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而”用法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而”用法专练(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考文言文虚词“而”的真题再现猫说[明]薛碹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试题预览
中考文言文虚词“而”的真题再现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
①铦(xiān) :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 :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 :责备,斥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8.共同、一起
适逢、恰好
舍弃(抛开)
9.C
10.A
11.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1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有些人看似有优点, 其实一无是处!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2019•烟台卷】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2)皆反,其故何也
7.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 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9. 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
10. 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6. (1)品行
(2)原因    7. B    
8. 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9. (1). 生于忧患,    (2). 死于安乐    
10. 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文言文阅读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喜讥议                   并:都
B. 忧人之忧                         忧:忧愁
C. 数郡毕至                         毕:全、都
D. 郡将下车辄切齿                   辄:就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A.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
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14. 下列句子,与“此吾所大恶也。”句式相同 一项是(  )
A. 天子为动                          《周亚夫军细柳》
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D. 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15.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援写信的起因是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
B. 龙伯高为人厚道谨慎,恭谦俭省,廉洁公正,对人不妄加褒贬,而杜季良为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马援希望侄子们向他们学习。
C. 马援对龙伯高和杜季良两位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
D.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
②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12题详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B. 忧人之忧(把……当作忧愁)
【13题详解】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中的“而”,表并列关系。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修饰关系;D项的“而”表并列关系。故选D。
【14题详解】
“此吾所大恶也。”是判断句式,A项是被动句式; B是省略句式;C是判断句式;D是状语后置句式。故选C。
【15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可得出:作者希望子侄们向龙伯高学习。
【16题详解】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汝曹”,你们;“甚”,非常;“效”,效仿,学习。。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 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会:适逢
B.众皆怪之               怪:觉得……奇怪
C.皆匿笑强进             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饼缘           缘:边缘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对》)
10.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B.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D.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 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3分)
(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分)
【参考译文】子犹说,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节俭是人之本性。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而节俭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所以说是“本性”。然而这样节俭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说,吝啬就不可以了。节俭但偏于吝啬,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
郑余庆清廉俭朴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请一些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官员吃饭,大家都很吃惊。朝廷的官员们因为老丞相威望高的缘故,都在早晨就上他家去了。等到太阳 很高了,郑余庆才出来,说了很长时间闲话,大家饿了。郑余庆对仆人说:“吩咐厨师,把吃的东西蒸得烂一些,要除去毛,不要把颈项折断。”大家相互交换眼色,以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的菜。一会儿,摆上桌子,放上餐具,酱和醋也都很新鲜很香。好一会儿才等到吃饭,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和一枚蒸葫芦。宰相吃得很香,大家也暗笑勉强吃了下去。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修辞与仿写续写练习(2)』  下一个『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