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高二语文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
试题预览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写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四句描写舞蹈的形容,写“闪光”,写“速度”,写爆炸的“动”,写收敛的“静”。
这位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张旭当然从书法入手学习,但是使他有创作美学领悟的却是舞蹈。
杜甫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也看了张旭狂草,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新唐书•艺文传》里对张旭书写时的描述,也许更为具体传神——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酒”成为狂草的触媒,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颠与狂,是他们的书法,也是他们的生命调性,是大唐美学开创的时代风格。
杜甫诗中谈到张旭“脱帽露顶”,似乎并不偶然。同时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也说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脱帽露顶”常被解释为张旭不拘礼节,不在意同席的士绅公卿。但是“脱帽露顶”如果呼应着《新唐书》里“以头濡墨”的具体动作,张旭的狂草,或许是要摆脱一般书法窠臼,反而应该从更现代前卫的即兴表演艺术来做联想。
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见了,“以头濡墨”的淋漓迸溅,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墙壁上,或留在王公贵族的屏风上,墨迹斑斑,使我想起克莱因(注:克莱因,法国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用人体律动留在空白画布上的蓝色油墨。少了现场的即兴,这些作品或许也少了被了解与被收存的意义。
如果张旭书写时果真“以头濡墨”,他在酒醉后使众人震撼的行动,并不只是“书写”,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剑为师,把书法美学带向肢体的律动飞扬。
颠张狂素,像久远的传奇,他们的“颠”“狂”似乎无法、也不计较坚持留在轻薄的纸绢上,他们的墨痕随着历史岁月,在断垣残壁上漫漶斑驳,消退成废墟里的一阵烟尘,供后人臆测或神往。
颜真卿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唐楷的典范,恭正大气,但是颜真卿曾向比他年长的张旭请益书法,刻石本的“裴将军诗”或许可以看到颜真卿与张旭的承续关系。他们的“狂草”里也并不刻意避忌楷体行书,几乎是用汉字交响诗的方式出入于各种形体之间。
怀素也曾经向颜真卿请益书法。从张旭到颜真卿,从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
(摘编自蒋勋《狂草——颠与狂的生命调性》)
材料二:
书法与舞蹈历来被称为“姊妹”。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
书法中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和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一样,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
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摘编自《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刚亦柔、亦动亦静,使观者有淋淳顿挫、浓郁豪荡的感觉。
B.公孙大娘舞剑是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也是他在书法上摆脱传统束缚的来源。
C.公孙大娘舞剑、张旭创作草书、克莱因绘画都强调“即兴”,不易被人理解。
D.我们现在虽看不到公孙大娘的剑舞,但从文学和书法作品中仍能体会其美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性、平正、规矩是张旭之前唐代书法创作的特征,狂草的出现是大唐美学上的突破。 
B.从张旭到颜真卿再到怀素,唐代书法在不断地创新,从而得以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C.舞蹈引领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因此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核心。 
D.书法和舞蹈属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审美学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唐文宗时,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与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 
B.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用诗的形式记录这支当时著名的舞蹈。 
C.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将草书称为“纸上强烈的舞蹈”。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蹈《画卷》,舞者足蘸墨水绘出山水画卷。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台北舞蹈社团“云门舞集”领悟古代书法作品精髓,编排了《行草》系列舞蹈,表演大获成功;许多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看,也受益匪浅。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 果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低声无力。这是对朗德纳克仁爱救人的敬意和赞许。 
B.小说彰显了歌颂战争中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 
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若尔热特被救出来的场面描写中,既有特写镜头,又有全景镜头,点面结合,写出了小姑娘被营救后人们如释重负,一片欣喜之情。 
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C.当三个孩子被救后,作者对站在梯子下的母亲运用了一系列的语言、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D.文中的场景描写细腻逼真,或者提供背景,或者营造气氛,或者烘托人物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
(3) “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4) 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方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其所以然者,皆以争蛮貊不毛之地,乖子育苍生之道也。昔汉元帝纳贾捐之之谋而罢朱崖之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之田,岂不欲慕尚虚名,盖惮劳人力也。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束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B.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待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C.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D.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蛮貊,亦作“蛮貉”,古称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亦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B.戊申,干支之一,前一位是丁未,后一位是庚戌,文中属于干支纪日。 
C.国老,甘草的别名,可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文中指国之重臣。 
D.桃李,文中指贤才,后来以“桃李满天下”喻老师培育的优秀学生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狄仁杰认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 
B.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本来答应了,但狄仁杰拦马规谏,她中途返回,并称赞他是正直之臣。 
C.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不准许他因病告老还乡的请求,狄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 
D.狄仁杰为国举荐人才,他认为荆州长史张柬之是卓越出众的奇才,可以为宰相,太后马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②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5) 有人如此评价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面已。“狄公之贤”体现在哪此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初冬
陆游
平生诗句领流光①,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
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②。【注】①流光:此处指流水般逝去的时光。②朱黄:古人用这二种颜色批改校对古书。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篇诗人说自己一生创作了很多好诗,展现出诗人自得甚至略显自傲的情绪。 
B.第二句笔锋一转,诗人选择了屋顶上的霜景,点明了题目中的“初冬”时令。 
C.颈联诗人写到人至暮年,整日无所事事,尽情享受这无忧无虑的晚年时光。 
D.尾联勾画出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老人点校古籍,孩子信手涂鸦,其乐融融。
(2) 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但这首诗却格调迥异,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曹操《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像陶渊明高呼“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那样,发出了“ ______ , ______ ”的激越之音。
(3) 韩愈《师说》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论证了从师的必要性。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①)。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时甚至 ,但他们都是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 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 ;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②)。儒、道两家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宇宙万物的中心是人②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 
B.①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②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 
C.①宇宙万物的中心是人②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D.①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②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形同陌路 顶礼膜拜 应接不暇 相得益彰
B.势如水火 奉若神明 应接不暇 相辅相成
C.势如水火 顶礼膜拜 席不暇暖 相辅相成
D.形同陌路 奉若神明 席不暇暖 相得益彰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B.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C.其他民族当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D.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
7. 阅读如图的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选自漫画集《DK》)
(1) 任选一幅图,用一句话(不超过10字)作为漫画的标题。
(2) 分别针对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寓意,谈谈你的认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近乎完美的表现让她一夜爆红。当她还没有回到家中时,一套任意选择户型的房子、一间商铺、20万现金……这些丰厚的奖励已比她先到家,显然这些加起来价值几百万的财产对于家境贫寒的全红婵一家来说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可她的父亲表示不能消费全红婵的荣誉,拒绝了这些可能会给女儿带来隐患的奖励。
张桂梅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她千辛万苦筹钱,又千辛万苦地去山里找需要读书的女孩子。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 100万余元,都花给了华坪女高的山区的孩子们,可她却怒斥一名大学毕业后当起全职太太的学生,拒绝了她的捐款。
身处当今的时代,正值青春的你总有一份内心的坚守,对以上材料有着怎样的触动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材料一从杜甫诗歌和《新唐书》关于张旭的描述出发,通过引用论证与类比论证,指出观公孙大娘舞剑和“以头濡墨”“脱帽露顶”等多种因素一起作用,激发出张旭等书法家颠与狂的生命调性,得出“这种生命调性是狂草取得创作突破的关键”的结论,并延展到书法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更深刻的话题。
【小题5】①书法与舞蹈有审美共性(书法与舞蹈是有密切联系的艺术形式),都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体现出艺术家的情感波澜,可以互相借鉴。②书法中蕴藏舞蹈的特质,《行草》系列舞蹈的编排者可以学习借鉴行书和草书的点画特色、造型变化、运动迁转等,从而取得审美突破。③书法爱好者可以学习《行草》系列舞蹈的气势、节奏以及神韵等,从而得到提高。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解答】
A.材料一第一段中杜甫诗既写公孙大娘舞剑之“动”——来如雷霆收震怒,也写了其“静”——“罢如江海凝清光”;材料二第五段写到“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
B.材料一第二段说,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材料一第七段说,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剑为师,把书法美学带向肢体的律动飞扬。
C.材料一第五和第六段分析张旭创作时“以头濡墨”和克莱因的绘画都强调“即兴”,但文章没有提到公孙大娘舞剑也强调“即兴”。另外,“不易被人理解”无中生有。
D.材料二第五段提到公孙大娘剑舞已失传,但从杜甫的诗和张旭的草书中可以感受到她优美的舞姿。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
A.可以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说,“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 
B.材料一第十段说“从张旭到颜真卿,从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唐代书法在不断地创新”错,原文的观点是唐代的书法在不断传承与创新,才得以保存其强大的生命力。 
C.材料二第一段“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舞蹈引领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错,只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书法贯穿了舞蹈的精神。 
D.“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错,材料二第一段指出研究的是里面的精神。 
故选:A。

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答】
A.只是说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同时并存,而看不出三者之间的联系,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B.说的是诗歌和舞蹈之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