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B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B(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期末(B卷•提高能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西方
试题预览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期末(B卷•提高能力)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到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转变。这一态度的转变除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现实基础外,与西方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影响密不可分。西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启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们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从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进而真正实现自立。但问题在于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理性和知识只是能够指导人们操作性活动的技术,却要求把揭示世界因果关系和发展本质的知识当作无用的形而上学予以抛弃,“有用性”成为判断知识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启蒙理性所说的理性和知识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排斥价值理性的技术理性。启蒙理性不仅把知识理解为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且把自然理解为遵循机械规律运动和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进而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和被控制、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科学技术被看作是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启蒙理性进一步与资本相结合,形成了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追求无限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现代性价值体系。
  在现代性价值体系看来,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只具有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工具价值,人类只要凭借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实现无限经济增长,最终达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但是,一方面,由于现代性价值体系所说的“人类利益”,本质上只不过是资本的利益;另一方面,现代性价值体系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简单化了人类幸福的丰富内容,同时它所追求的无限经济增长是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限制为前提的。上述缺陷使得以现代性价值体系为指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没有给人带来所期待的自由和幸福,相反,它不仅造成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盛行,而且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正确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科学和价值的关联,保障科学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成为人们反复探讨的问题。
1866年德国生物科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概念,揭示了地球有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特点是反对现代性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和机械论的自然观,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主张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主张立足于“人—自然—社会”彼此联系的整体看待世界,认为自然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也具有其内在价值。以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西方还兴起了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虽然其具体理论观点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反对近代主、客二分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要求考虑自然的价值和权利,恢复对自然的敬畏。
(摘编自2020年3月2日《光明日报》王雨辰《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对自然逐渐有了支配和控制的态度,这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西方启蒙理性宣扬的现代性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B.根据启蒙理性的观点,知识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成为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中介和工具。
C.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由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造成的。
D.由海克尔“生态”概念形成的生态哲学范式,因为其有机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的主张而具有了内在的价值。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层次清晰,论及西方启蒙理性、现代性价值体系等相关诸多概念,但却杂而不乱,逻辑严密。
B.文章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转变与现代性价值体系有关,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缺陷。
C.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以立为主,但最后还是论述了生态哲学范式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的积极意义。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将相对深奥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启蒙理性所宣扬的知识与揭示世界发展本质的知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被抛弃是技术理性排斥价值理性的结果。
B.现代性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启蒙理性与资本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体系对人类之外的自然界价值的认识有明显的缺陷。
C.现代性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人类幸福的全部,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以此为指导,让人类错失自由与幸福。
D.以生态中心论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思潮,反对西方启蒙理性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要求考虑到自然的价值和权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
(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 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八自然段对康有为的画像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
C. 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 文章结尾处,衰败的墓地与附近兴建的海景高层住宅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康有为正逐渐淡出人视野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 康有为活到了七十岁,作者为什么认为他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①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②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7.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虽:即使
B.毁先帝,不道              毁:诋毁   
C.上闻而让胜               让:谦让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       攘:排除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9.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四夷,古籍中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 刺史,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设于汉武帝时,后为地方官职名称。
C. 博士,古代的学官名,执掌殿试组织、国子生学业、政治咨询、祭典活动等事务。
D.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用来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车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夏侯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D.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5分)
                                                                                       
(2)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①平湖南寇
宋•辛弃疾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②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鼪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头客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元自兜鍪出④。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涪溪石。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①王帅宣子:指王佐,王佐字宣子,1179年以潭州知州身份平定陈唄叛乱。②白羽:裴启《语林》 云“诸葛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③龙头客:指科举时代中状元的人,王佐为宋高宗绍兴十 八年进士状元。④貂蝉:指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兜鍪:古时战士的头盔。
1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笳鼓归来”既描绘了王佐得胜归来时军乐演奏的景况,也照应了本词题目中的*贺.
B.“貌虎噪\雜賠泣,巧用比喻和对比,着力表现了我军勇武强大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C.“浑未得,文章力”写王佐建功却非凭文章,词人敬佩中也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
D.“笑驱锋铀”写王佐指挥情状,同“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有异曲同工之妙。
13.本词上片“何如诸葛”'渡泸深入” “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起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⑵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⑷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孤独凄凉,便觉时光难捱,而在《醉花阴》也有极类似的情绪传达,那两句是:                    ,                    。
⑸《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                    ,                     。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三、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31分)
15.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问津(渡口)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自    绥(安抚)之斯来
B. 卓(卓越,突出)尔    天厌(厌弃)之    不堪(可以)其忧
C. 在家(古代大夫的家族)无怨   樊迟未达(通达)    济(帮助)众
D. 犹病(担忧,忧虑)诸    闻义不徙(迁移)    绘事后素(白色)
1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起予者商也。                              
B.贤哉,回也!
C.义,人之正路也。                           
D.畜君者,好君也。
17.下列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 
D.汉亦留之以相当
18.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3分)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_____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_______,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_____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________。它尚不成熟,(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2017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同时,2018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中文在线集团在2016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分)
A.参差不齐    随波逐流    从而    因势利导
B.良莠不齐    随波逐流    进而    因势利导
C.良莠不齐     趋之若鹜    从而    顺水推舟
D.参差不齐    趋之若鹜    进而    顺水推舟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B.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B.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青睐高科技产品和保健品,①___。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和营养专家马克•华伟士就曾特别指出:“中国人晒太阳太少了!”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很怕被太阳晒黑皮肤,只要出门使离不开眼镜、遮阳伞、防晒霜、长裙、手套等,②___。其实,烈日下的阳光确实需要做些遮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避开所有的阳光。③___,人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增长得到促进,皮肤营养反而会得到改善。
22.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4分)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庭幕
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大家被迫禁足家中与病毒抗争。
在防疫过程中,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把它记下来。你对生活与成长有什么感悟,把它写出来。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自拟题目。4、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单元能力提高B卷』  下一个『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期末测试卷A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