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妇闺情诗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妇闺情诗专练(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思妇闺情诗解析与强化专练考点:1.朱淑真《暮春三首(其一)》2.杜牧《秋夕》与王维《秋夜曲》3.黄燮清《蝶恋花》4.温庭筠《更漏子》5.(元)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考点解读】一、概念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些诗歌思想
试题预览
2022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思妇闺情诗解析与强化专练
考点:
1. 朱淑真《暮春三首 (其一)》
2. 杜牧《秋夕》与王维《秋夜曲》
3. 黄燮清《蝶恋花》
4. 温庭筠《更漏子》
5. (元)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考点解读】
一、概念
所谓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题材分类
序号 类别 示例
1 抒发别离苦情 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例诗解析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2 描写美人迟暮的,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捕捉内心细腻的感受。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例诗解析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
    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
    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3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例诗解析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三、闺怨诗的内容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序号 类别 原因 示例
1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2 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3 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4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诗的首联,寥寥十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希望恃貌取宠而结果却幽闭深宫的怨愤情绪。她正在后悔不迭啊,原以为自己长得漂亮,进宫可以获宠的,哪晓得于今竟过着这样清冷寂寞的生活,真是误人青春啊。所以对着镜子,也无心去梳妆打扮了。是真的怨恨自己长得漂亮吗?不是,而是怨恨那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皇帝,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之语!第二联说:既然不能以容貌取悦于君王,哪还要去修饰什么仪容呢?而第三联,则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鸟儿是这样的欢欣,花儿是这样的盛开,而宫中美女呢,竟是如此的哀怨和忧伤,这该是怎样的不幸和不平啊!尾联,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

【考题对接】
一、朱淑真《暮春三首 (其一)》
                              暮春三首 (其一)
                               朱淑真①
                     才过清明春意残,落花飞絮便相关。
                    衔泥燕子时来去,酿蜜蜂儿自往还。
                    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
                    绿槐高柳浓阴合,深院人眠白昼闲。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1.结句“闲”字含义丰富,谈谈你的理解。(3分)
                                                             
                                                             
                                                             
                                                             
2.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5分)   
                                                             
                                                             
                                                             
                                                             
一、朱淑真《暮春三首 (其一)》【答案】
1. “闲”在这里主要表现为感时伤春(叹春意残,感落花飞絮)、无所事事孤寂无聊(看燕子、蜜蜂,观窗前榆叶、城角苔藓)的闲愁。   
【解析】分析结句“闲”字含义,结合题目内容“暮春”,诗句内容“春意残”“落花飞絮”分析,表现感时伤春的情感。观察这些“衔泥燕子”“酿蜜蜂儿”“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景,无所事事,孤寂无聊的闲愁。
2. 本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末两联的前三句借景抒情,描写了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最后一句写出了庭院深深,少有人至,甚至白日入眠的情形。表达出了诗人身处深闺看似闲适实则寂寞无聊的情感。
【解析】诗中选取了具有暮春特点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闲情”。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绿槐高柳浓阴合”,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深院人眠白昼闲”,少有人至,表达出了诗人寂寞无聊的情感。
【注解】
①春意:春天的气象。
②飞絮:飘飞的柳絮。相关:指牵惹愁绪。
③衔(xián)泥:用嘴含,用嘴叼。
④榆(yú)叶:榆树叶。嫩叶可食,亦可入药。
⑤雨余:雨后。苔斑:苔藓丛生如斑点之状。
⑥槐(huái):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陰合:私下联合。

二、杜牧《秋夕》与王维《秋夜曲》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曲
王维
桂魄①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释】①桂魄:即月亮。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B.杜诗中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
C.王诗的首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
D.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
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情感表达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杜牧《秋夕》与王维《秋夜曲》【答案】
1.D【解析】D.“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错。王诗说“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意思是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故应是“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忘记归房”是害怕空闺冷寂不敢(愿)归房。
2.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
情感表达手法:杜诗是通过动作描写婉曲达意,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王诗是直抒胸臆,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或王诗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独与悲苦)。
【解析】杜诗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卧看牵牛织女星”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
故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
杜诗写“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以女子卧看牛郎织女星,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
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注释】杜牧《秋夕》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坐看:坐着朝天看。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译文】杜牧《秋夕》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
【赏析】杜牧《秋夕》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注释】王维《秋夜曲》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译文】王维《秋夜曲》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赏析】王维《秋夜曲》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三、黄燮清《蝶恋花》
蝶恋花
黄燮清
自送行人无意味。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闻道长安西北是。栏干不向东南倚。
别恨似烟春似水。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送行人无意味”一句中,“无意味”三个字是说女主人公因为爱侣不在身边,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味都不复存在。
B.“独上高楼”两句与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相似,境界开阔,有异曲同工之妙。
C.“闻道长安西北是,阑干不向东南倚”把一个思夫女子愁肠百结,独上高楼,凭栏颙望的痴情描摹得鲜活生动,楚楚动人。
D.“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两句化用前人词句,形成一种含蓄深婉之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与遐想。
2.词的下片景中寓情,人与景、情与境自然交融,请结合相应词句分析这一特色。
                                                             
                                                             
                                                             
                                                             
                                                             
三、黄燮清《蝶恋花》【答案】
1.A【解析】A.“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味都不复存在”错误,应该是“生活的意味”不复存在,离人因思念而登楼倚栏观景,均觉“无味”,但并无厌弃生命之意,不至于上升到“生命的意味”不存在。
2.①运用比喻手法,把离恨比作“烟”,把愁绪融入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之中,令人感到离恨无穷。②谐音双关手法,借春寒写离人心寒,借游丝述说离人离思,巧妙地把人物心境与情感融于春天独有的景色之中,寓情于景。③用典,看似写景,实则女主人公孤寂思念行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借由景物的闲寂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自然交融为一体。
【解析】 “别恨似烟春似水”一句,把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比作“烟”,笼罩着女主人公,化虚为实,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被愁绪笼罩的心情,同时又描绘了一幅烟柳冉冉春波绿的景象,把人的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之中。
“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一句,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轻寒”既是指春寒,也是指离人心中的寒意;“游丝”既是指柳絮蛛丝随风飘摇,又谐音“思”字,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爱侣不在身边而倍感寒冷,思念如柳絮纷飞一般绵绵不断的情感,情与景自然融合,寓情于景。
“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一句用典,化用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晏殊“小院香径独徘徊”等句,看似纯粹写景,但夕阳下、荼蘼中、落花地、小院里又怎会少了人的影子?小院落花,闲寂宁静,映出人的孤独之情;燕子双飞,更衬托得院中“人独立”,形单影只;夕阳闲散地斜照着蘼芜,“开到荼蘼花事了”,眼看春已将尽,人却未归,女主人公心中的惆怅,便借由这些景物抒发出来了。

四、温庭筠《更漏子》
更漏子
温庭筠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斗、钟鼓、晓莺、残月等意象都能表示时间,表明此时已是拂晓时分。
B.兰花凝重露,柳枝随风斜,落花满庭院,这些景象显出暮春时节的特点。
C.“虚”既表明楼阁空虚无人,也暗示了主人公因无人陪伴而感到寂寞空虚。
D.主人公倚栏遥望,回味着梦中旧日的欢乐,沉浸在即将团聚的喜悦之中。
2.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上阕。
                                                             
                                                             
                                                             
                                                             
                                                             
四、温庭筠《更漏子》【答案】
1.D【解析】D.“沉浸在即将团聚的喜悦之中”错误,主人公梦到旧日欢乐,而现今只能倚栏遥望,对比中突出了主人公的悲情。
2.①上阙的前三句从视听角度来描写清晨景象,“星斗稀,钟鼓歇”写出了景色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想象主人公早早醒来,看到星斗逐渐稀疏,钟鼓从有到无,景物中暗含了主人公惆怅的思绪。②上阙的后三句,选用了“柳”的意象,流露出了主人公对远人的怀念,“满庭堆落花”是典型的暮春景象,美好的春光逝去,更在主人公的离愁之中增添了悲情。主人公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
【解析】《更漏子•星斗稀》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写女主人公晨起之后,登阁望远的惆怅思绪,通过时节的更迭,景象的转变,刻画了主人公由来已久的相思之苦。上片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清晨景象;下片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翻译六法解读与训练』  下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儒释道三家文化类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