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拓展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拓展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单元6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基础过关练(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后,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
试题预览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基础过关练
(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后,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    ,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逐渐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纠正一些对父亲角色认识的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使子女和父亲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都比母亲更低。虽然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虽然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都比母亲更低
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都比父亲更高
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都比父亲更高。虽然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4.下面的示例是一个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再别康桥》的内容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严格讲究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2个字。
示例:四块钱棺材几束稻草,三尺长坟地一世凄凉。
                                  
                                  
                                  
                                  
5.(2021湖南郴州高一期末)艾青写于1954年的《礁石》,是人们特别喜爱的一首小诗,请品读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被人们喜爱的原因。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6.微写作。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但丁深情地歌唱:“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请你记录生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片段,从细微之处中体会浓浓的母爱。要求:运用细节描写,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16分)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诗歌从一开始就运用丰富鲜明的色彩,把读者带入辽阔而美丽的景色中。
B.“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诗句的层次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一层一层展开,自然而贴切。
C.“田野是多么新鲜”,灯光在夜里不失为一个辉煌者,才使人看到田野那么美丽的景色。
D.“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突出灯光是一种微弱的力量,来表达对黎明的博大壮美的赞美。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使用象征手法,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新的力量的脚步。
B.诗中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斩钉截铁的感叹,这两个“看”字,虽在不同的位置,但难免有重复之嫌。
C.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无论是从构思上,还是从词句的选择上,以及深切的含意上,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
D.本诗的情感真挚浓烈,读了这首诗,读者会不由得感到,诗人对于黎明——对于光,是怎样地崇敬,怎样地充满了赤子之情。
3.( )找出诗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4分)
                                  
                                  
                                  
                                  
4.( )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你对黎明还有哪些感受?请写几句现代诗歌来表达,使用比喻的修辞。(6分)
                                  
                                  
二、(2021山东日照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16分)
文本一:
太阳吟[注]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有删改)
[注] 此诗作于1922年,当时诗人在美国留学。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与之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一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埋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还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C.“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家乡。
6.( )下列对文本一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行,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7.( )如何理解“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4分)
                                  
                                  
                                  
8.( )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与之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基础过关练
1.A 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表意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都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都比父亲更高”“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故选A。
2.B ①东奔西走:形容到处奔走。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布天下。根据后文“去成就事业”等可知,此处应选“东奔西走”。②隐忍不发:自我克制,不泄露难言之隐。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忍受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③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中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④亲密无间:形容彼此很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如胶似漆:像胶或漆一样粘在一起,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
3.C A.语序不当,“虽”应移到“他”后面。B.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D.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却开始说“中国的父亲”;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还是”前面。
4.答案 一潭清泉鱼影下,半道彩虹浮藻间。
解析 示例化用了课文中的几句诗,对大堰河凄惨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数量词的运用尤为出色。可以仿照这种形式,回顾《再别康桥》中的名句,抓住句子中的意象进行拟写,注意上下联词性和结构要对应。
5.答案 这首诗寓意深刻而丰富,简短而富有韵律。诗人以礁石为象征,采取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的礁石形象。礁石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表达了对坚忍顽强的生命的由衷赞美,也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深切鼓舞。两节诗都采取传统的押韵法,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解析 分析诗歌受人喜爱的原因,其实就是赏析诗歌有何鲜明的形象、巧妙的艺术手法、深刻的寓意等。
从形象来看,本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经受多少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风吹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着面对海洋,正如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
从艺术手法来看,“礁石”与“浪”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等运用了比拟手法。此诗没有直抒胸臆式的呼号,只有冷静的客观描写,采用的是旁观者的视角,仿佛诗人只是在呈现一个事实,却更能让人感受到礁石的坚强不屈。
从寓意来看,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这种存在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祖国、人民。
6.【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写作时要紧扣作文要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浓浓的母爱”,内容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三年模拟练
1.C 尽管灯光在夜里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照耀下,人们看到的田野上的景色不如黎明到来的时候那样美丽。
2.B 这两个“看”字,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感叹,分量很重,有斩钉截铁之力。虽是同一个字,但在不同的位置,则有了不同的作用和分量。可见,诗人在用这两个“看”字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写诗最忌重复,但这两个“看”字“重复”得好。
3.答案 诗歌开头三行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则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和动感,富有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先分别指出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然后再分析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即可。
4.答案 (1)“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把烟的清新感、流动感以及烟的美妙生动地描绘出来,而且给人可以看见、可以触摸之感,可谓精妙。
(2)(示例)    如果黎明是一杯甜甜的奶酪
希望
就是上面点缀的红樱桃
解析 第(1)问,解答时要明确本体和喻体,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第(2)问,题干要求用几句现代诗歌来表达对黎明的感受,并使用比喻的修辞。作答时,要紧扣黎明的特点来表达感受,表达感受时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描绘;要符合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5.D “便觉他乡是家乡”说法错误。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的意思是,太阳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和西方的性质与修养,当然,也必定包含着“我”家乡的属性。因此,这是诗人将心目中的家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而并不是“便觉他乡是家乡”。
6.C “实与虚”说法错误。“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都是虚写,没有实写。 
7.答案 ①“不在地下”指诗人有家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人将太阳当作家乡。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解析 从诗句的内容上理解,这首诗写于诗人在美国留学期间,结合诗歌的第11、12节分析,诗人离乡万里,想到“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因此“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诗人将太阳认作“家乡”,像崇拜家乡一样崇拜太阳,这是诗人将心目中的家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于是,看到太阳,仿佛就是回到家乡。所以,“不在地下”指诗人有家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人将太阳当作家乡。
从诗句的情感上理解,诗人说自己的家乡“在天上”,也就是将太阳看作了家乡;说“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这是诗人将浓厚的思乡之情寄托在外物上的表现,体现了诗人刻骨的思乡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8.答案 ①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不再单纯地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②诗人将太阳拟人化,把太阳视为使者、知己等,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③运用第二人称,以呼告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直接倾诉情感。
解析 从抒情上来看,诗人先是将太阳看成“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烘不干“游子底冷泪盈眶”,不能“五年当一天跑完”的让人埋怨的对象;然后由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想到“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又进一步想到太阳就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我家乡来的”,于是与太阳互相认同,从而向太阳倾诉“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这是把太阳当成了倾诉对象,向它倾吐衷肠。最后诗人更是干脆将太阳认作自己的家乡:“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可见,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抒发着自己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不再单纯地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
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诗歌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梦,“奔波不息”,和“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在第5、6节里,诗人将太阳当作东方的使者,当作家乡的来客,迫不及待地向它打听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认为太阳奔波不息,和自己“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同病相怜。在第9到12节里,诗人更是将太阳视为知己,向它倾诉心声:“这不像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可见,诗人将太阳拟人化了,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
从诗歌人称上来看,诗歌将太阳呼作“你”,采用第二人称,充分调动情感,诗人自然就成了抒情的主体,便于以呼告的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向太阳发问,对太阳诉说心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精品练习』  下一个『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