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基础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基础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0苏武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
试题预览
10 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D.信义安所见乎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舆归营 B.天雨雪,武卧啮雪
C.羝乳,乃得归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5.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子卿尚复谁为乎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7.下面对《苏武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愿意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史汉”一样。司马迁的《史记》,已有诸多褒赞,像大家熟悉的鲁迅先生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黄庭坚甚至公开宣称,如果接连三天不看《汉书》,便觉得俗气逼人,________。
明朝时,《汉书》受到的追捧更是史无前例,连文化水平并不算高的朱元璋也对其________有加。有一回,明军俘虏了元朝官员郭云,朱元璋见他相貌魁伟,便释放了他,还送给他《汉书》做见面礼。受朱元璋的影响,明朝建文帝、神宗等几位皇帝,对《汉书》也是________。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的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
文人的著作,能够洛阳纸贵,在图书市场上________,当然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备受推崇,甚至被后人用来当作下酒的佳肴,更不失为一种至上的幸福。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诘,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它并不认同
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
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
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宋之际,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大为推崇。
B.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读书人大为推崇。
C.唐宋之际,对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被读书人大为推崇。
D.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目可憎     垂爱     手不释卷     风行
B.面目狰狞     钟爱     爱不释手     风靡
C.面目可憎     钟爱     爱不释手     风行
D.面目狰狞     垂爱     手不释卷     风靡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注】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一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其守法见惮如此。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删改)
【注】啬夫,文中指征收赋税的小吏。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B.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C.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D.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状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即敦厚、质朴、逊让、节俭。
C.市籍,指秦汉时对市内商人专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缴纳赋税。
D.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武富有才识。他曾因博识通达、才能卓越被汉宣帝召见于宣室;他又拜博士为师,研习《周易》。
B.何武公正无私。何武的弟弟何显家经常不交纳赋税,被征税人求商侮辱,何显想报复求商;何武说服弟弟按章纳税,并招纳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爱厚道。他常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喜欢举荐士人,世人因此称赞他。
D.何武坚持原则。他检举有罪官员,考察任命官员严谨讲规则;他为官声名显赫,政绩显著,受到百姓感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
②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5).大儒者戴圣为何十分佩服何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论:判罪。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项,介词,通过/介词,趁。C项,均为副词,才。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错误。虞常愿意伏弩射卫律是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
8.答案:(1).C;(2).D;(3).C
解析:(1).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解答此题需要紧扣上下文,下文交代了欧阳修等人对《汉书》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读书人甚至帝王对《汉书》是认同的,且后文并未将《汉书》与《史记》进行比较,也未讨论后世读书人对两者的认同度,所以排除A、B两项。括号前面的句子的主语是“司马迁的《史记》”,所以括号内的句子以“班固的《汉书》”为主语更合适。故选C。
(2).画线句主要存在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深入与开展”改为“开展与深入”;二是成分残缺,可将“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改为“简洁、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或“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等。A项,偷换主语。B项,语序不当,应为“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C项,成分残缺,可删去“对”。
(3).面目可憎:形容人的面貌或事物的样子令人厌恶。面目狰狞:形容面目凶狠可怕。句中形容人三天不看《汉书》就会很俗气,所以用“面目可憎”更恰当。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文中强调的是朱元璋特别喜爱看《汉书》,应用“钟爱”。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句中形容明朝的几位皇帝十分喜爱《汉书》,用“爱不释手”更恰当。风行:普遍流行;盛行。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语境说的是文人的著作在图书市场很流行,因此两词皆可。
9.答案:(1).B;(2).A;(3).D
(4).①当时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备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和老朋友杨覆众等人。
②然而他憎恶朋党,一定向儒者询问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询问考察儒者,用来相互参考检验。
(5).①戴圣在朝廷上诋毁何武,何武始终未宣扬他的恶行。②戴圣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戴圣的儿子被抓后,戴圣以为儿子必死,何武却公平裁决,令戴圣的儿子免于死罪。
【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汉宣帝沿袭武帝旧例,寻求博识通达才能卓越的士人,在宣室召见何武等人。何武拜见博士学习,研习《周易》。凭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官。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升任鄠县县令。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县的人很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交纳赋税,县里多次负担他的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凭借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徭役不在众人之前,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招纳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过了很久,太仆王音以贤良方正推举何武,(皇帝)召他对策,授予他谏大夫之职,升他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中号称小戴的那个人,实行惩处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为他是大儒,宽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何武派从事查访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辞了官。后来(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诽谤何武。何武听说了这件事,自始至终未宣扬他的恶行。后来,戴圣的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被官吏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决这件事,戴圣的儿子最后未被判死罪。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何武做刺史,(如果)食禄二千石的官吏有罪,随时检举上报,其余贤能与不贤能的官吏都一视同仁,因此郡国各自重视他们的郡守和国相,州中太平。巡行部属一定要先到学宫接见诸生,考查他们的诵读和论辩,询问他们政事的得失,然后进入传舍,拿出记录询问耕种田地的数量,五谷的好坏,之后才会见郡守,把这作为惯常的次序。当初,何武做郡中官吏的时候,侍奉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为他与自己同姓,所以厚待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做庐江长史。当时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备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和老朋友杨覆众等人,酒喝得正畅快,让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面,说:“这孩子是扬州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拜见过何武。”何显等人很羞愧,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如同古代的方伯,是皇上所委任,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推荐善人罢黜恶人。官吏治理政务的成绩有卓越之处,百姓有隐居的,才应当召见,不能有什么私下的询问。”何显、杨覆众勉强他,不得已召见,赐给一杯酒。何武就是这样遵守法令害怕失职。何武为人仁爱厚道,喜欢举荐士人,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世人因此敬重何武。然而他憎恶朋党,一定向儒者询问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询问考察儒者,用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制定科目条例来防止私相嘱托。他做官也没什么显赫的名声,离任后常被人怀念。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配套练习』  下一个『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课时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