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兴宁一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


·重磅推荐:备战2021,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分类下载      ·2021高考一轮复习名师讲座免费试听,网罗所有重难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21年12月17日兴宁一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年12月17日兴宁一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惩戒是具有教育意义的。首先,历史证明,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在中国古代教育思
试题预览
2021年12月17日兴宁一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惩戒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首先,历史证明,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当头棒喝”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特别强调。中国乡间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在一仰一俯之间,是惩戒,也让学生在“疼痛”中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身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杜威是主张尊重儿童的教育家。但杜威仍然认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马克·吐温家里有一条规定:如果孩子犯错误,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并战胜引诱的能力。”
其次,从文化形态上看,对教育中惩戒现象有文化性的解释。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惩戒产生的负面影响被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对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可能就会容易得多。
第三,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有了这一原则的存在,即使是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对那些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受处罚,他们也容易理解这一惩戒体现的尊重和教育意义。同样,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最主要的理由:如果没有教育性的惩戒以制止某些错误行为,学生在许多事情上将只能通过成本更大的“自然惩戒”去学习。此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惩戒,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切身利益的教育秩序将难以有效维系。所以,“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惩戒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
必要的惩戒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抽象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而且最“现代”的国家如欧美诸国的教育实践也存在不同形式的惩戒。现代教育观意味着对惩戒实施的限制、规定,并未否定惩戒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惩戒应被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善意和爱。
(摘编自中国教育智库网)
材料二: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立法方式规范教育惩戒权的行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惩戒是为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在征求意见稿中,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分为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游览等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诚、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给予处分等。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秩序是良善生活的特征。若缺乏必要的秩序,教育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纪律的强化与秩序的维持是教育惩戒的直接诉求。
当然,我们需要认识到秩序的维持并非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仅具有工具性价值,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惩戒的本体性价值。教育惩戒不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压迫与羞辱,而是为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善的纪律与秩序。教育是以学生形成善良的人格为价值追求,惩戒的使用必然是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指向学生的成长,追求学生的自律与自觉。教育惩戒要体现其教育性,不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否定,而应以其人格发展为旨归,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教育惩戒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维持秩序这一工具性价值,而要时刻思考惩戒的本体性价值,惩戒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惩戒要以正义为内在精神。缺失正义,惩戒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首先,给出惩戒理由且允许学生申辩。作出一个教育惩戒决定后,要明确向被惩戒学生陈述违规行为、具体原因与惩戒依据,使被惩戒的学生认识到惩戒行为出于公共理性,而非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同时,教育惩戒要允许学生申辩,倾听学生的意见。惩戒不是教师或学校的单方面的行为,学生享有为自己辩护、澄清事实与阐明动机的权利,必要时也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
其次,要一视同仁,惩戒不是“差生”的“专利”。惩戒是所有犯错学生必然要承受的结果,没有学生(特别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享有免于惩戒的特权。”教师不能因主观好恶或个人利益有意夸大或无视部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这种主观的偏私不仅会使教师丧失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犯错学生及时改正过错、实现成长的机会。
再次,完善教育惩戒中的权利救济。在推动教育惩戒依法实施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救济机制使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正义的重要体现。教师享有惩戒权,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教师不能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一方面,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由于教师滥用惩戒,导致学生权益受损的情况,应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学生及其监护人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投诉,也可以寻求进一步的行政救济与司法教济,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权利的救济不限于学生,也要针对教师建立相应的权利教济机制,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不受侵犯,确保教师行使惩戒权。
(摘编自胡金木《教育惩戒的学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教育惩戒被教育学家们认为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即使站在教育伦理的角度看,教育惩戒也是必要的。
B. 教育惩戒中的权利教济,包括学生和教师双方,既要保障学生的权益,也要维护教师的权益和尊严,这是教育惩戒正义性的表现。
C. 教育惩戒只是工具和手段,教育惩戒要体现其教育性,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人格。
D.《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学生,可采用增加班级或校内公共服务等惩戒手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中国等东方文化形态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这有助于我们对武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
B.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材料一强调教育惩戒的必要性,材料二强调教育惩戒的本体性价值及遵循的原则。
C.教师的所有惩戒都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现代教育观并没有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必要性。
D.惩戒的使用应该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指向学生的成长;教育惩戒不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否定。
3. 李老师任教于某高中,担任班主任。下列选项中,李老师运用教育惩戒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学生蒋某上课玩手机,严重违纪,李老师请其家长来校协商,德育处给予蒋某记过处分。
B. 自习课上,学生李某和江某说笑,因李某成绩较好,李老师只找了江某谈话,批评江某。
C. 学生王某上学迟到,李老师觉得他一向学习不认真,没有询问原因,就严厉批评了他。
D. 李老师安排学生成某参加演讲比赛,成某不愿意,李老师不听解释,让成某停课一天。
4. 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 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说明什么是“教育惩戒”,并简单谈谈“教育惩戒”的现实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难忘的生日
(英)狄更斯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C. “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D.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B.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C.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D.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8.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4分)
9.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C.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D.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别地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4分)
(2)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4分)
14.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14~15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
参差黄鸟匹。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又富有生气。
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16.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非遗文化的呈现,可以有更当代、更多元的表达面向。
创新的土壤,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从诞生之初,它们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          “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不同,前者“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             。它们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着创新的发生。可以说,“活态”是非遗最佳的生存方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先锋性较强、        性质的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都实现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          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就形成鸟类互动科普游戏……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当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
不过,创新亦要守正,不可华而不实,失去真味。这就需要传统与现代邂逅,传承与创新并重。希望乘着创意的翅膀,非遗可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人心,且活在当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     春华秋实     催促     实验     惟妙惟肖
B.通过     春风化雨     催促     实验     栩栩如生
C.经过     春风化雨     督促     试验     栩栩如生
D.通过     春华秋实     督促     试验     惟妙惟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B.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C.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D.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
B.近年来,我们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C.近年来,非遗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逐步向抢救、普及和展示等更深层次发展。
D.近年来,我们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向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漫画常常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概括下面这幅图的内容,不超过80字。(3分)
(2)写出寓意,字数在20字以内。(2分)


(1)                                                                          
(2)                                                                             2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摘自某网站2018年3月发布的“搜索风云榜”,是对全国部分综艺节目搜索量的统计,请简要地概括出该图传达的两条主要信息。(各3分,共6分,各不超过20字)

(1)                                                                          
(2)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7月30日晚,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龙以4:2战胜樊振东夺得冠军,樊振东获得亚军。
2021年9月2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樊振东以3:2战胜马龙,帮助广东队夺得男团冠军。
班上同学就马龙、樊振东谁实力上更胜一筹的问题展开议论。你觉得根据他们这两次交手的成绩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请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字数不少于85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 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高二语文12月17日月考2测答案
1.D ( 张冠李戴,“对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学生,可采用增加班级或校内公共服务等惩戒手段”错误,根据原文“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可知“班级公益服务”属于“一般教育惩戒”,不属于“违规违纪较重”的惩戒手段。)   
2.C(不合文意,“教师的所有惩戒都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错误,教师的某些惩戒有可能超出了合理、必要的范畴,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3.A(B. 李老师的惩戒没有做到一视同仁。C. 李老师的惩戒带有个人的主观好恶。D. 李老师的惩戒轻重失当,并且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
4.①举例论证。第三、四段列举少年邹韬奋背书挨打和马克•吐温的家规,论证了“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2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四篇:《雪》《麦子》《乌米》《魔盒》』  下一个『浙江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统测卷(含答案)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管理员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话: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