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翻译中的文言句式适应性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翻译中的文言句式适应性专练(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翻译中的文言句式与适应性训练考点:1.《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节选)》2.《礼贤下士》3.《白茅堂集•李时珍(节选)》4.《约法三章》【考点研究】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现代汉
试题预览
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翻译中的文言句式与适应性训练
考点:
1.《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节选)》
2.《礼贤下士》
3.《白茅堂集•李时珍(节选)》
4.《约法三章》

【考点研究】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是”来表示判断;而在文言文中,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类 型 典 例
固定标志 “……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
“……者也”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判断词标志 “为”“是”表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乃”“则”“皆”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②所守或匪亲               (《蜀道难》)
无标志(意念判断) ①臣本布衣                  (《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滕王阁序》)

二、被动句——看清标志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常有以下特点:
类 型 典 例
固定标志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
(或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字句:“为表被动“为……所”” “为所”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②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被”字句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三、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前置的宾语到动词(或介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类 型 典 例

有标志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句中常有“何”“安”“奚”等疑问词。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④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句中常用“未”“莫”等否定词。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以“之”“是”为标志,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无标志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 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
类 型 典 例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宾语 句子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宾短语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以”省略 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使”“令”类动词后省略兼语 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定语后置句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 型 典 例
中心语+后置定语+者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心语+之+后置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 
——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介)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而在文言文中,状语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后。这种语法现象的句子称为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 型 典 例
有标志后置 用“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用“以”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用“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无标志后置 狗吠深巷中(《归园田居•其一》)

七、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而古汉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子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
[通法点拨]
句子形式 典例 判定技法 翻译技法
谓语+
主语 ①渺渺兮(谓语)+予怀(主语)。(《赤壁赋》)
②甚矣(谓语),+汝之不惠(主语)!(《愚公移山》) 先找出句子主干,后据此划分句子成分,明确句子的主语和谓语。 依照主语
+谓语的
语序翻译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所……的是什么?
如……何? 对(把)……怎么办?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为? 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如之何……? 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
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庸……乎?安……
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不亦……乎? 不也是……吗?
……非……欤? ……不是……吗?
顾……哉? 难道……吗?
岂独……
耶(乎、哉)? 难道……吗?
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其 为什么那么……啊,怎么这样……啊,多么……啊,怎么那么……啊
直……耳 只不过……罢了
惟……耳 只是……罢了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耶?
得无……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
其……欤? 岂不是……么?
……庶几
……与(欤)? ……或许……吧?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其……邪(耶),
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孰与……,
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
6.表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无以……,
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无所……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比及 等到……的时候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诚……则…… 如果……那么(就)……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8.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何乃 怎么这样
既……又…… 又……又……
且夫 再说,而且
是故 所以,因此
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
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以故,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
以……为……
以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认为
……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 到了,一直到;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考题对接】
一、《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节选)》
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曾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让乃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密部分严整,凡号令士卒,虽盛夏,曾如背负霜雪。躬服俭素,所得金宝悉颁赐麾下,由是人为之用。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李密说翟让曰:“今东都空虚,若将军能用仆计,天下可指麾而定也。“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备,且驰表告江都。密谓让曰:“事势如此,不可不发。今百姓饥懂,洛口仓多积栗,去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庚寅,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
朝散大夫时德散以尉氏应密,前宿城令祖君彦自昌平往归之。君彦,博学强记,文辞赡敏,著名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尝荐之于高祖,高祖曰:“是歌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不须此辈。”密素闻其名,得之,大喜,引为上客,军中书檄,悉以委之。丁未,密使其幕府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祖君彦之辞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B.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C.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D.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负,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文中指年老与年轻的人背负兴洛仓的粮食。
B.海内,即国境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C.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的合称,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文中指发布文告。
D.炀帝,指隋朝的皇帝杨广,“炀”是他的谥号,即去礼远众,逆天虐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雍州逃出来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逐渐获得这些首领的信任与尊重,被认为有志气。
B.因为翟让实力强大,李密拜见翟让,给他出谋划策,武力征服其他小股盗匪,让他们归顺翟让,趁机劝说翟让起兵消灭暴君。
C.李密听从翟让的命令建立自己的营署,统帅自己的部众,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李密将珠宝全赏赐给部下,人们乐于为他效命。
D.李密劝说翟让攻打洛口仓,他们率领精兵从阳城北出发,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击,攻破兴洛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备,且驰表告江都。
                                                             
                                                             
(2)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
                                                             
                                                             
一、《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节选)》【答案】
1.D【解析】“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是对称结构,故应在“民”前断开,从而排除AB。
“诛灭”的宾语是“暴虐”,此处形容词作名词,暴虐的国君,即在“暴虐”之后断开,从而排除C项。
整句的译文:现在,上有昏庸的君主,下有怨愤的百姓,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皇帝)抛弃东都不顾。凭借您的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横扫长安、洛阳二京,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
2.C【解析】C.“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的说法错误,应该将“嘉奖”改为“声讨”。
3.B【解析】B.“武力征服其他小股盗匪”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往说诸小盗,曾下之”,即游说、说服,而不是“武力征服”。
4.(1)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隋炀帝。
(2)将军要是亲率大军,轻装前进突然袭击,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
【解析】第一句采分点:“乃”,于是;“党”,党羽;“觇”,侦探;“为”,动词,干,做。“驰表”,骑着马送表奏。
第二句的采分点:“轻行”,轻装前行;“豫备”即“预备”,预先准备;“拾遗”,捡拾遗留的东西。
【译文】
李密从雍州逃出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开始他们都不信任他。时间久了,逐渐觉得他的话很对,相互告诉说:“这个人是朝廷公卿的子孙,才有这样的志气。现在人人都说‘杨氏将要灭亡,李氏即将兴起’。听说能称为王的人命大不会死,这个人能再三得以解脱逃命,难道不就是要为王的人吗?”从此逐渐对李密尊敬起来。李密观察各首领,只有翟让的实力最强大,于是靠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匪,(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翟让很高兴,逐渐亲近李密,和他谋划军事。李密便劝翟让说:“现在,上有昏庸的君主,下有怨愤的百姓,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皇帝)抛弃东都不顾。凭借您的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横扫长安、洛阳二京,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
翟让于是命李密建立自己的营署,单独统率自己的部众,号称“蒲山公营”。李密管理部众纪律严明,凡是号令士卒,虽然是在盛夏,士卒们似背上负有霜雪般的寒意。李密衣着节俭朴素,获得的金宝全都颁赐给了部下,因此人们都愿为他效力。他部下的士卒很多人被翟让的部众欺辱,但因为李密管束严格,无人敢进行报复。李密劝说翟让:“现在东都空虚,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天下可以挥手而定。”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军不能不行动了。如今百姓饥馑,洛口仓有很多积存的粮食,离东都有百余里,将军要是亲率大军,轻装前进突然袭击,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庚寅(初九),李密、翟让率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兴洛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取粮的老弱妇孺,在路上接连不断。
朝散大夫时德叡以尉氏县响应李密,前宿城令祖君彦从昌平去归附李密。祖君彦,学问渊博记忆力强,文辞丰富且思路敏捷,在国内很有名气。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把他推荐给隋文帝,隋文帝说:“这是用歌谣杀了斛律明月那个人的儿子吗?我不要这样的人!”李密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声,得到他后,十分高兴,将他视为上宾,军中的案卷文书、檄文等,全都委托他办理。丁未(二十七日),李密让他的幕府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并说:“即使把南山的竹子都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恶;放开东海的波涛,也洗刷不尽他的罪恶。”这是祖君彦的手笔。

二、《礼贤下士》
礼贤下士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生摄敝衣冠      摄:整理
B.公子执辔愈恭      愈:越,更加
C.微察公子          微:暗中伺察
D.乃谢客就车        谢:感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B.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C.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D.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4.侯生为什么在集市上故意长久站立与他的朋友谈话?
                                                              
                                                             
二、《礼贤下士》【答案】
1.D 【解析】 “谢”在这里是“辞别”“告辞”的意思。 
2.B 【解析】“下士”是“谦恭地对待贤士”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曰”在这里是“名叫”的意思,与宾语“侯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大梁”是“夷门监(守门官)”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
3.(1)我有个朋友是集市上的屠夫,请委屈您随从我顺路看看他。
(2)魏公子将侯嬴引到上座,向各位宾客一一作了介绍并称赞他,宾客都很惊讶。
4.①想以此了解魏公子是否真能礼贤下士,②想通过集市上市人之口来传扬魏公子礼贤下士的名声。

《礼贤下士》
原文 译文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当初,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义,礼贤下士,门下食客有三千多人。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中贫穷,担任魏国大梁城东门的守门小官。有一次,公子设酒宴招待宾客,来宾已坐定,魏公子却吩咐随从备齐车马,将左边的主位空出,亲自去接侯嬴。侯嬴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直接上了车,坐在车子的尊位上,毫不推辞谦让。公子手握缰绳亲自驾车,十分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是集市上的屠夫,请委屈您随从我顺路看看他。”公子驾车来到集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眼睛却斜着看魏公子,故意和他的朋友站在那里长谈,同时还悄悄地观察着魏公子。而魏公子的态度愈发和蔼。于是他告辞朋友来到公子家。魏公子将侯嬴引到上座,向各位宾客一一作了介绍并称赞他,宾客都很惊讶。
解读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武王伐纣夺得商朝天下以后,一病不起。执掌周朝权柄的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周朝人才济济,为周公平定内忧外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周朝兴盛八百年奠定了基础。

三、《白茅堂集•李时珍(节选)》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造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勣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着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B.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C.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D.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子,同“嫡子”,正妻所生儿子,一般为家族中继承家业的第一顺位。
B.遗表,古代常指官员临终前所撰写的章表,官员死后,由他人替为上奏。
C.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此处指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D.礼部,六部之一,通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珍勤勉好学,终有所成。他曾经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体贴入微。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进献汤药,委婉规劝其父子和气,最后富顺王有所醒悟。
C.李时珍治学严谨,大胆勘误。他发现前人著书中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且有重复混淆等弊病,于是加以订正,力求完备。
D.李时珍著述详备,精琢细磨。他钻研中草药古书正统典籍,摒弃野史笔记,在著述中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5.结合文本说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能“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怀古诗适应性专练』  下一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