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统观念认为科普是传播科学知识,但是随着科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众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科普要从单纯传播知识跃升到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层面上。也就是说,科普不仅
试题预览
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观念认为科普是传播科学知识,但是随着科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众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科普要从单纯传播知识跃升到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层面上。也就是说,科普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方法、态度、理性等。青少年科普也是一样,应该走出单纯普及和传播知识的老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知识不重要,因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隐藏于科学知识背后,我们需要透过知识的表面来看待科学的本质。
应该承认的是,我们曾经一度强调孤立的事实,而不是一个系统的发现过程,也没有传播“科学是一个需要不断验证、再验证的过程”,从而导致科普的受众处于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中,知识成为从科学体系中剥离出来的一些碎片,而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死记硬背,进而让青少年丧失对科学的热情。当然,我们也应该警惕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即把视野单纯地聚焦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更上位的层面,而忽视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单纯地强调科学方法,实际上是抽去了具体的科学内容,结果可能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科学普及。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要把科学知识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其他“更隐性”的东西结合起来。
美国学者德雷斯勒在1907年就指出:“只要还缺少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习惯,教育就不能停止。”应该说,他提出了教育的一个目标,即让人们养成用科学方法思考周围世界的习惯,并且培养和秉持科学精神,而对于什么是科学精神,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阐释,但大体上应该包括的维度有质疑、理性、不迷信权威、了解科学发展的本质等。比如,我们曾经知道的事实是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之后,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如果从科普的角度以及科学精神的角度来说,只传播这个事实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探究冥王星为什么被降级,并且从这个视角去挖掘出更多的科学话题。所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了解现实世界之门,继而去发现一种建立在事实和真理基础之上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清晰和全面的哲学观点”。
科普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力,并且为科技创新奠定治理和人才基础。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科普和科学教育则是为了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和探究性学习的思维,理性地看待科学。
(摘编自陈征《以科普点燃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材料二:
培养创新人才,要将科学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整个周期,孩提时代是最好的起点。不过,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针对科普需求和科普方式产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更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前不久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科学教育中,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地位永远不能忽视。许多科学家回忆起童年时光,经常提到的是父母在科学书籍阅读方面的引导,滋养了他们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小时候在家里摆弄音箱、遥控飞机,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从而为后来从事科研工作埋下伏笔。学校也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光有好奇心还不够,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把乍现的创意、灵光留存下来,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
从社会的角度,一场生动的科技创新比赛、一次充满趣味的科学创作活动,都有可能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作用。青少年只有亲手做了、亲自写了,才能更有参与感,科学知识才更有“黏性”。博物馆、科技馆作为天然的科学传播阵地,要想方设法地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参观体验;科幻科普作品也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帮助青少年增强知识储备,激发好奇心。
面向未来,应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有效体系,让青少年在科学的花园中尽享科学之美,体会创新之乐,呵护珍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成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摘编自刘诗瑶《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庸置疑,科学知识是重要的,但我们也要让青少年看到那些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从而迈出青少年科普的新步伐。
B.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要科普这一知识,需要引导人们思考其降级的原因,并且进一步挖掘和其相关的更多的科学话题。
C.我国已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采取切实行动,培养一大批青少年科学家,夯实科技人才的基础。
D.家庭在孩子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引导孩子阅读科学书籍,锻炼其动手动脑能力等,都对孩子科学素质的提升有帮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容易走向两个极端,科普的受众因此失去对科学的热情,科普变成似是而非的科学普及。
B.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和科学教育,是为了让他们具备系统性和探究性学习等思维品质,从而理性地看待科学。
C.好奇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光有好奇心,没有老师的引导鼓励,孩子也很难在将来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
D.举办创新比赛,进行科学创作,能让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享受科学的美好,体会创新的快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所述的当代科普理念的一项是(    )
A.某社区面向青少年推出净水过滤体验课,让学生动手利用过滤石过滤污水,了解每过滤一次后污水发生的变化。
B.一位老专家在给孩子们演示放电现象后,顺势引导孩子们说:“想知道为什么这么有趣吗?等你们长大就知道了。”
C.十堰市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研学活动,市四中50多位中学生走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D.沂水萤火虫水洞旅游区依据深厚的科普人文底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使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探秘萤光破茧成蝶”科普研学体系。
4.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
5.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德雷斯勒“只要还缺少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习惯,教育就不能停止”这句话对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烟火翁丁  黛安
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我们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
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一挂,好看。
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
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是几个月。
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照得亮汪汪的了。
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摞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面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述翁丁人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生火做饭、耕织养殖、家居环境等,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处处体现了翁丁的烟火气。
B.翁丁原始部落到处堆放用作烧火的木头,烧火只用木头,自然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但也体现了翁丁人大气的民族特征。
C.翁丁女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她们织出的布供家庭日常使用,同时具有审美价值。
D.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这影响了翁丁人居住建筑的特点;而翁丁人在火塘生火并保持长年不熄,也与此有一定关联。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活状态。
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的热情。
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贞观初,迁著作郎。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灵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傅绊、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选自《旧唐书·姚思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B.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C.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D.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印章等。
B.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C.太宗:我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多为“高祖”。
D.男:我国周代爵位大致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男”属于爵位中最低的一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思廉讲求孝道。他先后遭遇父亲与继母去世,父亲去世后退职奔丧,继母去世后还在其坟墓旁造房子服丧,身体因而更加羸弱瘦削。
B.姚思廉十分忠勇。义军攻占代王杨侑的殿堂,作为其侍读的姚思廉不但没有逃离,反而斥责唐军的无礼行为,大家都十分敬服他的话。
C.姚思廉学识渊博。他年少时跟随其父学习汉史,能继承家业,勤学寡欲,从来没有谈到家里的财产;后来续成父书,完成其父的遗愿。
D.姚思廉深受信任。太宗当政时期,让姚思廉上奏国家政策上的过失及官员的隐私;对他的劝谏不但不治罪,反而是耐心地加以解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2)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
14.太宗对姚思廉的奖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归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开禧①纪事二首  刘宰
其一
“泥滑滑”,“仆姑姑”②,唤晴唤雨无时无。
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芦”。
年来米贵无酒沽!
其二
“婆饼焦”、“车载板”,
饼焦有味婆可食,有板盈车死不晚。
君③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狐狸嘬骨乌啄眼!
[注]①开禧:南宋宁宗以开禧为年号的三年(1205~1207)中,当权者苟安偷生,肆意搜刮,江南一带连年旱涝。②泥滑滑,仆姑姑:都是鸟名,根据鸟的叫声来给它们命名。下文“提壶芦”、“婆饼焦”以及“车载板”同此。③君,指鸟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禧纪事》是禽言诗,其基础是联想,由鸟儿的名字引申生发,抒写感情。
B.诗歌由“泥滑滑”“仆姑姑”联想到雨和晴,自然地同现实的涝和旱联系起来。
C.生而有饼可以充饥,死而有板可以入葬,这样的人在当时算是很幸运的了。
D.诗人用较为客观的表现方法、形象贴切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
16.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湘江北去,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汉字诞生后一直(    )而传承使用至今,把数千年的历史生命浸入中华文明的血肉骨髓。但是,汉字究竟起源于什么,历来(    ),不过,原始的图画与记号无疑为汉字的萌芽与诞生提供了胚胎和模型。尽管早期原始图画与记号的具体意义尚不明确,但线条多寡不一的相近形象,就已预示着未来脱胎于之的汉字必将有繁有简。所以说,   ①   ,在汉字起源之初就已如此。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被受到一定冲击。一方面,电子智能输入给传统书写带来挑战。电子产品、无纸化办公、网络虚拟社交等新事物让人们书写汉字的频率越来越低,提笔忘字、写错字别字的现象   ②   。另一方面,刻意追求标新立异使汉字的应用出现不规范现象。电子产品的使用(    ),但对当下的语言文字工作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我们相信,繁体字一直是泱泱文明古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可能也绝不会消失。繁体字和简体字必将(    ),世代相传。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绵延不绝 众说纷纭 势不可挡 休戚与共
B.绵延不绝 众口一词 势如破竹 风雨同舟
C.纷至沓来 众说纷纭 势如破竹 休戚与共
D.纷至沓来 众口一词 势不可挡 风雨同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中,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受到一定冲击。
B.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被受到一定冲击。
C.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中,民众的汉字应用有所下降,规范书写自然也受到一定冲击。
D.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众的汉字应用能力有所下降,规范书写也受到一定冲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的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在上篇,我从空间格局中说到了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在这里我是想从时间格局中说明同一结果。
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没有文化的动物,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的生活需要而决定的。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而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切文化中既需要“词”,同时也需要“文字”
B.一切文化中既需要“文字”,同时也需要“词”
C.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
D.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文字”,可是不一定有“词”
2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要求表达简洁准确,不超过25个字。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写作时能够做到一气呵成的,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精彩”。阅读同样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并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才能有习得新知、解开困惑的“精彩”。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
曲解文意,原文是“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并非“青少年科学家”。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科普的受众因此失去对科学的热情”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中两个极端的结果是分开表述的;另外,“科普变成似是而非的科学普及”表述绝对化,原文为“结果可能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科学普及”。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老专家只是向孩子们展示了科学的表象,而没有引导孩子们顺着这个表象去探索其背后的科学。
4.①材料二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1分)
②先总说青少年时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提出观点;(1分)然后立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分开论述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1分)最后总结全文,呼吁要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有效体系。(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有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四种。答案先明确材料二的结构为“总分总”式结构,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5.①这句话明确了对青少年科普的目标,即要让他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秉持质疑、理性等科学精神。
②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最终提高其科学素养。
③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还比较低,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任重道远,更需要采取创新的思路方法,力求实效性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本题体现了因文设题的考查特点,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求结合自身理解加以判断和推理,有一定的灵活度。根据题干要求,本题应从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其在全文中的体现、其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启示等三个方面来作答。
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理解有误,原文为“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
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错误,原文第一处以“油画”设喻,是为了表现翁丁的日常生活在岁月积淀下呈现出的厚重感;第二处主要是为了突出翁丁“黑”的主色调。
8.①使用拟人手法,将“大木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经历过较长时间生长因而耐烧的特点;
②从而间接表现出翁丁人经历风雨沧桑,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生存状态。(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首先找出使用了何种手法,其次对该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阐释该种手法如何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了。
9.①“黑”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在长年累月的火塘烟火熏燎下变成的黑色,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在经历岁月沧桑后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朴实厚重的民族特性;
②“亮”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所反射出来的亮光,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生活中的安逸、甜蜜、诗意、热情和温暖;
③“黑”是翁丁日常生活永不变更的底色,“亮”是翁丁人的生活追求,两者对比强烈,而又完美融合,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平顶山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