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巩固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巩固卷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读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产物,其内涵是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达到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亦耕亦读、通达义理的境界。它起源于我国士阶层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是儒家“退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人格体现。古代士阶层的“耕”大多是象征性的,他们只不过是寄情山水,在青山绿水间吟诗题赋、修身养性,但就是这种象征性的耕读生活,成为钟情山水的耕读文化的源头。
耕读文化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田园山水,是耕读生活的基础。从生态人类学和生态民俗学的角度看,耕读文化的意义,在于促成一种文化地理环境即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古村落作为一种人居环境,是文化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耕读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即环境意识,对于一些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和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永嘉楠溪江流域的古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民俗风情的产物,沿着它形成的古村落就处处有耕读文化的气息。
楠溪江除了特有的自然环境,在宗法制的传统农村里,耕读传家是人们根深蒂固的生活理想,当地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耕读文化的滋养,使民众在古村落的规划与建筑中,多出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他们在楠溪江的青山秀水间创造出一座又一座如诗如画,富有田园野趣的村落。同时受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在古村落里,山峰与池塘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山峰是火,池塘则为水;山峰是笔,池塘则为墨。这一山一水,既符合了他们的风水观念,又符合了他们的耕读理想,使村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耕读文化滋养了人们的山水情怀,正是这种山水情怀,使楠溪江成为中国早期山水文学的摇篮之一。南朝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受楠溪江自然美景的震撼,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山水诗篇,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对楠溪江的赞美,不光是文人的专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楠溪江乡民,对自己美丽的家园,更是赞不绝口。大多数古村落的宗谱,都要在卷首的“序”里或者撰专文赞美本村的地形环境。这种眷恋与热爱的情感,会转化为对乡土和家园的呵护。
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天的楠溪江发生了令人忧虑的变化,古村落已进入人生晚期,不少富有保存价值的古建文物陆续消失,耕读传统也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古村落的保护势在必行。我们相信,产生耕读文化的时代结束了,但这种文化的传统和影响不会消失。每一个热爱生活而且关注环境的人,都会欣赏耕读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和环境意识,都会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去建设、营造属于全人类的“舒适环境”。
(摘编自《耕读文化中的山水情怀》,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士阶层的耕读生活虽然是象征性的,但在客观上却促成了耕读文化的产生。
B.楠溪江流域古村落具有根深蒂固的耕读文化传统,这也体现在古村落的规划建设中。
C.耕读文化滋养出的山水情怀孕育了山水文学,谢灵运的大量山水诗篇即源于此。
D.古村落的宗谱赞美本村的地形环境,实质上表现了文人们对山水眷恋与热爱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阐释了耕读文化的实质并指出其价值,这是全文立论的基础和前提。
B.文章用楠溪江流域古村落耕读文化作为例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文中观点。
C.文章依次论述了耕读文化的产生、表现以及正面的影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D.文章结尾提出建议:我们应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建设“舒适环境”。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读文化起源于儒家和道家的归隐思想,是我国古代士阶层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B.从某种角度看,耕读文化的意义在于促成了包括古村落在内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形成。
C.“天人合一”既符合古人的风水观念,又符合其耕读理想,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古村落日渐没落,使工业化时代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古村落的保护势在必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们的共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
提升综合国力需要新文科。新时代,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新文科建设责无旁贷。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新文科。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文科建设大有可为。
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新文科。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的主战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建设任重道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新文科。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新文科建设刻不容缓。
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需要新文科。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摘编自《新文科建设宣言》中国教育在线网2020年11月3日)
材料二:
主持人:2020年11月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建设的愿景变得越来越清晰。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美好理想变为现实?
王硕旺:把理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提升新文科建设的可操作性,这至少需要经历理念认同和制度建设两个环节。一方面,形成理念认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推动新文科建设,教师应当是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推进制度建设。新文科建设是学科建设范式的重要转换,需要重构高校学科管理制度。
主持人:开展新文科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并有着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未来。
卢晓东:新文科主要是指文科类的本科专业中跨学科或者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将来源于多个学科和院系的课程组织起来,因而需要大学进行扎实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例如,2020年7月,同属成都地区的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设置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专业,这是全国率先实现跨校联合的新文科专业。
(摘编自《新文科的使命、愿景与实践探索》《光明日报》2021年1月1日)
材料三:
新文科要更好地联结和阐释科技与人文之间的逻辑关联。黑龙江大学《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团队以中国诗歌史、诗词经典文本解读为基础,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同时充分把握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与中华经典诗词吟唱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需要增强学生运用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围绕课上和课下两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课上根据不同教学模块选择适合的方法,如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同时建构完善的学习评价设计,如,学生将自己的古诗词吟唱作品上传平台,学生互评打分,形成课上实践作业评价。课下组织校内学分认证的学生成立“大学生古诗词吟唱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求参与学生撰写活动计划书并实施现场教学,走进中小学、社区,融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摘编自刘冬颖《新文科建设中高校传统古诗词课怎么上》《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9日)
4.下列对新文科建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科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促进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凝聚了广泛的共识。
B.培养学生价值观念,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创造性地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新文科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C.新文科教育具有综合性特点,它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文科教育间的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并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D.文科类的本科专业存在着跨学科的专业,这些专业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将来源于多个学科和院系的课程组织起来,这是新文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科建设宣言》关于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共识,体现了新时代对文科教育的新要求,赋予了文科教育新的使命,对文科教育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B.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人数众多,新文科教育建设有利于振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一批批新时代的新人才。
C.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将文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专业,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在2020年7月率先设置了跨院系联合的新文科专业。
D.新文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美好理想,把理想变为现实还有很多路要走,不仅要在广大教师中形成理念认同,还应推动高校学科管理制度改革。
6.从新文科建设角度看,黑龙江大学《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开设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刀客
肖建国
油灯如豆。
我努力想看清客人的脸,奈何灯光太暗。
客人从宽大的衣袖里掏出一瓶酒。见到了酒,我两眼放光。这世上没有比酒再好的东西了,包括女人。所以,我整天都晕晕乎乎过日子。
要喝酒容易,客人说,但你得有故事。
故事?我浑身上下都是传奇。我把胸脯拍得咚咚响。
那好。客人坐下来,又从衣袖里掏出两个小酒碗。这酒碗是土窑烧制的,口大底小,像撇嘴的婆娘,丑,但朴实,能装二两。
客人倒上酒,满室飘香。
我说,我到湖镇是为了找一个人,要在刀上见高低。我以为这样说,肯定能吸引客人惊异的目光,但我错了。客人把酒碗放在嘴边,使劲嗅着香气。贪婪,陶醉。我想,这家伙难道要用鼻子喝不成?
我哼一声,继续说,当然,那是30多年前,我年轻气盛。我到湖镇是找肖一刀比试磨刀的。磨刀,你懂吗?
客人用鼻子“嗯”了一声,很不屑的样子。哼!要是在30年前,我肯定会挥起手中的刀。可现在……看在酒的份上,就忍忍吧。
那年代,家家户户都要用刀。什么镰刀、菜刀、铡刀、铲刀、削刀、弯刀、砌刀、挖刀、刮刀、牛刀、砍刀、杀猪刀等。用刀的人很多,可大都不会磨,这就好比现在,人人都用电脑,但却不会维修。
我瞟了客人一眼,客人依旧嗅着他碗里的酒。
我听说肖一刀是磨刀高人,他磨的刀经久耐使,常用常新。并且还有一手“吹毛断发”的绝技。我认为这是吹牛,我家世代磨刀,从没磨出吹发而断的刃口来。故此,我跋山涉水赶到这里,想与他一较高低。
哪知来到之后,肖一刀却离开了湖镇,据说到沿海磨刀去了。那个时候,想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不像现在,打三个电话,可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当时湖镇只有邮电局有部电话,还是摇把的。摇把的,你懂不懂?
我再次瞟客人一眼,客人钉在那儿,没啥表情。这让我有些恼火。我一口干完碗里的酒说,我认为肖一刀是在有意逃避,他知道,无法战胜我家传绝技,只好溜之大吉。但我却在湖镇住下来,等肖一刀回来。这是他的老巢,我就不信他不回来。
那你怎么开起客栈来了。客人终于开口了,声音啵啵响,如同刀子在水中搅动。
唉,提起这事,就伤心。我说,到湖镇来后没几年,磨刀的人越来越少。比如说镰刀渐渐被收割机所代替,铲刀、削刀、挖刀被勾机所代替,砍刀只能望山兴叹,铡刀根本没有稻草来喂。就连家家户户用的菜刀,也变成不用磨的产品,一次性消费。好在我脑子转得快,在这里开了家客栈,生意倒很好,于是我便在此落了户。
你现在还磨刀吗?客人抬起头,目光直视我。我感觉到一股灼热,还是看不清他的脸。
不磨了。
若给你一把刀,你会磨吗?客人把“会”字咬得很重。
会。
若肖一刀回来,找你比试,你敢吗?
找我比试?笑话,我都不磨了,他还会磨刀?老实讲,我现在忽然明白肖一刀当年为什么要逃避。因为,他已看穿了这个行业的死穴。只有逃,才能留下美名,并及时转行。
我为我的分析暗自叫好,我好多年没有这样自我欣赏了。
简直是一派胡言!客人恼怒了,咚地放下酒碗,你这不肖的子孙,你把世代家传绝技荒废了,可肖一刀没有;没有别人的刀来磨,肖一刀却天天在磨自己的刀,自己的刀,你知道吗?
客人越说越生气,蓦地伸出手来,以手化刀,朝我的脑袋劈来,边劈边说,这就是他的刀,他的刀!
我亲眼看见,我的脑袋一分为二。
客人并未就此住手,而是抬起腿来,脚踏凳子,以膝当石,双手抱住我的左半边脑袋,在膝盖上像磨刀一样,快速磨动起来。边磨边说,刀有两面,一面要磨,一面要打。只有打磨出来的刀,才锋利,才经久不衰。
磨完左半边,开始以手为锤,敲打右半边。说,人也一样,家传的绝技不能丢,丢了就等于背叛。日子越过越好,更要留下古老的技艺,让后辈儿孙在惊叹中,认识我们的祖宗。
说完,他把打磨过的左脑与右脑猛地合在了一起。我一阵剧痛,从迷糊中清醒过来。
看着桌上渐渐暗淡的烛光,我不明白我干嘛放着好好的电灯不用,而要点燃蜡烛。我拉开电灯,明显看到桌上真的有两个小酒碗。
真是怪了。我揉着太阳穴,自言自语。就在这时,我听到门外有人高喊:
肖一刀,快开门,有人要住店了。
谁?我万分惊愕。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油灯如豆”四个字是环境描写,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氛围,另一方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
B.“我”喜欢喝酒是借酒浇愁,因为时代变化了,“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艺无法得到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感到落寞、无奈。
C.小说中反复提到现在的一些事物,比如电脑、电话和各种机械,是为了和过去形成对比,表现“我”对现在社会进步的不满。
D.小说中客人给“我”磨脑袋的情节是全文的高潮,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突出了人物形象,为小说增加奇幻色彩,并借客人之口揭示小说的主题。
8.请简要说明小说中“客人”和“我”是什么关系,并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6分)
9.开头说“油灯如豆”,结尾处又说是“点燃蜡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迁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会加恩黎桓,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往往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故地有遗利,民艰资金。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今树艺之民,相率竞劝;杼轴之功,日以滋广。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①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吏民抑塞,水旱灾诊,多由此致。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尧叟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孙冕同领其事,凡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五年,郊祀,进给事中。景德中,真宗朝陵,权东京留守。每裁剸刑禁,虽大辟亦止面取状,亟决遣之,以故狱无系囚。真宗曰:“尧叟素有裁断,然重事宜付有司按鞫②而详察之。”因密加诏谕。尧叟素有足疾,屡请告。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宋史•陈尧叟传》)
[注]①泉货:钱币,货币。②按鞫:审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B.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C.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D.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运使,官名。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B.亭舍,行人停留休息的处所,设在路旁,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
C.三司,源于宋朝的三司包含度支、户部、盐铁三个部门,司,官署。
D.郊祀,也称郊社,封建时代帝王领大臣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尧叟在岭南为官时,为改变当地人生病不吃药的风俗,拿出《集验方》刻驿站石碑上;还植树打井,避免行人中暑而死。
B.陈尧叟代表朝廷安抚黎桓,了解到当地人苦于赋敛,就上奏朝廷召来黎桓之子宣布诏令,拒绝接受对方的钱财。
C.陈尧叟在治理的各州鼓励百姓大力种植苎麻,上奏朝廷请求用麻苎替代桑枣,并免除相关赋税,得到朝廷同意。
D.陈尧叟裁决刑事案件,即使死刑犯也都快速遣送。真宗认为重大的事务应该交付有关部门审问明察,就秘密下诏告诫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诏尧叟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5分)
(2)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玉楼春
钱惟演①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唯恐浅。
[注]①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博学能文辞。此词作于作者死前不久。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从城上、城下两个角度描绘了“莺语”“烟波”等春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
B.绿杨芳草尚未衰败,词人已泪眼朦胧,愁肠断尽,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突出其愁思。
C.下阕前两句写词人自叹年迈,情怀衰减,“鸾镜”中的“朱颜”惊讶词人何时悄然变老。
D.本词先写景再抒情,写春日的景致,流露对春日将逝的忧愁,再转人对自身现状的感伤。
15.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指出艰苦磨炼可以激励心志,使人性情坚忍,增加原本所不具备的能力。
(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听完女子自叙身世之后,用“            ,            ”两句直接道出了琵琶曲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受。
(3)苏轼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辩证认识世界,《赤壁赋》中先说“            ,            ”,又说从不变的角度观察,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的进步。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科技创新,以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            。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世界一流的军事大国,在世界军事科技竞争的领域中也表现出了     
       的            。
我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导弹是由德国人研发出来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V1飞弹和V2火箭,两者都使用简单的机械自动驾驶仪来保持导弹沿着预先选定的路线飞行。鲜为人知的是德国制造的其他的一系列反舰和防空导弹,通常基于操作员指挥的简单无线电控制系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些早期系统只是少量建造的,并没有大规模地投入实战当中。
二战之后,美国开始大量抢夺科技人才,首先是遭到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如爱因斯坦等。而苏联也不甘人后,在1946年10月22日的一个晚上,            招募了2200多名德国专家——包括其家属在内共计6,000多人,为苏联服务。在科学家的这些帮助下,基于V1的理念,巡航导弹才被开发出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批用于作战的导弹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一系列导弹
B.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一系列导弹是第一批用于作战的导弹
C.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一系列导弹被第一批用于作战之中
D.第一批用于作战的一系列导弹被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出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些科学家的帮助下,基于V1的理念,才开发出巡航导弹来。
B.在这些科学家的帮助下,巡航导弹才被开发出来,基于V1的理念。
C.在科学家的这些帮助下,经由V1的理念,巡航导弹才被开发出来。
D.在这些科学家的帮助下,基于V1的理念,巡航导弹才被开发出来。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甘人后  出类拔萃  魅力  强迫
B.不落人后  超群绝伦  魄力  强行
C.不甘人后  超群绝伦  魄力  强迫
D.不落人后  出类拔萃  魅力  强行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①         ?针对有关“新冠疫苗”这一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两会夜话》栏目现场嘉宾进行了解疑释惑。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张云涛用一个动画短片进行科普:新冠疫苗的接种,能够大大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新冠肺炎,疫苗也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的症状。
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说:“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其实是殊途同归,经过临床验证以后,②         ,就用谁的。如此一来,疫苗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造福人类。这次疫情,③         ,另一方面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人类如果能做出一个广谱的冠状病毒疫苗,很可能就解决了流感的通用疫苗问题,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
20.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概括罗华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有方向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路。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挥洒的汗水和泪水最终都会变成珍珠。
以上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