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点选拔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点选拔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年教学点选拔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①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②乡村文
试题预览
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年教学点选拔性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②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③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
④农耕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中央强调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助于维系农耕文化的代际传递,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有助于维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从保护村落开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
(摘编自朱启臻《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光明日报》2021年2月25日)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B.文章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乡村文化的种类、载体和建设原则等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第④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有力,生动透彻。
D.文章观点鲜明,文脉清晰,阐述乡村文化建设这样重大而又抽象的论题,能够条分缕析,言之有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B.农耕文化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C.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乡村生活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因此,要尊重农民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
D.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好承载着丰富的农业文化的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化概念,智慧的定义不仅是技术和产业上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以科技赋能来推动城市全面进化,实现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升级。除了夯实硬件实力,也要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智慧城市建设是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沈阳,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更要抓住新机遇,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以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来探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沈阳模式。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通畅,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沈阳在构建“互联网+”城市治理新体系上已取得不少成果,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在内的多个政务云平台,通过有效整合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极大提升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这些数字化的“城市大脑”,不仅能助力城市科学化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也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通过整合政务信息来实现“一网通办”,让市民办事更加便利,优化了营商环境,城市的“软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摘编自《探索智能管理 打造智慧城市》
材料二: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未来十五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急剧扩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将不断加深。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的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升级对智慧城市建设也提出新要求。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以上群体达到4亿,市场规模超大,内需升级趋势明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影响不断改变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云课堂”“云旅游”等新需求不断涌现。这些新需求对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民生、便民服务等智慧城市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摘编自《贯彻新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材料三:
目前,首尔等多个城市都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2011年,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2016年,首尔又发布“全球数字首尔2020”计划,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发展路线图。
首尔还计划再投入1014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1韩元),推进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并成立专职部门统筹智慧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摘编自马菲《首尔着力化解交通拥堵》)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智慧城市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所以信息的共享通畅是其基础。
C.沈阳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多个政务云平台,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D.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扩张、消费升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智慧城市建设都提出新的挑战。
4.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鲍老
侯德云
一大早,我被手机铃声捅醒,迷迷瞪瞪接了。等我弄清电话那端的人是鲍老,赶紧做热情状。
鲍老二十年前就退休了,我几乎把他给忘了,没想到他还记得我。
鲍老比我更热情,一句一句把我全家都问候到了,之后,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支吾了片刻才说,那什么,你知不知道李光辉的手机号呀?
原来这才是鲍老的正题。我说,知道啊,鲍老,我给你查哈,查完告诉你,你把电话挂了吧。
我放下手机一看,嗨,才五点刚过。
很快就查到了。我给鲍老回话,听见手机里说:“该用户已将手机设定为来电提醒模式。”也就是说,我什么时候能跟鲍老通上话,没个准数。我给鲍老发了一则短信,倒头又睡。我平常都是七点后才起床的。
鲍老再无任何动静。
这是七天前的事。谁知过了三天,还是一大早,鲍老又打来电话。鲍老说,你在哪儿呢?我说在家啊。鲍老说,我去看看你好不好?我吓了一跳,赶紧哼哼哈哈地打岔,说那什么,我怎么敢劳鲍老大驾来看我呀,改日我去看你哈,再说……
打了几声哈哈之后,我转入正题,鲍老,有事你尽管说哈,我能办的指定去办。鲍老又有点不好意思,连嗓门都软了下来,说,我就是想问问李光辉的手机号。我赶紧说,鲍老,我给你发过短信了呀。鲍老说,短信?我不会用短信啊。
我说,鲍老,我再给你查哈,一分钟后,你给我打电话。
鲍老说,几分钟?
我说,一分钟。
几分钟?
一分钟。
如此往来七个回合,我濒临绝望,改口说,两分钟。
鲍老说,好的,两分钟
这回很顺利,两分钟后,也可能是三分钟后,我把李光辉的手机号当面汇报给鲍老。
我认识鲍老已经很多年了,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在一家新闻单位里混饭。鲍老经常给我们写稿子。鲍老退休前在市委宣传部主抓精神文明工作,笔杆子上有些功夫。早年他就是靠着这功夫,才从乡下调进瓦城的文宣系统。
鲍老跟我们混熟了,喜欢开些玩笑。
鲍老说他刚进城那几年,整夜在灯下苦熬,熬得不行不行的。鲍老给自己编了一套顺口溜:“省老婆费灯泡,掉头发尿黄尿,一宿写了个大材料,领导看了吓一跳。”说完嘎嘎大笑起来。我们也笑。看我们笑得东倒西歪,鲍老谈兴更浓,说起他在城郊住瓦房期间的种种趣事。
趣事很多,都跟过年有关。
过年了,杀猪、蒸馒头、蒸豆包、做豆腐,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准备,精神层面也不能没有,比如年画、香烛、福字、对联、鞭炮,都得有。民俗嘛,跟迷信扯不上关系的。鲍老家每年的对联,都是他自己拟词自己写。院门、家门、屋门,都贴上。都是好词儿,发家致富、幸福安康……用很黑的墨汁,很粗很壮地写上去,瞅着壮实,还喜庆。鲍老家的鸡窝、狗窝上,也都贴着对联。这些对联的内容每年都一样。鸡窝上贴的是:金鸡满架蛋满窝,鸡蛋水我天天喝。横批:连下大蛋。狗窝上贴的是:白天打盹夜不眠,忠心耿耿保家园。横批:金睛火眼。
我们报社几个小编辑一次又一次笑得东倒西歪。我笑着说,鲍主任,你这对联,不对仗啊。鲍老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对不对仗不要紧。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放鞭。鲍老放鞭,别有一番情趣。起初,他放的是两毛钱一百响的小红鞭,后来改成一千响的大地红,都不是一次性放完。谁家都没放,他先放,噼啪噼啪噼啪,放了前半截。后半夜,等所有人家都放完,他把后半截拿出去,噼啪噼啪噼啪,再放一通。鲍老说,这样显得咱家放得多啊。我当时以为鲍老说的是实话。现在不这样想了。很有可能,鲍老只是随口说说,逗我们玩儿。
两年前,鲍老为离世的老伴写了一篇长长的怀念文章,加上儿女写的三篇短文和全家人的几十张黑白、彩色照片,自费印成一本书。鲍老坐到老伴坟前,抚着书的封面,哭了很久。哭过之后,鲍老把书投进火堆,烧给老伴。那天是他老伴的一周年祭日。
昨天岳父岳母到我家做客,饭桌上不知怎么谈起鲍老。我这才知道,为了打听李光辉的手机号,鲍老费了老大的劲,先找到我岳父,再找到我岳母,又找到我夫人,最后想到我。
那么着急找李光辉干嘛?
岳母说,鲍老的外孙女,三十大几了还单着,听说李光辉的儿子也没成家,他想撮合一下。
噢,是这样。岳母说,其实两人几年前谈过一回,互相看着不顺眼,黄了。
我说这扯不扯,几年前看着不顺眼,现在就能顺眼?
岳母很严肃地说,那可说不定,此一时彼一时,一旦现在顺眼了呢。
(选自《小说选刊》2021年第三期)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鲍老两次不好意思地向“我”打听李光辉的手机号,又不立即交代缘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我”与鲍老的交往交流为线索,串连起鲍老的生活趣事,情节虽然并不复杂,但是曲折有致,颇能引人入胜。
C.小说多角度刻画了鲍老的形象,既有对他所言所行的正面描写,又有通过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使其形象如在眼前。
D.小说选材贴近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如写贴对联、放鞭炮等趣事;小说的语言也清新典雅,读来如话家常。
6.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鲍老的形象。(8分)
7.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三段是“蛇足”,应当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 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节选自《旧唐书·陆贽传》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
B.太夫人:汉代对列侯之母的称呼,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职、降职、调职三种情况;文中指升职,又称“右迁”“迁除”。
D.员外郎:官名。“员外”是定员以外增置的意思,“员外郎”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贽才华出众,受人尊敬。他才能与众不同,得到刺史张镒的赞赏;他精于议论应对,当时名流无不推重尊敬。
B.陆贽轻视钱财,不受馈赠。张镒赠送的百万钱,他不收受;母亲去世,地方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他全都不要。
C.陆贽知恩图报,竭忠尽心。他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总想有所报答;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直很得皇帝欢心。
D.陆贽恪尽职守,精通政事。政事有不可行的,他极力提出不隐瞒;他善于根据情况处理政务,没有出现一点儿差错。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6分)
(2)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①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①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从写景开始,点明了时间、地点,“木叶”“菊花”触发了词人美好的回忆。
B.“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了在古球场欢宴的热闹场景。
C.“吊古”两句,具体写当年将士们谈古论今,看剑饮酒的情形。
D.“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三个短句承上启下,从上阕的激昂慷慨转入下阕的萧瑟凄凉。
1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概括。(9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统治者,如果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在《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贿赂秦国而导致六国破灭的原因。
(3)在《赤壁赋》,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人在天地间,这是中国一切有关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所以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春来花鸟若为情”,深植于我们内心某处,千百年前已种下了一个基因,使我们格外留恋一种温情:________,鸟可同悲。山川风月,无不有情,全是知己。这样的物我观一旦示现,________,内心安然而慰藉。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我心与天地精神,两相往还,互为主体,是两向的欣喜。“多情最是南山月”,这是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与我。步入都市文明,农耕式微,________俱已疏离,曾有的温存之心是否已归于枯槁?就像土地,历经小寒、大寒的冰冻,雨水、惊蛰一到,自然重焕生机。在我们内心,都有一颗种子,它包藏着我们与自己的文化来处的________关联,一日春回,它就会来不及地萌发,一面感慨自己渴求已久。两千五百年前,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把自己放回到日月升沉、四时不息的天地大道之间去,重新感受和思索自己的存在,或许更贴近我们生命的真实。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在天地间,这是一切有关中国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为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却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
B.人在天地间,这是一切有关中国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所以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
C.人在天地间,这是中国一切有关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为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却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
D.人在天地间,这是中国一切有关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为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所以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花生满路 痛入心脾 花鸟风月 些微
B.花能解语 痛入心脾 风花雪月 些微
C.花生满路 沁人心脾 风花雪月 幽微
D.花能解语 沁人心脾 花鸟风月 幽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静坐太久危害极大。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   ①   。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   ②   。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止时间、起身的频繁程度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虽然体育运动确实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几率,但限制静坐时间这一因素则更为重要。莱切斯特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约瑟夫·亨森表示:“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显示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
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后来,该指引又增加一条,   ③   。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9分)
17.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6分)
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年教学点选拔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比喻论证”错,第④段中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2.D(无中生有,“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说法无文本依据。)
3.B(因果倒置。)
4.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材料二侧重阐述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材料三侧重介绍首尔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每点3分,酌情给分)
5.D(“语言清新典雅”的说法不准确,小说行文无论是人物话语,还是叙述语言,几乎完全口语化了,言其“清新”,恰如其分;说其“典雅”,却非事实。)
6.①鲍老有才。他擅长写作,早年凭着笔杄子功夫被从乡下调到市里的文宣系统,过年时他都是自己写对联。
②鲍老幽默。他喜欢开玩笑、讲趣事,编的顺口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过年时在鸡窝狗窝上也都贴上对联,写得通俗风趣。③鲍老重情。他为离世的老伴写长长的怀念文章,在老伴坟前哭了很久,把儿女们的纪念文章和照片印成书烧给老伴。④鲍老热心。他操心外孙女的婚姻大事,为了撮合外孙女和李光辉,他不怕麻烦辗转多人打听李光辉的手机号。(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7.不同意删去。理由如下:①从情节安排看,最后三段是岳母说明鲍老想方设法找到李光辉手机号码原因的组成部分,删去会使小说结尾显得突兀;②从人物刻画看,鲍老想方设法找李光辉,试图撮合李光辉的儿子与自己外孙女再谈恋爱,表现了鲍老的执着与热心,以及对后辈的关爱,丰富了鲍老的形象;③从主题揭示看,最后三段启发人们对于鲍老的执着、对于当今社会的晚婚现象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变化等产生深思,拓展了小说主题;④从艺术效果看,最后三段通过岳母之口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遐想后来可能发生的故事。(作出明确回答的基础上,分析理由,每点理由2分,其他理由酌情赋分。答“同意”不得分)
8.A(古人自称名,不自称字,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9.C(C项,“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于文无据;“一直很得皇帝欢心”错误。原文是“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
10.(1)为官期满,回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罢秩”“东归”“由”“谒”各1分,句意2分)
(②)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将她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时”“遣”“中使”“荣”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学习儒学很勤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被任命为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接受,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被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他为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忠诚,成了皇帝身边亲近的臣子。他感念皇帝推崇知遇,想着有所报答,所以政事上或有闪失,大小事情一定上奏,因此皇帝对他照顾优待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知遇,能够供职禁中。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愁恐惧。等到卢杞被罢官,陆贽才敢上奏章议论政事。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照顾更深。吴通微兄弟都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揭发陆贽的短处。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同僚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议论政事激烈直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将她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验收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