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标点+词语+病句”基础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标点+词语+病句”基础练(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点:1.标点2.词语3.考题对接【考点研究】一、语文常用的22种修辞手法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试题预览
考点:
1.标点
2.词语
3.考题对接

【考点研究】
一、语文常用的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10、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1、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2、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13、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14、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15、反衬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朱自清春】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诗】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16、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17、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18、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通感
  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20、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2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2、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二、词语
 (一)实词辨析
1.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2.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3.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4.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5.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6.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7.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8.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二)虚词辨析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成“对于”,如“小王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具体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等,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4.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三)作答词语题的三个角度
1.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
2.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
3.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三、标点
(一)点号
1.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4种;
2.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共3种;
(二)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共9种。

四、病句
(一)病句的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二)辨析病句
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三)方法
1.语感审读法;
2.枝干梳理法;
3.逻辑分析法。

五、连贯
语言表达的连贯集中体现在语句前后承接的逻辑性上,这种逻辑性或体现在时间上,或体现在空间上,或体现在层次的深浅、前后的呼应上等。

【考题对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为榴结百子、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不仅黄州烧梅味道独具一格,而且颜色亮丽,造型别致,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戏曲是精神文化食品,而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D.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一、【答案】
1.D【解析】A表讽刺否定B表强调C表引用D特定称谓
2.C【解析】划线句与C项都是比喻。
3.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而且味道独具一格,这与其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紧密相关。
或①将“不仅黄州烧梅”改为“黄州烧梅不仅”②将“味道独具一格,而且颜色亮丽,造型别致”改为“颜色亮丽,造型别致,而且味道独具一格”③将“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不待第一个雷声的催促,春天来得有点儿让人猝不及防。暖阳,是一双纤纤玉手,柔柔地抚摸着安徽祁门茶山公园。茶园里的土路阶梯犹如一排黑白分明的琴键,东风灵巧,奏春曲如波,荡漾在游园者的眉头、脸庞。
拾阶而上,石亭四周,腊梅花仍在款款流连枝头,白玉兰已露出凝脂花蕾。阳光明媚,玉兰花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银亮春光,像滚烫的雪球,不时有一两片花瓣,划着S形曲线落在青石板上。石板路上星星点点的花瓣,像一群小孩留下的参差错落的凌乱脚印,描绘出一幅在白昼璀璨的星空景色。眼前的茶山公园让人欢喜,(   )。一层层茶树匍匐在地,一排排枫香树向天耸立,蓝天的内容丰富了,公园的层次立体了,人们的笑语清朗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少有雕刻,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自然天成,甚至有点儿乡土气
B.它自然天成,有点儿乡土气,少有雕刻,甚至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
C.它甚至有点儿乡土气,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自然天成,少有雕刻
D.它自然天成,少有雕刻,甚至有点儿乡土气,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
2.下列各项中,和画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B【解析】A项使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一样都使用了叠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二、【答案】
1.D 【解析】少有雕刻”是对“自然天成”的补充说明,两者不应分开;“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与“乡土气”
联结紧密,而A项和B项把它们都分开了,不合适,故排除。“甚至”一词应用于进一步说明的情况下,不能用于开头,故排除C项。
3.①删掉“凌乱”。②“在白昼”移到“描绘出”前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07年6月初,我们前往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鸟类繁殖季节调查。机缘巧合,在这里竟与久仰的震旦鸦雀________。调查进行到最后半天时,我们突然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杯状巢,里面有5枚尚有余温的卵。巢的形状很像大苇莺的巢,但根据经验判断这不是。(    ),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巢的巢材都是精选的苇茎,编织也更精细,巢色黄褐,一尘不染,卵的颜色和斑点也与大苇莺不同。一会儿,一只小鸟从芦苇丛中悄悄钻出飞进巢中。对照鸟类图鉴,我们________地发现这竟是一只震旦鸦雀。无奈工作已接近尾声,下午我们就将结束这次调查返京。
6月底,我们再赴衡水湖。一连几日,淫雨霏霏,我们冒雨泡在齐腰深的苇塘里,寻找上次发现的震旦鸦雀巢。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早已雀去巢空。“也许选了新巢址呢!”朋友的话让我们重拾信心,继续寻找。果然拨开层层苇叶发现苇秆上正有震旦鸦雀一个嫩黄色的小巢,里面还有一枚呈奶茶色略带斑点的卵,拇指盖大小。不一会儿,一只震旦鸦雀就飞回来了。孵化期的震旦鸦雀不太怕人,它泰然稳“坐”巢中孵卵,与我们仅隔五六米。这一次我们总算能仔细地观察它了。它头部为灰色,两道黑色的眉纹从眼上方一直________后颈。最特别的就是它们黄色的钩状喙,与鹦鹉的喙非常相似。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我们在附近几个苇塘里又________发现了数个巢,其中一个巢中有5枚卵,其中1枚颜色和大小与其他的略有不同,我们猜测这可能是杜鹃鱼目混珠的把戏。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新巢附近都有一个旧巢。为什么震旦鸦雀会在繁殖季节营巢两次?是不是它们一年繁殖两次?疑问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不知道它们的育雏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萍水相逢  兴奋  延伸到  连续
B.萍水相逢  惊喜  延绵到  连续
C.不期而遇  兴奋  延伸到  陆续
D.不期而遇  惊喜  延绵到  陆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虽然它是被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杯状巢
B.虽然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它是杯状巢
C.虽然杯状巢都是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它
D.虽然它是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杯状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果然拨开层层苇叶发现苇秆上正有一个嫩黄色震且鸦雀的小巢。
B.拨开层层苇叶果然发现苇秆上正有震旦鸦雀一个嫩黄色的小巢。
C.拨开层层苇叶果然发现苇秆上正有一个嫩黄色震旦鸦雀的小巢。
D.拨开层层苇叶果然苇秆上呈现正有嫩黄色的一个震旦鸦雀的小巢。
三、【答案】
1.C【解析】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根据语境,第一空强调与“久仰的震旦鸦雀”意外碰见,用“不期而遇”恰当。兴奋:振奋,激动。惊喜:又惊又喜。此处强调鸟已出现,对照图鉴后知道时的激动心情,故用“兴奋”恰当。延伸到:指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延绵到:指形态上的连贯。根据“两道黑色的眉纹”的语境可知,此处用“延伸到”恰当。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连续:一个接一个。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又发现了数个”,用“陆续”恰当。故选C项。
2.D【解析】A.选项为被动句,孤立地看,是通顺的;但空之前的句子是陈述“巢”怎么样的,后面的句子仍是陈述“巢”的特点,用被动句语意不畅,可排除。B.“它”“杯状巢”复指导致拖沓。C.“杯状巢都是……它”不合逻辑,可排除。故选D项。
3.B【解析】A.“果然”应放在“发现”前。C.语序不当。“一个嫩黄色震旦鸦雀的”定语语序不当,表领属的定语“震旦鸦雀”应放在数量词前面。D.成分赘余。“呈现正有”语意重复;语序不当。“嫩黄色的一个震旦鸦雀的”语序不当。故选B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想起从前在张家界溪边徒步的情形,那里的山势地貌远比黑森林山区险峻壮观,游客________,每隔一两里路,就有一个休息区,供给茶水小吃,各种招呼声不绝于耳;猴家族们在山林和溪水里嬉戏玩要,(    )。这里的山林是静谧安详的,三三两两的游客________其间,说话也是窃窃私语,声音稍大点就有山谷的回声。我们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见到了德国落差最高的瀑布。这一路走来的清凉惬意,森林的寂寥,已是十分难得的体验。
看完瀑布,顺着山路往下,就走到了热闹的小镇主街。黑森林博物馆是老房子改建的二层楼博物馆,门面小小的,进去才感受到什么叫________。博物馆的宣传手册上写着:“就从这里开始黑森林时间之旅吧!”从黑森林少女的红绒球帽,到新娘子类似苗族女子的沉重头饰,从农庄家居布置到手工作坊的各式各样的工具,从乡村化妆舞会的面具到制作精美的管风琴,音乐盒,从民间传说里的妖魔鬼怪木偶到本地山脉开采的矿石宝石……仍然就这样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黑森林人漫长的两百多个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对时间如此执着,而时间也在________着黑森林人的勤勉质朴,心思巧妙。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黑森林人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仍然就这样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
B.就这样,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琢磨着“时间”。
C.漫长的两百多个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就这样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消耗着“时间”。
D.就这样,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琢磨着“时间”,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向游客讨了食物欢欢喜喜地捧着吃,不时窜出几只来
B.不时窜出几只,欢欢喜喜地捧着吃向游客讨来的食物
C.不时窜出几只,向游客讨了食物,欢欢喜喜地捧了吃
D.欢欢喜喜地捧着吃向游客讨了食物,不时窜出几只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摩肩接踵  点缀  别有洞天  印证
B.熙熙攘攘  散落  引人入胜  印证
C.摩肩接踵  点缀  引人入胜  记录
D.熙熙攘攘  散落  别有洞天  记录
四、【答案】
1.B【解析】“就这样”复指前文的内容,应放在句首,“消耗”不如“琢磨”好,排除A、C两项。D项从整个句意看,“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作时间状语,应放在“黑森林人……”之前,故选B项。
2.C【解析】从前文看,紧承的句子应该是“不时窜出几只”;猴子应该是先讨食物,然后才吃。故选C项。
3.A【解析】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熙熙攘讓: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句中侧重于人多,第一空用“摩肩接踵”更恰当。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散落:分散,不集中。此处前面有“三三两两”一词,根据语境,第二空选“点缀”更恰当。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根据语境,第三空选“别有洞天”更恰当。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根据语境,第四空选“印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文翻译中的关键实词推断专练』  下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标题解读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