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基础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离骚(节选)》基础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02课离骚(节选)基础训练1.离骚(节选)(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详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试题预览
第02课离骚(节选)

基础训练
1.离骚(节选)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详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4)《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离骚》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8)在《离骚》中,写屈原担心国君易老、昏庸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基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可惩?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
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
D.“四荒”即“四方”,指辽阔大地。“荒”,边远的地方。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5.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请简要概括屈原的人物形象。
提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名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女子一般不取字。
B.上官大夫,战国时楚国大臣。为人奸佞,妒贤忌能。因忌屈原之才,屡向楚怀王进谗言,使之疏远屈原。
C.《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D.帝喾,姬姓,高辛氏,名俊,五帝之一。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崑 ①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②。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③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④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注]①崑 :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②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③鼋(yuán):大鳖。④流澌(sī):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
1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一开头,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
B.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只能回去。
C.河伯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奔流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D.“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在这首诗中指河伯。当河伯欲再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一直送他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
12.联系诗歌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各题。
九歌•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3.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
14.“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6.本诗内容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描述了什么内容?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我们后人( )给他的东西太多,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屈原那样,被后人随己意或随时代需要而加进去那么多东西。我们固然可以因此说,屈原是一部大书,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但屈原也因此(  ),或千人千面,如同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屈原的生平留给我们太多的盲点与疑点,为他作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不能( )地记录他的身世行踪,大段的主观抒情议论占据了不长的篇幅。司马迁可能意识到,对于屈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这样做事实上也并无不妥。历史的本体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不可复现的, ① ,更何况疑窦丛生的屈原?韩非曾( )地说,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我们也可以说,屈原不可复生,我们谁又能定屈原之是非?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内涵也因为有了这些附着,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    ②    。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附会  面目全非   心安理得   困惑
B.附加  似是而非   心平气和   困惑
C.附会  面目全非   心平气和   疑惑
D.附加  似是而非   心安理得   疑惑
18.请列举文中的句子,并指出所使用的四种修辞手法。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下面文段中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加以说明。
某地召开屈原研究年会,一个街头艺术家前去助兴,在广场中心画起了屈原像。在他即将完工的时候,几位学者围了过来。一个说:“因为我做了三十余年的独立研究,所以我发现屈原是韩国人,那么他的服饰应该有韩风。”艺术家马上作了修正。旁边一个不同意,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个有天下观的世界公民,他的服装怎么能这样具体呢?因此这样搭配不准确!”又有一个说:“你呀,这个屈原太坚毅了,根据史书和屈原的作品,他喜欢花瓣做成的外衣,碧叶做成的下裙,说明屈原具有女人的气质,我在很大程度可以判定,屈原是个女巫。”艺术家从善如流,加上了各种鲜花香草。学者们喋喋不休,街头艺术家只好把他的作品改成了山鬼。
①把“三十余年的独立研究”当作“屈原是韩国人”的理由不充分,所以“服饰应该有韩风”不成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司马迁对此是同情和肯定的,但“评议”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自令若是”。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请写一段简短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裔、庸、陬、惟、纷、扈、辟芷、纫、佩、搴、阰、揽、洲、淹、代、暮、抚、秽、骐骥、驰骋。
2.C
3.A
4.C
5.(1)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2)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惧怕?
6.(1)有不凡的风度、仪态。(2)品性高洁,才华出众。(3)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4)特立独行,矢志不屈。(5)坚持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分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朕皇考曰伯庸”中“曰”不是说的意思,是叫做的意思,“曰伯庸”即叫做伯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同样“名余曰正则兮”也不宜断开,排除D。“惟庚寅吾以降”中“庚寅”是“降”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自汉武帝起”错,应是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对偶”错,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字数不相等。
D.不是“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没有对比。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已”,罢了;“苟”,只要;“信”,确实,真正。
(2)“虽”,表假设,即使;“体解”,粉身碎骨;“岂”,难道;“惩”,惧怕。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诗人一开始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认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诗人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诗人特立独行,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但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可惩”,诗人坚持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参考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7.A
8.A
9.B
10.(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也不容于世。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是: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淖污泥之中”是“疏”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D;“蝉蜕于浊秽”,“于浊秽”是“蜕”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后面应断开,排除C。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能力。
A.“女子一般不取字”有误,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也取字。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能力。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中“在楚怀王面前”错,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为,动词,起草;令,法令;莫不知,没有谁不知道;伐,夸耀;其,代词,自己的。
(2)其,代词他的;志洁,志向高洁;故,所以;称物芳,指《离骚》里多用美人芳草香花作比喻;称,称许;行,行为;廉,清廉;故,所以;死而不容,指到死也不容于世。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也不容于世。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11.B
12.“心飞扬兮浩荡”,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河伯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这里蕴含着作者对楚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这里蕴含着作者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
③“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子”,河伯巡视黄河下游时,波涛欢迎他,鱼儿跟随他。一个“予”字,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挚爱之情。
【分析】
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B项中, “只能回去”错,诗中说的是“日将暮兮怅忘归,即“忘了回去”,而非“只能回去”。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分析思想感情时,要注意把诗歌内容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
河伯看到黄河浩浩荡荡时、看到故乡时的表现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①“心飞扬兮浩荡”,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河伯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这里蕴含着作者对楚国山河的热爱之情。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这里蕴含着作者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
诗歌最后借波涛和鱼儿,又表达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深情。“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子”,河伯巡视黄河下游时,波涛欢迎他,鱼儿跟随他。一个“予”字,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挚爱之情。
【点睛】
白话译文:
我和你河伯畅游在九河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掀动波浪。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13.“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
14.这里以鸟儿、渔网的反常比兴,比喻期待殷切却事与愿违。
1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出浓郁的愁情。
16.本诗表达了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意象的能力。
这首诗题为《湘夫人》,是湘君向女神表示思慕之词。根据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意思是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意思是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由此可见,诗中“公子”指的是湘夫人,“思公子”的人是湘君。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意思是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渔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此句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离骚(节选)》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下一个『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