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定时训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定时训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4届第一次定时训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1年9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试题预览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4届第一次定时训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1年9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留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感时忧国”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有的伦理情怀,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
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的人就能够爱。”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讻”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
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王夫之说,中国自《诗经》以来的诗人,“有所指斥,则皇甫、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慝,而且自显其为家父,为寺人孟子,无所规避。《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这种“无畏于天,无恤于人”的精神,作为一种伟大传统,在后来千百年的诗歌写作中,有继继绳绳的赓续和体现。在叙事文学的写作领域,司马迁则在《太史公自序》中,标举“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叙事原则,实乃一种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性”,即使今天来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现代性。
同情民众,关注民瘼,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伟大的“公共性”品质。以士君子为主体的优秀的中国文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中国文学中的“公共性”,也就体现为对“民生”“社稷”等“公共事象”的关注,体现为对同情底层大众的“哀”和“忧”的情感表达。在《离骚》里,屈原吟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抒发了他对艰难时世的不幸民众的同情;杜甫则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真挚同情和对权势的尖锐批评。对杜甫的这种仁慈而又伟大的“哀忧”精神,华人学者洪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所观察到的八世纪大唐帝国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的国度。”
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最终赢得世界读者的尊敬。
(摘编自李建军《“公共性”与中国文学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公共性与作为社会人的作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不能离开作家讨论文学公共性。
B.《史记》能够体现出司马迁在面对权力时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
C.相比于对权力的“愤怒”不满,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
D.《离骚》《史记》和“杜诗”中包含的“公共性”是他们的作品受到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2.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雨果关于“愤怒与温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自然地指出了中国文学的“公共性”所具备的特点。
B.文章认为理解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品质可从两方面入手,并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
C.文章指出中国文学的“公共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伦理情怀,并举出《礼记》《吕氏春秋》的例子来说明此种伦理情怀的存在。
D.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感时忧国”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并指出了其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读者阅读中国文学,最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
B.杜甫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部分来自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判断。
C.《礼记》《吕氏春秋》和“士君子”文化观,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D.真正介入公共生活、肩负责任感的写作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5.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注】,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夫人曰:“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注】台: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于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岭南,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谯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谯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谯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谯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叶  限①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钩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②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③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辗转多番,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为人弃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注:①选自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
②赪chēng,红色。
③郁栖,粪壤。
11.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B.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C.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D.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令樵险汲深  汲:打水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被:同“披”
C.所须第祈之  第:只管      D.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货:进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则故事在情节发展上有两条线索,其中,前半部分的线索是鱼,后半部分的线索是鞋。
B.鱼在故事中既是叶限的精神寄托,也体现了叶限善良、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
C.陀汗王找不到金履的主人,只好把金履扔在路旁,到各家各户搜查穿类似鞋子的人。
D.叶限的金履小巧玲珑,轻如羽毛,即使是陀汗王身边脚最小的人穿上去也还是差一寸。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己亥①岁二首
曹 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唐末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5.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6.这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曹刿论战》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2)《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青年人心怀家国、蔑视权贵的青春激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强忍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
②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巨大,但建成后场馆的使用情况往往差强人意,这就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③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殒身不恤的精神令人敬佩,激人奋进。
④高中生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⑤在充满了汗臭粪臭的工房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个筚路蓝缕的包身工。
⑥作为一个广有羽翼的犯罪集团头目,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警方抓捕归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胆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C.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否决”,此外将加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倾斜的力度。
D.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B.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绝不会忘记的,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D.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泰斗,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后辈还有好多问题要向您请教,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对根源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宝马3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这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1)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 不少于800字。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4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1. C 【解析】C项,“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错误,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比较。    
2. B 【解析】B项,“……并用大量篇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错误,文章主要是讲“公共性”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    
3. B 【解析】A项,“……最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错误,无中生有。最后一段相关信息“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受欢迎。而读者到底最看重什么原文并未具体提及。C项,“……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错误。第二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可知影响程度不一样。D项,“……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错误,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黑龙江省佳木斯学校(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