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真正走出中国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过去只是说通过丝绸之路,国外的文化、艺术、宗教、自然物产如何影响传播到中国。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
试题预览
2022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真正走出中国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过去只是说通过丝绸之路,国外的文化、艺术、宗教、自然物产如何影响传播到中国。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走向世界。因此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
近代考古学问世以来,在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文物。如在中亚和西亚地区的今阿富汗、哈萨克、乌兹别克,发现了汉唐时代的丝绸与中国文物;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等地发现了宋元时代的中国瓷器等;东北亚与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出土了青铜器、五铢钱、铜镜、印章、瓦当、丝绸、瓷器等中国古代文物。这些遗存是中国人走出国门带出去的,或外国人来华带回去的历史见证。这充分说明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使外部世界走近中国。草原丝绸之路使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使东南亚建立了与汉王朝及其以后历代王朝的密切关系,形成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汉文化圈或叫“儒家文化圈”。以往有一种偏见:丝绸之路被描绘成中国“被”丝绸之路了,如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被认为主要是佛教寺院与石窟,袄教、摩尼教、景教等遗存。而从世界史角度来说,中国之外的世界是“被”丝绸之路的。
汉唐王朝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首先是西域地区“被”绸丝之路影响:天山廊道的古代农业经济与史前时代后期内地农业的东渐密切相关;西域古代城址中方形的城址、屯田的遗迹与遗存、众多汉唐烽燧遗址以及现存的坎儿井等等,都是丝绸之路影响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字成为西域的官方文字,以汉字为主的文献典籍、汉字印章、高级服装上的汉字、石碑上的汉字、货币上的汉字,这些发现说明汉文化的西传。佛教虽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传入中国后的佛教被汉化,被融入儒家文化的佛教连同道教、儒学,发展为三教合一的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使佛教的中心从南亚转到东亚、中国。
汉唐与中古时代以后,随着沙漠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四周东西南北的域外文化大量传入有着“和合文化”基因的广袤中国。如东北亚的遣唐使、北宋开封城的犹太商人、宋元时代泉州的伊斯兰商人、京杭大运河上的东南亚国家来华元首与使者、北京的古代景教寺院、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他们来到中国,认识与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启迪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兴趣。
(节选自《“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
B. 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来的国外文化、艺术等对我国未真正产生影响。
C. 因为“丝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所以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D. 从世界史角度来说,相较而言,“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更为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中所起的作用。
B.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说明“让世界走近了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C. 文章举汉文化西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之外的世界是“被”丝绸之路的。
D. 文章思路清晰,论据详实,有对自己观点的论述,也有对偏颇观点的纠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在中亚发现汉唐时代的丝绸、犹太商人到北宋,“丝绸之路”功不可没。
B. 在非洲发现了中国古代文物是“丝绸之路”使世界走近中国的有力证明。
C. 佛教融入了中华传统宗教文化是东亚、中国成为佛教中心的原因之一。
D. “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与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说法错误。首先除了海上“丝绸之路”还有沙漠“丝绸之路”,其次原文为“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真正走出中国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丝绸之路使外部世界走近中国”,选项中“各个时期与外界进行交流交往的必由之路”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必由之路”一说也于文无据。
B.“对我国未真正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由“佛教虽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传入中国后的佛教被汉化,被融入儒家文化的佛教连同道教、儒学,发展为三教合一的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可知是有影响的。
C.“因为‘丝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所以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说法不全面。原文为“因此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所以原因有“丝绸之路”让世界真正地走近了中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让世界走近了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曲解文意,由原文“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走向世界”可知文章主要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是让中国走向世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是‘丝绸之路’使世界走近中国的有力证明”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近代考古学问世以来,在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文物。……这些遗存是中国人走出国门带出去的,或外国人来华带回去的历史见证。这充分说明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可知应该是“丝绸之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20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雾霾天气等现象表明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正严重影响着人类未来生存。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2019年创历史新高。2020年,受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2020年碳排放量同比增长0.6%,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7%。
 

(摘编自《前瞻网》)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见》(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是长远的顶层设计。
《方案》针对碳达峰阶段,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涉及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等。《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同时强调将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为15.9%,比2005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四:
近日,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北京市发改委印发通知,对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测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重庆市发布《倡议书》,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加强日常节电管理,减少照明、空调、电梯使用时间和数量;暂停城市灯光秀,压减夜间景观、广告照明用电时间;商业场所合理用电,推广使用节能型电器;家庭社区节约用电,倡导绿色出行;工业企业科学用电,合理安排生产班次等。
(摘编自《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B.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
C. 2013~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343.6亿吨,是历史最高记录。
D.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同时也表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普遍减少,我国碳排放量不降反升,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B.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方案》,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C.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重点聚焦能源、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等领域。
D. 材料三我国“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这一说法与材料一统计数据矛盾,表明两文侧重点不同。
6.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贡献?请依据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C    
6. ①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②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③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同时也表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错误, 2020 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全球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不能说明全球碳排放量已进入下降通道。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意识不够”错,我国碳排放量同比增长是因为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不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B.《方案》不是总体部署,原文为“《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选项扩大了范围。
D.“矛盾”错。2020年碳排放量同比增长0.6%,“0.6%”这个数据符合“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的说法,即增长速度不快。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概括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
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是长远的顶层设计”可概括出,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制定了碳达峰行动方案。
由“近日,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可概括出,全国多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践行绿色节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糟艺
俺叫李平顺,常年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吆喝“买米糟喽——香甜可口的李家酿哟——”俺爷、俺爹和俺都是这样吆喝的。卖完糟走在回家的路上,担子上“李氏米糟”四个字在红彤彤的夕阳里闪着光,俺心里会涌出无限暖意。
俺这李家酿手艺,也算是祖传秘方。俺爷当年拖着病体把做糟的绝活传给俺爹,监视俺爹练得分毫不差了,又告诫道:“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俺爹连连点头,爷爷闭上了双眼。俺从小趴在门缝里看爹捣腾这手艺,十岁时就成了爹的助手。爹上年纪后,把做糟的重任慢慢过度给了俺。
俺干活时,爹就坐在一把竹椅上,盯着俺。一次,俺选料时走了神,一粒发黄的米没剔出去。爹倏地站起来,拐棍捣地,喊俺停工,用他那竹节般的食指点着俺的脑门骂:你这手艺能叫手艺吗?这不是坑顾客吗?这不是砸李家招牌吗?……俺纳闷,爹平时双目昏花,看大树都是混沌的,怎么瞅小小的米粒这样精准呢?爹骂完了,又略显愁苦地说,俺小手艺人,一辈子过得穷酸,可再穷酸也要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
爹弥留之际,发高烧,说胡话,好几天没进食。一天清晨,突然睁开眼,直直看着俺,口齿清晰地说一句: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除此之外,再没遗言。
爹不在了,可俺还是把爹坐的那把老竹椅放在原地,爹的工作服放在竹椅上,拐棍靠在椅背上,茶杯摆在小凳子上。俺做糟比以前选料更讲究,培育酒曲更精心,窖藏的环境、时间和温度控制更精当。每次完成活计,总是站在老竹椅前静默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俺每天清晨挑一担糟出发,到中午差不多就卖完了。有人问:“老李,你的糟天天不够卖,咋不多做些?”俺不扩大生产,萝卜好卖不洗泥,坑人哩。
一天,俺的小作坊忽然开来几辆轿车,下来几个人。为首的一个瘦瘦高高,西装笔挺,问俺还认识他不。俺脑子一片空白,没一丁点印象。他拿出一个黄绿色的旧书包给俺看,瞅着上面已经模糊的红色五角星和“奖给三好学生”,俺终于记起那个瘦猴一般的男孩,那年他就挎着这么个书包,五角星和字迹是鲜红的。俺认定是个贪书的娃儿。
“那时我吃您一碗糟,您不但没要钱,还把您卖糟的钱塞到我书包里,嘱咐我要吃晌饭,好好学习……后来您每天中午都去给我送糟,我却没脸再见您。每次只偷偷地看着您,下午学习就浑身有劲儿……”来人动情地说,“大叔,这些年来,‘李氏米糟’四个字我一直沉甸甸记在心里。今天我是来还债的:糟钱五万元,您借给我的钱十万元,感恩您的鼓励二十万元。这张卡,您收下!”
俺把手缩在袖筒里,不肯接。这些年吃了俺的糟说先欠着钱后来不了了之的,俺从没想过去追债,何况是学生娃!一碗糟没几个钱,算是俺对贪书娃儿的支持。
拉扯半天没能拗过他,俺只好暂时收下了。可这钱让俺心里慌得很,烧得很。夜里乱来覆去睡不着,俺披衣下床,望着窗外洁白又清凉的月亮,傻愣愣地寻思一晚上,最后决定把钱捐给镇中学。
随着时光流逝,俺的吆喝声越来越沙哑,腿脚越来越僵硬。俺想把担子和手艺传给儿孙,可他们都去了城里打工,不愿意捣腾这土坷垃手艺。俺挑着空担子往家走,望着西坠的太阳,心里明白这副黑不溜秋的担子就快没人挑啦。
到家的时候,只见一个年轻人领着几个人绕着俺小作坊瞅瞅看看,指指点点,派头十足。俺心里发怵,猜想可能是开发商。看样子俺这老糟坊守不住了,李氏米糟要断送在俺手里啦。
俺放下担子,他赶忙走过来喊俺爷爷。俺愣神了,使劲揉揉眼,细瞅来人。“您老坐下听我讲。我家在北京,我爷爷年轻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这里。一次我爷爷饿晕在路边,幸亏一位老者给他一碗米酒,救活了他。按年纪算,那老者应该是您父亲。没有您父亲那碗米酒,就没有我爷爷了。您父亲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
俺一头雾水,从没听爹说过这码事。年轻人接着说:“我爷爷去世前嘱咐我父亲,我父亲把这任务交给我,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恩人或者恩人的后人。我派人一个村一个村寻访、今天终于找到了!‘买米糟喽——香甜可口的李家酿哟——’,正是我爷爷描述的声音;而担上‘李氏米糟’,是我爷爷叮嘱要牢记的四个字!”
“老爷爷,我要在这儿投资建厂,引进设备,做大‘李氏米糟’品牌——您当老板。”俺明白他是想帮俺,可俺这生意利微,儿子都不愿接班……再说,机器生产能保证糟的品质?坏了俺李氏招牌可是辱没祖宗呢。
年径人仿佛看穿俺的顾虑:“老爷爷,机器选料、加工、贮存,其实比人工更精细,更可靠。有您把关工艺,一定保证质量。”
小厂建起来了,越办越红火。米糟销往全国,缴足税后每年盈余几十万。还带动邻里跟着有活干,有钱挣,奔小康。钱挣多了,俺又睡不着了。晚上披衣下床,望着窗外洁白又清凉的月亮,傻愣愣地寻思:这些钱咋处理呢?要不再捐给镇上中学?
年轻人知道了俺的心思,帮俺成立了“李氏助学基金”,让俺当主席。后来俺这个手艺还成了啥省级“非遗”,给俺发金光闪闪的证书,说俺是那啥传承人。俺不大懂这些个名词,但心里感觉忒荣光。
再后来,俺把厂子交给了儿子,嘱咐他“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多助人”——“多助人”是俺加的,算是俺对家训的发扬光大吧。
儿子坚定地点点头,接过俺手中的担子。俺知道,俺可以去见俺爷和俺爹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骂完,略显愁苦地说,俺小手艺人,一辈子过得穷酸”,为后文建厂致富的情节做铺垫,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B. 小说情节曲折,时间跨度大。通过爷爷、爹和“俺”三代人的理念和行为,强调谨守传统手工艺,传承优良家风。
C. 小说语言比较独特,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与人物身份地位相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D.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心理,如“在红彤彤的夕阳里闪着光”“望着西坠的太阳”“望着窗外洁白又清凉的月亮”等。
8. 小说结尾,主人公为什么说“俺可以去见俺爷和俺爹了”?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男孩还钱这一情节与年轻人报恩有相似之处;可以删去;也有观点认为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B    8. “俺可以去见俺爷和俺爹了”表现李平顺认为自己无愧于先辈的心理:
①一生谨守先辈遗训,坚守“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家风。
②将李氏米糟品牌做大,改变了祖辈父辈一生穷酸的命运。
③将家风发扬光大,不仅诚信经营,还要“多助人”。
④使李氏米糟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获得殊荣。
⑤儿子继承祖业,传承家风,“李氏米糟”终于后继有人。    
9. 参考答案一:不能删。①小男孩还钱的情节与多年前资助小男孩、捐款给镇中学等情节关联,并为后文成立助学基金会、修改家训等情节做了铺垫,不可缺少。②年轻人报答的是李平顺父亲的恩情,小男孩还钱的情节则突出了李平顺为人的质朴善良。③两个情节相互呼应,更利于表现李家诚信善良、乐于助人家风的代代传承。
参考答案二:可以删。①两个情节都是写助人得到回报的事,内容上有相似之处。②李平顺谨遵父亲教诲,坚守精湛手艺、诚信原则以及后来办厂、助学,足以体现其形象特征。③诚信办厂、设立助学基金、把家训发扬光大,足以体现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发展这一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强调谨守传统手工艺”错。三个人的话里都有“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强调的是做手艺要诚信。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俺可以去见俺爷和俺爹了”即地下见到祖辈父辈自己也能有的可说,因为充分完成了老人的交代,无愧于先辈了。就此概括即可。
由“俺做糟比以前选料更讲究,培育酒曲更精心,窖藏的环境、时间和温度控制更精当……俺不扩大生产,萝卜好卖不洗泥,坑人哩”可知,他一生谨守先辈遗训,坚守“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家风。
在年轻人帮助下建了工厂,赚了钱,扬了名。他将李氏米糟品牌做大,改变了祖辈父辈一生穷酸的命运。
因为小男孩的还钱事件,他有钱后还设立了助学基金,从而将家风发扬光大,不仅诚信经营,还要“多助人”。
“这个手艺还成了啥省级‘非遗’,给俺发金光闪闪的证书,说俺是那啥传承人。俺不大懂这些个名词,但心里感觉忒荣光”,他使李氏米糟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获得殊荣。
“俺把厂子交给了儿子,嘱咐他‘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多助人’……儿子坚定地点点头,接过俺手中的担子”,儿子继承祖业,传承家风,“李氏米糟”终于后继有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不可删:
从情节来看,小男孩还钱的情节引出多年前资助小男孩的叙述,丰富了小说内容的;收钱时“拉扯半天没能拗过他,俺只好暂时收下了。可这钱让俺心里慌得很,烧得很。夜里乱来覆去睡不着,俺披衣下床,望着窗外洁白又清凉的月亮,傻愣愣地寻思一晚上,最后决定把钱捐给镇中学”,收了钱但不能真要这个钱,李顺平把钱捐给了镇中学,这就给镇中学捐款等情节做了铺垫。后文的成立助学基金会、修改家训增加“多助人”等情节也与之一脉相承,故小男孩还钱的情节不可缺少。
从人物塑造看,年轻人报答的是李平顺父亲“一碗米酒”的恩情,小男孩还钱的情节引出李顺平当初对男孩的帮助的情境:“那时我吃您一碗糟,您不但没要钱,还把您卖糟的钱塞到我书包里,嘱咐我要吃晌饭,好好学习……后来您每天中午都去给我送糟……”,李平顺看到小男孩贫穷,爱读书,就无私帮助他,还送糟到学校,这突出了李平顺为人的质朴善良,乐于助学的情怀。子一辈父一辈,一个救助落难的人,一个帮助小男孩读书,两代人都是诚信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这表明李家美好家风代代传承,凸显了主题。
可以删:
从内容上看,小男孩因为曾经李平顺的帮助念念不忘,成年后回来还钱;年轻人因为祖辈被救助感恩于心,找到恩人来报答,两个情节都是写李家人助人行善得到回报的事,内容上有相似之处,有一处即可,不删去显得内容啰嗦臃肿。
从人物塑造看,“俺做糟比以前选料更讲究,培育酒曲更精心,窖藏的环境、时间和温度控制更精当。每次完成活计,总是站在老竹椅前静默一会儿才转身离开……俺每天清晨挑一担糟出发,到中午差不多就卖完了。有人问:‘老李,你的糟天天不够卖,咋不多做些?’俺不扩大生产,萝卜好卖不洗泥,坑人哩”,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李平顺秉承诚信做人的家风,坚守精湛的手艺与诚信原则;后来“小厂建起来了,越办越红火。米糟销往全国,缴足税后每年盈余几十万。还带动邻里跟着有活干,有钱挣,奔小康……钱挣多了……这些钱咋处理呢……年轻人知道了俺的心思,帮俺成立了‘李氏助学基金’”,办厂带动乡亲们奔了小康,有钱后又设立基金助学。这些内容使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无须再多做铺陈。
从主旨看,文中李平顺一生谨守先辈遗训,坚守“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家风,诚信办厂、设立助学基金,“俺把厂子交给了儿子,嘱咐他‘老老实实做糟,不骗人,多助人’——‘多助人’是俺加的,算是俺对家训的发扬光大吧。……儿子坚定地点点头,接过俺手中的担子”,最后儿子继承祖业,并把家训发扬光大等情节,已足以体现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发展这一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年春二月,上既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以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侍御史马周亦上疏,以为:“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现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诏停世袭刺史。
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B. 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C. 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共福禄/
D. 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一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