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10月月考试题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
试题预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10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
C.文章前三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最后一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 年 8 月 27 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
2017 年是中国新诗发展 100 年,“80 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 2017年 7 月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 年 8 月 29 日凤凰网,有改动)
材料三:
2017 年8 月 2 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陈陈相因,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
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
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
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上述问题要指出来,我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诗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 年 8 月 5 日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
B.“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于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C.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D.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
B.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C.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
D.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史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乡篾匠
李汀
清晨,在秦巴山区深处,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背着竹背篓,头上缠着青布巾的篾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开始走村串户找活路。
浓雾笼罩的山村响起吆喝声:编竹篓篓、竹背篓,补竹——晒席、竹——撮箕喔。——是篾匠手艺人上门了,赶紧端着饭碗迎出来,应承着:快屋里坐。篾匠放下背篓,主人同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递上纸烟,朝霞的斑斓里有了浅浅的影子。
主人指了指屋后的一片毛竹林,篾匠拿上砍刀选了一棵竹子,锯短剖成指头宽的竹片,再换篾刀劈成细篾,用篾刀刮平整。这时候,整个院子都是竹子的味道,柔软、清香。细篾刮好后,篾匠在背篓里找出他的宝贝东西——篾舌。篾舌是一条长十几厘米、宽一两厘米的扁铁条,一头平一头尖,尖的一头镂条小沟。只见篾匠左手把篾舌穿过密实的编打层,右手把进补的篾片从篾舌上面的口上插入,左手抽出篾舌,把进补的篾片乖乖地带过来。一会儿,烂了的簸箕就补好了。
“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篾匠师傅买了去,做成物件用途广。做把竹椅放门堂,夏日炎炎好乘凉。起青削黃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这曲调熟悉,像山歌一样飘在山沟沟里,篾匠师傅眼里闪烁着亮亮的光芒。
我们家熟识的篾匠唱不出山歌。他是个哑篾匠,不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里。八十年代的山村,一副蒸笼是值钱的家当了。那时家里过年蒸馍,母亲要到邻村去借蒸笼。一年冬天,父亲一咬牙:“请篾匠来扎一副。”
哑篾匠背着背篓来我家,初冬的阳光刚跃出山头,一抹阳光跟随他进了我家院子。他用手比画,和父亲交流。父亲说:“慈竹就在屋后呢。”篾匠从背篓拿岀砍刀,去竹林里选竹子。我跟在他身后,帮他扛砍好的竹子。篾匠“呀呀呀”夸我。我笑,他也嘿嘿笑。
把竹子扛回院坝,父亲已经在院坝里生起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柴火,映红整个院子。柴火旁煨着一壶老鹰茶。篾匠点上一杆叶子烟,含在嘴里,开始忙起来。从锯开始,经过剖、拉、撬、削、磨、刮等工序,一根根竹子变成蒸笼格的竹片,变成蒸笼盖的篾条,变成蒸笼的外框……
篾匠背篓里有许多家什,弯刀、锯子、撮子,还有用竹子做的各种小狗、小竹塔子、小虫子等玩意儿。弯刀是给剖开的竹子里面拉上口子用的,长长的手柄一头放在右肩上,弯刀那头用手按住使劲往胸前拉,剖开的竹片上留下一道道口子。锯子是用来锯竹子长短的,一锯子下去,细细的竹屑撒在土院坝里,引来一群蚂蚁排着长队,叼着细竹屑“嗬哟嗬哟”往洞口爬。撮子是用来撮竹节头的,剖开的竹子,把里面的节头剔除,需要这锋利的撮子一点一点撮出来。
一切准备好了,篾匠把柴火生大了,他要把准备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这时候,他有空歇歇了,蹲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喝着老鹰茶。有时,也随手用那些零碎的细竹丝,三下两下就编织好一只蚂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那时候,我觉得篾匠师傅是那么神秘,好像他啊呀不成语的言语,都有某种魔力和韵味。
烤好的竹片滚烫,篾匠要趁热拉成圆圈。他用厚布垫上,一头拉在手上,一头踩在脚下,使劲拉手上的竹片,脚顺势移动,最后把拉过的竹片两头接上,木夹子夹住,再调整几下,竹圈就圆了起来。
三床蒸笼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笼码好,盖上蒸盖,圆圆的蒸笼立在院坝里,他长长出了口气,对着远处的山峰“啊啊”吼起来,他吼的是“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吗?没有人知道,山谷回荡着“啊啊”的回声。
蒸笼扎好了,那一年过年,我家蒸的蒸馍格外香甜。篾匠走时,从背篓里拿岀一个小竹塔送给我,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还刻有四个字:好好学习。我一直珍藏着他给我的这份美好祝福,只要我坐在书桌上看到那小竹塔,那份美好和温暖迅速笼罩了我,心里不由得就燃起一种炽热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8日第20版,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篾匠来扎一副”一句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让篾匠做一副蒸笼也需要“父亲一咬牙”,由此可以看出偏远山区中家庭生活贫困的现状。
B. “嗬哟嗬哟”既是拟声词,又兼具拟人的手法,将一群蚂蚁排着长队叼着竹屑往洞口爬的情景写得生动而又形象,活灵而又活现,极具人性化。
C. “三下两下”与“编织好一只蚂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两处均可以表现出哑篾匠亲切善良的性格特点,他对待孩子温柔可亲,也受到了孩子喜欢。
D. “心里不由得就燃起一种炽热来”一句,既是我对哑篾匠送我小竹塔的美好回忆,又是我对后来发现的他让我“好好学习”这一美好祝福的感动。
8. 本文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文中两次提到篾匠所唱之歌“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其中包含着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 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课内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杜庠:明朝诗人。任知县不久被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以惊人的笔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江而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本”字则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结局。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诸葛亮无人可用,蜀汉早已空虚,不堪一击;“眼里已无吴”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C.“兵销炬影东风猛”所写内容与苏轼所写“樯橹灰飞烟灭”词句同说一事;杜诗用此句写曹军的失败,为作者抒发历史沧桑之情作铺垫。
D.“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由苏轼《前赤壁赋》化出,写作者联想到苏轼泛舟赤壁的遗事,蕴含着怅惘之情,诗境也由粗犷转为凄清。

15. 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以慨叹发出雄心壮志的诗句:        ,          ,                 ?
(2)《七律·长征》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             ,            。
(3)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借暮春景色感叹流年易逝的句子是:       ,         。
(4)李璟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得象征着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的诗句是:           ,               。
(5)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繁复的    、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禁忌,(    ),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      跟她走。
诗是用来“读”的。和“看”不同,“读”是声音的仪表,是心灵的容颜,是一种爱情式的表白。“读”,把文字变成了情书,变成了光芒,变成了激动和战栗……往往读诗者,是最热爱生活的,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是幸福感强烈而稳定的人,是血液藏着酒精火焰的人。诗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生命       的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应成为一种年轻的方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情世故 坚定不移 五体投地
B.人情冷暖 心甘情愿 虔诚膜拜
C.人情世故 心甘情愿 虔诚膜拜
D.人情冷暖 坚定不移 五体投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
B.你的灵魂与诗歌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
C.诗歌的灵魂与你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
D.诗歌的精神体质是与你的灵魂吻合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往往读诗者,是最热爱生活的人
B.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
C.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人
D.读诗者,是往往最热爱生活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       ①         ,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②        ,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            ③       ,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许多触动人心灵的事,近日孟晚舟女士归国,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作为中华儿女的命运共同体,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祖国繁荣昌盛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
“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秋风掠过,登机前,温哥华已需寒衣加身。此时,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回家的路,虽曲折起伏,却是世间最暖的归途。”
——节选自《孟晚舟归国演讲》
  个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请从下列情境中选择一个最触动你的情境,抓住细节,写一片800字记叙文,要求真情实感,事件完整,字迹工整,中心明确。

情境一:东京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拼尽全力,在电视机前观战的你倍受触动......
情境二:聆听孟晚舟女士在深圳机场的演讲,让你倍受触动......
情境三: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救国只身犯险境的烛之武让你倍受触动......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10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答案)
1.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另外“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所不同。C项,“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原文第三段“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2. D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D项“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有误,文中没有正反对比论证。
3. B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三段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可见是“内化”而不是“取代”。

4.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D项,“最大的成就”表述错误,材料二是“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下一个『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