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19级9月双周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1年9月23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向人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艺术家群体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艺术追求史。近日,
试题预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19级
9月双周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9月23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向人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艺术家群体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艺术追求史。近日,记者对本书作者冯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
记者:您认为,艺术家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
冯骥才:艺术家与时代关系的问题一直在讨论。在我看来,艺术家在社会上是一个群体,而在艺术创作中却是一个个纯粹的个体。他们身处社会生活的洪流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都不同。每个艺术家都心怀理想,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真正的艺术家是社会生活的奉献者而非索取者,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
记者:作家、艺术家应该怎样表现和书写时代?
冯骥才: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真正的艺术都是富于激情的。艺术家只有勇立时代潮头,潜入生活深处,才能找到生活真谛,获得艺术激情。
对作家、艺术家而言,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只有以纯正的价值观去观察生活、判断生活,作品才能更具思想价值,才能深刻地表现生活,积极地影响生活。
记者:语言是活化一部小说的灵魂,《艺术家们》里就有不少妙语,如风是天上的罗丹,天天雕刻着天上的云彩。在您看来,怎样活化一部小说的语言?
冯骥才:在从事文学工作之前,我的专业一直是绘画。我天生热爱艺术,绘画、音乐、诗歌、民间艺术等对我都有无穷的吸引力,也让我往往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文学。
这里边有一个与我们文化传统相关的问题值得探讨,就是中国人所讲求的琴棋书画和触类旁通。一个好的画家必然有很深的诗文修养。唯有如此,他们笔下的层峦叠嶂、林海丛莽、仕女高士、草木生灵才会具有灵魂。技艺只是浅层问题,背后更深的其实是哲学、文学、文化和美学问题。这个传统有助于全面提升人的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高明之处,今天应该将其融入教育体系和对青少年的培养中。
记者:您曾表示契诃夫有一颗悲悯之心,而您受契诃夫的影响较大,在《艺术家们》中,您是怎样体现作家的悲悯之心的?
冯骥才:悲悯是一种人性关怀,是感同身受的情感,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弱者的同情。常常能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作家、艺术家尤其应具有悲悯的情怀。契诃夫有悲悯情怀并因此伟大。鲁迅也有这种情怀,这在《伤逝》里表现得十分充分和感人。
在《艺术家们》中,我尽量让主人公心中富有这种柔软的力量。例如,楚云天善解人意,从不强加于人。他卖了几幅自己的得意之作,默默买下好友洛夫将要拍卖而不应卖掉的代表作,打算将来有一天再送还给他。
我给不同人物安排了不同的命运,不回避写作的批判性。同时我也给全篇定下了理想主义、唯美主义的基调。因为我相信追求美和善是发自人心灵的自觉。我的读者一半是我的同代人,一半比我年轻。对于书中的故事,我的同代人一定感同身受。至于比我年轻的读者,我更希望他们通过读懂书中人物的幸与不幸,与艺术家们成为知己。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的文化艺术?
冯骥才:我们所认识、研究和总结的传统艺术与舶来艺术,一直是两张皮,中间缺少融合点。我们没有把创造性发展自己的艺术作为主体,结果误以为传统落后于时代,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但如何真正让我们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美学传统引以为豪,非常值得讨论。
(摘编自韩寒《一支画笔,一支钢笔,为艺术家们画像——与冯骥才对谈新作〈艺术家们)》,《光明日报》2021年1月13日)
材料二∶
《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小说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这部小说不再是单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
书中描写了凶猛疫情突然袭击大城市燕市,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被推荐为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罗纬芝身染瘟疫,却成为花冠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
《花冠病毒》封面有一句话,20NN年,人和病毒必有一战……。在小说的结尾处,毕淑敏指出,病毒其实才是这个地球的真正主人,因为它们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存活,而且病毒也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只是它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往往有些病毒和人类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是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小说里作家虚构的这种病毒来自冰川,是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它们。
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以人类战胜了病毒为结尾。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
(摘编自《〈花冠病毒〉:毕淑敏笔下的病毒与人性》,《凤凰资讯》2020年2月4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自己,以纯正的价值观去观察生活、判断生活,去表现和书写时代。
B. 关于怎样活化写作语言,冯骥才未深谈技艺问题,而是从个人经历出发阐明传统文化对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C. 科研教授于增风为了搞清楚被他赋予“花冠病毒”之名的古老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以身试毒,最终不幸牺牲。
D. 《花冠病毒》描写了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但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活化一部小说的灵魂,应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文学,活化小说语言技艺,涉及哲学、文学、文化和美学等问题。
B. 一些艺术家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传统,所以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
C. 冯骥才认为艺术家身上有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他给人物安排了不同的命运,对善和美的追求体现了纯正的价值观。
D. 材料二采用了叙议评结合的方式∶一段是对小说主题的评析,二段是对小说内容的叙述,三、四段叙议评有机结合。
3. 下列说法中,可以直接体现《花冠病毒》写作目的的一项是(   )
A. 《花冠病毒》封面上说∶读这本小说,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
B. 作者认为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病毒,招致了它们的攻击,才造成了这场灾难,这告诫人类一定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C. 病毒也是地球的主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势必加速繁殖并提高自身的攻击性。人类和病毒的战争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D. 那些没有勇气和责任,对病毒和困难抱有悲观、恐惧心理的弱者,终将因自身意志、抵抗力的下降被病毒和困难打倒。
4. 材料一采用一问—答的访谈形式,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5.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诗论》谈到了“悲悯”∶“殊如恐惧与悲悯之二者。为悲剧中固有之物,由此感发。而人之精神于焉洗涤”。有人认为,作家、艺术家应具有悲悯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 河
周立波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 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鬼子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呼吼。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额。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竞像雨点一样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堵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 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地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小声地对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界。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路,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问什么事, 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逞凶的。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县政府把镇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我们住。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天在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战士,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他母亲听说儿子要经过家门,就拄着一根拐杖,来到黄河边上,等了三天,真就看见儿子了。她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儿,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反动派,是大事。娘,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
(摘编自《南下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写水浪奔流、阳光灿烂、冰雪团块明亮,这些景物烘托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
心情,表现出对取得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
B.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但船上的水手们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对比中生动地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艰难。
C. 提大手榴弹的民兵说∶咱们的人。这简短而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显示出充分的信
任,反映了八路军与农民的亲密关系。
D.文章以黄河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确实发生在黄河边,另一方面是把黄河作为一种象征,寄寓刚毅、勇敢等民族精神。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音乐作品,文本提到它,旨在引出对渡河时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场面的描写。
B. 陕甘宁边区是以陕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王首道遥望河西,透露出思念党中央、保卫党中央、不甘心放弃根据地的心理。
C.张米贵是一名普通战士,为了抗战,他从家门口经过都没有回家。文本记述他,是要表现这位战士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
   D.周谷城在文中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等抽象艰深的句子为例,来说明小品文不应该晦涩而应该明白易懂,很有说服力。
8. 文本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赏析。(4分) 
                                                                                    
9.周谷城认为优秀的小品文须载道,并且易于明白,形式宜短小,且有严密的组织。请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节选自《晋灵公不君》)
10.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B.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C.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D.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1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中“会”是士季自称,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B.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句中的“宣子”为赵盾的谥号,谥号是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
C. “其右提弥明知之”中的“右”指赵盾的车右提弥明,车右或称骖乘,一般是由武士担任。
D.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句中的“大史”指《左传》作者左丘明。“大史”也写作“太史”,春秋时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盾不忘恭敬。鉏麑受晋灵公之命暗杀赵盾。赵盾清早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着打瞌睡。鉏麑认为赵盾不忘记恭敬,是百姓的主宰。
B. 赵盾忠君爱国。晋灵公因厨子没有把熊掌炖熟,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堂。赵盾知道后为此事忧虑,随后打算进谏。
C. 赵盾体恤下情。赵盾在被晋灵公追杀途中,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他的母亲,就专门为他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
D. 赵盾深明大义。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虽然是赵穿杀死了晋灵公,但赵盾仍然能够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而接受弑君的恶名。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2)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14. 为什么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①明府∶ 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 应该。③鸡树∶ 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远,五湖言恩泽之广大。 
B.未满句写房明府任期未满而求退,归闲句写他要归家过闲居生活。 
C.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借清新之景衬托凄恻别情。 
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16.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写雪景展示诗人乐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借李蟠前来求学,阐明从师求学的道理,最后还赞许了李蟠能遵行古人风尚,从师学习,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生动形象,将全曲推向高潮,随后她收拨一划,戛然而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变得健忘,感到         。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         地加载, 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错,这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         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         ,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独无助   慢条斯理 倚马可待   同气相求
 B.孤苦伶仃 慢条斯理 倚马可待 殊途同归
 C.孤苦伶仃 慢慢吞吞 立竿见影   同气相求
 D.孤独无助  慢慢吞吞 立竿见影 殊途同归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的能力,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
 B.如果你想有能力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
 C.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D.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具有自己的身体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幕,苗族群众参加了长桌宴。
B.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用影像说明了一个道理:触发写作冲动的往往是“故乡”。
C.“三个臭皮匠,生成一个三国诸葛亮”,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有杰出的想象力。
D.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要防止“善意”传播负面信息的人,制造新的社会恐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起床后,有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①        ,还是先刷牙?先吃饭,口腔里味道重,有些没胃口;先刷了牙,饭后又觉得牙齿不干净了。
②      ,一是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二是清除口腔细菌。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两次刷牙间隔时间内产生的细菌,会在12小时后形成牙菌斑,并进一步导致龋齿和牙周病。早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在牙菌斑成熟前,将细菌“赶出”口腔。所以,在早饭前还是早饭后刷牙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而进食后酸性物质的形成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龋齿患者来说,最好③        。对于牙周炎患者来说,最好在早饭前刷牙,清理细菌;而餐后好好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分烂,三穷三富不到老。”其大意为“一条田埂也总有几处会出现缺口,不容易完整,形容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材料二  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境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己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材料三  《曾国藩家书》有言:“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读了上述材料,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考。若在此时,你的亲友——云轩恰遇到某种困顿,请你写一份信安慰他,解开他的心结。
要求:构思作文时要关涉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为“阿新”;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9月双周练语文答案

1. B    2. B    3. D    
4. 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各部分内容集中,层次清晰。②有利于读者迅速理解内容,把握观点。    
5. ①冯骥才曾受到契诃夫、鲁迅悲悯情怀的影响,他认为作家、艺术家创作应体现悲悯的人性关怀,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②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描写了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悲悯。③悲悯情怀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古老命题,是作家、艺术家应具有的。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A.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自己”错误,由原文“真正的艺术家是社会生活的奉献者而非索取者,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可知,真正的艺术家热爱的没有艺术中的自己。
C.“为了搞清楚被他赋予“花冠病毒”之名的古老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
D.“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错误,由原文“它们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只是它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可知,病毒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对人类构成了威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本项因果倒置。 根据原文“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 的“因而” 可知,
“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 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 是“果”,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 是“因” 之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大联考“顶尖计划”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