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高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宜宾市普通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试题预览
宜宾市普通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中,曾长期存在“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研究者把关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区,认为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满天星斗”“群星璀璨”。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四大板块之间密切的互动,构成早期中国文明的基本文化生态框架。
  东南板块是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中国拥有华北的旱作农业与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两个起源区,事实上,在华南地区还发展了园圃农业。东北地区通过依赖水生资源,发展出来一种定居的狩猎采集经济,又称为“渔猎新石器文化”。尽管东南板块的各个区域农业开始早晚并不相同,农业形态也各有差异,但普遍具有较高的定居性,这构成了东南板块显著的共性。
  西北板块以草原、荒漠、高原等地形为主,这里的初级生产力较低,动物群流动性大。有了马牛羊等物种后,人类稳定利用草原地带成为可能,随后在这一地区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游牧政权及经济。由于游牧经济并不是自给自足的,一方面需要与农耕群体发展贸易交换,另一方面,游牧群体利用骑射的优势常常劫掠,交换与战争构成了西北板块与东南板块互动的主要方式。
西北板块与东南板块的互动并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从东北到西南的生态交错带地区实现的,这个地区堪称中国文明演进的“枢纽”。文化生态交错带同时具有两个生态区的资源,相比于单个生态区的资源种类更丰富,但是由于它处在两个生态区的交界地带,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这个交界地带的位置频繁迁移,因此,其资源供给具有不稳定性。生活在这个地带的早期人群,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文化适应方式。调整的方式不仅包括生计方式的改变,还包括人群的频繁流动。这一特征在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材料中可以清楚看到,当时人们在狩猎采集与农业之间徘徊。
相比其他三个板块,海洋板块更少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早期这个区域是以渔猎为生的复杂狩猎采集者社会。随着冰期的结束,这些复杂的狩猎采集者向内陆地区迁徙。一方面会带来人口密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会把社会复杂性带到内陆地区,导致社会竞争加剧,农业起源因此加速。海洋板块曾经在早期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是文明的基石,更进一步说,海洋板块也参与了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
  长期以来,中国文明都被视作农耕文明,与海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距今6000年前后,文化生态系统成熟,农耕文化开始扩散。北方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范围,南方地区发生了规模更加宏大的文化扩散,稻作农业与家畜饲养经济先传播到台湾,然后经由菲律宾扩散到大洋洲地区,向西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这也就是著名的南岛语族扩散事件。通过海洋,早期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海洋板块也是中国文明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努力,我们日益认清早期中国文明宏大的格局,其多元一体、开放包容并不限于若干个文明起源中心之间,而是由四大板块构成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明将历久弥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摘自2021年9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南板块由四种区域农业形态组成,虽其开始时间各异但普遍具有较高的定居性。
B.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西北板块在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劫掠性的游牧经济。
C.文化生态交错带比东南板块资源种类更丰富,因气候原因位置频繁迁移变动。
D.海洋板块早期的经济社会以渔猎为生,后来狩猎采集者的内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长期存在的“中原中心论”,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中国文明的“板块互动论”。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阐述四大板块的区域文明特点及互动演进,结构清晰。
C.文章例举辽西地区的考古材料,论证了文化生态交错区资源丰富,堪称板块间文明互动的“枢纽”。
D.文章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有研究表明”等语,对论据来源做出限制,客观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更广的视域来审视中国文明,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呈现丰富多样的发展模式。
B.不同板块的文化生态条件各异,西北板块生产力较低,对文明演进的促进作用也较小。
C. 早期中国文明是一个存在密切联系的互动圈,具有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
D.认识早期中国文明宏大的格局,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国文明起源和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碳达峰”是指在一个时间点,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这部分碳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这其中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广义上是指所有的温室气体。
(摘自刘彦《究竟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三:
“碳中和”的计划符合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首先,碳减排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有利。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如果某一天因为战乱或者其他原因,马六甲海峡进口路线不畅,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会大受影响。但如果中国的能源结构主体从碳基能源变成光伏和风能,那么马六甲海峡就不再是被控制的咽喉要道。所以控制碳排放、增加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长期来讲,是国家安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
其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都是全球领先的状态。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中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91%、79%和71%;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总产量的41%。如果全球都减排去碳的话,中国从商业上、产业上都能获得非常巨大的机会。减碳可以帮助中国在能源、汽车等领域做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竞争力上的跨越。
        (摘编自刘劲等《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搞碳中和?如何解决碳中和的经济问题》)

材料四:
目前,北京市万元产值能耗已由2005年0.87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9年的0.230吨标准煤,高于美国水平,达到日本等低能耗国家的水平,提高能效的空间较小,今后重点任务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将高度依赖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北京科技实力雄厚,理应引领我国未来新能源技术变革。能源结构调整可以重点关注氢能源,争取突破低成本化石能源制氢、海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低成本氢能技术应用,提前实现区域碳中和,并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创新方案。
(摘自新京报《“十四五”规划目标下,北京如何实现碳中和》)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制定“碳中和”计划,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决心。
B.“碳中和”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实现“净零排放”。
C.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相较发达国家具有一定优势,减碳可以帮助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D.北京在降低能耗方面的空间不大,未来应重点关注如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比如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减少碳排放是渐进的,2030年之前中国不用减排,2030年后中国需要逐渐减少碳排放。
B.碳减排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改变能源结构主体可使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不再受限制。
C.我国在制造氢能关键技术方面有待突破,一旦掌握核心技术,有望提前实现区域碳中和。
D.实现“碳中和”需要企业、团体和个人都参与,这既考验国家智慧,也考验国民素养。
6.实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挑战”和“机遇”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赴火的天使
成向阳
①1月22日上午,我微信里突然收到妻子发来的一段话:
②“各位护士长好!由于目前冠状病毒防控形势严峻,现要求紧急从各科室抽调一人支援急诊、发热门诊。过节期间病房关闭的科室抽调两人。请于今十二点前将支援护士姓名及联系方式发送至护理信息收集群内,要求支援人员下午到位!”
③在这段从她们单位科室群里复制来的话下面,她写了句自己的话:“今年的年,是过不好了。”
④作为一个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钟南山抵达武汉之后的发言,让我深知这次病毒疫情的凶猛厉害。所以在她发来医院抽调人员前往一线应急通知的瞬间,我几乎没有犹豫便回复她:“你坚决不要去,那个很危险!你绝对不要去!”
⑤她回复道:“没人想去,所以中午十二点抽签。”
⑥我说:“你大胆去抽,不要犹豫,随便拿一张,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是你呢!”
⑦但半小时后,十二点零五分。她发过来四个字:“我抽到了。”又发过来三个字:“怎么办?”一瞬间,我竟生气了!我回复:“我不知道!”
⑧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去。”
⑨这看不出丝毫情绪倾向的“我去”,和平时在家里我不愿意洗锅时她说“我去”似乎没什么两样。我想象不出在这几分钟里,她的思想线经历了怎样的波动与反复。
⑩就在这一天,山西省卫健委确定了十四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她所在的医院属于定点发热门诊,且位列前三。
○11那是她的战场,她要提着一杆体温枪去防护那里某个炙热的角落。
○121月24日,除夕。
○13我站在老家院子里的别克车前发呆,迎神的鞭炮忽然一下子就在耳边响起来了。
○14鞭炮声中,镇上还有人在外面放烟花,隔着我们小区高高的楼顶,我看见那些烟花升空时一闪一闪的光焰的轮廓,好像什么束缚中的压抑正在慢慢被解脱,又慢慢重新聚拢,重新压抑,重新释放,伴着“啪——啪——啪”的声音,循环往复,似乎永无尽头。
○15却也忽然一下,就毫无悬念地完全熄灭了。
○16万家灯火团圆饭,天使远隔在备班。我用一瓶带回来的老太原原浆,把自己喝到了迷糊。
○171月25日,大年初一。
○18早上一睁眼我继续给她打电话,问有没有情况。她说没有。
○19就这样一整天,我每隔一小时就给她打一次电话,问情况,总是没有。
○20在三百多公里之外,我这里的早晨下雪了,山上杂木林里和梯田上的雪美得惊人。我就想这会不会是最后的最好看的雪。我这里雪后的夜晚星星又大又亮,我蹲在露天的茅厕里仰观,忽然惊叹这会不会是最后的最好看的星星。我这里的黄昏,蝴蝶山头的夕阳又红又鲜,仿佛春天已经提前到来,在向着东方疾行中猛然回头时,我的眼里突然就涌满了泪水。
○21如果她能够不去那个战场,如果她能够始终平安,我愿意把这一切日常生活中惊人的美都以耳语的方式悄悄告诉她,并把这一切搬移进我们未来的婚姻生活之中,留待年老时回忆。
○22但,如果呢?
○23不,一定没有那个如果。
○24因为我六十七岁的父亲今天走进卧室悄悄告诉我,他每天早上六点,都会去老房子里的香炉前,在祖宗面前烧香膜拜,为她祈祷平安。
○25她终于走进了那张急诊发热预检分诊排班表。
○26这一天,通往太原的省际、市际、县际公路客运、旅游包车均已停驶,市里的公交也已按规定错峰运行,部分商场、娱乐场所暂停营业。所有的街道、社区、小区皆严阵以待。
○27这一天,全省确诊患者二十例,三千多名武汉返回人员有七百六十八名解除隔离,有两千两百四十人仍在隔离医学观察。专家说,山西疫情尚属传播早期——她要面对的那场战争,一切才刚刚开始。
○28而目前全省各市,只有我的家乡一地无疫情。我看着全省疫情地图,看着我所在的那块小小的“白地”,如在孤岛眺望着火的大海。那火焰的最深处,有一个提枪的天使是从我家门里走去的。
○29早上七点五十的时候,她按照我的要求,从微信里发过来一张“武装照”。这是我提前执意要求她发的。理由是我需要检查一下她是否防护严密。她说,你会检查个屁呀!但仍然发过来了。
○30照片中,除了没有戴那种防化战士一般的头盔,她的装束和我在微信里看到的武汉护士一模一样。全身上下,只露着一双眼镜片后的眼睛。蓝色的桶帽、蓝色的防护服、白色的捂住整张脸的医用口罩、白色的护士鞋。防护服下,是她工作日常穿的白色护士服。
○31我喊过我儿子,让他看了一下这张照片。
○32他问:“这是个谁啊?”
○33我说:“这是妈妈,你战斗的妈妈。”
2020年3月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一则医院通知开头,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也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气氛。
B.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叙述顺序,呈现出短短几日内疫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C.第4、5段的对话体现出丈夫对妻子的担忧,以及疫情下人们普遍惧怕的真实心理。
D.第20段描写了黄昏中的蝴蝶山,鲜艳的颜色象征生命的美好,使作者流下感动的泪水。
8.请围绕“赴火”,概括文中“天使”的形象特征。(6分)
9.在展现宏大时代主题时,作家往往会采用“大历史与小生活”的叙述方式,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方式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吏部主事储瓘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今皆弃之岭海之间,毒雾瘴气,与死为伍,情实可悯。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初开经筵,讲毕,赐讲官程敏政等茶及宴,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
二月,命户部侍郎许进往勘河间贵戚田庄。进会巡抚高铨勘之,冤声撼野,至拥州县吏不得行。进遽欲执以复命,铨曰:“若是,固为民至意;万一不测,如民重得罪何!请勘实以闻。上雅爱民,必不忍夺其业以利左右。”进以为然,遂勘实上疏:“系民业,宜予民。”上从之。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
B.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
C.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
D.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B.言事,诉说或陈述事情,文中指臣子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主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储瓘提出,现在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最终说服了皇帝,让张吉等五人获得任用。  
B.皇帝尊贤重士,重视教化。经筵 礼成后,向讲官程敏政等赐茶并举行宴会,皇帝并没有直呼其名而是尊称讲官为“先生”。
C.王恕认为,每天朝见的时间太短, 希望皇帝延长朝会的时间,让大臣充分讨论,或者单独考察,并革除任人唯亲的弊端。
D.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后一再称病辞职,他认为自身年老多病,天下财力匮乏,一旦战事来临,胜败安危难以预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
(2)若是,固为民至意;万一不测,如民重得罪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三)①
黄庭坚
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
李侯②短褐有长处,不与俗物同条生。
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古来寒士但守节,夜夜抱关听五更。
注:①本诗作于元符三年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期间。履中、南玉:成履中、汲南玉,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②李侯:李任道,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出诗人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又写了三首和诗,并寄给两位好友。
B.首联写景,锁江亭外白云缭绕的青山和如练横陈的大江呈现出一派开阔博大的景象。
C.颔联写人,李侯身着粗布短衣,一介平民身怀才华,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D.尾联言志,驻守边关的寒士夜夜难眠直到五更天亮,生活清贫却守节自持。
15.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来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暴行。
(2)“雏凤清于老凤声”,后生亦能胜前辈,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___________”总括春冬之景,状写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由景境导出作者的心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针对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强调了父母双方的陪伴、共同参与,教育不是站在云端       ,而是于日常生活之中相机而教、严慈相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要针对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进行科学引导。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爱护,更要把孩子当成独立思想的人来尊重,尊重他有参与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       。不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棍棒相加、家庭暴力,更不得利用未成年人从事       法律法规的活动。
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信口开河    尊重人性   权利    违反
B.指手画脚    尊重人性   权力    违犯 
C.指手画脚    尊重差异   权利    违犯 
D.信口开河    尊重差异   权力   违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效果不佳。
B.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付出,但是效果不佳。
C.效果不佳,但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D.效果不佳,但大量的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被家长付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与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B.针对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和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
C.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D.当下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不能够亲自照顾孩子,法律要求其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顾未成年人,并且要与被委托人及未成年人保持联系,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在古代,风筝①       ,作为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而在现代,风筝则有另外的作用,人们放飞风筝不只是为了娱乐,②       ,风筝包含了希望和祝愿,比如蝙蝠取“福”字谐音,放飞五只蝙蝠代表了“五福临门”,放飞更多只蝙蝠代表着“多福多寿”,而红色蝙蝠寓意③       。
板鹞风筝起源于北宋年间,因其体型硕大无比、平整如板而得名,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放上天“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故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时候于你是小事而于别人是大事;该放下时不妨当成小事,该拿起时不妨当成大事。生活中,常常是一些小事成就了大事,常常是一些凡人小事特别值得我们惦记。
请围绕“小事与大事”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宜宾“一诊”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劫掠性的游牧经济”理解错误,以偏概全。游牧经济“一方面需要与农耕群体发展贸易交换,另一方面,游牧群体利用骑射的优势常常劫掠。”
2、C【解析】文章例举辽西地区的考古材料,意在论述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早期人群,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文化适应方式。
3、B【解析】“对文明演进的促进作用也较小”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比较板块间的作用。
4、B【解析】“通过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说法错误,不是“减少”,是“抵消”。
5、D【解析】A“2030年之前中国不用减排”说法错误。B“不再受到限制”绝对化。C“制造氢能的关键技术”说法错误,原文是“争取突破低成本……关键技术”。
6、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有诸多困难。
机遇:①提高国际地位,赢得更多话语权。②改变中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战略安全。③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④促进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引领未来变革。
7、D【解析】作者因担心妻子的安危而流下眼泪,并非感动于生命的美好。
8、①“赴火”前,对未知危险紧张害怕的普通人真实心态。 ②“赴火”中,经历内心波动之后坦然接受的职业素养。③“赴火”后,积极参与、勇于担当的“天使”精神。
9、大历史:展现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弘扬勇于奉献、坚守家园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人性的坚强和美好。
小生活:①捕捉生活细节。文章通过夫妻之间的对话、照片里妻子穿防护服的模样等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云南省十五所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