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昌都市一高2021-2022学年2023届高二(上)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陈肖霞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77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与绿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试题预览
昌都市一高2021-2022学年2023届高二(上)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陈肖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77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与绿
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
(选自《唐诗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B.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C.诗句 “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D.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了春天。
B.诗中的“细叶”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 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材料中的网红们以鲜活的例子证明了读不读书不重要,所以对我们来说读书也不重要。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猛烈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6.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三月末日于成都 
(原载一九三六年五月一日《宇宙风》第十六期)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 第④段写薛涛林公园的春意时,不仅着重突出此公园的风景特色,还用西湖上的风光来反衬薛涛林公园的风光。
C. 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D. 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8. 你觉得成都的春天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9. 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工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B.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C.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D.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以及对必修四古文单元涉及的古文化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洗马:古代的一种官职,专门负责给太子洗刷马匹。
C.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D.触龙鳞:触犯龙的逆鳞。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魏征因此气急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5分)
②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逢故人
【唐】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注:忽忽,指倏忽,急速;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语出《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             ,      
              。  
(3)《阿房宫赋》中告诫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4)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                ,                ,固不在战矣的结论。
(5)《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                。

(四)文学常识
1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合称“大李杜”。
D.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第II卷(7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林黛玉的绝代姿容自是不用多说,作者早在一开始便对此进行了描述:“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而林黛玉的才情大多体现在作诗上。元春省亲时,她替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结果宝玉“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之中,她感花伤己,诵《葬花吟》,使恰好寻来的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她做的三首诗包揽前三,拔得头筹。她的诗多是借物抒情,忧郁感伤,也体现出她自身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与封建社会中其他循规蹈矩的人不一样,她有着一股叛逆性格,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对八股功名虚伪的诅咒。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与贾宝玉性情相投,只有贾宝玉才能称得上她的知己,使她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语言“比刀子还利害”,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无心中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俞平伯曾说:“黛玉直而薛宝钗曲,黛玉刚而薛宝钗柔,黛玉热而薛宝钗冷,黛玉尖锐而薛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薛宝钗世故……一个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个是它的肖子宠儿。”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黛玉多愁善感,清高又疏离,有些猜忌,还经常闹小脾气,这与当时的封建礼教格格不入,这可能也是她在钗黛之争中最终落败的原因之一。
18.下列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yè    jiāo       wò chuò     niè
B. yè    jiāo       wō chuò     liè
C. Yàn   jiāo       wō chuò     niè
D. Yàn   jiāo       wò chuò     liè
19.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B.恸:心脏跳动。
C.拔得头筹:文中是指取得优胜、拿到冠军的意思。
D.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20.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她做的三首诗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B.她有着一股叛逆性格,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对八股功名虚伪的诅咒。
C.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D.黛玉多愁善感,清高又疏离,有些猜忌,还经常闹小脾气。

21.阅读下面的报道,为其拟一则15字以内的标题。(4分)
本报哈尔滨1月8日电(记者戴英 实习生朱智超)昨天下午,以青春旋律为主题的卫康杯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经过4天的角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全新的开始、德国马尔堡大学的DJ孩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我们欢迎你、北华大学的欣欣向荣等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2支代表队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其中,美国、德国和乌克兰都是第一次派出队伍参赛。本届比赛中,各代表队总用雪量为1 858立方米,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雪雕群雕纪录。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近日,最大的“日本风情街”在辽宁大连开业了,这一项目再现了日本京都的街市风貌,目的是将其打造成销售日本商品的基地。关于“大连日本风情街”讨论一直没有停歇,部分网友认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花巨资打造日本风情街有伤国人民族感情,尤其是建在大连这座曾深受日本伤害的城市;部分网友则认为,打造日本风情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是地方招商引资的普通案例,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还有网友则认为“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无祖国”,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可谓无孔不入,“日本风情街”只是资本炒作地产项目的小小一例……对此,你怎么看?
注:①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死难者可能达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
② 旅顺,全名旅顺旅顺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