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试题预览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语 文 试 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二十世纪初叶,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在“天崩地裂”的社会变迁中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思想景观,进而孕育出中国现代文明演化的思想基因。这是该时代中国思想群体共同培育和创造的结果,是历史变革激荡出的新成果。其中,李大钊的思想探索和革命实践具有典型性。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认识到时代问题集中于“再造中国”,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走在思想的前列,参与新文化运动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投身民主革命的实践,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促进国共合作。李大钊为传统文化所塑造,秉承“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传统,又留洋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对西方文明有了较深的认识;他致力于新思想的传播和研究,又走出书斋投身改造社会的行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批判与创造、理论与实践的多重维度的交织碰撞最终激荡出思想的火花,共同形成了李大钊的思想进路,其思想探索代表了一种新文化、新道路,展现出文明发展的新气象,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之一斑。因此,理解其思想有助于把握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的内在理路。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了传统中国的观念体系,在纷乱世界找到自己的道路需要重构哲学世界观,这也成为产生新文明发展的思想基因的原点。面对世界历史的大势,李大钊在扬弃旧思想中寻找新的世界观,进而以此来认识世界并再造中国。世界在时间中流转、运行、演化,“天运人生周行不息,盈虚消长,相反相成”,宇宙大化流行之道的法则是生生不息的创造,从时间看,“时是伟大的创造者,时亦是伟大的破坏者。”基于此,以向后看为特征的旧的时间观所形成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是静止的、倒退的,违背宇宙演化的法则,也将丧失未来。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时间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要回过头来顺着向未来发展的大自然大实在的方面昂头迈进,变逆退的为顺进的,变静止的为行动的。这样子,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奋兴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受进化论包括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创造进化论的影响,李大钊把世界理解为进化、革新和创造的过程,宇宙、社会和人生都在“破旧”中更新自我。同样,现代中国的命运是在埋葬旧制度、旧文化基础上实现古老文明的复活与再造。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危亡境地,而现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展现出古老中国的陈腐,其出路则是在变革中建设“青春中国”。这意味着检讨乃至埋葬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文化、旧生命,进而创造新制度、新文化、新生命,这是中华文明的新生之路,也是“青春中国”的本质要义。这种新的世界观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刚健有为”“变易自新”思想中找到源头,同时又与现代进化论、科学世界观、启蒙思想等相嫁接,形成了观察世界和中国命运的世界观。
在这种世界观的基础上,李大钊以大历史的视野、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的变化,从而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把握到历史的大势。当下的有限时空常常限制了人们的思维,而历史则在时间的绵延中展现长远的趋势。李大钊致力于对现代史学的研究,旨在以学术研究寻找认识当下创造未来的理论工具。他在一次演讲中集中阐发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提出二者在对社会历史根本问题的探讨中走到一起。历史观本身又是社会观,如何看待历史直接决定了人如何认识当下和未来。李大钊认为,历史是活泼泼的生命创造,“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故纸,不是陈编,乃是亘过去、现在、未来、永世生存的人类全生命。”从进化的、现实社会的、人民的立场去解释历史,意味着冲破以往循环的、推崇神圣的历史观。在总结各种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李大钊率先接受唯物史观并以此分析了时代矛盾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认为这种冲突和变革具有必然性,中国的出路是适应时代大势探索新文明。如此,李大钊不仅展现出深邃的历史感,更借助新的历史观开启了探索新文明的新视角。
这种世界观和历史观又与价值观相关联,在重估传统价值的基础上确立新的价值观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宗旨,也是锻造新文明的必要条件。在革命风潮的影响下,启蒙运动主张对现存的一切知识、价值、信仰进行彻底清算,将人从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李大钊积极投身思想启蒙事业,秉持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理念批判旧的价值观,积极传播和创造适应新生活的新价值观。他提出,历史观与人生观关系密切,历史观的改变带来人生观的变化,取代传统社会消极悲观听天由命的便是乐观迈进健行不息的新人生观。思想的启蒙是新文明创造的必要前提,启发民智进而激发整个民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正是古老文明苏醒的契机。
在时代巨变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突破历史的羁绊,确立了观察世界和探讨中国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既是现代中国文明发展的思想基因的内容,也是这种思想基因产生的条件。其中,从文明史的视角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变革是一个根本视角,这既发现了源于西方的现代文明的合理性及其矛盾,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价值及其弊病,进而站在变革现实与创造未来的立场去看待世界,展现出历史学家的深邃和宽广。李大钊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认识当下和未来,在思想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这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为黑暗时代的中国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走向新生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探微》)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大钊的思想探索代表了一种新文化、新道路,为黑暗时代的中国点亮了一盏明灯。
B.李大钊所探寻的新的世界观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融合了西方先进的哲学思想。
C.李大钊致力于对现代史学的研究并率先接受唯物史观,开启了探索新文明的新视角。
D.李大钊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认识当下和未来,成了多元思想景观中的一枝独秀。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大钊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是在批判、重估之上形成的,这启示我们想要创新必先培养起批判性思维。
B.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批判与创造等思想的交织碰撞,使李大钊确立了观察世界和探讨中国的多维观念。
C.李大钊认为历史“贯串过去、现在、未来、永世生存的人类全生命”,这说明其历史观形成的基础是其健行不息的价值观。
D.李大钊积极运用尼采的哲学理念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其坚定的反传统的立场暗合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和要义。
3. 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体现李大钊的历史观的一项是(3分)
A.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李大钊全集》)。
B.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的自我。(《李大钊全集》)
C.我们在此只能前进不能回还的途程中,只有行动,只有作为,只有迈进,没有一瞬徘徊的工夫,没有半点踌躇的余地。(《李大钊全集》)
D.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全集》)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 上周的课外小组研讨中“橙子辅导”小组评价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突破了历史的羁绊,确立了观察世界和探讨中国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请你结合文本阐释这种“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具体内涵。(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四世同堂
老舍
文本一:
马家大少爷闹噪子,已经有一天多不能吃东西,来向常二爷要主意。对马家少爷的病,他背诵了许多偏方,都觉得不适用。闹嗓子是重病。最后,他想起来六神九。他说:“这可不是草药,得上城里买去,很责!”
七拼八凑的,弄到了十块钱。谁去买呢?当然是常二爷。大家的逻辑是:常二爷既知道药名,就也必知道到哪里去买;而且,常二爷若不去买,别人即使能买到,恐怕也会失去效验的!
常二爷被自己的话绕在里边了!他非去不可!众望所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揣上那十块钱,他勒了勒腰带,准备进城。刚一进西直门,他就被日本兵拦住了。他有点怕,但是决定沉住了气。心里说:“我是天字第一号的老实人,怕什么呢?”
日本人打手势教他解开怀。他很快的就看明白了,心中几乎要高兴自己的沉着与聪明。在解纽扣之前,他先把怀中掖着的十块钱票子取了出来,握在手中。心里说:“除了这个,准保你什么也搜不着!有本事的话,你也许能摸住一两个虱子!”
日本人劈手把钱抢过去,回手就是左右开弓两个嘴巴。常二爷的眼前飞起好几团金星。
“大大的坏,你!”日本兵指着老人的鼻子说。说罢,他用手捏着老人的鼻子,往城墙上拉;老人的头碰在了墙上,日本兵说:“看!”老人看见了,墙上有一张告示。可是,他不认那么多的字。对着告示,他咽了几口气。怒火烧着他的心,慢慢的他握好了拳。他是个中国人,北方的中国人,北平郊外的中国人。他不认识多少字,他可是晓得由孔夫子传下来的礼义廉耻。他吃的是糠,而道出来的是仁义。他一共有几亩地,而他的人格是顶得起天来的。他是个最讲理的,知耻的,全人类里最拿得出去的,人!他不能这么白白的挨打受辱,他可以不要命,而不能随便丢弃了“理”!
可是,他也是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人。慢慢的,他把握好的拳头又放开了。他的邻居等着吃药呢!他不能只顾自己的脸面,而忘了马少爷的命!慢慢的,他转过身来,像对付一条恶狗似的,他忍着气央求:“那几块钱是买药的,还给我吧!那要是我自己的钱,就不要了,你们当兵的也不容易呀!”
日本兵不懂他的话,而只向旁边的一个中国警察一努嘴。警察过来拉住老人的臂,往瓮圈里拖。老人低声的问:“怎么回事?”
警察用很低的声音,在老人耳边说:“不准用咱们的钱啦,一律用他们的!带着咱们的钱,有罪!”他指着瓮圈内的路旁,“老人家委屈一会儿吧!”
“干什么?”老人同。
“跪一会儿!”
“跪?”老人从警察手中夺出胳臂来。
“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这么大的年纪啦,招他播巴一顿,受不了!没人笑话你,这是常事!多啉咱们的军队打回来,把这群狗养的都杀绝!”
“我不能跪!”老人挺起胸来。“我可是好意呀,老大爷!论年纪,你和我父亲差不多!这总算说到家了吧?我怕你再挨打!”
老人没了主意,日本兵有枪,他自己赤手空拳。即使他肯拼命,马家的病人怎么办呢?极慢极慢的,眼中冒着火,他跪了下去。他从手到脚都哆味着。除了老亲和老天爷,他没向任何人屈过膝。今天,他跪在人马最多的瓮圈儿中。他不敢抬头,而把牙咬得山响,热汗顺着脖子往下流。
文本二:
娃娃生下来了,是个男的。全世界的炮火声并没能压下去他的啼哭。这委屈的,尖锐的,脆弱而伟大的啼声,使小羊圈的人们都感到兴奋,倒好象他们都在黑暗中看见了什么光明与希望。
及至把这一阵欢喜发泄在语言与祝贺中之后,他们才想到,他们并拿不出任何东西去使道喜的举动更具体化一点,象送给产妇一些鸡蛋,黑糖,与小米什么的。孩子是小程太太生的,而鸡蛋,糖,与小米,都在日本人手里拿着呢。
由这个,他们自然而然的想到:生娃娃,在这年月,不是喜事,而是增加吃共和面的小累赘。这小东西或者不会长成健壮的孩子,因为生下来便吃由共和面变成的乳,假若共和面也会变成乳的话。这样,由生,他们马上看到夭折。生与死是离得那么近,人生的两极端可以在一个婴儿身上看到。他们没法再继续的高兴了。
孩子生下来的第二天,英美一齐向日本宣战。程长顺本想给那个满脸皱纹的娃娃起个名子,可是他安不下心去。看一眼娃娃,他觉得自己有了身分。可是,一想到全世界的战争,他又觉得自己毫无出息——在这么大的战争里,他并没尽丝毫的力气。他只是由没出息的人,变成没出息的父亲。看,那个红红的,没有什么眉毛的,小皱脸!那便是他的儿子,卷着一身的破布——都是他由各处买来的破烂。他的儿子连一块新布都穿不上!他不敢再看那个寒伧的小东西。
小儿的三天,中国对德意与日本宣战。程长顺,用尽他的知识与思想,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到今天才对日本宣战。可是,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他觉得宣战是对的。宣战以后,他想,一切便黑是黑,白是白,不再那么灰渌渌的了。而且,他也想到,今天中国对日宣战,想必是中国有了胜利的把握。哈,他的儿子必是有福气的。想想看,假若再打一年半载,中国就能打胜,他的儿子岂不是就自幼儿成为太平时代的人?儿子,哼,不那么抽抽疤疤的难看了。细看,小孩子也有眉毛啊!是的,这个娃娃的名子应当叫“凯”。他不由的叫了出来:“凯!凯!”娃娃居然睁了睁眼!
(摘编自微博橙子辅导《阅读选刊》)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推举常二爷进城买药,一是因为大家都害怕进城,二是因为在众人眼中常二爷是个有见识的能人。
B.常二爷可以不要命,而不能随便丢弃了“理”,他的“理”表现在为了给马大少爷买药,他可以忍气屈膝。
C.警察既劝常二爷给日本人跪下,又骂日本兵是“狗娘养的”,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反映他处事比较圆滑。
D.“没人笑话你,这是常事!”说明常二爷的受辱是沦陷区百姓的普遍遭遇,同时也能表现出百姓的善良。
7. 下列对文本二画线段落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长顺在给孩子取名字这事上“安不下心”,原因在于他认为自己虽然成了一个父亲,却是一个没有出息的父亲。
B.程长顺“不敢再看那个寒伧的小东西”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的脸虽然红红的,却是个没什么眉毛的小皱脸。
C.文中画线段落里出现的两个“破折号”,从作用上看是相同的,破折号后都是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D.这段文字都是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其中既有对背景的交代,也有对形象的刻画,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合理揭示。
8. 上述两则材料,都刻画了人物的才盾性格。请指出常二节和霍长顺性格的矛盾之处各是什么。(4分)
9. 舍被誉为“语言大师”,请依据节选的两则材料,从用词、句式、风格三个角度,鉴赏老舍的语言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除景州知州。嘉靖二十五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明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其质契。势家护持之,或与通婚姻。假济渡为名,造双桅大船,运载违禁物,将吏不敢诘也。纨巡海道,采佥事项高及士民言谓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上疏具列其状于是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闽人资衣食于海,骤失重利,虽士大夫家亦不便也,欲沮坏之。而日本贡使周良违旧约,以六百人先期至。纨奉诏便宜处分。度不可却,乃要良自请,后不为例。录其船,延良入宁波宾馆。奸民投书激变,纨防范密,计不得行。夏四月,镗遇贼于九山洋,俘日本国人稽天,许栋亦就擒。势家既失利,则宣言被擒者皆良民,非贼党,用摇惑人心。遂以便宜行戮。纨执法既坚,势家皆惧。贡使周良安插已定,闽人林懋和为主客司,宣言宜发回其使。纨以中国制驭诸番,宜守大信,疏争之强。且曰:“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闽、浙人益恨之,竟勒周良还泊海屿,以俟贡期。吏部用御史闽人周亮及给事中叶镗言,奏改纨巡视,以杀其权。纨愤,又陈明国是、正宪体、定纪纲、扼要害、除祸本、重断决六事,语多愤激。中朝士大夫亦有不悦纨者矣。其年三月,佛郎机国人行劫至诏安。纨击擒其渠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复以便宜戮之。御史陈九德遂劾纨擅杀。落纨职,命兵科都给事杜汝祯按问。纨闻之,慷慨流涕曰:“吾贫且病,又负气,不任对簿。”制圹志,作绝命词,仰药死。纨清强峭直,勇于任事。欲为国家杜乱源,乃为势家构陷,朝野太息。自纨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
(试题选自公众号重庆一诊《明史作业题4》)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金事项高及士/民言谓/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上疏具/列其状/于是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
B.采金事项高及士/民言谓/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上疏具列其状/于是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
C.采金事项高及士民言/谓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上疏具/列其状/于是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
D.采金事项高及士民言/谓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上疏具列其状/于是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在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第一名称为“状元”。
B.主客司,明代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秘书机关之一,为吏部下属机关。
C.国是,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不能等同于“国事”一词。
D.圹志,即墓志。明代规定官员五品以上许用碑,六品以下许用圹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太祖定下海禁制度,规定一船一板不准入海。天下太平日久,刁民被全部赶走,倭寇及佛郎机诸国的商人便纷纷前来做生意。
B.朱纨巡视海上,采取措施,恢复海防。一向依靠出海谋取衣食物资的福建百姓,失去丰厚的利益,于是想要阻挠破坏朱纨的措施。
C.日本贡使先期前来朝贡,朱纨奉诏便宜行事,对使团进行了妥善安置。然而闽浙之人怨恨朱纨,将贡使遣返出海,等候进贡日期。
D.朱纨以便宜之权处决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以及部分海盗,遭到弹劾。皇帝免去其职务并派人审查此事,朱纨悲愤自杀,朝野为之叹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势家护持之,或与通婚姻。假济渡为名,运载违禁物,将吏不敢诘也。(4分)
(2)欲为国家杜乱源,乃为势家构陷,朝野太息。(4分)
14. 闽、浙之人为什么怨恨朱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晚自鸡头崖至天龙屯
吴兆霉
迢递回冈抱塞长,暮云归路剧羊肠。
马嘶古磺塞沙白,鸦乱荒城夕照黄。
病后关河空涕泪,战余身世各苍茫。
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描写塞外风光,通过迂回的山冈,曲折的小路展现路途的艰险。
B.首联“暮云”一词,既融情于景,又交代创作时间,还照应了诗歌标题。
C.额联运用视听结合、色彩对比、夸张等手法,极力渲染边塞的萧条肃杀。
D.颈联既写战后山河的苍茫,又言个人病颓的身世,将个人与家国相融合。
16. 尾联“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以一句“        ”,用美人来归从侧面烘托周瑜的英雄形象;用“        ”的服饰描写,表现周瑜大战之际的倜傥风度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宋文帝仓促北伐,妄图建立“        ”的功绩,最终只能“        ”的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要伐金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3)《马说》中,作者以马喻人,论述伯乐的重要性。若无遇伯乐,观千里马一生“        ,        ”终不能得以正名,令人徒增感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车用尿素是中和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①使车辆达到“欧六”环保标准的强制车用催化剂。②重型卡车、公交车等大型柴油车,未添加车用尿素将无法正常启动。当前,全球市场出现了尿素            的局面。(      ),物流行业和公共交通正面临停运危机。为应对这场            的危机,韩国政府11月7日紧急召开对外经济安保战略会议,表示将会            一切经济和外交手段解决车用尿素短缺问题。前不久微博橙子辅导报道称,韩国已用军用运输机从澳大利亚进口2万升车用尿素,但这只能说是            。这此东用尿素仅够2000辆大型卡车运营1天至3天所需。为从根本上缓解此次尿素短缺,韩国政府已决定同中国协商,③尽快对已签订合约的尿素进行典口通关(1.78万吨)。另外,韩国政府还将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接触,寻求车用尿素供应。年底是韩国政府解决车用尿素短缺危机的最后期限。④如何在物流企业、政府公共部门掌握的车用尿素耗尽前乎息这场风波?也许是态届韩国政府在卸任前的最后一次严峻考验。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消彼长     突如其来    利用   扬汤止沸
B.供不应求     防不胜防    利用   扬汤止沸
C.此消彼长     防不胜防    动用   杯水车薪
D.供不应求     突如其来    动用   杯水车薪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时间车用尿素奇货可居
B.车用尿素在韩国出现大范围断供
C.韩国的车用尿素被哄抢
D.车用尿素的地位空前高涨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曾经。生活在黄河入海口的垦利人遭大罪、受大苦。黄河沿路裹扶来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使这里变成了沙滩沙丘。不幸的是,原本就不很肥沃的土地,就这样被一层一层地掩埋了。①,由于地处渤海边,富舍盐碱的海水常年倒灌与浸淤,使被泥沙掩埋的土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据微博橙子辅导调查发现,黄河每年带来的三万吨泥沙,渤海无法计算的海水,相互作用,让这里的土地长出的都是白茫茫的盐碱,是苦不堪言的贫穷。
可是现如今,站在垦利的黄河入海口,我们看到垦利的土地由贫瘠变得肥沃,垦利的人们②!几十年来,勤劳勇敢的垦利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撒化学物质化碱、引黄河水压碱、修防渗渠拦碱、铺地下渗管排碱、种耐碱植物抗碱、土地压沙埋碱等多种形式,硬是把百万亩的低产盐碱地,变成了百万亩的高产良田!黄河每年裹挟而来的滚滚泥沙,被这里的人们变废为宝,沙变泥,③,土生金,成了垦利人源源不新的田园、源源不断的财富。垦利的良田,裹挟着黄河而来的几万吨泥沙,每年都随之增长着。今天的垦利,到处都是希望的田野,是幸福的模样。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垦利的良田,每年都随着黄河裹挟而来的几万吨泥沙而增长着。
B.黄河里裹挟着几万吨泥沙、每年都伴随着垦利的良田增长着。
C.几万吨黄河而来的泥沙,裹挟着垦利的良田,每年都增长着。
D.裹挟着黄河里的几万吨泥沙,垦利的良田,每年都跟随着增长。
22. 请在文中数字标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几十年来,勤劳勇敢的垦利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从撒药引水到修渠铺管,最后还种树压沙,硬是把百万亩的低产盐碱地,变成了百万亩的高产良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钺《雪梅》
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释绍昙
④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心中。——橙子辅导景区广告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些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