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新教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同步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8课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纸质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网络阅读地闯入人们的生活。技术改变了阅读的面貌和形态,如今,阅读已不再是仅仅打开一本书,“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已经到来。2019年4月召开的第
试题预览
  第18课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纸质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网络阅读地闯入人们的生活。技术改变了阅读的面貌和形态,如今,阅读已不再是仅仅打开一本书,“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已经到来。2019年4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截至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我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19.6%,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专家预测,5G时代的,将为全民阅读的数字化带来新。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立体造型……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①        ,“传播+阅读+沉浸式”的智能化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70年,中国人的阅读从“有没有”升到“好不好”,不仅阅读书目走在的路上,阅读场所从家庭,阅览室换到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新型阅读空间,从纸质变为电子,而且阅读与各个领域跨界,衍生出“阅读一行走”“阅读+话剧”“阅读+科技”“阅读+互联网”“阅读+公益”“阅读+摄影”“阅读+音乐”“阅读+电影”“阅读+社交”②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驾临   机遇   百花齐放 
B.铺天盖地   来临   机遇   百花齐放 
C.铺天盖地   驾临   机会   百花争妍 
D.络绎不绝   来临   机会   百花争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数字阅读“一屏万卷”已经到来。 
B.阅读已不再是仅仅打开一本书,数字阅读时代的“一屏万卷”已经到来。 
C.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已经到来。 
D.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下列各项中的诗句,没有运用间接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云想衣袋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B.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C.史家多认为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李商隐独持相反的意见,并以此为例写出讽喻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下列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引用论证) 
B.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的思想。(举例论证) 
C.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得人生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对比论证) 
D.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举例论证) 
 
【基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的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1课《逻辑的力量》预习练习』  下一个『统编版新教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运用有效的逻辑推理》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