示出“我”受到关校长的教诲,也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在情感上,画线句表现了“我”对传统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
9.答案 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的教育和关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④从对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的高度,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含了对关校长的诗人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遗憾之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意义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意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明确标题中蕴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散落在乡间的诗人”指的是关校长,他不仅是校长,是老师,还是诗人,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这是“我”偶然在一本诗歌集中发现的。“散落”表明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隐含了对关校长的诗人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遗憾之情。“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表明得到关校长教育和关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从表达主旨的角度分析可知,文题也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
10.C 根据文意可知,“发雷霆”的主语是“陛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耳”常用于句末,表停顿,其后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任务群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练习』  下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基础检测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