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专练(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届高考考点: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解读与训练考点:1.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2.徐再思《(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3.范成大《霜天晓角•梅》4.赵长卿《虞美人•双莲》5.刘长卿《上礼部李侍郎•白鹭》6.徐夤《蝴蝶三首(其一)》7.杜甫《促织》【考点研究】一、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
试题预览
2022届高考考点: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解读与训练
考点:
1. 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2. 徐再思《(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
3.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4. 赵长卿《虞美人•双莲》
5. 刘长卿《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6. 徐夤《蝴蝶三首(其一)》
7. 杜甫《促织》

【考点研究】
一、诗歌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序号 类型 解析
1 描写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2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
3 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表达技巧”的四个理解层面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考题对接】
一、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②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一、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答案】
1.B【解析】B.“以动衬静”错误,“轻寒细雨情何限”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并非“以动衬静”。
2.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解析】“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意思是: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
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但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
【注释】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íng)回:盘转回旋。
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译文】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赏析】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杜诗、陆词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秦词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着笔在花。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人。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然而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叹之、怜之、伤之。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尾末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二、徐再思《(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
(中吕)普天乐•垂虹①夜月
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
云间玉兔,水面苍龙。
酒一樽,琴三弄。
唤起凌波②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
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释】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②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华寒,冰壶冻”,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以玉兔代明月,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则写垂虹桥似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酒一樽,琴三弄”,借酒欲消心中愁绪,抚琴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之美的?请结合此曲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二、徐再思《(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答案】
1.C【解析】C.“忧思难以排遣”“借酒欲消心中愁绪,抚琴却发现知音难觅”错。前四句写月光与月下的垂虹桥,迷离梦幻一般,并没有忧思;此情此景作者不禁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2.①比喻: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②衬托:借作者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雅兴大发,饮酒弄琴,来衬托月色之美。③虚写、用典:作者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想象洛神月夜前来,来凸显月色的美好迷人。
【解析】开头两句写“玉华寒,冰壶冻”,意思是月光清寒,好像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此处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
“酒一樽,琴三弄”,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饮一樽美酒,弹三支琴曲,此处运用衬托手法,作者借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雅兴大发,饮酒弄琴,来衬托月色的美好。
“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作者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故此处运用虚写、用典的手法,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想象洛神月夜前来,来凸显月色的美好迷人。
【注释】
中吕:宫调名。
吴江:在今江苏省。古吴江泛指吴淞江流域,大致包括苏州、太湖和长江下游一带。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今已不存。
玉华:指月亮的光华。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
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
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
【译文】
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仙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赏析】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三、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傍晚,天晴风歇,春寒的威力折损了,“折”字体现天气变化之大。
B.上片后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描绘一幅淡墨素彩的画面,凸显梅花凌寒不凋的形象。
C.“绝胜”总结上片,言景物极美,“愁亦绝”育人之极愁,美景衬哀情,更显愁深。
D.这首词借“梅”表达春夜倚楼之人思念远方之人的孤独寂寞之情,词调清婉含蓄。
2.请赏析结尾三句的妙处。
                                                             
                                                             
                                                             
                                                             
                                                             
三、范成大《霜天晓角•梅》【答案】
1.B【解析】B.“凸显出梅花凌寒不凋的形象”错。上片后三句,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运用比喻等修辞,重在描绘“花疏天淡”的美景。
2.①运用反衬。以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反衬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雁“知人倚、画楼月”,雁成了情感倾诉和交流的对象,增强了抒情色彩。③以景作结,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解析】诗歌结尾三句写“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意思是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惟有两行低雁”,以雁有两行,反衬人的寂寞孤独;以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从而反衬所怀念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此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知人倚、画楼月”,写大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雁成了情感倾诉和交流的对象,增强了抒情色彩。此处把大雁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结尾三句以景作结,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从而收到了含蓄委婉,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注释】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译文】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赏析】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赵长卿《虞美人•双莲》
虞美人•双莲①
赵长卿
二乔姊妹新妆了。照水盈盈笑。多情相约五湖游。似向群花丛里、骋风流。
丁香枝上千千结。怨惹相思切。争如特地嫁薰风。吐尽芳心点点、绛唇红。
【注释】①双莲:指并生于同一枝干的两朵荷花,又名并蒂莲。古代以之为祥瑞征兆。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了”字饱含妆容初成的惬意,与“小乔初嫁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B.姣花照水,盈盈一笑,把清水出芙蓉的清纯和含苞欲放的娇羞集于一身。
C.“相约”暗写花开并蒂,双莲在花丛中风流无限,岂是惹怨的丁香可比?
D.薰风作伴,荷香四溢,更有芳心点点,红艳绛唇,与首句新妆遥相呼应。
2.在咏物诗词中,本词独辟蹊径,体现描摹物象的新颖性,请结合全词赏析这一特色。
                                                             
                                                             
                                                             
                                                             
四、赵长卿《虞美人•双莲》【答案】
1.B【解析】B.“含苞欲放”表述有误。从诗句“吐尽芳心”可知本词描绘的是自在盛放的并蒂莲花。
2.①以人喻物,赋予生机。上阕用二乔姊妹暗喻双莲,表现并蒂莲花在五湖群花中显风情,竞风流。②以物衬物,突显物象。下阕用惹怨愁思的丁香,反衬出双莲的自在盛放,明艳动人。
【解析】上阕重在用美丽的二乔作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双莲同气连枝的属性。此词通篇用拟人手法(以人喻物)咏双莲,如将代表祥瑞的双莲比作“二乔姊妹”,将双莲赋予人的特征,描写了双莲姐妹的妆容,生动形象地写出双莲柔美可人的娇柔之态;“照水盈盈笑”似乎让读者眼前出现双莲与笑脸相映俱红的画面,花人合写,何等的娇媚,甚至很难说是以花衬人,还是以人衬花。只觉得美丽女子与双莲浑然一体。人美,花美,意境更美,充满浓郁的芳菲和不尽的韵味。“相约”写花开并蒂,双莲在花丛中风流无限。
下阕重在以丁香结反衬双莲,通过对比突出双莲艳丽无比、飘逸洒脱的精神特质。在词的下片,词人首先用结着身愁怨的丁香和双莲作比。同写相思女子,但双莲花开并蒂,在花丛中风流无限,远非惹怨的丁香可比;“争如特地嫁薰风”是说怎么比得上嫁给和暖的南风,此句把双莲自在盛放,把与一般的凡花俗卉不同刻画地淋漓尽致;“绛唇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双莲的颜色,明艳动人。和“枝上千千结”的丁香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使全篇的双莲富有立体感,双莲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

五、刘长卿《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凄凉落寞。
B.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
C.尾联字面上是说如果有长风吹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
D.全诗运用外形、动作、心理等方法,描写出白鹭优美的形象和高雅的气质。
2.咏物诗讲究“粘脱”。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请具体分析本诗在这方面的特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训练』  下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辛弃疾词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