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西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梁慧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
试题预览
山西大学附中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梁慧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一组诗歌,文本内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贯穿的精神主旨可视为主题所在。而贯穿于整组诗歌的就是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关心所在。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第一个层面,文士在诗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诗十九首》实际上是在谈论人生的痛苦。整组诗的开篇就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这组诗对别离之情有生动的描绘和展现,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感情基调低沉哀婉。《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这一点从很多汉乐府诗歌中也可见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如“远行客”“飙尘”“朝露”等,他们还以“涧中石”“金石”来作比,突出人生短暂。这种浓郁的悲哀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如“三曹”的诗歌中也有对这种心态的抒写和表现。
第二个层面,《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文士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正如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圣贤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长生为虚妄后,他们愈发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现实人生。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一致选择。白昼短暂,尚有黑夜可以利用,故而要秉烛夜游。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享受人生抱有极大热忱。这种幻灭感促使他们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
第三个层面,文士在人生幻灭之后还要追寻朴素的人生。因为意识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不朽,转而去追求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中安宁而平淡的日常,成为了他们向往的心灵归宿。他们反复歌咏“愿为双鸿鹊,奋翅起高飞”“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举案齐眉、长相厮守成为了文士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别离尤为敏感,也对其进行了反复书写:“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离别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正如诗中所写的“思君令人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文学中的离别书写始终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同时,离别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歌咏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这正是它充满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对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有很多议论,时至今日,学界依然存有不同看法。
B.《古诗十九首》笼罩着低沉情绪,反映出汉末士人感伤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
C.人生不朽是遥不可及的,安宁平淡的日常生活是古代文士真挚的愿望。
D.本文作者认为,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贯穿于《古诗十九首》中,应是其主题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提出总观点,然后将总观点分成三个层面来论证《古诗十九首》的主题。
B.文章大量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句,论据充分翔实,论证观点有力,让人信服。
C.文章多用比喻论证,如用“飙尘”“朝露”“金石”等作比来说明人生短暂,形象具体。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三层环环相扣,论证逐层递进,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充满永恒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人生是其根本的关心所在。
B.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长时间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
C.汉末文人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使他们渴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选择及时行乐,享受现实人生。
D.《古诗十九首》反复书写离别,对离别的悲伤情绪的体悟和抒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并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家底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人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 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 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 “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5. 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 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木匠老陈
巴金
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
故乡里那些房屋,那些街道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还记得我每天到学堂去总要走过的木匠老陈的铺子。木匠老陈那时不过四十岁光景,大家都说他的相貌丑,但是同时人人称赞他的脾气好。
他平日在店里,也经常到相熟的公馆里去做活,我们家里需要木匠的时候,总是去找他。我就在这时候认识他。我那时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倒是他的那些工具:有两个耳朵的刨子啦,会旋转的钻子啦,像图画里板斧一般的斧子啦。这些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全没有看见过。一块粗糙的木头经过了斧子劈,锯子锯,刨子刨,就变成了一方或者一条光滑整齐的木板,再经过钻子、凿子等等工具以后,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像美丽的窗格、镂花的壁板等等细致的物件,都是这样制成的。
老陈和他的徒弟的工作使我的眼界宽了不少。那时我还在家里读书,祖父聘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来管教我们。老秀才不知道教授的方法,他只教我们认一些字,呆板地读一些书。此外他就把我们关在书房里。过惯了这种单调的生活,无怪乎我特别喜欢老陈了。老陈常常弯着腰,拿了尺子和墨线盒在木板上面画什么东西。我便安静地站在旁边专心地望着。我有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不明白,就问他,他很和气地对我一一说明。他的态度比那个老秀才的好得多。
家里人看见我对老陈的工作感到这么大的兴趣,就嘲笑地唤我做老陈的徒弟,父亲甚至开玩笑地说要把我送到老陈那里学做木匠。而且我对老陈说过要跟他学做木匠的话。
“你要学做木匠?真笑话!有钱的少爷应该读书,将来好做官!穷人的小孩才做木匠。”①老陈听见我的话,马上就笑起来。
“为什么不该学做木匠?做官有什么好?修房子,做家具,才有趣啊!我做木匠,我要给自己修房子,爬到上面去,爬得高高的。”“爬得高,会跌下来。”老陈随口说了这一句,他的笑容渐渐地收起来了。
“跌下来,你骗我!我就没有见过木匠跌下来。”
老陈看我一眼,依旧温和地说:“做木匠修房子,常常拿自己性命来拼。一个不当心在上面滑了脚,跌下来,不跌成肉酱,也会得一辈子的残疾。”他说到这里就埋下头,用力在木板上推他的刨子,一卷一卷的刨花接连落在地上。他过了半晌又加了一句:“我爹就是这样子跌死的。”
我不相信他的话。一个人会活活地跌死!既然他父亲做木匠跌死了,为什么他现在还做木匠呢?我简直想不通。
“你骗我,我不信!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做木匠?难道你就不怕死!”
“做木匠的人这样多,不见得个个都遭横死。我学的是这行手艺,不靠它吃饭又靠什么?”他苦恼地说。然后他抬起头来看我,他的眼角上嵌着泪珠。他哭了!
祖父死后木匠老陈不曾到我们家里来过。但是我每天到学堂去都要经过他那个小小的铺子。
他的店起初还能维持下去,但是不久省城里发生了巷战,一连打了三天,然后那两位军阀因为别人的调解又握手言欢了。老陈的店在这个时候遭到“丘八”的光顾,他的一点点积蓄都给抢光了,只剩下一个空铺子。这以后他虽然勉强开店,生意却很萧条。我常常看见他哭丧着脸在店里做工。他的精神颓丧,但是他仍然不停手地做活。我听说他晚上时常到小酒馆里喝酒。
又过了几个月他的店终于关了门。我也就看不见他的踪迹了。有人说他去吃粮当了兵,有人说他到外县谋生去了。然而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了他。他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了几件木匠用的工具。
“老陈,你还在省城!人家说你吃粮去了!”我快活地大声叫起来。
“我只会做木匠,我就只会做木匠!一个人应该安分守己。”②他摇摇头微微笑道,他的笑容里带了一点悲哀。他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是人瘦了些,脸黑了些,衣服脏了些。
“少爷,你好好读书,你将来做了官,我来给你修房子。”他继续笑着说。
以后我就没有再看见老陈。我虽然喜欢他,但是过了不几天我又把他忘记了。
等到公馆里的轿夫告诉我一个消息的时候,我才记起他来。他告诉我:老陈同别的木匠一起在一家大公馆里修楼房,工程快要完了,但是不晓得怎样,老陈竟然从楼上跌下来,跌死了。
在那么多的木匠里面,偏偏是他跟着他父亲落进了横死的命运圈里。这似乎是偶然,似乎又不是偶然。总之,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就这样地消灭了。
1934年秋于上海
(选自《生之忏悔》,有删改)
文本二: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可能是最喜欢跟读者谈论自己的作家了,而且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坦率,从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欢乐和懊丧。这些文章清丽流畅,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中回荡,事实随着情绪的急流展开,虚实相间,挥洒自如,写得很有魅力和光彩。
(选自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以富有哲理的话说明自己对木匠老陈的记忆不会因时间的磨洗而消逝,并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文中写的老陈被人找去做工,他的工具繁多,一块粗糙的木头变成窗格和壁板等细致物件都说明他的手艺好。
C.老陈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虽手艺高超,但在那样的乱世时代是没有出路的,是无法过上安稳的生活的。
D.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本文选自巴金文集《生之忏悔》,深刻之处也在于隐含于文字中的忏悔之情。
8.文中多次写到老陈的“笑”,请分析画横线句子中老陈“笑”的内涵。(4分)
9.文本二中评价巴金的文章“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请分析文本一是怎样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君子小人之辨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标题系编者所加)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谓:称为
B.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苟:如果
C.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严:尊敬
D.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特:特别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吾孰与徐公美
B.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          徐公何能及君也
C.自古昔以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才有馀而德不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者虽欲为/ 不善智不能周/ 力不能胜/ 譬如乳狗/ 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B.愚者虽欲为不善/ 智不能周/ 力不能胜/ 譬如乳狗搏人/ 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C.愚者虽欲为/ 不善智不能周/ 力不能胜/ 譬如乳狗搏人/ 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 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D.愚者虽欲为不善/ 智不能周/ 力不能胜/ 譬如乳狗/ 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 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 其为害岂不多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刑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
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庭院中。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日后与亲人重逢、秉烛夜谈的两句是“            ,            ”。
(3)杜牧《泊秦淮》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两句是“            ,            ”。
(4)《鱼我所欲也》里“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            ,            ”。
(5)《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下令追逐齐军原因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__________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的出现___________。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新技能,进而令操作人员____________地进行操作。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徐文涛称,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这无疑是__________,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冠绝一时  指日可待  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
B. 首当其冲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画龙点睛
C. 冠绝一时  唾手可得  为所欲为  画龙点睛
D. 首当其冲  指日可待  为所欲为  锦上添花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 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 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D. 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B.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C.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的作用。
D.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多喝水是不能治疗感冒的,但是在传统观念中感冒期间需要多喝水。这是因为感冒期间人体会有头疼、咽痛或浑身酸痛等表现,喝水确实能够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论是否用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经过五到七天之后,____①____。我们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1500mL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西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