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沭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2021.09(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按照试卷上的题号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试题预览
临沭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
语文试题     2021.09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按照试卷上的题号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题号在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只是在19 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此后的 100 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双重属性。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理解中国的基础,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的身份认同基本上就是从文化因素,如语言、家庭规范、社会关系结构等衍生而来的,而非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物。其次,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第三,维护、保持这种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为国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第四,尽管鲜为人知,但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的文明国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种基于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第五,文明国家这一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绝非仅限于近现代,而是至少有两千年之久。这的确令人称奇。历史一直在对当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当下行事的指南和标尺。“文明”一词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遥远、间接的影响和消极、被动的存在。然而,在中国,历史和文明均是鲜活地持续至今: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并非一个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有机体,为中国人界定国家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摘自英国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材料二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一个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说的所谓“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的内涵要比这些概念远为丰富。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不断的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看看它还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精神和智力资源。 
“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作为一个国家,它有世界上最难得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作为“百国之和”,它有世界上最罕见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中国模式的引导下,中国“文明型国家”的人口、土地、历史、文化四大“超级因素”构成了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中国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反之,如果中国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中国自己“文明型国家”的优势恐怕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中国“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也可能会变成自己的最大劣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中国自身,对整个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伟大意义。 
摘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白鲁恂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但两种属性未来如何演化,尚未形成定论。 
B.金观涛认为中国的发展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方法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C.杜维明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论现实时常会联系文学、史学等经典,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D.发展的、动态有机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与国家界定,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中国人行事,总愿意从历史经验找到方法与理论依据。 
B. 中华文明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不能够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话语概念来解释。 
C. “百国之和”,是指无数个的小国家,不断竞争、冲突、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D. 坚持现有发展模式,有利于我们建设强大的国家,从而更好地体现文明型国家的优势。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都有“国家”意识,请选出符合“文明型国家”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霍去病 
B.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兴中会宣言》 
D.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北大迎新会上,来自东北的小张向大家介绍自己:我 18 岁了,我是满族人,我也是炎黄子孙与 龙的传人。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如何体现作为“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国民的身份认知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B.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C.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8.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4分)


9.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 昆弟,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 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 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持管理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 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 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 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14. 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淞江 
蒋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 
B. 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 
C. 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 
D. 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 
16. 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作简要赏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记•大学》中写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5)《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从而承担责任,践行使命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课本知识考查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当察乱何自起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我世世为洴澼絖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 若火之始然                恶施不孝 
D.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19. 下列各句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 小子何莫学夫《诗》? 
C.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D.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迩之事父          迩:近               自伐者无功  伐: 讨伐 
B. 静而后能安        安:性情安和         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 鄙俗。 
C. 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在止于至善  止:达到 
D. 文胜质则史       史:符合史实         自胜者强    强: 强壮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死而不亡者寿 
B. 在止于至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且焉置土石? 
2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自贼者也            ②兄之不慈弟          ③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④就有道而正焉        ⑤吴王使之将          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⑥/④⑤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①③/②④/③⑥ 
2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B. 周朝时期,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国”,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C. 《孟子》和《论语》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D.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便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枯寂化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        )。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寸、一尺地估量着,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 
2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你有求,他就给予;可你无情,他就无意 
B. 他无意,如你无情;他给予,如你有求 
C. 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 
D. 他给予,如你有求;他无意,如你无情 
25.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B. 一水护田江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6.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


四、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奥运赛场:她,一枪绝杀,逆转夺得首金;他,臂力千钧,举起大国荣耀;她们,轻盈一跳,成就完美;他们,千锤百炼,追求极致……
防疫战场:她,两针疫苗,护你安康无恙;他,临危受命,扛起院士责任;她们,防护之下,一马当先;他们,生死关头,日夜奋战……
洪灾现场:她,以命护子,彰显母爱伟大;他,拍车预警,劝人弃车逃生;她们,聚心协力,守护家园;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不同的“场”,同样的精神,不同的“场”,同样的荣光!你的“场”在哪里?你如何面对?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临沭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
语文答案       2021.09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 C (原文为:“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这是说中国人谈论文学时显现出深层的历史积淀,并将文学融合在现实生活中,选项变为人们在谈论现实时联系文学。) 
2. A (A 项见材料一第二三段。B 项的表述太过绝对化了,原文为“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能描述的”,“不是西方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C 项是对“百国之和”的望文生义,百国之和的“百国”指我国众多民族,“和”则指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D 项应该是利用文明型国家的优势,建设强大中国,而不是“体现文明型国家的优势”。) 
3. D ( A、B、C.三项涉及的国家皆为民族矛盾中的国家,属于民族型国家;D 项指文人心目中的百国之和、命运共同体,维护的是文明的统一性,所以更多的具有“文明型”国家意识。) 
4.作者先介绍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学生暑期自主学习调查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