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题汇编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题汇编(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汇编1.《伶官传序》中,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2.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3.《伶
试题预览
《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汇编
1.《伶官传序》中,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2.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3.《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的观点,醒人耳目。
4.《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5.《伶官传序》中,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6.《伶官传序》中,作者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7.《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8.《伶官传序》中,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败直接联系起来。
9.《伶官传序》中,文章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10.《伶官传序》中,叙述“世人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的句子是:“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11.《伶官传序》中,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是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
12.《伶官传序》中,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以及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13.《伶官传序》中,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失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
14.《伶官传序》中,借这“至于誓天断发,这下沾襟,何其衰也!”句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15.《伶官传序》一文最有力地证明“盛衰之理”这一立论的历史事实依据的句子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6.《伶官传序》中,写庄宗李存勖替父报仇后社会状况的句子是:“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17.《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写反抗暴秦之势;《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写晋因伶人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态。
18.《伶官传序》中,写庄宗及群臣因伶人作乱仓皇逃跑场面的句子是:“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19.《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0.《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2.《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通过对比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逸享乐。
23.新时代中国青年,学习和创业都有了更好的条件、更高的起点,但也要牢记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奋斗精神。
2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两句进行对比,总结了后唐庄宗先兴后亡的原因,并借此对执政者提出告诚。
25.伶官传序给你印象最深,并且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一句名言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6.欧阳修在史论《伶官传序》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今天读来,依然在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
27.孟子强调了以苦难来磨练意志的重要性,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对比的手法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的名句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8.《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总结了国家的盛衰皆出自人事的道理。
29.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30.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分析庄宗兴国灭国、得失天下的原因时,总结出了一个共同的自然定律,那就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也罢,国家也罢,都不能贪于安逸,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警告。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来警醒自己。
33.忧政勤民可以富国强兵,安逸享乐自会招灾亡身,对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告诫统治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后唐的兴亡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35.《伶官传序》中可以视为格言警句的语句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36.《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7.《伶官传序》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8.《伶官传序》中,作者分别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可贪图安逸享乐以及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39.《伶官传序》中,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40.《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41.《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42.《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43.《伶官传序》中,由“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44.《伶官传序》中,“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两句写出了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天下无人能抗衡的气势。
45.《伶官传序》中,晋王告诉庄宗,契丹和自己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但后来背叛晋的契丹却归顺了梁 ,文中体现这一意思的句子是:“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46.《伶官传序》中,晋王驾崩前概述了自己未能灭掉三个仇敌“梁、燕、契丹”的心里的句子是:“此三者,吾遗恨也”。
47.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8.《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 
 49.《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50.《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说,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也正是我们常说的“玩物丧志”。
52.《伶官传序》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一句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3. 《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
54.《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中的小事,不可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5.新冠肺炎发生后,人们才发现,其实很多疾病都是源于自己平时不在意的一些习惯和不良嗜好,正如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6.《伶官传序》里,作者借庄宗说理。庄宗盛时,所向披靡;庄宗败时,被几十个伶人反叛。但作者又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指出亡国的根源在于人事,绝不只是伶人的原因。
57.如果你的好朋友陷于游戏之中不可自拔,你会用《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两句来劝告他。
58.欧阳修在《伶官传序》结尾指出后唐庄宗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的原因的一个名句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9.《伶官传序》中,阐述不注重小节、贪图享乐的后果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0.《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1.《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2.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以借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话。
 6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助后唐庄宗沉溺于怜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诚人们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4.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通过唐庄宗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得到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示。 
65.玩物丧志会丧失理智,而防微杜渐才能避祸趋吉,对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沉痛警示我们“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6.《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是: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67.《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战场时,请箭的方式是“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68.《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69.《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70.《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来说明得失天下皆因人事。
7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7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认识所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下一个『《五代史伶官传序》精选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