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一)(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一)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
试题预览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
语文(一)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享受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一遇到挫(cuò)折就原形必露,希望通过父母“买单”来填平过错的鸿沟——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她的金钱观畸(jī)形了。
B.人脸识别抓拍的一张清晰照片,可能替代纸质,成为机场内标识验讫(qì)的通行凭(píng)证,目前已有机场启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
C.说某人多愁善感,可用《幽梦影》里的“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风雅中有趣味,揶(yé)揄中有关心,谈话的档(dǎng)次瞬间上升。
  D.与好友聊起幼稚青匆的岁月,聊起茫然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在感慨间呷(xiā)一口茶,在缄(jiān)默的时间里,用精美的点心化解心中的忧虑与彷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2021年一开年,扶贫剧《山海情》就成为了“黑马”。它是上世纪90年代闽宁合作实现成功脱贫的一个经典篇章。【甲】《山海情》以真实二字为基,不过分夸大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乙】这部剧不仅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创业的步履维艰;不仅有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有变革中的鸡飞狗跳。在人物塑造方面,从小人物的经历出发,现实感强,虽然呈现出有血肉感的人物群像,却没有刻意营造一个完美主人公。这其实也为广大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思路,观众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一定要能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情》的观众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脱贫致富可能只是存在于课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或是新闻中出现的一个个成功脱贫的成果。【丙】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怎样才能实现脱贫?脱贫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些问题他们并不了解。《山海情》将宁夏西海固的脱贫致富过程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进行了演绎,以动人的群像为观众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既直观展现了一个地区从贫瘠到富饶的不易,也让年轻人对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步履维艰 B.喜闻乐见     C.演绎           D.追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当前这场欧债危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不再蔓延,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
B.为了支持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国民航局正在制定鼓励支线航空,计划采购国产飞机的航空公司有相关的优惠与简化手续。
C.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
D.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并且价格低廉,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也不妨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一番,往往你就能用令你满意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蔬菜。
5.阅读下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画面,不超过120字。(4分)
                                                                                  
                                                                                  
(2)请根据上图为建党百年写一句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8字。(2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一个乱世。人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时代,               。在乱世里,人可以坚持原则,锲而不舍,也可以得过且过,消极无为,因为乱世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便是离开这个社会,另外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这些隐士比较聪明。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背后也有一种升华的伟大情操的显现,                     ,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遥相呼应,产生共鸣。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已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 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已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 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强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客个人“晒”的文化内容并非都积极向上。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已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 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
进一步说,网络“晒”文化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节选自中国经济网《“晒文化”: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材料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一位女孩晒出的与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聊天时,男友向女孩发出52元的爱心红包,作为她购买奶茶的费用一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晒奶茶就是最新的例子。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
但在“晒文化”的流行之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造假、信息安全、上瘾沉迷等新问题。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拼单” 晒图群,则呈现出“晒文化”的另一个侧面。三十几个人“拼单”轮流在豪华酒店里拍照等。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可能在网络世界形成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青年一代的三观和认知。
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苏州日报:读懂“晒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巨大的房贷压力,有5成的年轻房奴产生了焦虑情绪,将晒苦行为作为自己解压的方式之一。
B.在网上“晒晒”老师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留下那些老师以及同学们相处的美好回忆。
C.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并将作为一种新的力量,长久地生存下去。
D.晒文化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己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心理与行为。
8.下列关于“晒”的意义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晒客而言,“晒”可以弥补内心缺陷,获得被关注的满足感,从而降压,放松心情。
B.在“晒文化”中,晒客与看客都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收获,分别获得各自的进步。
C.晒客的价值观会给看客带来影响,时间一长,会让年轻人沉溺在小世界无法自拔。
D.朋友圈所传播的消极低俗的内容,给朋友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9.分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现象的意义。(4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0—13题。(20分)
流水函关
是黄河这条道路引领着我抵达这里的。
东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万物都沿着黄河这条曾经的历史中轴线而生长。从这里,黄河进入中游峡谷的下一段,北为晋北,南为豫西。黄河也因山就势,硬生生将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弯成东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时“几”字的弯钩书写。这是潇洒的一笔,这条大河流到这里,有了节奏、矜持,也有了坠落、跨越。
我该怎样描述“这里”?此刻,它是离三门峡市区36公里的灵宝市,是灵宝市区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往前追溯,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杖化为邓林之地,是“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的起源地,是战国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的崤函……关于“这里”的定义,还可以说出数十、上百种。
人们称“这里”为函谷关,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东去洛阳、西达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关段,几乎都是在山涧峡谷之间,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险,古称函谷,险隘之意。如此贴切的命名再没改变过。有传说是西周,武王伐纣至于牧野,大胜而归,置关于此,又专设司险管理关塞,也有一说是秦孝公胜战后选择了最险要的这一段来重兵把守。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国君与枭雄一争高下、开创与终结一关定论的象征之地。这才有了“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的浪漫诗性与现实抒怀。
如同黄河在我抵临之前就已经流淌多年,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变了颜色,成了时间里的事物。我当然是这样以为的,但人们告诉我这只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现代旅游,将它打扮得阔绰而夺目。所剩无几的原址,风雨历经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图片中。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会滋生怎样的失落?然而我释然了,风云际会,屡毁屡建,屡建屡毁,是它必然的命运。在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旷,留下的只有片瓦独木的想象,那也是荡气回肠的。
我从广场上穿过,脚步急切,仿佛要超越消失的时间去抢先一步。北邻的黄河,奔流不停,没有人能走到水的前面,又怎能超越时间呢。绕过园区高耸的塑像、飞檐翘角的楼阁、保持年代原貌的屋舍、重点保护的纪念物,我小心翼翼地踩在被熙攘人流踩过的步行道上。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开,却还不是我想要见到的古关遗址。
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始于90年代的修建,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崎岖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函谷关扮演着决定胜负的关键角色。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议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
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节需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也许它从来都是道路,如同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幻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这条看不见的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
从古道上走过太多的出关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491年农历七月的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东方的紫气,知有异人来。他等来了八十高龄的老者——东周守藏史老子。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骑着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热情地挽留下来著书立说,从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也许连函谷关也没想到,在经历那万千厮杀争夺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旧如岩浆般汩汩流动,为它加持的正是这位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的老人。一块精致的黄河石被供奉在纪念祠屋的一侧,万千来客的手掌在石头上抚摸而留下了一层光泽。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只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
叹惋那散落时光里的,与一个人、一座关、一条河有关的秘密。谁能说,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会因这片黄河流经的土地而变得不凡?
黄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关的视线,静寂中水声传来。古关与长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对方的骨骼之上。这条大河,微微发出的声响,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在抵达函谷关的短暂时光里,我能亲密地感应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至的那些水声。流水声里,有风貌之变,也有愿景之欢,桩桩美好落色为图——筑坝建库后的水波清粼,生态改良后的天鹅栖息,挣脱贫困后的喜乐安宁……中原大地上的万千气象、幕幕大戏皆可沿着这条大河被我们遇见。
河流之上的备忘与注脚,被时光拍打的浪花卷起。众生命运千差万别,然而与之有关的黄河故事到处流传。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
托举:                                                                                  
跌宕起伏:                                                                                  
11.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6分)
                                                                                   
                                                                                   
12.“这条看不见的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作者为什么说不能不提一个出关者?(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庄见惮                  庄:庄重
B.群臣或数黯                数:责怪         
C.如发蒙振落耳              发:揭开             
D.民多盗铸钱                盗:盗窃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黯以父任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择丞史而任之              知明而行无过也
C.汲黯之戆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D.与黯同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汲黯为人倨傲,两次奉旨出使,他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
B.汲黯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即使对至尊的君主及其宠幸的权要人物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
C.汲黯秉正忠厚,皇帝面对他也感到束手无策,淮南王谋反时就曾担心无法说服汲黯和丞相弘。
D.本文运用辐凑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反复刻画人物个性,将人物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4分)
                                                                                  
                                                                                   
(2) 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遗金满籯(yíng):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籯:竹箱。作:兴起,成为。 能与二句:《东观汉记》载,梁商遇到灾年,就令仆人赶着牛车,米盐菜钱送给饥民,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留下。《三国志·魏书》卷十《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孔融写给韦端的书信说: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明月:指珍珠。
19.请分析颈联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20.诗歌是如何塑造胡逸老高雅的形象?(6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1】也。”
【材料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材料三】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7)矣。”
注释:【1】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21.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信的重视,该词的意思是                 。(2分)
2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儒家对“信“的认识。(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                                                                  (《论语》)
(2)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       (《滕王阁序》)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4)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5)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乐趣无论平凡还是不平凡,都属于可以感觉到的人。——米兰·昆德拉
平凡人的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富兰克林
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生存而战斗。——《平凡的世界》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B(A项应为“原形毕露”,C项应为“档dàng”,D项应为“青葱”)
2.A(应为举步维艰,指创业的艰难。)
3.A(“真实”二字应加上引号)
4.C(A.“遏制”和“不再蔓延”使语意出现了错谬;B.成分残缺,“制定”缺少宾语“的措施”,优惠缺少中心语“政策”;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并且价格低廉”中的“不但”应调到“这里的蔬菜”后面。)
5.(1)示例:画面主体是数字100,其中数字“1”上部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镰刀斧头的图形,以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五)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