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如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
试题预览
江苏省如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中外不少公园管理者为了“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之下,使现代公园治理呈现出令人唏嘘的状态。 
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从失去大山综合资源构造体系保护下的狼不再具有生猛威力而徒剩哀号的经历中获得深切的启示,写下随笔《像山一样思考》。他以优美的文笔、深邃的人文关怀描写了人类的种种短视行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导致内在生存危机。文章使用“共情”“感同身受”等手法说明了人与自然间的亲近关系;我们要像山一样去聆听万物的声音和诉求,人类不是主宰自然的主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伤害自然生态就会使回荡在山谷中的狼的哀号更加凄厉悲惨,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灵无处妥善安置。 
利奥波德基于深切的理性思维,清晰地看到世界本身是一个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有机体,确立了生态文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对应理念。在《沙乡年鉴》中,他指出:“任何个体都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本能为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而竞争,但个体的伦理观同时促使其与其他个体沟通合作。……大地伦理就是一个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或者共同土地在内的大社区系统。”在他看来,“大地”是能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稳定和美丽的生物群落。人类是大地万物中一个元素,与大地万物紧密相连,人类不能与大地相分离的,大地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类。 
大地伦理的目标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大地”,不仅仅关涉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关怀”问题。“要从伦理上、审美上正确以及经济上便利的角度审视每一个问题。”最终要建立一种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 
据此,现代公园治理就应该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这正如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所说的:“环境包含参与者在内,参与者是与环境相融合的一部分,并且环境由于积极的人的出现而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人在环境中的出现,把问题的讨论仅仅局限于规划、设计和建造是不够的。因为整个感知和意义的领域将会被忽略,包括审美体验这样关键性的领域。”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日益增长是好事,但必须看到,很多所谓的关注是站在“人”这个以自我为主体、为主宰的功利目的之上的,忽略了环境层面的审美,即缺失了环境伦理意识与环境道德,对于其所具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内涵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尊重。 
现代公园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诗意的生态环境”的美好向往与现代公园发展“生态内涵”和“人文关照”的缺位之间的矛盾。利奥波德的《像山一样思考》,拓展了现代公园的治理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为现代公园治理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方案。现代公园作为人的生态环境系统之一,与自然环境之间时刻发生着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的途径表现在各生态元素的协同性与共生性。对于现代公园治理者、自然资源保护者和生态学家而言,“像山一样思考”应该成为现代公园治理的根本出发点,乃至终极目标。 
(摘编自李玲《“像山一样思考”的生态文明关注》2021年) 
材料二: 
塞罕坝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上北京直线距离仅200公里。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唯一的“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同时也是清代皇家“木兰秋狩”的举办地。 
但是,从公园生态资源看,塞罕坝森林公园虽然森林景观十分优美,但是与沙漠仅有一河之隔,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十几毫米,生态系统脆弱;而且因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物种相对单一,森林、森林-草原景观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从公园旅游资源看,由于淡旺季突出,造成一年的经济收入集中在几个月,因而不能激发开发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服务设施的改造,造成整体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具体表现为: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礼仪、仪表等方面需要培训提高;购物环境需要改善,诚信公平意识需要提高;服务的基础设施差,舒适度不够;整体环境卫生需进一步整洁美化。同时,塞罕坝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但是,到目前为止,塞罕坝还没有冬季旅游项目,丰富的雪资源没有开发利用。从交通设施看,目前从北京驾车到塞罕坝至少需要6小时车程,坐火车也需要一天。 
为了更好建设和发展塞罕坝森林公园,公园应该考虑到塞罕坝地区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天然重合性,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更多的以观光为主的景观,以便促进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让游客享受更好的服务,需要将塞罕坝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可以将宾馆改造成具备大型宾馆、特色民宿等不同特色的住宿形式,对服务人员加强培训上岗,让景区内的一些设施具有统一风格,改善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我们还可以依据塞罕坝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塞罕坝地区的秋冬旅游。秋季以开发塞罕坝的秋景为主,可以吸引摄影爱好者;冬季以开发观雪、滑雪项目为主,以此延长塞罕坝的旅游季节。 
(摘编自敖楠程涛《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2018年)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外不少现代公园出现治理不善的原因之一是,公园管理者为了谋取利益,将公园治理商业化,背弃了公园设立的根本宗旨。 
B.利奥波德的作品《像山一样思考》提供了解决现代公园发展主要矛盾的新思路,有利于满足人们对诗意生态环境的向往。 
C.塞罕坝森林公园森林茂盛,景观十分优美,地理位置特殊,它既是北京市民便捷的休闲游乐场所,也是北京市的重要环境屏障。 
D.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延长旅游季节,提升游客舒适感,这些建议有助于塞罕坝森林公园提升客流量,促进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笔《像山一样思考》,是利奥波德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警示人类:须怀有生态忧患。 
B.大地伦理要求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须从伦理、审美、经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伦理维度为首要维度。 
C不少对生活环境表达关注的人仍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生态内涵 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尊重。
D.塞罕坝森林公园虽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尽如人意,这与物种相对单一、旅游项目开发不充分、存在宰客现象有关。 
3.下列对材料一的论证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美国环境美学家柏特林的话,旨在证明现代公园应当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B.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有力地证明观点,如举出“很多所谓关注”事例的举例论证法以及引用利奥波德话语的引证法。 
C.文章两次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向题—解决向题”的结构形式,含义表面上相似,实则形成递进关系,深化了作者的观点。
 D.文章的语言既准确严谨、逻辑性强,又不乏形象之处,毫不晦涩,有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 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中的对策的优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与艺术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B.“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C.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6.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7.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B.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C.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D.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魏晋以后(一说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B.伏法:同“服法”,既可以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也可以指“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
C.都辇:京城或国都。“辇”,王者所乘,故京邑之地,通曰辇焉。国都在辇毂下,故曰都辇。
D.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秦代即有此官职,如沛县功曹,姓萧名何,与邦同乡,熟谙法律。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渊为官时在朝廷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请求太祖免除了叛贼余党非首犯的死罪,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太祖十分赏识,提拔国渊为魏郡太守。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4分)

(2)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4分)

12. 第②段两次提到的《二京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概括作答。(3分)
(二)诗歌鉴赏I(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写出了西晋灭吴时的进攻路线,双方攻守的方式,以及战争的结局。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
B.颈联中,诗人不去具体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险要,而是突出“依旧”二字,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
C.尾联慨叹西塞山要塞既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D.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同时又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14.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篇抒情,开头两句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三、四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天水之间难以传情的苦闷。
B.下片转为写景,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
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
D.全词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2)《诗经•静女》中“            ,            ”两句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相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个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3) 陶潜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相近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            。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
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            、无所畏惧的。对看到 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针锋相对的。
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辨?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
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            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
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            。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判若两人     一气呵成     义无反顾        蝇头微利
B. 截然不同     一气呵成     当仁不让        蝇头微利
C. 截然不同     气宇轩昂     义无反顾        一己之私
D. 判若两人     气宇轩昂     当仁不让        一己之私
19. 下列与文中“无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B.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
C.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 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这个人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B. 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C. 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
D. 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题(6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滥用人脸识别说“不”。这一司法解释,对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相关案件、统一裁判标准、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高质量司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①__________。但由于信息泄露风险大、安全漏洞难消除等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生活中强化人脸信息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百姓有所呼,②__________。从今年“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宣判,到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都彰显了遏制人脸识别技术滥用趋势的司法努力。
然而,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风口上,强化用户人脸信息保护,会不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此次司法解释,③__________。一方面,在依法保护自然人人脸信息的同时,明确规定了使用人脸识别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实现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充分考量人脸识别技术的积极作用,明确不溯及既往的基本规则,以规范促应用,实现惩戒侵权和鼓励数字科技发展之间的平衡。可以说,这一司法解释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注意到,受火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