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A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A(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期末(A卷•夯实基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
试题预览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期末(A卷•夯实基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须有“德”。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其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而孝本该是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达,有父母可以供养就是福气,就是大“得”。孝是道德的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这种发自内心的亲爱父母之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伦理深刻的情感基础。人们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
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过程解决的是孝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儒家“孝”伦理逐步形成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王健崭《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得”必须有“德”是指孝子具有孝行,能够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嘉奖。
B. 儒家“孝”伦理中,“得”是伦理观念下的生活世界,直接指向现实社会生活。
C. “孝”源于对父母的真实情感,不能有外在的功利目的,这是儒家伦理所推崇的。
D. “德”与“得”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对比、举例、比喻等方法,论证了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
B. 文帝从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的相互映射关系。
C. 文章从人性的角度论证“孝”的本质,论证视角较为独特,将论证推向了深处。
D. 文章以孝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为前提,论证了推行“孝”伦理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道德的完满要求我们学会用不偏离伦理的方式去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利益。
B. “得”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但必须运用合“德”的方式去“得”。
C. 舜不为“得”而行孝德,但客观上却能“得”,可见“德”必然有“得”的报答。
D. 要真正落实儒家“孝”伦理,就要注重“得”,更要强化“德”,二者缺一不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 40 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 V 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 14 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鄙夷地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 100 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而愤怒地质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也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这霸道的混蛋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吼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以误会为主要矛盾冲突,以语言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巧设悬念,情节有吸引力。
B.小说通过银行职员帮助保护小男孩的故事,意在展现银行职员尽职尽责、关爱他人、敢于直面恶势力的美好心灵。
C.当“我”质疑银行职员提出的规定时,银行职员稍微提高了声音反驳“我”,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想暗示“我”另有隐情。
D.小说构思精巧,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银行职员,以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想象。
5.小说中“我”与银行职员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请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情节内容。(6分)
6.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何种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除,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柰何疲敝属国。”议者韪之。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此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之。继之不能禁。时居相等已去国,独瑾再争,诋继之、来朝甚力。来朝党思以众力胜之,于是诸御史群起攻瑾。瑾争之强,疏三上。来朝等亦三疏诋讦,来朝乃言:“年例协赞之旨,实秉国者调停两袒,非可为制,乞改前令从事。”帝一无所处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一时与党人异趣者,贬黜殆尽。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不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B. 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C 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D. 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考核升降、科举考试、封授策赏等事务。
B. 铨选:指古代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选拨官员的等级升降。
C. 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D. 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郑继之很有见解。对于东征后的留守军队要朝鲜供应给养一事,郑继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让属国疲敝,得到大家肯定。
B. 郑继之深得信任。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后,皇上对于这个重要职位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最后才让有清正声望的郑继之接替这个职务。
C. 郑继之绝不护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信赖依靠的人;但当其失职遭到李瑾上疏直言弹劾不得不托病辞职而去时,郑继之不替其辩护。
D. 郑继之不搞党派。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他也没有参与党派之间的争斗,但最终仍被绍吉等人谴责,遭到贬黜。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
(2)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
B. 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C.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达则兼善天下。
(8)_____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而小天下。
三、语言文字运用(40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B.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C.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17.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臣请完璧归赵      ②单于壮其节     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欲因此时降武   ⑥且庸人尚羞之
⑦大王必欲急臣      ⑧剑斩虞常已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⑦/②④⑥/③/⑤⑧
C.①⑤⑦/②⑥/③④/⑧        D.①⑤⑦/②④⑥/③/⑧
18.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见犯乃死,重负国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拜送书于庭       ⑥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皆为陛下所成就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A. ①⑧/②⑤/③⑥⑦/④       B.①⑤⑧/②③⑥⑦/④
C. ①⑧/②⑤⑥/③⑦/④       D.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19.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代理)②间至赵矣(间接)           
B.①衡少善属文(嘱托)                   ②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①阴知奸党名姓(暗中)                 ②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D.①若知我不降明(如果)                 ②视事三年(观察政事)
20.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空自苦亡人之地       ③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④召有司案图              ⑤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⑥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⑦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 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 ②③④⑦   D.①④⑤⑥
2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臣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①决负约不偿城             ②秦贪,负其强
C.①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臣请就汤镬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九宾:“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B.“公府”是古代官署名,指官员的办公场所,《张衡传》中的“公府”也是对官署的统称。
C.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D.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答案:B  解析:“公府”是三公的公署,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五、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B』  下一个『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冲刺卷(二)(新高考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