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 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试题预览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 知识点汇总
1、课文详解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2、课下注释:
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纳之:把箭放好。
系:捆绑。组:绳索。
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仇雠(chóu):仇敌。
一夫:指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书》:《尚书》。
逸(yì)豫:安逸舒适。
举:全、所有。
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3、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文库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

一词多义 
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

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②具告以事(告诉)
③告之于帝(禀告  )

盛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困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微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③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其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多么)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副词)  

而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
②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 )
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表递进)
④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表顺接  )

以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②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③而皆背晋以归梁    相当于“而”,表顺接 盛以锦囊   用,介词  

与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跟,介词
②与尔三矢    给,动词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5、赏析: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二、专项练习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训练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下列对《伶官传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呜呼”开篇,落笔兴叹。接着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B. 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庄宗先父的遗恨、遗志,接着概述庄宗接受遗命,为父报仇的史实,照应首段的“盛”与“得”。这段叙事是重视“天命”的表现,不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写庄宗的“衰”与“失”而张本。
C. 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紧接上文,用“其意气”之句回应了首段的“盛”与“得”。接着写庄宗的“败亡”。         
D. 第四段,先评论庄宗的盛衰成败,从而推出更为普遍的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对前面议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发,也是对开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发挥。
2.下列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梁,吾仇也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
④燕王,吾所立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还矢先王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⑤/②③/④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④/②⑤/③⑥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3.根据《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    
(1)欧阳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4.填空。    
(1)《伶官传序》中,写庄宗李存勖替父报仇后社会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4)《伶官传序》中,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以及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
得分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 函梁君臣之首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4)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  , 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滑,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  , 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①尤详。又言:敬翔②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③  , 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④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  , 惧失其真也。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
【注释】①德胜之战:即龙德三年(923)王彥章任招讨使于德胜城(今河南濮阳市)击败晋军之战。②敬翔:梁朝宰相。③元昊反:指西夏主赵元昊叛宋称帝。④拘牵常算之士:指被常规束缚,办事畏首畏尾的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赠:死后追封         
B. 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     质:质朴
C. 欲自经于帝前           经:经过            
D. 盖其希慕之至焉耳        希慕:仰慕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以谗不见信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B. 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
C. 乃知古之名将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D. 得公画像而拜焉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      
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
B.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      
我对于《五代史》的记载,私下认为它有善恶好坏的区别。
C. 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      
(我)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
D. 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      
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5).欧阳修认为“史者国家之典法也”,他修史的目的在于“垂劝戒,示后世”。请结合《伶官传序》,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意图上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氾论训(节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 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 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忠臣。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侩也,而为文侯师。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成服诸侯。此三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灭者,其略得也。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不能存亡接绝者何?小节伸而大略屈。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齐桓、晋文,五霸之豪英也。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方正而不以割,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责。求于ー人则任以人カ,自修则以道德。责人以人カ,易偿也;自修以道德,难为也。难为则行高矣,易偿则求澹①矣。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颣②。然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也,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而其美有存焉者矣。众人见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乃始信于异众也。夫伊尹发于鼎俎之间,太公出于屠酤之肆,百里奚兴于牛颔之下,洗之以汤沐,祓之以爟火,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内不惭于国家,外不愧于诸侯,因符势有以内合。故未有功而知其贤者,尧之知舜;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若释求贤之度数③  , 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则其失人也必多矣。何也?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
【注释】①澹:通“赡”。足;满足。②颣:缺点,毛病。(③度数:标准,准则。
(取材于《淮南子》,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其略行           略行:大致的行为
B.未足大举           大举:重用
C.立节抗行           抗行:坚持高尚的行为
D.今志人之所短也            志:记着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于一人则任以人力         以为不肖
B.市人之知舜也            晋国之大驵侩也
C.及其为天子三公           而为齐忠臣
D.夫发于鼎俎之间           外不愧于诸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失贤之数也                 这就会失去众多的贤才
B.无问其小节                     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
C.不足以为累                     不应该成为他的累赘
D.訾行者不容于众             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不会被众人所容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诸多事例进一步说明一些古人虽然犯了错,但因为优点大于缺点,他们最终还可称为贤才。
B.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陈述观点,意在提醒管理者辩证地看待属下,要明确选贤才的标准和原则。
C.作者举季襄、陈仲子的正面事例,是为了赞扬他们的品德高尚,行为清高,即使饿死也要坚守节操。
D.作者认为君子应端正耿直又不锋芒毕露,博学多才而又不嘲讽别人,文武双全而又不因此苛求别人。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与本文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岂独伶人也哉?
【注释】①仇雠:仇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C.泣下沾襟            泣:哭泣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追究根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膏斯民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既得其尸于井
D.及凯旋而纳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下列四句加点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择善而从之
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文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B.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写的一篇短序。
C.《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儒家五经之一。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B.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苏武传》知识点汇总+练习』  下一个『《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知识点汇总+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