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天一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
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过,“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
(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内容不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在农业文明的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由人决定。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保全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哲学最重要的价值。
D.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所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当代的生态哲学。
B.生存是生命的天命,这是文章立论的前提。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思考,是建立在让生命生存这个基础上的。
C.文章用“生态哲学”这一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文中引用黑格尔的话说明了不管是以自然为中心还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哲学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和自然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
B.文章对“命运”“自然性生产”“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C.按照“否定之否定”理论,我们现在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
D.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遵循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七人普邀请钟南山、姚明担任宣传大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摘编自《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材料二:
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4610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1854210人相比,增加2756025人,增长3.84%,年平均增长率为0.38%,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5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679003人,占50.50%;女性人口为36931232人,占49.5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2,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0.8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5,更加趋向平衡。各地区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地区有1个,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的地区有6个,少于500万人的地区有7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地区合计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为59.40%。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城镇人口为44816486人,占60.07%;乡村人口为29793749人,占39.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3241158人,乡村人口减少10485133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13个百分点,10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5.74个百分点下降到3.82个百分点。
(摘编自《河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全省常住人口7461万人居全国第六》)
材料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常住人口总量为10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从人口总量排名看,常住人口总量有所提升。济南常住人口920.2万人,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5位提升到第4位;青岛常住人口1007.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3位提升到第2位。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常住人口十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表明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大型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省前五,是国家
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货物流资金流也带来了人才流。这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市常住人口1101.8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主要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增速较快,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5个百分点。
(摘编自《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型中心城市吸纳能力强人口集聚效应显现》)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行人口普查不仅可以查清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还能为政治、经济等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B.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中,从1982年后,人口年均增长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近些年在逐渐放缓。
C.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先是快速增长,然后急剧下降,而城镇人口及其比重却在不断增加。
D.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进行等措施有助于普查结果更真实可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北省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总人口性别比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这种情况更加平衡,更加合理。
B.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都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乡村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
C.货物流和资金流会带来人才流,因此常住人口的数量与地区GDP的总量呈正比,GDP越高,常住人口也就越多。
D.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相比,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从结果看,除了一些共同的趋势外,各地也有自己的特点。
6.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照,在人口发展方面,河北省、山东省与全国具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用具体数据进行说明。(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素材
刘庆邦
麻小雨是县里曲剧团的演员,剧团一解散,麻小雨就失了业。
有那么十来年时间,古装戏一律不许再演。不料十年河东转河西,忽如一夜春风来,古装戏又回来了。县曲剧团得风光之先,赶紧排出了两台古装大戏。一台是《陈三两爬堂》,另一台是《卷席筒》。
在《陈三两爬堂》里,麻小雨饰演的是陈三两。在《卷席筒》里,麻小雨饰演的是苍娃的嫂嫂。麻小雨是曲剧团的台柱子。在麻小雨开唱之前,如果台下鸦也叫,雀也鸣,还乱糟糟的,麻小雨一声唱,台下鸦也息,雀也停,顿时鸦雀无声。这地方的戏迷给麻小雨起的外号叫麻瓢泼。那意思是说,麻小雨唱到高潮处,台下听众的眼泪流得可不止像下小雨,而是像大雨下得像瓢泼一样。
谁能料得到呢,也就是十几年光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随着老一代听戏人老成凋零,麻瓢泼的戏说没人听就没人听了。不光曲剧团是这样,县里的豫剧团、曲艺团也是如此。因麻小雨的才华和名气在那里放着,她的境况不是很差。有人在酒店里聚会喝酒,约她去包间里唱。有人家办喜事,点她去家里唱堂会。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有一家人家死了爹,爹的儿媳请麻小雨代为哭丧,她去,还是不去?
如同代购、代驾等,代哭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过去,谁家死了老人,亲人们都是要哭的,凡是沾亲带故的人,都有责任哭一哭。哭得声音越大越痛心,越显得子女有孝心。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死了老人,后代人不再哭了,他们哭不出来了,或者说不会哭了。他们或许认为,哭起来太难听了,太累人了,所以就算了,不哭了。可是呢,人毕竟死了,人一死如烟消云散,就再也不能复活。为了与死去的人告别一下,气氛还是要制造一些的,形式还是要走一走的。于是乎,代哭的行当就应运而生。
曲剧团原来有一个跑龙套的,因本人姓龙,人称老龙套。曲剧团散伙后,老龙套当上了代哭的经纪人,跑起了别一种意义上的龙套。找麻小雨代为那家的儿媳哭公爹,是老龙套为麻小雨介绍的第一个代哭的项目,死者的儿媳愿意出资两千元,要求代哭者的哭不能少于两个小时。麻小雨一听就拒绝了,她有些生气地对老龙套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这年初冬,,麻小雨再次遇到一个需要代哭才能挣到钱的机会。当老龙套把机会说给麻小雨时,麻小雨这次没有表示生气和拒绝,只是把眉头皱了起来。是什么来头让麻小雨有些犹豫不决呢?却原来,这次请麻小雨代哭的人,是一位在外地做生意发了财的女老板。女老板在老家当闺女时听过麻瓢泼的戏,流过眼泪。她不让别人代她哭娘,像点戏要点名角儿的戏一样,只点麻瓢泼一个人。老龙套对女老板说:能不能请得动她很难说。上次有人出五千块钱请她代哭,就被她拒绝了。女老板轻轻笑了一下说:五千不中,我给她翻一倍,不信请不动她!
麻小雨是个认真的人,不代哭则已,既然答应了代哭,就要哭出水平来,对得起人家所出的高价钱。麻小雨长期从事戏曲工作,对艺术规律是懂的,《陈三两爬堂》《卷席筒》,戏中人之所以能哭得荡气回肠、感天动地,那是有剧本依据的,有故事内容的。倘若没什么依据和内容,凭什么调动感情呢,凭什么哭得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呢?若联系起来想一想,她们所唱的哪一场苦戏不是代哭呢!在戏里,她替陈三两哭过,替苍娃的嫂嫂哭过。不管她替谁哭,后面都是有苦情戏的情节推动的。
麻小雨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正式代哭之前,她要先去女老板所在的张家庄,把女老板娘家的情况了解一下。按流行的说法,麻小雨的想法是深入生活的想法,也是想为代哭搜集素材的想法。
来到张家庄时,她装作是一个路人,拐到住在村外地头的一户人家去了。这户人家只有一个白头发的老太太。麻小雨进屋说是找点水喝,一边慢慢喝水,一边跟老太太找话说,话说了一会儿,就把情况了解到了。女老板的娘是上吊自杀的,今年76岁。
麻小雨问老太太:为啥要上吊呢?
老太太说:她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都对她不好,现在各个家里都是女人当家,女人对婆婆不好,男人只能跟着葫芦打蹚蹚,连个响屁都不敢放。
儿子儿媳对她不好,听说她不是还有个闺女么,她闺女怎么不把她接走呢?
那老婆儿认老规矩,家有儿子,不跟闺女。听说她闺女也接她去外地住过,她去了不长时间就回来了,死活不在闺女家住。如今她上吊死了,她闺女脸上挂不住,想把后事办得排场一些。这两天庄上的人都在说,那老婆儿的闺女要请麻瓢泼替她哭一场。年年有个三月三,天上掉下个活神仙。要问神仙是哪个?她的名字叫麻瓢泼。你听说过麻瓢泼吗?
麻小雨摇头,说没听说过。
你连麻瓢泼都没听说过,看来你不是本地人哪!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多处从侧面烘托麻小雨的唱功高超,比如台下观众的反应、女老板的选择及老太太的话语等。
B.小说详细介绍代哭这一行业产生的原因,在诙谐的话语里对当前人情世态也有着一定的批判意味。
C.麻小雨是个自尊心强、认真、负责任的人,但面对现实,不得不另谋生路,充满了无奈。
D.小说以“素材”为题,体现了麻小雨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也表明她的初心是探察人心挖掘人性。
8.小说中,不同类型的人的哭有不同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                                                                           
9.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你认为麻小雨还会去“代哭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刘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上问赵憙以久长之计,憙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B.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C.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D.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口,住户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汉朝实行全民户口登记的制度,以便对其进行管理。
B.太尉,中国古代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东汉时期,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
C.就国,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分封土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从此在该处定居的行为。
D.万岁,有永远存在的意思,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词或对皇帝的专称,此处指臣下对皇帝死亡的讳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看了陈留官吏公文上的文字,责问官吏其中的意思,官吏不肯说,当时才十二岁的东海公刘阳道出了实情。
B.皇帝下诏把大司空、大司徒、骠骑大将军中的“大”字都去掉,于是,一些官员被免职,一些官员称谓发生变化。
C.北匈奴想要和汉朝和亲,皇太子分析形势后得出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也不会再来的结论,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D.寿张侯樊宏是皇帝的舅舅,一生谦虚谨慎,带动整个宗族恪守法律,皇帝十分赏识他,并表示身殁后想要效仿樊宏的做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
译文:                                                                        
(2)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少年游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①,江淹浦畔②,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③。
[注]①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②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③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以“春”点明时间,以“独”说明孤身一人,以“凭”写出,人的百无聊赖,刻画了人物的处境与情态。
B.本词善用点染之法,先点出“晴碧”,然后用“千里”两句去“染”,极力写出春草与思念之情的绵延无际。
C.“行色苦愁人”一句起过渡作用,“行色”承接上文对“春色”的描写,以乐景衬哀情,引出下文相思之愁。
D.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下片写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全词通过实写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相思之人。
15.这首词是如何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推向深层的?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诗人经常感慨曾经的显赫人物都随历史而消逝,徒让人感慨物是人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与此相似的诗句是:“              ,              。”
(2)李白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善于将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蜀道难》中,作者用这种手法描写蜀道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句子是:“             ,             。”
(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写巫峡两岸猿啸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提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少基层干部可谓苦不堪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务APP逐渐变味变样,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广大基层干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之风为什么总是              ?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所谓“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各地各部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了专项整治。事实证明,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              ,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              、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咬牙切齿  方兴未艾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B.深恶痛绝  方兴未艾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C.深恶痛绝  死灰复燃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D.咬牙切齿  死灰复燃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还是个老问题
B.虽然还是个老问题,但其实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C.即使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也是个老问题
D.即使实际是个老问题,但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从根子上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B.从根子上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C.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D.只有从根子上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仲春时节,很多地方的人都有采野菜、吃青团、用青汁蒸饭做粑等习俗,把春天萌发的新鲜嫩叶①             ,端上自己的餐桌。这美丽的绿色,来自于植物的叶子,来自于叶子中的叶绿素。说到叶绿素,②            。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植物的茂盛;没有植物,就不可能有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其实,叶绿素不仅对植物有意义,③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发现,叶绿素类物质的健康作用相当广泛——叶绿素有抗氧化作用,抗突变作用,甚至抗癌作用。
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这种蔬菜合成营养成分的能力越强,它的营养价值也越高。比如说菠菜、空心菜、小油菜、小白菜、芥蓝、芥菜……凡是叶子深绿色,而且叶子和叶柄比例大的蔬菜,都算绿叶蔬菜。食品分析研究早就发现,叶绿素的含量和很多营养素的含量有正相关关系。深绿色的蔬菜,其中不仅叶绿素含量高,维生素B2、叶黄素、胡萝卜素、类黄酮等成分的含量也高。拿大白菜来说,外层绿色叶片的营养素含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三)』  下一个『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