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
试题预览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在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在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强势文明作为模板去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的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可谓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富有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所以“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
B.中国近代的改良者在理论上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在实践中却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
C.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D.复兴后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针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分别展开论述。
B.近代改良者的阐述用的是例证法,反向证明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中华文明才能实现复兴的观点。
C.第五段论述了现今的主导文明已不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将会更为优越和高级。
D.文章针对性强,既有对现实中复古和全盘西化倾向的批判,也有对中华文明复兴的展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倡议完全符合此要义。
B.中华文明再造和创新的过程,包含着对中西方文明的扬弃,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符合。
C.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罗素已经预见和论证,但他对中华民族会征服异族的担心是没有道理的。
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表格来源于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3期《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作品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科幻小说本质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6.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语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洋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引导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睛,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两个短句独立成段,既简洁明了又意味深长。交代了时间,引出下文描写兴安雨后山水独特的魅力,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第②段没有直接写灵渠,而是从兴安写起,自然引出对灵渠的描写,为下文赞美灵渠、品味灵渠做铺垫。
C.灵渠的铧嘴设计巧妙,能轻松地将海阳河流来的水一分为二,作者从其中还悟出了“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的道理。
D.文章末尾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铧嘴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厌恶官场沉浮、想做隐者的心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8.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9.文章以“地泉之灵”为题,结合全文,请指出“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也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镇朔方。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其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世宗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运”是后晋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年号是我国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以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文中加点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文中的“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州”一级的地方军政长官。
D.“班师”即“还师”,“班师”不仅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也指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文中加点处是第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药元福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得到后晋少帝的称赞。
B.药元福临危不惧,敢用奇兵。他同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作战时,出敌不意迎风而战,把敌人打得大败。
C.药元福处险不惊,善用谋略。他在遭遇敌人阻击之时毫不慌乱,攻打拓跋彦超,他主动献策,配合主帅冯晖击溃敌军。
D.药元福分析精准,预料准确。在后周世宗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时,他准确预判出敌人定要追击,从而事先跟周世宗分兵,并率所部殿后、击退了敌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5分)
(2)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5分)
五、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
六、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言不讳地批评那种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的人。
七、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     。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摧毁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      来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待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     ,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4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         。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保证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岌岌可危            同仇敌忾            一日千里        劳师动众
B.岌岌可危            勠力同心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C.危在旦夕            勠力同心            一日千里        劳师动众
D.危在旦夕            同仇敌忾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B.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D.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B.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C.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D.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大颅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______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颅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_____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21.请对下面这段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和以往使用纸表登记不同,此次普查将改为使用平板电脑或个人智能手机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数据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集中的节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心之一。据介绍,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七、材料作文(共1题,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3000年前,有一条连接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四川的贸易通道,地中海沿岸的青铜文明经由印度云南传入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人像造型更像欧洲人,还镀有金箔。还出土了镀金的权杖。随着地中海青铜文明的骤然衰落,这条贸易古道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0多年前,西汉通过积极外交打通了与亚欧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将丝绸等产品销往亚欧。到了中华文明鼎盛时的唐宋时期,“丝绸之路”再次发挥作用,丝绸、瓷器、茶叶等又源源不断销到世界各地。
21世纪中国倡导“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再次承担重任。与此同时其他贸易通道承担着更加自由更加繁重的任务,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中心化的今天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化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在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游学交流活动分享会上发言,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费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